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现实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基础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还学生一个自由、自主的课堂,是老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愿望,可在“课改”的过程当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的愿望,我们一定要向着美好的明天前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掘新的教育模式。“自由的课堂,自主的学生”,这是我们的期望,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生命的延续,理想的实践者,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想法是大胆的,不应该受到任何人或事的控制,他们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不仅仅是老师的“醍醐灌顶”,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却也不是万能的,不要对学生多加指责,给孩子一个自由的课堂,让他们来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 基础课程; 改革; 制约因素; 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08-02
“基础课程改革”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素质教育实施多年,却仍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反而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学习被动,社会实践能力低下,更有学生迫于精神压力,竟用烧书来祭奠压抑的青春,如此种种,不仅成为了家长的担忧,也是老师乃至整个社会的担忧,鉴于此,我市大力实施基础课程改革,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是很多老师的愿望。一路尝试课改下来,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制约“自主”的10个因素:
1 社会
现在的社会,选拔人才的方式就是通过“考试”,初中属于义务教育,可高中不是,想要上一所好的高中,就要有一个号的中考成绩,想要上一所好的大学,就需要一个好的高考成绩,想要找一个好的工作,首先第一关还是考试。大多数的考试都是书本上得知识,迫于无赖,学生只能埋头书海,追求成绩。
2 教材
现在所谓的自主选课也只是流于形式,最后的考试范围都是一样的,所以要学的知识广度以及深度都是一样的,教材编排也只是顺序不同而已,但容量卻是一样的。
3 学校
很多学校大张旗鼓地搞课改,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倡不用课前预习,也不需要课后作业,看似老师也轻松了许多,可真是这样的吗?真的能把所有的问题放在课堂的40分钟来解决吗?没有课后作业,老师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有针对性的上好下一堂课?学校真能在成绩方面不做任何要求吗?
4 教师
现在的很多教师,还处于原来的状态,谁培养出来的学生升学率高谁的能力就强,茶余饭后聊得最多的也是学生的成绩,而学生的品行则被放在了班主任的头上。
5 学生
学生本身,并不了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也不了解现实社会对“课改”的迫切要求,他们只是觉得按照专家的说法吗,课改以后,作业就少了,所以都是拍手称快。而“自主学习”,刚开始他们会觉得这样的上课方式很新鲜,但要想使学生长期地保鲜,那就需要教师的长期奋斗了!
6 家长
现在的家长,在很多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仅仅只是“要成绩”,更多的家长则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泼健康的成长,有成绩更好,如果确实没有,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但仍有少数家长,只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更有甚者直接要求老师:“如果孩子不努力,老师可以直接打,黄金棍出好人。。。。”其实,我们也明白,家长也是无奈呀!不过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而已!
7 管理
很多教师习惯了“发号施令”式的管理模式,一定要把整个班级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才能放心,即便是有班委,也总是担心班委能力不够,不敢把班上的事情交由学生自己管理!事事都要亲力亲为,这样不仅教师会感觉特别疲累,也无法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
8 评价
如果课改以后,仍然是“唯分是图”,那就容不下“自主”了。评价,我们应该是给学生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包括德育、体育……
9 习惯
实现自主,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孩子在课堂上保持很高的积极性,而这却是很多学生做不到的,专注一两节课还行,可坚持半天,一天,甚至一周呢?如果在上学之初,没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后面要想再改正过来,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10 方法
自主学习,需要的更多的是技巧。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形似,而没有自己的突破与创新,那就只能是完成任务而已!
课改的核心就是变“教师的课堂”为“学生的课堂”,让孩子能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白: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饱读诗书还能终身受用吗?孩子的童年本来应该是很幸福的,又是谁剥夺了学生的美好童年呢?为什么中国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力会位居全球倒数第五呢?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教师去深思,去感慨!
