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弗吉尼亞·伍尔夫(Virginia Woolf, 1882-1941),作为英国近代以来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在其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多部对世界文坛,思想界影响重大的作品。作为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核心成员之一,她的小说《到灯塔去》,《达维洛夫人》等早已成为女性主义文学评论界分析的主要对象,而本文将从性别气质的角度关注她的一本略微小众的作品《奥兰多》。
【关键词】《奥兰多》;男性;气质角度
【作者简介】洪清浅,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奥兰多》是伍尔芙于192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它以浪漫叙述的视角描述了主人公奥兰多传奇的,横跨四百年的一生。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奥兰多从男性转变到女性的生理性别的转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社會性别的变化。从16世纪到20世纪,从男性到女性,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勾勒出了一个双重性别气质转换以及在不同社会角色中完成自我价值实现的故事形象。在过往已有的文学评论中,批评视角集中在雌雄同体和女性主义主义,而笔者将从性别气质的角度沿用瑞文·康奈尔(Raewyn Connell)的男性气质理论来对文本进行分析。瑞文·康奈尔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社会学家、西方男性气质研究领域的代表学者,同时也是一位男跨女的跨性别者。她作为一位跨性别学者,在研究男性气质与两性区别时更为全面,学术研究和亲身经历的双重角度让《男性气质》一书成为当代性别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作品。
一、男性气质理论与奥兰多
男性气质理论由瑞文康奈尔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它不是一个针对男性的研究理论,而是在社会结构上和社会实践上关于两性差别的社会学理论。之前部分学者对与性别的定义是一种身份或者象征,这一看法被康奈儿认为是片面的。她主张的是一种符合建构主义的性别概念:性别是以生殖场域(reproductive arena)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结构,也是把身体之间的生殖差异带到社会进程中的一整套实践。在男性气质理论中,与小说《奥兰多》紧密联系的是观点有两条:性别(也被作者视为性别结构),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其特殊性是它是围绕生殖场域建立起来的。这一与人类繁衍相关的生殖差异在各个地域构建了人们对于社会文化的基本理解。第二点是性别不是具体的性别实践,而是性别实践的构型。个体所处的生产关系,权力关系情感关系以及象征关系都会制约个体的性别气质的形成与表达。性别和性别气质的构成总体来说可以分为社会机构和文化的塑造,个人性别实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一过程在主人公奥兰多的传奇一生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贵族男性的性别气质
小说的第一句就点出“他—毫无疑问是男性“。在对主人公青少年时期的描写中,伍尔夫生动的刻划了16世纪末英国上流社会的贵族的生活。当时流行的服装样式模糊了奥兰多的男性特征,他的男性气质在其他方面清晰的体现。在家族的阁楼中,奥兰多对着摩尔人的头颅练习剑术,心中发誓要继承骑士精神,像家族男性长辈一样去建功立业。作为维多利亚时期一位英俊富有的贵族青年,奥兰多一直受到很多年轻少女的喜爱。可婚姻于他更像是一种契约和束缚,他在挑选未婚妻的过程中也体现的也近乎苛刻和冷血。直到他遇到了一位性别气质模糊的来自俄罗斯的公主,她激发了奥兰多对于爱情所有的美好渴望。但在俄罗斯公主结束访问离开英国之时,奥兰多把离别之苦全部怪罪于她,用所有谩骂女性的词汇释放他的愤怒。除去他的一些小众的爱好比如写诗,奥兰多可以说是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贵族青年:家世和外貌都十分出众,以维护阶级统治为自己和家族的使命,虽然也曾为爱情奋不顾身但根本上缺乏对于女性的理解和尊重。
三、性别气质的颠覆
