立足图像表征 凸显面积计算本质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enny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像表征是学生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有效方式。借助图像表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推导、理解面积计算公式,更能帮助学生深化面积本质,沟通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联系,建立空间观念。笔者以《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为课例,从解构——提取——演变——创建图像表征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让学生完善面积概念、理解公式内涵、内化计算本质、拓展应用途径。
  关键词:图像表征;面积计算;小学数学
  面积计算是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含义,并对面积概念进行应用、提升的过程,更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学习载体。小学中高段的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向抽象思维与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过渡期,对面积计算的推导、空间观念的建立还需要具体的图像表征来支撑。立足于图像表征,学生才能有效开展对比、沟通、优化、迁移等活动,理解面积计算的本质。
  研究发现,学生在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之后能顺利得出公式并理解公式内涵,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学生只记得公式与活动内容,却无法用语言描述公式的本质内涵。那么,如何让学生对面积计算本质的理解不仅停留在课堂中,还能长留于今后的学习中?笔者认为,图像表征弥补了语言描述概括的抽象性的弊端,用更直观的方式体现了面积计算的本质。学生借助图形建构起文字与图形的联系,让学生在今后的面积学习中,用图像代替语言,用图像促进理解,用图像加深记忆。
  一、解构重组,完善面积概念
  在建立面积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建立与具体事物上,而后续的教学重点是对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因此,完善平面图形的面积概念显得尤为重要。借助对图形的分割、组合、平移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单位面积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凸显面积计算的本质。
  师: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把多出的格子移到少的那边,这样就变成跟右边一样的图形了。
  师:用以多补少的方法,也变成长方形,这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变。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数里面的格子。
  师:小方格的个数相同,表示的面积也相同。
  师:如果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几平方厘米?
  生:8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是8平方厘米?
  生:因为里面有8个小正方形,所以是8平方厘米。
  师:如果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呢?(8平方分米)
  师:都是这两个图形,怎么一会儿8平方厘米,一会儿8平方分米呢?
  师(小结):也就是说,一个图形里面有几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它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几平方分米。单位面积不同,整个图形表示的面积也不同。
  上述案例中,借助方格图,学生经历了两个层次的面积概念认知。第一层次:借助方格图对图形中的方格进行平移、拼补、拆分,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面积与图形中的小方格的个数有关,与图形的形状无关,渗透了面积的守恒性,初步架构起学生对单位面积与面积之间的联系。第二层次:根据每一个方格表示的单位面积的不同,图形的面积也会发生变化,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面积的大小与单位面积的大小有关,将两者的关系在方格图中建立起来,加深了学生对面积的认识。
  可见,借助熟悉的图像表征,学生能将面积含义、单位面积、面积计算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沟通、联系,建构起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完善面积的认知。
  二、提取要素,理解公式内涵
  完善面积概念是进行系统学习面积知识的起始,是进行面积计算的基础,而了解单位面积与面积之间的关系是探究面积公式本质的关键。面积公式是面积计算方法的优化结果。教师如何在面积公式的推导中,让学生逐步感悟这个优化过程,理解公式的内涵呢?笔者认为,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一个提取要素的优化过程,而这个优化、提取的过程学生无法用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与表达,但在具体的图像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能直观看到关键要素,也就更容易提取与理解。
  案例二: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1. 小组反馈测量长方形面积(长5厘米,宽3厘米)的方法:
  (1)理解铺法
  师:为什么一行只能铺5个,能铺3行?
  生:因为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
  2. 摆长方形求面积,找长、宽
  师:你摆的长方形的长是几?宽是几?
  生: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一个正方形就是1厘米。一行有5个正方形,就是5厘米,竖的有2个正方形,宽就是2厘米。
  生:一行摆了5个,长就是5厘米;一列有4个,宽就是4厘米。
  师小结:只要知道一行有几个,有几行,就能知道长和宽。
  生:因为长是6厘米,一行能摆6个。宽是4厘米,表示能摆4行。
  4. 观察表格,抽象出面积公式。
  生:长和宽相乘的得数与面积相同。
  生:长乘宽就是长方形面积。
  师:长、宽是长度,怎么相乘就变面积了呢?