曾经听过一位专家的讲座,里面有一段很精辟的语言:高水平的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教师向课后要质量;高水平的教师注重教方法,低水平的教师侧重知识;高水平的教师整体建构,低水平的教师零打碎敲。
通过这段时间对“课改”的不断尝试,我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课改”工作:
教师,只做引导者,不做搬运工
以前,我们教师总是将知识从书本上传给学生,充当了一名“搬运工”的角色,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学生自己在课本里去找寻知识呢?以数学为例:每节新课前,留5分钟的时间让大家预习,在本节课里找寻知识点,同学之间互相补充,然后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举例说明,进而使拓展演练,最后留5分钟的时间给大家回顾总结。具体环节如下:
课前,老师先准备好当堂课所用的幻灯片,提出问题,由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得出结论,并让学生自己说出结论的由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其他同学如有疑问,可直接提出,并由其他知晓答案的同学给予回答,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10分钟);接下来是对每个知识进行例题演练,例题也由老师用幻灯片给出,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然后自己讲解,如有不够全面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老师也可以从旁协助(15分钟);拓展演练主要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一个提升(5分钟),然后留5分钟给学生自己做一个总结,再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2分钟的讨论,加以巩固。老师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只是引导而已。 学生,不仅追求深度,还要追求宽度
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学生包括家长把中考科目意外的学科称为“副科”,在大考之前,很多“敬业”的老师抢占“副科”课时,学生也迫于考试压力只能接受,堆积如山的课桌上,只有中考科目的相关书籍资料,临考前的一、二个月,非中考科目的教师都不用上班了,反正也没课可上,孩子的脑海里堆满了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英语单词……,大脑随时随地都在进行高速运转,有了知识的深度,课时宽度呢?有的学校,课表知识为了应付检查,课表里的很多课程根本就不曾上过,像美术,音乐,本是陶冶学生性情的科目,可都变成了“语、数、外”。孩子无奈,教师也无奈,谁让我们需要成绩呢?可是,时间,真的就能够堆出成绩吗?与其一个劲地压榨学生的脑汁,不如让他们多吸收一下阳光雨露,在地理的海洋里了解一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跟随曼妙的音乐,轻轻地闭上双眼,尽情地陶醉其中,学生学得快乐,知识面也拓宽了不少,何乐而不为呢?成绩,并不是判定学生是否优异的唯一标准。
三、 自由课堂,课堂自主
“课改”的前途是光明的,“课改”的过程是曲折的。这需要我们的老师勇于创新,积极尝试,不能盲目地追求课堂的热闹,我认为“活而不乱”才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自由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无拘无束的!
谁说课堂只能在教室里面进行呢?我曾把一堂数学课放到了运动场上来进行,我刚让学生整队集合时,孩子们都以为是上体育课,当我让课代表把我的教案带上时,他们才知道,原来是数学课,但是大家都很新奇,数学课在运动场上,怎么进行呢?其实,在上课之前,我自己心里也没底,害怕学生到了运动场就像脱了缰的马,无法把握,在加上没有了教室里的黑板,我又怎样板书新的知识点呢?这些都是我在课前所担忧的问题。当孩子们到了运动场以后,大家席地而坐,围城一个圆周,每6位同学为一小组,那天天气格外的晴朗,这对于重庆的冬天,是难能可贵的。接下来,是我们的上课时间,忽然旁边有一个足球踢过来,我提醒大家观察:球,可以近似看作一个点,而球的运动,我们可以看做是点的运动,很多同学就齐声回答我:“点动成线”,这是孩子们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且一语中的,抓住了这节课里的第一个核心知识点,接着我让孩子们观察周围是事物,“线动”会形成什么图形?我话音刚落,就有同学回答我:“线动”会形成一个椭球。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答案,一时之间,也沒想好怎样回答,于是我就问他,你是怎么想到的呢?这时,就有另外一个学生抢先回答了,老师,因为他看到那边有同学在跳长绳,长绳,我们可以近似地看做一条线,长绳一甩动,就形成了一个椭球的样子。这时又有同学提出:老师,他说得不对,您看球场边上停着的车,我们可以把雨刷近似地看做一条线,它一动,就形成了一个扇面,所以,“线动成面”。我就接着问他,前面那个同学的答案,你赞同吗?其他的同学又有点按捺不住了,纷纷跃跃欲试,我随意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他们说的椭球是空心的。看似有些答非所问,但是我知道,他已经有些明白了,于是,我又请另外的同学起来说说他们的看法,其中一个同学就提出,长绳的摆动,只是构成了椭球的表面而已,所以也是“线动成面”,其他的同学继续注视了一下长绳的摆动,都赞许似的点了点头……这堂课,同学们都觉得很有意思,而且因为是第一次在教室外的地方上数学课,所以积极性很高,最后达到的效果也很好。
