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树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北京二十多年了,对家乡的思念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消散,相反,时光就像一瓶陈年的酒,将这份眷恋酝酿得越来越浓。故乡青翠的山峦、碧绿的河水、淳朴的乡音都让我魂牵梦萦,最让我难忘的是村口的那两株苦楝树,就像两枚神奇的封印,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梦里。
  这两株苦楝树直径大约超过2米,要两个成年人伸出双臂合抱才抱得过来。一左一右分踞村口的两侧,像两个守护神日日夜夜守护着古老的村庄。早前,右边那棵树下有一个大石磨,每逢过节,家家户户都要来这里磨米粉,用特制的模子做成各种形状的米粑,上笼屉蒸熟了吃起来甭提有多么香甜!这棵树是我们孩提时代的乐园,我们常常在树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也常常排着队争先恐后地爬上树,站上最粗的那根像手臂一样伸展出来的枝丫,然后一个个做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从树上跳下来,嬉笑声和惊叫声震得满树淡紫色的花瓣扑簌簌往下落。那份纯真无邪的画面已经过去多少年了,却始终历久弥新。
  农业大集体时,村民从不远处的河坝处修了条明渠过来,在左边这棵树下筑了个蓄水池,池里装了个抽水泵,通过柴油机带动,每逢干旱的夏季,日夜不停地将水打到畔上的灌溉渠,直接输送到方圆几百亩的大田畈,滋养了我们这一方水土。我的童年的每一个夏夜都是枕着柴油机和抽水泵的轰鸣声入睡的。后来我考上大学,住校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失眠,因为再也不能听到苦楝树下那抽水扬水的混合交响曲了。
  大人们说苦楝树一身是宝。春天里,满树绿叶间那些细小的紫色花瓣随风飘散,像漫天星斗洒落人间,我们这些孩子们就在落英缤纷中嬉戏、打闹、快乐的笑声飘得很远很远;炎热的夏天,苦楝树那高大而浓密的绿荫为辛勤劳作的人们送来片片阴凉,无数个夏夜,大人们坐在树下休憩纳凉,孩子们围着大人听故事、看星星,一直到明月西垂,人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睡觉。
  三年自然灾害,这两株苦楝树的嫩芽和新叶被村里人采下来当野菜,才得以熬过了最艰难的饥荒年月。早些年,村里家家户户还采摘苦楝树成熟后的树籽,压榨出一种植物油来当肥皂。老人们说苦楝树的根、皮、叶和种子都能做药,能治蛔虫和湿疹、皮癣。苦楝树木材也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
  对我来说,这两株苦楝树见证了我童年成长的所有欢乐,也见证了我们兄妹三人与命运抗争的悲欢离合。
  小学毕业后,我到离村十里的乡上中学读书,每逢周末回家一次。每次回家,经过村口都要经过苦楝树下。每次我都要用手去抚摸它那宽厚的树身,起风时,贴近树身侧耳去听,能听见苦楝树向我打招呼的声音。
  因家境贫寒,中学毕业后我没有去市里重点中学读书,而是选择了离家五百多里路的巢湖一所中专学校就读,就为了这里每月可以领到三十斤粮票,不需要家里再拿生活费,此外最大的好处是三年毕业后可以直接分配工作,从而支持哥哥读高中考大学。虽然那一年哥哥最终没能考上大学,而是进了省财校,而妹妹被迫中断学业,放弃升初中的机会,留在家里帮助父母种地。那一夜,妹妹蹲在苦楝树下哭了整整一夜。呜咽声、流水声和苦楝树树枝随风摆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锋锐无比的刀刃狠狠地刺穿人的心脏。那一夜全家每个人心头都像压了千斤重担,满脑子都被那种苦涩的滋味充溢着,久久不去。
  中专毕业回到家乡,我在镇上农技站做了一名农技员,每个月能领到大概两百多块钱工资。钱虽然不多,但是多少减轻了家里的负担。随后的几年里,我通过成人高考考到了北京,成为一名首都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成家,有了孩子,生活甜蜜而美好。哥哥毕业后分配到县里财政局做了一名公务员,实现了他从小就向往的职业理想。妹妹自学通过了电脑设计专业的所有课程,在网上开了一家网店,专卖村里的农林特产和手工艺品,生意还不错。前几天,妹妹打电话来让我给网店起个好听的名字,我几乎没进行任何思考就脱口而出,就叫“苦楝树”吧!妹妹一听也说好。
  知识改变了命运,四十多年来,我们兄妹三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得越来越好,可只要提起家乡,我的头脑中就会浮现出那两株苦楝树,那淡紫色的小花瓣,梦一样随着风轻轻地飘啊飘。
  許正文: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区作家协会理事, 2018“世界华语微型小说十佳新锐作家”。发表长篇小说《绸岭之北》,出版小小说集《永远的花朵》。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
其他文献
