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手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高校实现人性化管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工作经验,指出当前高校柔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如何利用柔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柔性管理 高校 学校管理 人性 以人为本 问题 积极性
  【中圖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36-01
  最近几年,以人为本观念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着核心性作用,高校逐步实行了柔性管理,真正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高校的健康发展。
  一、柔性管理的现状
  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念的柔性管理在学生健康发展与学校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充分研究学生心理特点与行为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大学生的行为。
  柔性管理要求真正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重视做到了以人为本,在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需要与行为特点的前提下,有效应用了激励手段。当前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假如一味应用刚性管理手段则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不利于学生的人性化成长,会阻碍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而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柔性管理,充分尊重大学生的需求,实现了人性化管理,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可以顺利推动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一)不能以人为本
  高校管理过于严厉,因此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大多时候学生处于被动管理地位,在学校管理中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引进先进管理理念。
  (二)做不到灵活与多样
  高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应用量化考核的做法,管理过程非常复杂,不但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而且也不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再有,学校教学管理还增加了很多不适合量化管理的工作,如教师职业道德,导致学校教学管理过于僵化,教育工作过于死板。
  (三)学校教学管理存在一定的功利性
  学校教学管理不应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但在实际管理中,很多教师为了评上高级职称而花费大量的金钱与精力去得到各种证件,假如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则会形成学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柔性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当前社会各界都要求在管理中实现以人为本,要做到尊重与理解学生,真正将学生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首先要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利用制订各种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保证教师为高校努力工作。激励教师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利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创建各种条件。还需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教育学生发挥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真正将教师与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要关怀教师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管理工作中,达到柔性管理的要求,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将民主放在重要地位
  高校的管理不只是管理部门的事情,而需要全体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柔性管理中要发扬民主做法,不断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一,教师和学生要树立高校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第二,学校管理还需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保证学生与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学校的教学管理,提高高校的凝聚力,再有,制订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制度上保证师生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享有知情权与参与权,才能为高校做出正確决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柔性管理的方法是柔性的,也就是利用学生的自律去管理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自觉的管理手段,因此还需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在柔性管理中的作用,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利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感染学生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向心力,使广大师生自觉团结在学校周围,因此在日常学校管理中,要明确校园人文内容,创建和谐的人文理念,才能使师生在高校中快乐发展。
  总之,当前人们普遍要求开展素质教育,而利用柔性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质量,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所以高校要在深入研究学生与教师真实需求与特点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有效做法提高柔性管理水平,在促进师生发展的同时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9)
  [2]周阳.关于创新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路的几点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4)
  [3]苗青.“互联网+”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研究[J]. 高教学刊.2017(05)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然而在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当今很多孩子所熟悉和认知的却是“洋节日”和“洋风俗”,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少之又少。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珍惜自己的传统节日,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更新,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面对这些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caiwu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施实践教学。本研究依托“系、所一体”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医务所的教学实训资源,积极开展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实践课程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剖析了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寻求课程与地区整合点,基于职业需求优化课程目标,改革社会工作课程教学方法,启动社会工作教师培养工程等。  【关键词】民族地区 社会工作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37-01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
期刊
【摘要】公安院校儒家文化的缺失现象确有存在,体现为:儒家文化课程开设不多,宣传不到位;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知不足,缺乏兴趣;人才培养中儒家文化教育缺失。针对这种缺失,特提出以下重构措施:1.开设或利用相关课程加强儒家文化教育;2.加大宣传力度,举办儒家文化方面的活动;3.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儒家文化教育:教育者自己应身体力行,并能够因材施教;进行经典解读,注重经世致用。  【关键词】公安院校 儒家文化
期刊
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简称国十条),其中特别提出“各地政府要重点支持和帮扶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作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扎实认真的做好帮扶农村园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过程中,我园秉承“以支援单位为本,按需开展帮扶工作”的举措,力求帮扶工作“做实、做精、做细”。在对口支援的几年中,也
期刊
【摘要】初等教育是全民教育中的广谱性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初等教育的教师素质对初等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初等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素质也是影响初等教育状况的至关因素。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初等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素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对提高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培养提出探索性思考。  【关键词】初等教育 毕业生 素质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学生宿舍文化的主要内涵,探究了如何通过加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来推进宿舍文化建设,以及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队伍建设、增强后勤服务能力等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宿舍文化  【基金项目】课题来源:本文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科研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措施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WH125YB2
期刊
【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大学的持续扩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主要问题,鼓励大学生创业可以有效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同时还有助于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各大高校一定要充分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科学构建及其运行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教育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培养模式 构
期刊
【摘要】我国的民办幼儿教育最近几年发展的如火如荼,特别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国家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更是对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民办幼儿教育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意见,期望对我国的民办幼儿教育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教育“开端”。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电化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在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品质、拓宽教育途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成为当前学校最为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驱动电化教育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通过探讨其在电化教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可以为下一步学校教学工作的优化开展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借鉴和参考,文章分别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对其作用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