“课改”之路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亘古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一起为着寻求光明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徐仲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出版集团,2005-01-01:195-198页
[2]郭福仙.关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1)
[3]曹俊军.刘要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基本 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9.(01)
【关键词】 基础课程; 改革; 制约因素; 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08-02
“基础课程改革”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素质教育实施多年,却仍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反而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学习被动,社会实践能力低下,更有学生迫于精神压力,竟用烧书来祭奠压抑的青春,如此种种,不仅成为了家长的担忧,也是老师乃至整个社会的担忧,鉴于此,我市大力实施基础课程改革,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是很多老师的愿望。一路尝试课改下来,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制约“自主”的10个因素:
1 社会
现在的社会,选拔人才的方式就是通过“考试”,初中属于义务教育,可高中不是,想要上一所好的高中,就要有一个号的中考成绩,想要上一所好的大学,就需要一个好的高考成绩,想要找一个好的工作,首先第一关还是考试。大多数的考试都是书本上得知识,迫于无赖,学生只能埋头书海,追求成绩。
2 教材
现在所谓的自主选课也只是流于形式,最后的考试范围都是一样的,所以要学的知识广度以及深度都是一样的,教材编排也只是顺序不同而已,但容量卻是一样的。
3 学校
很多学校大张旗鼓地搞课改,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倡不用课前预习,也不需要课后作业,看似老师也轻松了许多,可真是这样的吗?真的能把所有的问题放在课堂的40分钟来解决吗?没有课后作业,老师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有针对性的上好下一堂课?学校真能在成绩方面不做任何要求吗?
4 教师
现在的很多教师,还处于原来的状态,谁培养出来的学生升学率高谁的能力就强,茶余饭后聊得最多的也是学生的成绩,而学生的品行则被放在了班主任的头上。
5 学生
学生本身,并不了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也不了解现实社会对“课改”的迫切要求,他们只是觉得按照专家的说法吗,课改以后,作业就少了,所以都是拍手称快。而“自主学习”,刚开始他们会觉得这样的上课方式很新鲜,但要想使学生长期地保鲜,那就需要教师的长期奋斗了!
6 家长
现在的家长,在很多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仅仅只是“要成绩”,更多的家长则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泼健康的成长,有成绩更好,如果确实没有,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但仍有少数家长,只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更有甚者直接要求老师:“如果孩子不努力,老师可以直接打,黄金棍出好人。。。。”其实,我们也明白,家长也是无奈呀!不过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而已!
7 管理
很多教师习惯了“发号施令”式的管理模式,一定要把整个班级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才能放心,即便是有班委,也总是担心班委能力不够,不敢把班上的事情交由学生自己管理!事事都要亲力亲为,这样不仅教师会感觉特别疲累,也无法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
8 评价
如果课改以后,仍然是“唯分是图”,那就容不下“自主”了。评价,我们应该是给学生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包括德育、体育……
9 习惯
实现自主,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孩子在课堂上保持很高的积极性,而这却是很多学生做不到的,专注一两节课还行,可坚持半天,一天,甚至一周呢?如果在上学之初,没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后面要想再改正过来,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10 方法
自主学习,需要的更多的是技巧。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形似,而没有自己的突破与创新,那就只能是完成任务而已!
课改的核心就是变“教师的课堂”为“学生的课堂”,让孩子能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白: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饱读诗书还能终身受用吗?孩子的童年本来应该是很幸福的,又是谁剥夺了学生的美好童年呢?为什么中国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力会位居全球倒数第五呢?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教师去深思,去感慨!
