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现室内外环境的过渡与自然衔接,建筑与城市环境相互协调,提升整体的生活环境品质。室内外设计相融合的趋势不仅仅是室内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它也是顺应社会进程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室外化;室内环境;功能;审美;需求
自从上古时代有建筑活动开始,人们的生活环境便可分为两种,即室内生活环境与室外生活环境。室内环境为人类提供遮风挡雨、安全私密的场所;而室外环境能为人们提供开放的、共享的,亲近自然的社会交往场所。两者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在室内外之间设置过渡区域,同时将室外的元素符号与设计思想融合入室内设计中,实现室内外环境的过渡与自然衔接,建筑与城市环境相互协调,提升整体的生活环境品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渴望自然的回归、心灵的释放。所以,室内外设计相融合的趋势不仅仅是室内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它也是順应社会进程的必然选择。
一、“室外化”室内设计的优势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室内生活环境的需求,早已不满足于过去的几盆花草的摆设,而是追求更加自然化的整体效果。或称之为室外风格的室内。将自然界的阳光、空气与水引入室内、植被、山石等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形成多层次的室内环境。身在其中,您所感受的绝对不是那种程式化的没有生机的设计语言,而能领略到一份清新、自然、人与环境相结合得和谐美感。
概括的说,室外化趋向的室内设计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手法将室外的自然景物作为室内设计的一种形式进行设计。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使用功能方面。在“室外化”室内设计中会有大量的绿色植被与水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喷泉或其他水体产生的负离子对于室内空气的净化,以及人的身心健康都具有很大的益处,可以缓解人们长期在室内环境中的不良情绪,有利于室内环境中生活与生产的良性发展。
2.审美功能方面。室外景物在室内环境的合理设计和安排,能创造处几乎真实的然环境,使室内外空间浑然一体,使得室内空间更具有层次与美感,可以极大地缓解工作的劳累和生活的紧张,让人民真正体会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情趣。这种趋向已经为当代诸多的设计者们所采用,它必将随着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而发展。
3.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建筑是为满足人的需要而服务的,人是主体,建筑是客体,所以建筑设计除了满足物质功能之外,还必须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室内设计更是如此。人类在心理上与生理上和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人类始终保持与自然的亲近。居室内开设落地门窗,置备些自然之物,建筑装饰也多采用自然题材。然而,在现代化科技的推动下,人类渐渐远离了自然,比如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机械通风、空调等现代设施。使用之初可能会有新鲜感和设计感,但是在长期的使用中,就会发现机械型的空间易使人产生单调、烦闷的情绪。所以将室外设计手法引入室内设计,不但满足了功能和审美的需求,更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
二、室内外过渡介质的设置与作用分析
室内外过渡介质与室内外过渡空间是一种“实”与“虚”的对应关系。其具体的作用机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物理性作用机能
作为室内外的接合体,在室内外的交接处插入一个中间构件,一个中介体,来实现自然衔接。它有遮阳防潮通风的作用,也具有交通导向作用,同时丰富建筑立面及空间层次。
2、生理的作用机能
人在室外——过渡介质——室内三种不同的物质环境中相互转换,引起人的生理感受的变化。而人的生理感受上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在室内外空间转换的过程中,其视觉、听觉、触觉进行逐渐的转换与过渡形成的。
3心理的作用机能
主要表现为暗示人们进行行为举止的转换以及过渡介质所生成的过渡空间能给人一种安全感,从而给人带来心情上的愉悦感。
三、室内设计融合室外空间的方法
室内环境设计与室外环境设计相融合并不是突发性地在某个特定阶段时期的产物,它实际上是贯穿于整个人类室内环境设计发展史的。只不过它在工业化社会以前一直处于被动的,不被人所注意的位置,直到工业化进程加大的今天,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它才真正发展起来,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者们的重视和运用。可以说,室内外设计相融合的趋势与工业化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怎样在有限的室内空间里,融合室外空间的可取之处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运用绿色手法不知室内空间
利用绿色布置室内,一般在入口门厅、屏风两端或沙发、地柜等转交空间,对置或横置绿色植物,这些绿化具有明显的室内路线标识作用和分割空间的作用。它打破空间的单调,给生硬的空间以柔化作用。将室外绿色花草灌木移植于室内,不仅是净化空气多需,而且能给乏味的室内空间增添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们以清新豁达的视觉美感。
