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北内丘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和内涵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丘神码是河北地区居民在新春佳节等重大节日时为祈求平安、幸福而敬奉的神像,是一种传统的木版年画,被誉为中国木刻版画的“活化石”。其造型风格随意,人物形象概括,画面夹杂多种祈求祥瑞的符号。内丘神码色彩鲜艳,造型神秘,寓意丰富,是劳动人民对生命原始追求的真挚表达。但发展到今天,内丘神码面临传承危机,我们要积极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关键词:木刻版画;内丘神码;造型特征;审美内涵
  内丘属河北省邢台市,其地理优势使得内丘地区至今保存邢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很多著名历史遗址。农耕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与源远流长的文化积累在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内丘神码。
  神码,也称神灵码,是春节等重大节日时张贴、供奉的神灵画像,是人们为了求福免灾,企盼来年美好生活而刻画出的民间诸神,体现出人对神灵的敬畏与信仰。内丘神码属于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一种,并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中国木刻版画的“活化石”,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1]
  一、内丘神码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先人在原始社会面对变化无常的大自然和无法控制的疾病等现象时无所适从,于是就推测这些现象由一种神秘的力量操控,对自然界产生了敬畏且崇拜的心理。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于是创造出许多自然界的神和生活中的神,有了神就有了神码。
  人类最早的神像一般刻于岩石或墙壁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塑造神像,开始出现了雕刻神像和泥塑神像。内丘神码在隋唐时期雕刻印刷术盛行后才真正得以形成。内丘神码的发展也受到隋唐时期兴盛的邢窑白瓷的影响,火神形态与邢窑的士兵形态相似,喜神形象与邢窑的侍女俑也很接近。宋代之后,大量手工艺人诞生,版刻技术也随之提高,现存的神码中大部分服饰均为宋代服饰。明清时期,内丘神码吸收众多教派思想,对神灵加以改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辛亥革命后,西方文明科技给神码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打击封建迷信,但这并不能阻止劳动人民坚持他们的精神信仰,他们在农村偷偷制造神码,神码就这样保留了下来。
  改革开放之后,神码逐渐开始流传并使用,民间艺术大家冯骥才看到内丘神码受到很大震撼,并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手捏着这些古老的神码,我的心忽地一动。如今,当先进技术带我们一往无前时,我们的历史生命在这里竟然如此稳固和执拗!”2006年,内丘神码被列为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丘神码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艺术魅力。[2]
  二、内丘神码的造型特征
  (一)随意性造型
  内丘神码最可贵之处便是其造型的随意稚拙之美。内丘神碼的制造者主要是农村木工,他们没有系统学习过艺术知识,神码形象大多也是通过世代临摹传承下来的。神码刻画上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法,大凿小刻,制作随意,质朴粗犷。[3]这些神灵的画像也都是我们根据生活中的形态或情景创造出来的。例如院里的梯神,画面是一个小孩顺着木梯向上,旁边有一位长者紧紧扶着木梯,旁边写有上下平安,造型十分质朴,贴近生活。内丘神码的形象经扁平化处理,感性真实,描绘的线条稚拙粗壮,粗细变化随意,蕴含一种粗犷质朴原生态的生命力。冯骥才在《内丘的灵气》一文中说:“那种粗犷、质朴、率真,那种原生态美,蹿出纸面,扑面而来,一瞬间就把我征服。”内丘神码的稚拙朴素之美正是劳动人民对生命原始追求的真挚表达。
  (二)概括性造型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希望通过求神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创造神的过程中,创作者进行大胆取舍,将神的主要特征进行大胆刻画,次要部分简化处理甚至省略,对事物的形象进行塑造加工,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内丘神码不是专业美术创作者创作出来的,画面构成比例并不严格,制作者在创作时打破客观事物实际形象的约束,来满足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神灵形象多采用人的面容、兽类的身躯或半身为人、半身为兽的形态,奇特夸张但生动有趣。例如,土神头戴尖帽子,身体整体呈不规则圆形,鼻翼下方生出两条鱼尾形的胳膊,两只眼睛分别长在两个手掌之中,造型十分夸张,充满神秘色彩。