  生:长表示一行有几个,宽表示有几行。
  师:也就是说长和宽相乘的得数与小正方形的個数相同。
  上述案例中,学生经历了4个活动推导出了长方形面积公式,每一个活动就是一个提取要素的过程。4个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领学生利用网络图、表格图征抽象出公式,并理解其内涵。
  (一)网格图中提取行列要素
  学生通过在长方形中铺小正方形的活动,得到了这两种网格图,初步感知到长是几,一行就有几个小正方形,宽是几,一列就有几个小正方形,并通过比较,将方格图优化成行列式的网格图。在优化过程中提取出行列要素,让学生关注一行、一列的小正方形个数,来求小正方形的总数,即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初步感悟到长方形面积就是小正方形面积之和。   (二)长方形拼图中提取长宽要素
  学生在第2个活动中进行了摆长方形的实践操作活动,并利用2种不同形式的长方形寻找长宽。从寻找长宽,正是长宽要素提取的过程。通过提取长宽,让学生感悟到一行有几个小正方形,长就是几,一列有几个小正方形,宽就是几。与第1个活动的思维相反,帮助学生建立起长宽与行列之间的关系。
  紧接着在第3个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的想象过程,对图像再次优化,让学生进一步关注长宽与行列之间的关系,理解长宽在面积计算中的含义。
  (三)表格图中提取关系要素
  学生从理解长宽的含义到理解公式内涵还有一段的距离,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打通两者的关系。借助表格图教师便能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外显出来,建立起图与文字的关系,将文字表示的关系外化成图像,有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公式的内涵。
  在第4个活动中学生通过表格中多个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数据,对比发现长宽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抽象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同时,追问“长和宽表示的是长度,怎么相乘后变成了面积?”进一步让学生思考长宽的含义与面积的关系,并将这种联系以文字和图示的形式表示出来。如下图,借助了图示,学生将公式中长、宽、面积与行、列、总个数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与理解,从而理解公式内涵。
  学生经历3个要素的提取,从感悟长方形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的关系,到理解长宽在面积中的含义,最后到打通相互间的关系,理解公式内涵。并且通过图像的形成、优化、理解三个活动,将公式内涵以图像和文字两种形式呈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面积计算的本质。
  三、演变推理,内化计算本质
  一种图像表征的建立,通常是在指定的教学活动中或情境中进行,而这种图像表征是具有特定性、唯一性的,甚至会造成思维定势。在面积计算的教学课例中,教师采用的单位面积常常是1平方厘米,形成的图像中的方格也是以1平方厘米的为例,但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面积计算的本质是计算单位面积的个数,同时单位面积是多种形式的,就需要我们对建立的图像表征进行变式,丰富学生对图像作用的认识,从而理解面积计算本质。
  【变式一】“平移”重组图像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其他文献
【摘 要】“实践与综合应用”以其鲜明的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创新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要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以及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数学核心素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因此,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就不仅仅是认识活动,还是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情境;思想感情;审美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呢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但重视写字技能的教学,而且更进一步重视学生写字情感态度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而当下小学写字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本文尝试从写字初始阶段的低年级入手,重视在写字教学中渗透“语文味”,通过感受汉字的美感,挖掘汉字的意趣,品味汉字文化,把一个个汉字变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通过汉字字理,以编故事、猜谜语等形
【摘 要】现在的小学生讨厌作文,惧怕作文,甚至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学生作文兴趣缺乏的原因,并通过笔者在教学中的摸索,找出应对的措施,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行动,以消除学生对写作文的畏惧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一、学生作文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作文是学生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是现实生活的纪实叙事,还是议论抒情,从根本上说都只能
摘 要:前置性作业,又被称为前置性学习,它是在生本理念指导下,在学生学习新课之前,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浅谈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时的三个策略:因“则”而行,因“课”而异,因“材”而教,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是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倡的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教师将教学内容
【摘 要】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良好的职业认同感,能促使其不断自我完善,促进其专业发展。本文立足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和职业认同对其专家知能影响的关系进行研究。根据调查和案例研究结果,本文对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深层认同和表层认同对其专家知能发展的影响关系做了不同分析,并对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对其专家知能的影响路径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
【摘 要】英语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零敲碎打,毫无章法”,对词汇教学缺乏了解和研究,导致词汇教学收效甚微。本文以“研学后教”、“建构主义”和“王初明教授‘学相伴,用相随’原则”等理念为指导,主要探讨在F.M.A.T模式下,如何提高课堂词汇教学的成效,促进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F.M.A.T模式;词汇教学;应用成效  著名学者D.A.Wilk
【摘 要】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德育应该成为早期教育课程对话的一部分。教育所有的活动都有其道德含义,小学所有的课程都蕴含着道德的深意。然而,这些德育资源都需要经过学生亲自体验、理解和实践,才能将德育融入自己的生活,在面临不同道德情境时做出及时、合适的行为举措。因此,探索解决德育问题的对策,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德育;
【摘 要】小学语文儿童诗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实际和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其中,同时教师要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写,以提高学生读诗写诗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创作的乐趣,掌握创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童诗;素材;百家诗  诗歌是文学中
【摘 要】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学活动也由原来的满堂灌方式向多样化教学方式发展。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面对学生的错误,老师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错题本;细节;创造性教学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一贯是这样做的:在做错的题上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