2.室外园林手法的运用,推动了室外化趋向
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上的应用,加强了室内外空间的沟通。进一步把室外环境融合进室内空间之中。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框景”这一造园表现手法。所谓“框景”就是利用室内的门窗洞口作为模拟的景框,将室外的自然景色也纳入其中,观赏者在室内的一定距离之内能欣赏到衣服优美的图画。这种设计多见于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的门厅或中厅之中。由于这些场所的顶棚多用透光玻璃等结构,这就为许多观赏性植物的存放提供了充足的光照条件。宽敞明亮的内厅为设计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独具匠心的将山石、池水、花草、树木、曲径等室外常见的小品移入室内,使得整体环境一步一景巧妙结合,显现出独特的园艺风情。
3.室外的元素符号等运用到室内的墙体、柱、门窗、天花、地面等装饰
墙体作为室内空间的主要界面,面积大而且单一,是将室外元素引入室内最能产生效果的地方,往往是主导室内整体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墙柱装饰的“室外化”主要是借助室外天然建筑装饰材质的直接或间接应用。这种自然构筑材料主要有卵石、条石、大理石等,原木以及水泥灰等。对于门窗的室外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门与门框的取材上运用天然原木等;二是借助墙的开洞,自然随意地创造室外化的门洞。窗户的两侧或上下可以作固定窗扇装饰,以巧妙的设计和装饰,起到活跃气氛,渗透室外自然情趣的作用。
在表现手法上,同样可以将室外的设计元素符号应用到室内的设计之中。如今年竣工的日照中石化办公楼的室内外设计中,建筑室外采用纵向的线性感觉,以点、线、面的对比表现手法体现现代办公建筑的夸张形式,这种元素符号同样也体现在室内设计之中。大厅的天花与地面遥相呼应,均采用线性的延伸表现手法,墙面的作法上亦采用与室外化相同的元素符号。通过完整统一的设计表现使建筑内外浑然一体,达到室内外相互融合的感觉。
4.合理设置室内外过渡介质
室内外过渡介质在物理机能方面的作用表现为作为室内外的接合体,为室内提供遮阳、通风、防潮的作用,交通导向以及丰富建筑内部、空间层次等方面。生理心理过渡机能,表现为实现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过渡及为人们行为举止的调整空间,同时还给人以安全感。
四、小结
总之,在设计中应将内外空间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室外环境设计与室内环境设计虽然看似是两个不同的设计类别,但是必须结合起来考虑,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新观念,应从和谐的角度着眼,努力将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审美因素、生活需要因素等融为一体,才有可能室外环境设计与室内环境设计成良好的趋势发展。
【关键词】 室外化;室内环境;功能;审美;需求
自从上古时代有建筑活动开始,人们的生活环境便可分为两种,即室内生活环境与室外生活环境。室内环境为人类提供遮风挡雨、安全私密的场所;而室外环境能为人们提供开放的、共享的,亲近自然的社会交往场所。两者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在室内外之间设置过渡区域,同时将室外的元素符号与设计思想融合入室内设计中,实现室内外环境的过渡与自然衔接,建筑与城市环境相互协调,提升整体的生活环境品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渴望自然的回归、心灵的释放。所以,室内外设计相融合的趋势不仅仅是室内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它也是順应社会进程的必然选择。
一、“室外化”室内设计的优势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室内生活环境的需求,早已不满足于过去的几盆花草的摆设,而是追求更加自然化的整体效果。或称之为室外风格的室内。将自然界的阳光、空气与水引入室内、植被、山石等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形成多层次的室内环境。身在其中,您所感受的绝对不是那种程式化的没有生机的设计语言,而能领略到一份清新、自然、人与环境相结合得和谐美感。
概括的说,室外化趋向的室内设计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手法将室外的自然景物作为室内设计的一种形式进行设计。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使用功能方面。在“室外化”室内设计中会有大量的绿色植被与水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喷泉或其他水体产生的负离子对于室内空气的净化,以及人的身心健康都具有很大的益处,可以缓解人们长期在室内环境中的不良情绪,有利于室内环境中生活与生产的良性发展。
2.审美功能方面。室外景物在室内环境的合理设计和安排,能创造处几乎真实的然环境,使室内外空间浑然一体,使得室内空间更具有层次与美感,可以极大地缓解工作的劳累和生活的紧张,让人民真正体会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情趣。这种趋向已经为当代诸多的设计者们所采用,它必将随着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而发展。
