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机器人要给你当管家,喜欢不?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2062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微信,和一个智商不高但油嘴滑舌的小机器人聊天容易让人厌倦;但是,如果有一些小机器人能像你的私人管家一样,默默提醒你天凉加衣,或者你一个消息发过去就能帮忙订好午饭,是不是听起来还不错?
  微信暂时还不愿透露是否有往这方面发展的意愿,但Facebook,这个过去一年中一直在学习微信的美国社交网站,表明希望其聊天应用程序Facebook Messenger的未来是这样。
  在4月12日Facebook的开发者大会F8上,Facebook宣布推出Messenger Platform,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开发小机器人(bots)的形式,给用户提供服务。
  事实上,在F8大会召开的那两天,你在其Messenger里可以和一个叫“F8 Bot”的小机器人聊天。这个小机器人一上来会和你打招呼,说“发明出我的人类让我和你说说关于F8的事”,并列出一堆关键词建议你输入。如果你说“和我讲讲机器人”,它就会说“嗯哼……让我荣幸地向你介绍这些小机器人”,并在接下来的对话框中给出其他机器人的图片和跳转链接。
  如果接着问它别的什么,你很快会发现它扮演了客服的角色,这多少替代了会议门口那些提供会务信息的工作人 员。
  为了向开发者展示小机器人不仅仅能做客服,Facebook显然对最先在其平台上亮相的第三方小机器人做了精心挑选。其中,CNN的小机器人能每天给你推送最重要的新闻;Spring,一家卖衣服饰品的电商网站,它的小机器人则展示了聊着天就把东西给卖了的可能性;Poncho,纽约一家做天气服务的创业公司,则用小机器人告诉用户天气状况如何。
  “我在2013年时曾想过,如果我们的应用能出现在Facebook这样的聊天应用程序中,那就省事多了。”Poncho的创始人之一黄宽说。
  他的想法恰好来自于微信。当时微信用户数已然过亿,微信公众平台也已经上线。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媒体和商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向用户提供内容和服务,加上一些轻量的开发,媒体和商家可以和用户实现一些互动。用户也越来越习惯于一天多次打开微信,聊天、刷朋友圈、看公众号,顺便瞟一眼银行推送的刷卡提醒。
  人们的确越来越多黏在了聊天应用程序上,这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美国。微信披露它现在拥有6.95亿月活跃用户,而Facebook在F8大会上宣称其Messenger的月活跃用户超过9亿。按照Portio Research的数据,全球超过21亿人会经常使用聊天应用程序。
  事实上,当聊天平台加入更多功能,用户自然会抛弃一些相应的App,转而使用聊天应用程序上的功能。最先被抛弃的是短信和电话。
  微信更早发现用户并不反感聊天应用程序加入服务功能,这促使微信展开人工智能方面的试验。微信内部有一个“模式识别中心”团队,隶属于微信北京研发中心。该团队成立于2010年9月,于2012年9月并入微信,主要做语音、图像识别和语义分析。
  除了为自己增加模式识别功能,微信也为第三方“人工智能”提供API接口,比如微软的“小冰机器人”。此外,智能玩具、智能家电和可穿戴设备产品也成为该接口的应用领域。微信还推出了智能开放平台,未来将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如语义理解、人脸识别,甚至声纹识别等开发功能。
  不过,这一切还在计划中,微信公众平台上,目前只有一些轻应用:和第三方伙伴实现了微信支付,比如买电影票、付出租车费等功能。它们表现得和浏览器中的应用更为相似,使用步骤也更像是在操作一个网页应用程序。
  Facebook在2015年的F8大会上开始跟进微信的做法,例如在Messenger中加入支付功能,并允许商家入驻这个平台。在中国用户已经在其微信上使用滴滴出行一段时间后,Facebook Messenger开始支持用户在聊天窗口中叫Uber或Lyft。到F8大会召开之前,皇家荷兰航空公司KLM也上线了在Facebook Messenger上的服务,允许用户能够通过聊天窗口得到航班更新信息,以及显示电子登机牌。