  (三)象征性造型
  内丘神码中融入了人民大众许多美好的心愿,他们把他们的美好心愿和理想变成图画的一部分,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象征表现方法的运用,中国人气质较为内向,历来婉约含蓄,以含蓄为美,在中国文化中这种手法历来运用广泛。所谓象征是指“通过特定的具象形态来表现与之类似或临近的观点、想法和情感”。内丘神码作为一种民间绘画形式和民间信仰用品,其中蕴含着很多象征意义,以寄托下层民众单纯而质朴的心愿,这里的象征虽没有文人艺术的复杂含蓄、变化万端,但含蓄动人,表达了他们朴素的理想、愿望和感情。
  内丘神码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谐音、寓意、表号。[4]“比如内丘神码中有一些以植物为主题的神像,如花瓶中插入四种四季分别开放的花卉,称作“四季平安”,借花瓶的“瓶”的谐音来表现人们祈求平安稳定的愿望。还有一部分神码借用自然界事物的一些特征来象征美好的意义。如“莲花”在神码中经常出现,虽然有的源于佛家“莲花涅槃”的含义,但更多是以“出淤泥而不染”来提高人们的品格,从而以“莲花”来寓意人物品性的高洁。还有用石榴、葡萄来寓意多子多孙,以松、鹤来寓意长寿,以鸳鸯来祈求夫妻恩爱。这是下层劳动人民对于生命繁荣、生活和谐幸福的美好企盼。
  还有一种象征手法以抽象的图形来象征祥瑞,即表号。[5]表号是指将事物进行几何处理,形成简练但具有识别性的符号,并在指定的环境中使用,使其具有吉祥的美好含义。内丘神码中的“方盛”纹饰,由两个菱形相交而成的图案组成,意指同心合意;另一种纹饰“盘长”,由一根线有规律地贯插而成,回转流长,延绵不绝。这些纹饰都取材于神佛佩戴的八宝,借此来求福免祸。
  三、内丘神码的审美内涵   (一)色彩鲜艳
  在原始艺术时期,人类还不能辨别色彩中的大部分间色和复色,他们的色彩观都非常单纯稚气,多用一些鲜艳的色彩,内丘神码色彩的运用也同样如此。[6]内丘神码中基本都是直接大面积涂画,色彩纯粹、鲜明、艳丽,让人感觉很喜庆。
  内丘神码分为大小两种,一种是大神码,如天地、灶王、家堂等,约20×30厘米左右,一种是小神码,如仓官、井神等,大多为10×20厘米左右。大神码由红色、绿色、黄色、白色、黑色五种颜色组成,在白纸上用红色、绿色、黄色、黑色四色套版印刷,再加上纸的颜色,也成为五色。小神码基本都是墨印线,但过年时人们都喜欢加点红色,现在的小神码大多用红色的纸印刷,但是如果家里这一年有丧事,过年时家里就不能贴红的,要用黄纸印的神码。
  对于内丘神码创作者而言,他们没有条件对色相、纯度、明度、冷暖度等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只用脑子里单纯的思维方式来选择色彩。神码以大红、大绿为主调,红色源于太阳,是生命的象征,表现欢乐、喜庆、喜悦,与之相对的是绿色,绿色代表自然,也是生机的象征,再加以黄、白、黑,使神码不失深沉、凝重,但又寓意喜庆、欢祥,寄托美好愿望,表现喜悦心理,带来无限慰藉。
  内丘神码的色彩艳丽,几种强烈色彩的合理组合,是内丘劳动人民原始审美观念的表现,他们用色单纯,使神码流露出原始、生涩、稚拙的特点,耐人寻味。
  (二)画面神秘
  内丘神码的神秘感一直让我们感到对神的敬畏,看到它,内心自然就会多出几分虔诚。内丘神码造型奇特、古老神秘。根据研究来看,内丘神码的祖师神与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凸目面具有许多相似之处,祖师应该就是巫师之祖。[4]
  内丘神码中的神灵,如“土地神”“井龙神”“财神爷”等造型十分夸张,画面采用几何构图,大量竖直的排线加以奇异的符号,表现出神码的神秘与怪诞。内丘神码这种简单质朴而又原始神秘的生态美使得它成为一门珍贵的原始艺术,被誉为中國木版年画的“活化石”。
  (三)寓意丰富
  内丘神码包含多种神灵,古人认为万物有灵,在生产力低下的环境中,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不够,就将这些解释为神灵,希望通过敬奉神灵,在自然中稳定生存,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处这一理念在我国儒家思想中也多有表现[6]。
  内丘神码是一种世俗产物,人们根据自己的心理需要,创造出自己需要的神灵。神灵的最高地位是天地,人们会常年供奉,家中遇到重大事件时会专门叩拜,告知神灵,以求顺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新的神码也在不断增加,如交通方面的机车神、汽车神,养殖业的鸡神、猪神等,当今时代神码已经成为内丘等农村地区春节时不可或缺的吉祥装饰。
  四、结语
  内丘神码是我国现存的珍贵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因内丘神码纸张低廉,不易保存收藏,内丘神码的木版刻版随意性很大,古版保留很难,因此,只能靠民间艺人的临摹进行传承。内丘神码目前虽仍活跃在民间,但越来越少人使用,面临传承的危机。
  内丘神码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政府与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积极研究发掘其在现代文明中可以发挥的正面作用,使得内丘神码这项民间艺术能够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更加璀璨。
   参考文献:
  [1]刘高平.内丘神码的艺术形态及其传承流变中的文化思考[J].邢台学院学报,2017(3):11-12.