3.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建筑是为满足人的需要而服务的,人是主体,建筑是客体,所以建筑设计除了满足物质功能之外,还必须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室内设计更是如此。人类在心理上与生理上和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人类始终保持与自然的亲近。居室内开设落地门窗,置备些自然之物,建筑装饰也多采用自然题材。然而,在现代化科技的推动下,人类渐渐远离了自然,比如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机械通风、空调等现代设施。使用之初可能会有新鲜感和设计感,但是在长期的使用中,就会发现机械型的空间易使人产生单调、烦闷的情绪。所以将室外设计手法引入室内设计,不但满足了功能和审美的需求,更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
二、室内外过渡介质的设置与作用分析
室内外过渡介质与室内外过渡空间是一种“实”与“虚”的对应关系。其具体的作用机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物理性作用机能
作为室内外的接合体,在室内外的交接处插入一个中间构件,一个中介体,来实现自然衔接。它有遮阳防潮通风的作用,也具有交通导向作用,同时丰富建筑立面及空间层次。
2、生理的作用机能
人在室外——过渡介质——室内三种不同的物质环境中相互转换,引起人的生理感受的变化。而人的生理感受上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在室内外空间转换的过程中,其视觉、听觉、触觉进行逐渐的转换与过渡形成的。
3心理的作用机能
主要表现为暗示人们进行行为举止的转换以及过渡介质所生成的过渡空间能给人一种安全感,从而给人带来心情上的愉悦感。
三、室内设计融合室外空间的方法
室内环境设计与室外环境设计相融合并不是突发性地在某个特定阶段时期的产物,它实际上是贯穿于整个人类室内环境设计发展史的。只不过它在工业化社会以前一直处于被动的,不被人所注意的位置,直到工业化进程加大的今天,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它才真正发展起来,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者们的重视和运用。可以说,室内外设计相融合的趋势与工业化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怎样在有限的室内空间里,融合室外空间的可取之处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运用绿色手法不知室内空间
利用绿色布置室内,一般在入口门厅、屏风两端或沙发、地柜等转交空间,对置或横置绿色植物,这些绿化具有明显的室内路线标识作用和分割空间的作用。它打破空间的单调,给生硬的空间以柔化作用。将室外绿色花草灌木移植于室内,不仅是净化空气多需,而且能给乏味的室内空间增添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们以清新豁达的视觉美感。
2.室外园林手法的运用,推动了室外化趋向
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上的应用,加强了室内外空间的沟通。进一步把室外环境融合进室内空间之中。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框景”这一造园表现手法。所谓“框景”就是利用室内的门窗洞口作为模拟的景框,将室外的自然景色也纳入其中,观赏者在室内的一定距离之内能欣赏到衣服优美的图画。这种设计多见于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的门厅或中厅之中。由于这些场所的顶棚多用透光玻璃等结构,这就为许多观赏性植物的存放提供了充足的光照条件。宽敞明亮的内厅为设计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独具匠心的将山石、池水、花草、树木、曲径等室外常见的小品移入室内,使得整体环境一步一景巧妙结合,显现出独特的园艺风情。
3.室外的元素符号等运用到室内的墙体、柱、门窗、天花、地面等装饰
墙体作为室内空间的主要界面,面积大而且单一,是将室外元素引入室内最能产生效果的地方,往往是主导室内整体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墙柱装饰的“室外化”主要是借助室外天然建筑装饰材质的直接或间接应用。这种自然构筑材料主要有卵石、条石、大理石等,原木以及水泥灰等。对于门窗的室外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门与门框的取材上运用天然原木等;二是借助墙的开洞,自然随意地创造室外化的门洞。窗户的两侧或上下可以作固定窗扇装饰,以巧妙的设计和装饰,起到活跃气氛,渗透室外自然情趣的作用。
在表现手法上,同样可以将室外的设计元素符号应用到室内的设计之中。如今年竣工的日照中石化办公楼的室内外设计中,建筑室外采用纵向的线性感觉,以点、线、面的对比表现手法体现现代办公建筑的夸张形式,这种元素符号同样也体现在室内设计之中。大厅的天花与地面遥相呼应,均采用线性的延伸表现手法,墙面的作法上亦采用与室外化相同的元素符号。通过完整统一的设计表现使建筑内外浑然一体,达到室内外相互融合的感觉。
4.合理设置室内外过渡介质
室内外过渡介质在物理机能方面的作用表现为作为室内外的接合体,为室内提供遮阳、通风、防潮的作用,交通导向以及丰富建筑内部、空间层次等方面。生理心理过渡机能,表现为实现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过渡及为人们行为举止的调整空间,同时还给人以安全感。
四、小结
总之,在设计中应将内外空间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室外环境设计与室内环境设计虽然看似是两个不同的设计类别,但是必须结合起来考虑,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新观念,应从和谐的角度着眼,努力将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审美因素、生活需要因素等融为一体,才有可能室外环境设计与室内环境设计成良好的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