  就和黄宽一样,很多开发者也对这个新平台感到兴奋。因为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的应用程序开发已经饱和。
  对于开发者而言,开发一个应用程序不但成本高,而且也很难被用户发现。按照分析机构Statista在2015年7月给出的数据,Android平台上有1600万的应用程序,而苹果应用商店中则有1500万。另外一家分析机构App Annie的数据则显示,iOS系统中应用程序的下载总量已经连续3年没有增长了。
  “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做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基于微信公众号,而不是去开发一个App。”微信创造者、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张小龙在今年年初的微信公开课PRO大会上说。


进入这一领域的bot公司

  对于Facebook、微信这样已经拥有巨大用户量的聊天应用程序而言,这是一次摆脱苹果iOS和Google Android生态系统控制、建立自己应用程序生态圈的最好机会。
  在接受Bloomberg采访时,微软副总裁陆奇说,聊天平台上的能量“某种程度上被微信偶然开发了出来,但现在Facebook看到了它,每个人也都在建造相似的体验”。
  但到今年F8大会时,Facebook看起来并非是要建造一种和微信生态圈类似的体验。
  如果说微信上的轻应用依然是用被动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一些信息和菜单的话,Facebook则希望与用户互动时,能让用户有面对真人互动时那样自然的交流方式,例如直接读懂用户消息中的意思,并给出需要的答案,或者经过信息筛选后给用户个性化的选择和建议。   或许Facebook创始人和CEO马克·扎克伯格的新年愿景能告诉你他是怎么想的。他说受到Facebook Messenger团队工作的启发,他想在这一年中建立一个《钢铁侠》中贾维斯那样的人工智能管家,来帮助他处理家务事和工作上的事情。
  硅谷一直着迷于人工智能助手这样的概念。Google、苹果、亚马逊、微软等公司都曾向用户推销这种想法。
  Google的智能助手Google Now会安静地躺在你的手机里,在需要时向你推送你的当日行程,或者告诉你快递已经送到了楼下;苹果的智能助手Siri和微软的Cortana则在智能手机中允许用户通过语音向它发问或下达指令;亚马逊的智能音箱Echo会默默听着房间内的谈话,在听到指令的时候放音乐或者直接在亚马逊上下单一瓶洗发水。



  Facebook去年也宣称正在Messenger平台上开发人工智能助理M。但这个机器人始终没有公开亮相,只有加州的几千人试用过。为了让M真能什么工作都能做,Facebook不得不用一个团队来人工处理那些机器无法完成的需求。例如,当用户和M说想要旧金山一家小比萨店的比萨,而这家店根本不支持在线订餐时,Facebook的一名员工不得不去打这个订餐电话。
  所有这些期望开发出贾维斯般机器人助理的公司都已经发现,人工智能虽然竞争不小,但还没有聪明到那种程度。也正因此,Siri才总是被调戏,因为人们认为它答不出问题时的插科打诨很有趣。
  但随着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开发一个并不那么聪明但术业有专攻的小机器人变得简单了。
  XOXCO,这家位于美国奥斯汀的软件公司的故事也许可以算是个例证。
  在2013年年末,这家公司的合伙人Ben Brown想要解决一下大家的午餐问题—和所有办公室人群一样,一到中午,大家就开始为午餐犯选择困难症:虽然对周边的餐馆已经熟悉得一清二楚,但每天都要决定去哪一家实在是很困难的事情。
  他写了一段机器人小程序来解决这个问题:你发一条信息给这个程序,小机器人会在公司周边超过20多个餐馆中选择一个并回复给你。在这之后,Brown的同事将更多的餐馆信息加了进来。
  整一个自娱自乐之作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那么费力。但他们不太可能将这段程序设计成为一个应用程序并放在应用商店,不仅仅是因为在诸多餐馆推荐应用程序中脱颖而出太难,也因为在美国,没人会仅仅因为想要吃个午饭而专门下载一个应用程序。
  但在另外一个平台上,他们却看到了机会。这个平台就是工作聊天应用Slack。在这款用户量飞速增长的应用中,人们花大量时间在上面讨论工作,到中午时,这些讨论工作的人难免也会讨论一下午饭,这时有个小机器人能帮助下单,就显得顺理成章。