  [2]耿涵.内丘神码传承人魏进军口述史[J].民族艺术,2015(5):69-75.
  [3]刘高平.内丘神码的造型艺术探析[J].邢台学院学报,2014(2):41-42.
  [4]耿涵.内丘神码的创制与流通现状考察[J].年画研究,2013(00):193-195.
  [5]耿涵.弥散信仰与线性传统:从内丘神码看民间信仰的图像表达[C]//.冯骥才.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13:158.
  [6]耿晓玲.民间艺术内丘神码的文化审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以其独有血肉风格的肖像画引人注目,他有意将传统人像作品扭曲血腥化,令绘画对对象丧失五官面目,无法辨识,不能称之为人。许多受众将此风格归于世界大战的创伤印象,但文章认为不尽然,其风格养成一方面源自童年经历,一方面来自对人的重新探索。  关键词:培根;肖像画;血肉;自我探索  英籍爱尔兰艺术大师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20世纪现代艺术浪潮中坚
期刊
期刊
摘 要:印象派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流行于法国画坛的一种艺术流派,它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是一场伟大的色彩革命。印象派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它改变了西方绘画几百年以来不变的室内灰黄色调,重新定义了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得色彩不再单纯地依赖素描关系去为结构形体服务。提到印象派,人们不难想到丰富的色彩和绚烂的光影,此外,在印象派作品中读到的更多是时间的定格与流逝,尤其是印象派独特的绘画
期刊
期刊
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来临,我国基础教育价值观与教育知识观也正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美术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进行调整或改变。为此,美术学科将“像专家一样思考”的教学理念融入实际教学,并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文章将从艺术家创作过程的不可复制性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两个角度来具体分析《课标》中所举教学案例的有
期刊
摘 要:《五牛图》作为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珍品之一,被当代中国视为“镇国之宝”,可见其价值不菲,艺术价值不朽。善书善画的韩滉传世的作品仅《五牛图》一幅,五牛从形态到品种各不相同,富有趣味。文章试着从《五牛图》的画面去探寻韩滉的创作心境以及画面背后的深意。  关键词:韩滉;《五牛图》;图像分析;艺术价值  一、《五牛图》的现存状况  北京故宫博物院集明清两代皇宫收藏,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
期刊
摘 要:从某种程度上讲,梦境对绘画有特殊的意义,梦与画有着内在联系,它们都源于人的潜意识。梦中含有符号性的“隐意”,这种“隐意”背后的潜意识所显露的思想,体现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艺术家利用绘画的形式将“隐意”中所反映的心理活动进行艺术再现。  关键词:潜意识;梦境;米罗;隐意  绘画是画家潜意识中梦境的再现,文章通过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的相关理论,探讨梦与画作为人的精神产物,存在哪些内在的必然联系,
期刊
摘 要:莫兰迪的绘画总是让人有一种安静与沉思的感觉,仿佛时间与空间都停滞在画面中,浅灰色调与简洁的几何形物体,一束光线倾斜,找到微弱的差距与变化,使画面形成独立的世界,这是他的一种特有的观察方式,也是继19世纪以来,对传统静物画的新的诠释。画面没有逼真的花卉与果实,莫兰迪笔下的静物显得粗糙、笨拙,使观众能够观看到一件事物最本源的样貌,这便是莫安迪的艺术世界。文章着重讨论莫兰迪艺术的发展受塞尚、立体
期刊
作者简介:   张超,硕士,湖南工艺美术职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陶瓷工艺与设计方向。
期刊
摘 要:蒲公英行动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民间美术进课堂,通过对海南文昌本土艺术资源的发掘,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采用美術的方式,用真正的艺术教育唤醒当地孩子的梦想,引导学生发现本土的特色文化,培养乡村孩子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海南椰雕;乡村美术课堂;“蒲公英行动”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椰雕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Hys2019-249)研究成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