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与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耦合机制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tz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向高素质全方位发展。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应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及丰富的自然人文艺知识积淀方面的培养。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建筑历史,其中涉及到浓厚的人文、自然知识的掌握,所以要将通识教育作为基础,从当前通识教育在建筑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力求探寻建筑历史课如何更好地结合通识教育进行授课,让建筑学专业学生具有浓厚的通识知识含量,保证建筑历史课程和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耦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7-0105-02
  引言
  在高等教育中,“通识”不应当被认为是与学生的相关专业联系不紧密的浅层次宽泛的知识,而应让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挂钩,让通识课程起到一定的作为专业课程支撑的作用。作为工科的建筑學专业的主干课程的建筑历史课程,因学习中涉及到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及厚重的历史背景知识,更需要通识教育作为基础,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层面。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史课程的通识教育难以开展,学生不能够建立宏观的建筑史观。基于此原因,本文从当前通识教育在建筑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力求探寻建筑历史课如何更好地结合通识教育进行授课。
  一、通识教育与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
  (一)通识教育课程
  1.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理念的建立,是国家开始重视当前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在高等专业教育基础上,深入引导大学生接受更加多元化的知识,增强人文教育培养和科学教育培养,培养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具有思维能力、人格修养等其他综合素质能力,体现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对“人的成长”的教育的重视。
  2.通识教育课程。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广泛开展通识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在通识教育的培养上并没有相对成熟稳定的模式。但已经开展通识教育的学校,结合自身培养特点,设置不同的通识教育体系,让现有的高等通识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特征。复旦大学设置了多元化多角度多视野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涵盖丰富的课程,之后针对不同的专业将这些课程分类,形成与专业教育同步的模块化通识教育体系,如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设计学等课程组合,与建筑学专业课程共同构成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模块,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接受相关交叉学科知识领域。中山大学将通识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培养人的根本性的知识体系,将多个专业学科进行推演,确定通识课程的门类和统一的分类标准,鼓励学生通过广泛自觉的阅读进行人格培养。
  3.建筑学专业中涉及的相关通识课程。建筑学专业是一个特殊的工科专业,具有集科学、技术、艺术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特征。因为社会对建筑人才能力的需求是综合性较强的,所以建筑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要针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理念,所设立的课程以及每门课程的设计理念都应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具有广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二)建筑历史课程的特点
  建筑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宽泛的知识面和精深的知识点,课堂教学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建筑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涉及广博的知识内容,教学中应注意基础知识内容和拓宽知识内容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了解相关交叉的扩展内容,就不能更好地掌握精深的建筑基础知识内容。无论古今中外,建筑特征的知识点的掌握如果脱离了时代大背景,脱离了实际,学生就很难对建筑产生直观的认识。如果仅仅背诵书本中的数据和文字,即使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了相关的背景信息,但由于时间限制教师很难展开深入讲解,以致学生对相关部分知识掌握不好,在教学中很难取得良好效果。
  (三)通识教育对建筑学专业及建筑历史课程的重要性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服务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为专业教育提供方向和原动力。通识教育对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仅仅掌握一门专业能力的人才很能适应社会和职场的多变复杂因素的挑战,“通中求专、专上求通”才是更满足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专业教育理念,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也要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社会和人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通识中的“通”,不是浅层次的对于某些知识信息量的了解,而是指将各学科融会贯通,在思考问题时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联系思考。从前文提到建筑历史课程的授课特点可见,建筑史课程是一门需要了解过去、立足当前的课程,学生需要以涉及到的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作为基础,融会贯通,建立联系,综合客观地思考建筑。
  二、通识教育与建筑学专业教育耦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主要问题
  1.教师层面的忽视。(1)仅从知识点入手,重点讲解知识点,而对于建筑发展背后相关历史人文因素,一带而过。(2)会从历史背景相关人文因素讲解,但仅仅是教师自己侃侃而谈,学生当成课堂小插曲而听。虽然能让学生对建筑发展的背后复杂因素有所了解,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并未起到作用。(3)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已有知识面的准确掌握。由于学生层次水平不同,已掌握的通识方面的知识水平也会有参差不齐,授课中,会出现教师想当然认为这个知识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或者个别学生参与互动了,教师会以偏概全,认为所有学生都已掌握此知识点,而在课堂授课中越过这个知识点。(4)目前,接受大学本科教育的仍是受多年传统教育的大多数学生,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就没有良好的系统的通识教育,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了解,认为专业学习仅仅是把本专业知识学好即可,比如,我的很多学生经常问我,建筑学专业是不是学好设计就行了,为什么要学习建筑史,为什么建筑史课还要讲授建筑的产生背景,可见,一定数量的学生把通识知识看成“鸡肋”。   2.学校及专业层面。(1)学校通识教育大平台与专业人才培养脱节。大多数高校的通识课程,多是在学校选修课大平台上设置,针对全校各专业开放,由学生自主选课。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课,在专业知识的覆盖面以外获得更多的拓展知识。但笔者认为这种方式也存在着缺陷。笔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有学生谈到关于选修通识课程的问题,很坦诚地说大多数选修课的选择原因,是看哪门课好通过、更容易拿到学分、上课过程轻松等。可见,大部分学生的通识选修课程的自选过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只是为了拿学分而不是基于兴趣和学习知识的目的。(2)课堂授课课时的限制,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深入进行相关通识知识点的讲解,否则会占用基础知识点的讲解时间,从而影响课堂授课质量。
  (二)解决途径
  1.积极探索OBE理念教学方式。按照OBE理念,基于产出式教学,让学生提前知道应该学习什么。授课教师可提前将每次课会涉及到的通识知识点作为预习作业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课前先查阅文献自学,从而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加强了自学能力,并减小通识教育内容对课堂时间的占用。