  Facebook Messenger的负责人也说,在聊天平台上,小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它们更贴近人们对话的情境,也能给用户更加及时的反馈。
  在意识到即使不那么聪明的小机器人也能带来效率和使用体验后,Slack在2015年12月设立了一个8000万美元的基金,来投资那些可以接入其平台并给用户带来服务的聊天机器人公司。
  现在,Brown的那个送餐机器人已经演化成为Howdy。它提高了自己的自然语意识别功能,除了能为办公室订餐,也能协助分配工作及追踪进度。
  在2016年4月微软的开发者大会上,微软展示的小机器人也有订餐功能。当你说“订三份有着加倍奶酪的意大利香肠比萨”时,小机器人能帮你直接对接达美乐的订餐系统,填写你的偏好并提交订单。
  其实在Facebook和Slack这些聊天应用程序平台没有大张旗鼓地鼓励开发者对小机器人的开发时,硅谷很多创业公司已经开始尝试用聊天的方式让小机器人提供服务。
  例如Magic、Cloe都是通过短信的方式来提供服务,这意味着,即使你没有智能手机,没有下载应用程序,也可以得到个人助理服务。Magic声称自己能满足用户任何合适的要求,例如订餐,甚至是订一架私人直升飞机;而Cloe则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推荐合适的餐馆或周末活动。
  另外一些创业公司依然让自己的服务以应用程序的形式在手机上体现,但用户界面变成了聊天对话窗。
  例如Lark,一个专注于健康的App,一改此前向用户呈现一堆数字和图表的方式,只是向用户呈现一个对话界面。其中的小机器人会一步步告诉你今日的运动量,睡眠质量或者了解你摄取的卡路里。所有这些,都试图模拟成为你的私人健身助理。
  和《大西洋月刊》同属一个集团的Quartz,推出的应用程序也采用了聊天形式。当你打开这个应用程序,它会和你寒暄,并抛出一段短新闻,你可以通过回复它设定好的表情或文字,来决定需要了解更多还是看下一条消息。
  “发消息尽管不是最便利的方式,但通常是最让人感到舒服的一种方式。”联合广场投资(Union Square Ventures)的分析师Jonathan Libov在2015年写道,“我相信用着舒服,而不是便利,是应用最重要的事情,而文字聊天是不可思议的让人觉得自然舒服的媒介方式。”
  Slack是最早开始用聊天界面来提高用户体验的公司之一。由于本身就是为用户提供聊天应用程序服务,因此,在初次使用时,有个叫作Slackbot的机器人会和你对话,引导你完整填写个人信息,并熟悉各种功能。
  “技术已经能够让你做一个完整的对话机器人,而不仅仅是做出一个决策树(decision tree)或者让人们做选择题。”Luka的创始人Eugenia Kuyda说。Luka是一个能够向人们推荐附近餐馆并帮助定位的应用程序,但界面以对话小机器人的形态出现。最近,这个小机器人的功能扩展到了预报天气和提供新闻。
其他文献
北京市朝阳区苹果社区北区6单元53号的外面没有挂门牌,走进去也看不到什么公司标识。有点像是个临时仓库,一溜桌子上是高高低低的书堆,十几个人坐在桌旁忙碌着。不时有人推着推车进来,然后拉着一堆包裹出去。  6月的最后一周,有1万个包裹从这里发出,每个包裹里都有一本书,以及一个黄色的信封,上面写着“新世相LIBRARY”。  这是一个听起来挺酷的主意:支付129元,你会收到20本精选书目中随机选择的一本
期刊
智能手机市场的疲态,多少让技术领域的从业者们多了一丝忧虑。人们开始寻找下一个驱动增长的引擎,而这个引擎最好和智能手机一样,有着足够强的驱动力和足够长的续航能力。  然后,他们找到了VR。  从这个层面来讲,智能手机带来的忧虑帮助VR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资本和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但与其他频繁出现的技术热词不同,从更长的历史维度看,虚拟现实符合几千年来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为它的火爆增添了一些理
期刊
早上,我收到一张截图,“无论哪种情况,1岁内的宝宝不需要特别纠正吃手的情况。国外研究发现,这个时期宝宝的行为若受到强制约束,长大易形成攻击性格,男孩易具有暴力倾向,女孩爱挖苦讽刺别人。”最后一句用红字圈出,然后配了一句话,“是不是你小时候吃手,你妈不让啊哈哈哈哈 哈。”  发信人是荞荞的妈妈荞麦馒头,“荞麦是你的肤色,馒头是你的体型。”我当初赠与此花名的时候,未料到她会欣然接受,更未曾想她会自恋地