我的记忆深处,一直有一堂精彩的文言文课。  但那不是我在课堂上收获的记忆,而是在乡间,一个普通人家的院子里听讲的,甚至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讲课的大先生姓甚名谁。  那时我十来岁的样子,大约是暑假期间,我随大姨娘到她家去玩。我母亲兄妹五人,唯有大姨娘嫁到了农村。我们在小镇上生活,对农村的生活环境倒还很向往,只要有空闲,总喜欢到大姨家,喜欢那份无拘无束,喜欢那乡间的小路、田野的风,还有她家屋后的那条小溪,
期刊
徐三娘是个传奇人物。她自幼丧父,母亲是以玛内利教会的虔诚信徒。她长得很漂亮,白皙的皮肤,高高的鼻梁,乌黑的眼睛,又受过良好的教育,通英文、会弹琴、爱唱歌、善舞蹈,是位大家闺秀。后来她嫁给我的叔叔,叔叔是国民党退役军官,人们都说他俩是金童玉女郎才女貌。叔叔在弟兄中排行老三,所以我们就喊她三娘。  徐三娘无儿无女,因为几次流产不能再孕,但她特别喜欢小孩,把我和我姐姐当成亲子女。上海解放前夕,她常常把我
期刊
大年初一,凌晨三点四十,我踏上了去新疆的路途。  这是铁子在新疆当兵的第八年,我们计划了很久的婚礼因为他的临时任务取消了。没关系,既然他没空回来娶我,那我就去他的驻地嫁他。  从广东到新疆,六个小时的飞行,想着我们相识相爱的点点滴滴,越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只要一想到铁子,一想到我们要结婚了,我就被巨大的幸福包围着。  飞机降落在乌鲁木齐,一出机舱,我就被新疆的寒风冻僵了,真冷啊!手机里,微信的
期刊
在见到桂花树之前,我只知道有一种花叫桂花,老鼠屎大小,金黄,而且喷香。对于一个对花香嗅觉不灵敏的男孩子而言,对乡村的菊花桃花石榴花只记得花的模样,花香记忆几近淡漠。我从小生活在圩区,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居住的村庄没有一棵桂花树,以致我误以为,桂花只是长在山区。我知道桂花不是从桂花树上看到的,而是從我外公的茶罐里,从黛玉葬花的概念出发,我见到的是桂花的“尸体”,而且是“干尸”,晒干的花瓣。但是那个香,
期刊
1  置茶,静坐,深思,一幕一幕地过了个遍,才发现思绪全无。茶叶在杯中一片片下沉,阳光也随之缓慢移动,脑海中仍是空的。  接通朋友的电话,询问港头的来历和情况,我期待着从朋友的口中找出点印象儿。  港头,我不能不说对你的惭愧,所有的印象就是连印象都没有。我甚至不确定是否有去过的记忆,或者我连具体的方位都不能明确地指出来。  我知道,我其实是去过港头的,只是当时坐在车内。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开始无意识
期刊
姐姐打来电话,说母亲住院了。  我心里一沉。前天,我回老家探望母亲的时候还感觉她身体硬朗,气色也不错。她忙着下厨,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鱼,我陪母亲聊天,聊了一上午,都好端端的,她怎么就突然病倒了呢?我心急火燎地去医院看母亲。  母亲躺在病房里,脸色苍白,表情僵硬,额头上的皱纹挤成一个“川”字。姐姐告诉我,母亲的病情不容乐观,前天晚上就住进了医院,是心肌梗死,随时有生命危险。母亲打完点滴醒来,我扶着她
期刊
那日河边走,偶抬头,见白果累累然缀在叶底。那一刻,心中委实一沉:天哪,时间!一直觉得银杏的叶子还没长开呢,仿佛春天还未走远,夏天不过刚刚开了个头。阳光下,风雨中,那小小的扇面展开得缓慢悠长,好似幕启之前大片大片娴静的时光。哦,转瞬之间,夏至已至,六月即尽,一年又过半。时间沉默不语,时间惊心动魄!  犹记得,春日午后,空荡荡的校园里阒寂无人。阳光倾下来,在新生的嫩叶上跳跃,流淌。银杏枝头,簇生的球花
期刊
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陆续走出电脑室。突然,门口传来喊声:“哎哟!哎哟!疼死了我了!”艾松寻声望去,发现是好朋友张强,他正抱着右脚,痛苦地在地上打滚。艾松忙跑过去,关切地问道:“怎么啦?”  张强扶着艾松的肩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艾松,你看我的鞋。”说完,把鞋递了过来,“有个圆钉,好像是从鞋垫下冒出来的,扎到我的脚了。”  艾松接过张强的鞋子一看,里面赫然扎着一个约1厘米长的钉子,鞋垫上渗出好
期刊
【记者手记】2012年初春,原江苏电视台台长苏子龙先生约我去采访守岛民兵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他希望我去连云港开山岛,面对面地触碰一下那两颗看似孤独,但信仰却极其坚定的灵魂,然后再用艺术的真实性去丈量平凡与伟大究竟相隔着怎样的距离。  那次上岛,除了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和连云港警备区政治处派员陪同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的杨荣生,也带着摄影团队将我的采访过程全部纪录了下来。那时,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的
期刊
去年教师节前夕,80高龄的杨清生先生,推出了他的新书《亲子作文有方法——陪伴孩子的作文家教书》。此前,他出版的《小学作文学习地图》《简简单单学作文》曾热销多年。出版方对这本新作,底气十足,只稍看看书的封面编者写的一段推荐语就够吸引眼球了:“本书作者曾是两本畅销一百多万册的《新编小学作文辞典》《小学生语文学习手册》的主编。他是儿童文学作家。本书采用散文形式表述,没有概念饶舌,少了套话絮语,干货满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