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父亲费新我(下)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68471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父亲费新我认为书法能够成“家”是人品、学品、书品的结合,而三品首推人品。“学书先立品,墨光可照人”,“人品高书品不得不高”这几句话都是他经常要讲的。有次他在写诸葛亮《诫子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特意指给我看,并说:这几句话也是对你的,接着又说:同样也是对我的。平时,父亲没有给我讲过多的做人道理,但他诚信、谦逊、勤奋、俭朴、坚毅……,时时事事以身教形式感化着我、塑造着我。
  父亲声名在外,一些报刊和个人约我写父亲或提供素材,我认为只要实事求是,写又何妨?但父亲不赞成:有些内容儿子写老子不妥。有一年费新我书展在杭州开幕,记者原要采访他,又怕影响他休息,就约我写些介绍的文章拟在第二天刊登,我满口答应,心想只消我夫妇俩开个夜车即可,但父亲听说后执意不允,只得由记者自己再来采写。但也有例外。父亲从报上看到由全国人大、妇联等单位发起的在全国评比一百对“金婚佳侣”的消息,兴许是出于对母亲肖常娥的感激吧.他决意参加评选。按规定,要送文字材料加一篇征文稿。父亲便把小娴叫去,专门给她讲了老俩口几十年的事。他看过初稿表示同意,并帮着一起改标题。小娴打算用并列式句比喻比翼双飞,有了上句“新我常新”,但一时想不出下句如何概括母亲,只得出“嫦娥”两字。父亲思索良久,突然说:“’非常’如何?正好表达出她非同寻常!”很快《中国妇女报》即以“新我常新,嫦娥非常”为题首先刊载。不久,父母亲被评上全国“金婚佳侣”并双双去北京领奖。后经润饰仍以此题发表在《苏州杂志》上,父亲先后将报纸、杂志复印了好多份分赠亲友。
  父亲作书,除了书写上不囿陈规,独具一格,不断创新外,还在作品内容上时出新意,给人以鼓舞或警策;同时自己也从内容中得到学养和进益.他平时随身带的小本子上经常抄摘着名人名言,古训箴语,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之语.他有次写“知难而进”四字,在下面又加四句小字:“有志事易,无志事难;临难不畏,绝壁可攀。”把此句原意更加推进一步。他曾对我讲,哪怕写几个字,也要动一番脑筋,要写得有针对性,这就要靠平时的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应付自如,临场发挥。有次我们在顺德大良镇,饱尝了富有特色的广东菜,父亲问及烹厨,回说烧广东菜的大多是大良人,他当即要了笔墨题了“食在广州,厨出大良”这琅琅上口的赞美字句,引得当地餐饮业一场“争字风波”,还是该镇领导决定,此条幅用竞赛方式,在争得优胜的店内挂用。
  我受父亲影响,写书法也不喜欢老用现成的诗句,总乐意开动脑筋针对各种场合试拟词句,并由此引发了探索学习运用“楹联”作为书法的载体。几年来,书写的自撰联被各地堂、馆、景点入藏、入刻的已逾百余。而一副描绘祖国锦绣江山、灿烂文化的“龙门对”,琢磨斟酌了十年多还未定稿,父亲说搞创作就得有这股韧劲。名人儿子也不好当, 得拿点自己的东西出来,我在系列上另辟蹊径,已积累了三十余内容自撰,形式成套的系列作品。我虽然临写过各类碑帖,但还是最喜欢父亲的书体,提笔写起来父亲的点画间架行迹不时会流露出来;我尤其喜欢父亲那独特的整体布局和纵横捭阖、气势磅礴的大幅书作,感觉真是游目骋怀,心醉神迷,提笔写起来不免心慕手追。对此,有人说好,是因为右手也写出了些“左味”,“费体”有了传人;但也有人说未必,应该自出机杼,生发自我,否则艺术无以发展繁荣。父亲从来没有要我一定要学他的字体、像他的作品,他主张任情适性,追求自身效果。父亲声名愈高,欠字的债台也愈高,他经年累月不断地写,也很难满足求字大军之需。有人对他说,让之雄代笔吧!盖上你的章,但他认为不可;有人要我背着父亲这样做,也被我坚决回绝,并信守至今。然而有些见钱眼开的假货商,却挖空心思做假仿冒,有的店家还指着冒牌“新我左笔”对我说:他儿子费之雄来看过,认定是真的。父亲晚年知道此等事无能为力,只得摇头叹息。
  父亲虽有“招牌先生”之称,但写招牌决非臆想中的“大笔一挥而就”,为从协调中求得满意,往往写得满台满地,部分不舒服还得拼接双钩。那时没有复印、投影等设备,有时我也帮着打格子放大。我初写招牌,七个字花了三个黄昏功夫刚摆平,父亲一看却说:二个好的,二个不行,三个还可以,但七个字在一起还不贯气,当然得重写。父亲便把他几十年写招牌的点滴经验体会说与我听,我后来再写,父亲是少不了的“检验师” 。他到晚年第一个挂“免战牌”的就是招牌,凡要请他写的,即转介绍给我了,后来连“碑刻”也停写了。在他骨折之后住在医院里,有时我睡在另一张空病床上陪夜,我们便“卧聊”起来,他说梅兰芳有个演出间,前后左右上下都配有镜子,它们好似多种角度的眼睛,并藉此可以调整自己的身段、造型。他说自己个展在南京开幕时,林散之老人执意要参加,只好林老儿子推着着轮椅送他来观看。我曾问他,有哪几幅字是自己写得最满意的?他说,好坏要人家来评的。我告诉他从报纸看到各地有艺术家建馆的消息,父親敏感而正色地说:“这个事情,自己是不好提的。”他又讲起了老子的隽语:“夫唯不争,天下无与为之争。”
  逝者如斯夫。父亲去世已二十多年,但岁月隔不断对父亲的思念,每当遇到困难想起父亲,就会增加勇气;试图创意,就会倍添力量。在我心目中,“新我”就是“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同义词,我将在追随父亲的道路上,不断自问:“新我”了没有?父亲,我将永远循着您的足迹,去探索艺术的真谛,攀登系列的高峰!