期刊
2004年的夏天,揣着北京总部领导的许可,刚进入宜信的吴晨亮带着产品团队奔赴深圳—他想借助当地销售部同事的力量,推广公司新研发的M-POS机,在那里完成重要的产品首发。  但吴晨亮碰到了软钉子。整整3天,合作推广毫无进展。销售部的同事每天依旧客气地招待,却对推广产品的事情只字不提。这是吴晨亮踏入职场担任产品经理的第4年,此前他有大量和开发、运营、设计等部门的沟通的经验,这次他却犯了难:产品无法推广
期刊
在国内的设计学院上完本硕之后,王洁并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选择去德国继续选修建筑设计和综合设计专业。在国外学习的这段时间,王洁接触到了很多与国内传统设计不同的理念,让她对设计有了新的理解,“综合设计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设计规则,它是一种从需求出发的新的设计分类。”王洁认为整合不同领域的跨界设计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毕业后,王洁并没有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去企业做设计,而是选择去设计事务所工作,这样可以接
期刊
有位年轻人想从做衬衫开始,目标是创造一个高端男装品牌。但他在给这个品牌命名的时候遇到了困难,问我有什么建议。  我曾创立过很多公司,但我觉得自己并不是给公司命名的专家。我的品牌经验主要集中在两件事情上:《学生》杂志还有维珍公司。它们带给我的启示可能会帮到这位朋友。  我以前也说过,《学生》是我第一次创业,它是我与一群朋友在读高中时创办的一本杂志。这本杂志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就自己最关心
期刊
美国科幻电影《超验骇客》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约翰尼·德普饰演的男主人意外身亡后,他的精神意识被上传到了一台量子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成了男主人公的“化身”,并且具有自主思维能力。  但现实生活中,量子计算机不仅技术门槛高、价格昂贵,而且对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目前,全球仅有一家量子计算机生产商D-Wave。Google就拥有一台其生产的D-Wave 2X,这也是迄今唯一全球认可的商用量子计算机。去年
期刊
银行账户密码很快就将成为过时的古董,永远不会再用了。  美国几家大银行认为,传统的账户密码要么不便使用,要么缺乏安全性,它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指纹、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系统来保证账户的安全。  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有数以百万计的客户可以通过手机使用指纹登录自己的银行账户。这项最近几个月里几家大银行都采用的技术,让美国大量的银行客户利用生物识别认证身份。越来越多的手机具备指纹扫描功能,预计还会有数
期刊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郊一片荒凉的草地上,史蒂夫·麦克林顿(Steve McLinden)正设法让他的无人机着陆。  那天的风速接近每小时16公里,无人机就在那样的狂风里摇摆着飞到了约60米的高处,几乎消失在视野中。  麦克林顿今年45岁,是一名英国人。他皱着眉头,全神贯注地盯着他的无人机手柄连接的显示屏,并通过机载相机监测飞行进程。下降过程中,无人机剧烈震荡,麦克林顿熟练地操作着控制装置做最后的修
期刊
有200万,到底是该把它投到一个“很有希望的项目”里,还是该买一套房子,和女朋友过更安稳的日子?这是我被问到的一个真实的问题。  首先令人高兴的是,问这个问题的年轻人还不到30岁,而且非富非贵,他凭借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在30岁前就挣到了200万,这真的很棒。这种挣到钱的可能性足够令人欣喜。因为一个社会如果可以让一个家世平凡的家伙也能通过努力让生活状况变得体面,起码说明生活还是有希望的。而且这种例子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