曾经听过一位专家的讲座,里面有一段很精辟的语言:高水平的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教师向课后要质量;高水平的教师注重教方法,低水平的教师侧重知识;高水平的教师整体建构,低水平的教师零打碎敲。
通过这段时间对“课改”的不断尝试,我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课改”工作:
教师,只做引导者,不做搬运工
以前,我们教师总是将知识从书本上传给学生,充当了一名“搬运工”的角色,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学生自己在课本里去找寻知识呢?以数学为例:每节新课前,留5分钟的时间让大家预习,在本节课里找寻知识点,同学之间互相补充,然后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举例说明,进而使拓展演练,最后留5分钟的时间给大家回顾总结。具体环节如下:
课前,老师先准备好当堂课所用的幻灯片,提出问题,由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得出结论,并让学生自己说出结论的由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其他同学如有疑问,可直接提出,并由其他知晓答案的同学给予回答,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10分钟);接下来是对每个知识进行例题演练,例题也由老师用幻灯片给出,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然后自己讲解,如有不够全面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老师也可以从旁协助(15分钟);拓展演练主要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一个提升(5分钟),然后留5分钟给学生自己做一个总结,再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2分钟的讨论,加以巩固。老师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只是引导而已。 学生,不仅追求深度,还要追求宽度
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学生包括家长把中考科目意外的学科称为“副科”,在大考之前,很多“敬业”的老师抢占“副科”课时,学生也迫于考试压力只能接受,堆积如山的课桌上,只有中考科目的相关书籍资料,临考前的一、二个月,非中考科目的教师都不用上班了,反正也没课可上,孩子的脑海里堆满了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英语单词……,大脑随时随地都在进行高速运转,有了知识的深度,课时宽度呢?有的学校,课表知识为了应付检查,课表里的很多课程根本就不曾上过,像美术,音乐,本是陶冶学生性情的科目,可都变成了“语、数、外”。孩子无奈,教师也无奈,谁让我们需要成绩呢?可是,时间,真的就能够堆出成绩吗?与其一个劲地压榨学生的脑汁,不如让他们多吸收一下阳光雨露,在地理的海洋里了解一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跟随曼妙的音乐,轻轻地闭上双眼,尽情地陶醉其中,学生学得快乐,知识面也拓宽了不少,何乐而不为呢?成绩,并不是判定学生是否优异的唯一标准。
三、 自由课堂,课堂自主
“课改”的前途是光明的,“课改”的过程是曲折的。这需要我们的老师勇于创新,积极尝试,不能盲目地追求课堂的热闹,我认为“活而不乱”才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自由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无拘无束的!
谁说课堂只能在教室里面进行呢?我曾把一堂数学课放到了运动场上来进行,我刚让学生整队集合时,孩子们都以为是上体育课,当我让课代表把我的教案带上时,他们才知道,原来是数学课,但是大家都很新奇,数学课在运动场上,怎么进行呢?其实,在上课之前,我自己心里也没底,害怕学生到了运动场就像脱了缰的马,无法把握,在加上没有了教室里的黑板,我又怎样板书新的知识点呢?这些都是我在课前所担忧的问题。当孩子们到了运动场以后,大家席地而坐,围城一个圆周,每6位同学为一小组,那天天气格外的晴朗,这对于重庆的冬天,是难能可贵的。接下来,是我们的上课时间,忽然旁边有一个足球踢过来,我提醒大家观察:球,可以近似看作一个点,而球的运动,我们可以看做是点的运动,很多同学就齐声回答我:“点动成线”,这是孩子们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且一语中的,抓住了这节课里的第一个核心知识点,接着我让孩子们观察周围是事物,“线动”会形成什么图形?我话音刚落,就有同学回答我:“线动”会形成一个椭球。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答案,一时之间,也沒想好怎样回答,于是我就问他,你是怎么想到的呢?这时,就有另外一个学生抢先回答了,老师,因为他看到那边有同学在跳长绳,长绳,我们可以近似地看做一条线,长绳一甩动,就形成了一个椭球的样子。这时又有同学提出:老师,他说得不对,您看球场边上停着的车,我们可以把雨刷近似地看做一条线,它一动,就形成了一个扇面,所以,“线动成面”。我就接着问他,前面那个同学的答案,你赞同吗?其他的同学又有点按捺不住了,纷纷跃跃欲试,我随意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他们说的椭球是空心的。看似有些答非所问,但是我知道,他已经有些明白了,于是,我又请另外的同学起来说说他们的看法,其中一个同学就提出,长绳的摆动,只是构成了椭球的表面而已,所以也是“线动成面”,其他的同学继续注视了一下长绳的摆动,都赞许似的点了点头……这堂课,同学们都觉得很有意思,而且因为是第一次在教室外的地方上数学课,所以积极性很高,最后达到的效果也很好。
“课改”之路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亘古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一起为着寻求光明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徐仲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出版集团,2005-01-01:195-198页
[2]郭福仙.关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1)
[3]曹俊军.刘要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基本 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