其他文献
春天,不会迟来。在这个万物生机萌发的时节,农村里早已开始一片忙碌。  抓好农村疫情的防控,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正协调稳步开展着农村各项常规工作:农业方面,紧抓农机、渔业生产安全,有条不紊地进行各产业园基础建设、养猪场建设;水利方面,明确河道疏浚、生态修复和消防整治三大工程的具体任务,陆续开展太湖蓝藻巡查和河道保洁等工作;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正有序开展,确保做好长效管理。  创新性、绿色性的农村建设
期刊
一家从事天然气运输与贸易的企业于今年4月份新成立。但该办理《燃气经营许可证》还是《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企业遇到了难题。求助后,所辖金阊街道很快为企业牵头了与姑苏区住建委、姑苏区应急管理局的沟通协调会,帮助企业梳理业务流程。近日,企业顺利办理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为助力营造“苏州最舒心、党建最暖心”红色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党建领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金阊街道党工委启动了先锋益企“千
期刊
苏州古城内河道近35公里,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城市之一,水绕城转,城在水中。勤勉、规律的河道养护,对苏州古城而言,就好比是定期软化血管、清除血管垃圾,时刻保持容光焕发、颜值在线。  近日,在排摸黄石桥河的过程中,姑苏区金阊街道彩香一村区域网格联动站发现彩香农贸市场对面有一处违章搭建。违章搭建紧贴河道驳岸,严重影响河道景观和安全,拆除的危险系数也较高。为确保整治行动顺利进行,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
期刊
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苏州园林里游人寥寥,拙政园的大门紧闭?你何时在节假日或高峰时段见苏州地铁一号线还有空座?你又想过观前街上人流会稀少到门可罗雀吗?  2020年伊始,尤其武汉封城后,全國性的防疫抗疫战斗打响。出门走一走:万人喧嚣的苏州观前商业街几乎空无一人,百店闭门,只有清洁工人坚守街头反复清扫消毒;留世经典的苏州园林史无前例地关门谢客;每个小区的所有路口,除主通道全部临时封闭。而小巷的风火墙上,是
期刊
疫情袭来,对于身处一线的基层社区,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新社区也通过疫情的考验和一次次工作创新,迎来了快速成长的发展机遇。  白洋湾街道领秀金品社区,位于沪宁高速、白洋街、虎北路与金储街之间的区块内,1700多户常住人口,约计6000多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通过门岗时来个“一生一世”,要了解小区防控就看彩色“防疫”布防图,没有“苏城码”你拿手机往我身上扫一扫,要进商店看看有没有“绿码商铺”标识…
期刊
观景不如听景。对苏州最美的描绘,是带着想象。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这是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登上阊门楼看到的景象。烟柳、画桥、桨声、灯影、人家、红栏、水阁,古朴典雅,灵动秀美,苏州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前街后河,家家尽枕河的江南水乡风貌。如果是在雨天,身处水气朦胧中,似真似幻。  吳地的历史要从阊门说起。阊门在这里建而毁,毁而建,几经更迭,残垣
期刊
我们常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师之人,多为学识渊博,品格高尚。而名师名师,不光有名望,被广泛认可,名师更是“明”师,名声在外,源自内功精湛。  名师可遇而不可求,名师也从来不是求来的,名师只能遇见。这就是苏州三六六教育集团一直以来所秉承的文化思想。这是一所拥有名师的教育机构,在这里你可以遇到艺术类、学科类的好老师,与他们聊一聊,向他们学一学,从他们的人生历练、一言一行中便能领悟教育的真谛。  从
期刊
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时节里,人们开始纷纷走到老街上、运河边,享受苏城里的风光。但在最寒冷、最艰难时刻的坚守,也还历历在目。在双塔街道,250多位防疫控制点的工作人员为居民付出了艰辛,但他们回忆起当时的日日夜夜,记住的却不是辛苦,而是居民的支持,以及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这一碗面的背后,有着一个温暖的故事。  即刻行动的爱心接力  春节之后,疫情防控处于最紧张的时期,各个小区、小巷都设立了防控点,并有
期刊
2020年的初春因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不同,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里的企业们一边全力战“疫”,一边恢复生产,港区也落细落实一系列惠企政策,精准发力,为企业复工复产送上全面保障。众所周知,太仓港区内企业众多,而在这次抗疫中,它们除了保证了安全复工,更为全国抗疫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达成2010吨的酒精生产线  农历新年伊始,太仓新太酒精有限公司的流水线已经高速运转了起来:调试设备、灌装消毒酒精,这里
期刊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气温的回升,古城内的商圈逐渐恢复了热闹。观前街邵磨针巷的一家店面前,人们正排着队等待着一盘盘海棠糕、梅花糕出炉。  “花糕”世家的“陈老大”  梅花糕和海棠糕被称为“花糕”,是苏州最传统、最经典、最有特色的传统小吃。它香甜可口,可以说是每个苏州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也是让老苏州和来自浙沪的游客心甘情愿等待的美食。  这位在店铺里翻着炉子的师傅有些特别,大家都叫他“陈老大”。“陈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