  2.为完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议学校要求学生在选择通识课程时,寻求专业教师的指导。专业教师可结合专业课程对通识知识的需求,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选择更符合自己兴趣以及与专业课程交叉性更强的通识课程,让通识课程的存在更有意义。
  3.培养学生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一入学时的专业入学教育及专业导论课,相关教师就应在此方面向学生进行宣讲,让学生及早开始加强通识教育的培养。
  结语
  通识教育是“教育如山”思想的回归,对于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在专业课程上融合相关的通识知识的培养,才能真正让通识教育培养有真正的意義。建筑历史课程中的通识教育应该结合课程实际不断更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通识教育真正起到培养新时期建筑学专业高等教育人才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寿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宋尚桂,王希标.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模式[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3]  DavidT.Stephenson,Vicky Thorland-Oster.The Genenral Education Component:A New Curriculum Feature[D].Lowa State University,2000.
  [4]  李里丽.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8,(1):27-28.
  [5]   严萌.建筑史课程创新性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124-126.
  [6]  朱清时.21 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外部分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  戴秋思.文明危机背景下通识教育发展方略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35-39.
  [责任编辑 柯 黎]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住房市场化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房价的经济属性逐渐显现。选取2005—2017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商品房平均售价、土地平均购置价格的数据,对全国整体房价与地价关系进行探讨,并对31个省、市、自治区按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类,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以下结论:房价与地价的影响机制在全国平均水平和区域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全国的水平并不能反映各地区的情况,地区间的差异显著,且我国房
期刊
摘 要:通过以西方苏联研究实力最强的美国为国别考察,以研究内容涉及1924—1953年间苏联问题的美国相关博士论文为选材范围,归纳美国青年学者对于这一时期苏联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成就的肯定性评价。  关键词:美国;青年学者;苏联;成就;肯定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C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0-0181-03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形成一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和政县啤特果在不同流通模式下各环节流通主体的访谈调查,分析不同流通模式下啤特果的成本收益状况,以及各流通主体的成本收益率。研究表明,“果农—果农自销型流动摊点—消费者”流通模式的成本最低,“果农—加工企业—消费者”流通模式的收益最高,而规模、流通环节等因素对成本的影响非常重要;各流通主体的收益分配不合理,果农的收益率偏低。利用龙头企业创新增收方式、扶持加工企业、建立健全流动摊点管制制
期刊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不仅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载体,更能为高校与产业融合,为政府企业提供人才和服务贡献力量。在分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介绍基地建设的主要特色和举措,包括完善产学研共同发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服务支撑体系,并对基地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培养;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38
期刊
摘 要:实验实训课程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当前高校的实验实训室建设存在设备配置不合理、资源闲置、管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阻碍了专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实训室的作用。因此,探讨高校二级学院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实验实训室建设管理的措施,以期促进高校实验实训室的科学建设和管理。  关键词:高校实验实训室;建设;管理;措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呈现出新的态势。通过对小米粉丝社群营销案例的研究,发现小米企业在确定低价高配性能手机的定位后,通过强化企业价值观认同感来维持粉丝黏性,搭配饥饿营销策略,带动企业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深入分析小米社群粉丝经济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归纳该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以期为传统企业重新构建产品与用户的关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粉丝经济;小米;饥饿营销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异化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主体与客体的颠倒以及不合理表现,包括生产劳动、交换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的异化,并提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扬弃异化的解决途径。因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生产关系的异化仍未完全清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现实差距,因而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优化的策略。 
期刊
摘 要: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人均生产总值为数据,通过空间计量软件ArcGIS对山东省各市的区域经济分别进行绝对的描述统计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利用Stata软件,将17地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从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各地政府的财政支出五个方面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山东省各个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差异状况。  关键词:区域经济;空
期刊
摘 要:《财务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在院校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雨课堂”教学平台的推出,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及提升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雨课堂;翻转课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7-0101-02  随着
期刊
摘 要: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通过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研,优化实践教学,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完善三个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将“任务引领、项目驱动、工学结合”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线,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多维实践育人体系,培育应用型创意设计人才。  关键词:实践育人体系;创意设计;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