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出智慧 合作出效率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S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已逐渐引入英语课堂。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给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导致许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原以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原来教师“满堂灌”转变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让学生由原来的听讲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低效现象:
  1.学生的分组不科学。
  课前,笔者就让学生前后桌6人组成一组进行小组合作,没有考虑到小组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均衡搭配,因此有的小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讨论积极,气氛活跃;而有的小组学困生比较多,缺乏自信,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上课时笔者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多地让学困生担任报告员,因此有些成员成了被遗忘的角色。在教学中,采用前后桌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合作小组虽然形式简单,操作方便,却忽略了小组中学生的整体情况如何,个体差异如何。
  2.学生的参与不积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也多;而另外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不积极思考参与小组活动,很少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语言活动失去了兴趣。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做学习活动的旁观者,多数学生在打击下战战兢兢,不敢发言,生怕别人嘲笑,干脆充当“看客”;其二,一部分学生缺少课前调查的准备环节,对于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深,学生无话可说。
  3.学生的分工不明确。
  以牛津英语中’The ghost in the park’这一课为例,在Post- Reading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进行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Andy及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see a weak animal 的讨论,同时要求1人提问题,2人记录,3人发言。结果学生出现了以下情况:或者争当角色,或者相互推诿,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时,问的只管问,写的只顾自己写,轮到小组发言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教师对小组成员的分工不到位造成的。教师只是布置了任务,没有具体到个人负责,于是学生就只关心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体现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小组的集体智慧,组员之间也没有思维的碰撞,因此小组合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对第一次教学实践的反思,笔者对第二次的教学实践作了以下调整:
  1.以任务为中心进行分组,让学生按个人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学生知道谁的口头表达能力强,谁的组织能力强,谁的逻辑思维能力强,谁的观察能力强,与谁组合更具有互补性等。以这种方式组合的学习小组,往往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有利于高效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2.对组员进行明确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各自的角色,比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要求每个成员必须各司其职,小组成员要轮流担任每个角色。每个组员不仅自己要学好,还有义务帮助同组的成员搞好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对学生进行课前学习指导,布置2个课前预习任务:Try to find some amazing things around our world以及read the amazing story。第一个预习任务为整堂课的课堂教学起到了“热身”作用,使学生融入本课的学习之中。第二个预习任务使Post- Reading环节中的活动能够顺利圆满地完成。
  第二次的小组合作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唱“独角戏”而其他学生当“观众”的现象。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过程也变成了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通过这次的实践、反思、总结和再实践,本人对小组合作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
  编辑 聂蕾
其他文献
寓言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基本价值取向的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小学寓言自身特点和教师所进行寓言教学过程两个方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的语言规范与价值引导作用进行深度分析,并进一步考虑相关优化策略。  一、 基于寓言基本特点的语言规范和价值引导的分析  1. “简”而“精”的语言规范。  以《守株待兔》为例,通篇字数一百左右,但是却将“农民碰见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之后守着树桩等
期刊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推进以来初中化学课程高度重视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经过了十多年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发现现在的化学探究已经由形似走向神似,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处于一种真探究的情境当中,这显然是一件好事。那么如何将初中化学的科学探究怎样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经过实践与反思,我们觉得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  一、科学探究,在反思优化中走向卓越  有了前面十多年科学探究的积累,今天我们在面对初中化学教材中的
期刊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快步走进我们的课堂,为语文课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一、为语文课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上课前,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提前几分钟打开多媒体,播放相宜的歌曲,为上课作好必要的准备。此时音乐与画面的刺激,会让学生的紧张心理放松下来,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饱满的情绪投入
期刊
案例一:鱼缸到底有盖无盖  曾经遇到这样一道试题:“做一个正方体的玻璃鱼缸,棱长为5分米,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我们发现有学生的做法是:5×5×6=150(平方分米)。对于这种做法,多数教师都毫不犹豫地打上“×”。然而一位教师的话启发了我。这位老师说:当初他也是这样想和做的,但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一位学生提出:他家鱼缸就有6个面,不信的话请老师到他家去看一看。说到这儿,其他几位教师也表示曾经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敢知  小学生在接触新知时,往往有一种畏惧心理,总是担心自己学不会。而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
期刊
为了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在音美教学方面,转换理念、探索创新,使音、美教学以“新颖、新鲜、新奇”的形式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使教学效果更加显明。欣赏、领悟、理解、掌握一并进行,达到最佳的知识融合,使学生乐在其中。与这个时代的科技进步紧紧契合,使音、美课堂真正成为艺术教育的前沿阵地。  一、 构思别具匠心,力争标新立异  在音乐课教学中,打破传统的、约定俗成的教学套路,从另一个角
期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最根本动力。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转化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因此,面对八年级学生应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下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简单谈一谈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注重课堂导入的新颖性、艺术性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疑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
期刊
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活跃,脑海中存在着很多好奇心以及各种看似奇怪的想法,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将这些奇思妙想说出来,引导他们养成积极质疑的精神,促进课堂有效性的生成。  一、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提出疑问,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一个被动的倾听者的角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心中没有疑问可言。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在情境中,学生突然会有“问”的想法。
期刊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一种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的“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初中生物教师接受,并且正如火如荼地在教学中移植实验。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运用,教学有效性提高不明显。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正确运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组建“合理”的生物课学习小组  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充分发挥小组
期刊
校本研修是在职教师培养的一种途径,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发展以及教育行业的整体推进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近年来得到了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视,呈现出一片遍地开花的景象。但是,校本研修在实际发展中仍面临诸多困境难以解决。近日记者走访了一些地区和学校,对部分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进行了调研。从他们的讲述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校本研修和自身专业成长的热情,同时也看到了校本研修蓬勃发展势头之下“痛并快乐着”的无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