这些典型的男性气质在从他转变成她之后,发生了根本改变。而变性的过程,作者并没有详细交代,在奥兰多任驻君士坦丁堡大使时,突然而来的一场疾病让奥兰多陷入沉睡。在被吉普赛人救醒之后,虽然奥兰多性格未发生改变,身体上却已完全变成了一位年轻贵族女子。在吉普赛社会的生活让奥兰多开始意识到两性之间的差距。从前他学习的都是剑术和骑术,而在这里,大家都想教她制作奶酪和编织的手艺。而在与吉普赛人讨论生活价值时,她的话语已不再像之前那样引起人们重视或者认同了。因为没有人会去在意一位女士的生活哲学,救济她的吉普赛人只想早日把她许配给别人。而当她逃到回英国的船上时,重返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震撼接连而来。船长看到她坐在甲板上就主动提出给她架一个遮阳篷,首次体验到性别红利的奥兰多震惊不已。除了献殷情的男性提供的服务,奥兰多更多的体会到了跨性别带来的弊端。曾经身为男人的她认为顺从,守贞操时一个女人最基本的品质,如今她却要为此付出代价。阔腿裤不得不换成了穿脱繁琐的裙子,质地也变成蕾丝。从前可以破口大骂与她意见相左的人甚至刺杀对方,现在这一切都不可能。她怀念以前可以和公爵们做在一起谈论政治的场面,而现在纵使她是贵族女子,参政议政也是妄想。而回到英国后,她的性别也让她在拿回财产上处于劣势。被三位男士瓜分的家产是不可能再转移到一位女性手上。大公在得知她变性之后疯狂的追求奥兰多,但在这过程中,当她从女性角度来体验这一种爱情追逐游戏时,她体会不到一丝两人之间的平等和大公对她的尊重,相反大公宠溺的语气更像是在对待一只宠物。小说的最后,她体验到双重性别的人生后,开始远离尘嚣,退出社交圈。奥兰多把快乐和人生目标转移到写作当中。
四、总结
奥兰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到的性别化的权力关系、生产关系、情感关系和象征关系塑造了前三十年英俊风流的贵族青年。同样,也在她变性后,完全的颠覆了她的性别气质和自我身份认同。这一过程也正如瑞文·康奈尔提出的:性别气质时建构的和动态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僵化的符号或象征。与福柯对性别的观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瑞文·康奈尔认为在性别结构和性别气质形成的过程中,个人的社会实践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艳.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共体”观[J].长春大学学报,2004.
【关键词】《奥兰多》;男性;气质角度
【作者简介】洪清浅,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奥兰多》是伍尔芙于192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它以浪漫叙述的视角描述了主人公奥兰多传奇的,横跨四百年的一生。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奥兰多从男性转变到女性的生理性别的转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社會性别的变化。从16世纪到20世纪,从男性到女性,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勾勒出了一个双重性别气质转换以及在不同社会角色中完成自我价值实现的故事形象。在过往已有的文学评论中,批评视角集中在雌雄同体和女性主义主义,而笔者将从性别气质的角度沿用瑞文·康奈尔(Raewyn Connell)的男性气质理论来对文本进行分析。瑞文·康奈尔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社会学家、西方男性气质研究领域的代表学者,同时也是一位男跨女的跨性别者。她作为一位跨性别学者,在研究男性气质与两性区别时更为全面,学术研究和亲身经历的双重角度让《男性气质》一书成为当代性别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作品。
一、男性气质理论与奥兰多
男性气质理论由瑞文康奈尔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它不是一个针对男性的研究理论,而是在社会结构上和社会实践上关于两性差别的社会学理论。之前部分学者对与性别的定义是一种身份或者象征,这一看法被康奈儿认为是片面的。她主张的是一种符合建构主义的性别概念:性别是以生殖场域(reproductive arena)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结构,也是把身体之间的生殖差异带到社会进程中的一整套实践。在男性气质理论中,与小说《奥兰多》紧密联系的是观点有两条:性别(也被作者视为性别结构),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其特殊性是它是围绕生殖场域建立起来的。这一与人类繁衍相关的生殖差异在各个地域构建了人们对于社会文化的基本理解。第二点是性别不是具体的性别实践,而是性别实践的构型。个体所处的生产关系,权力关系情感关系以及象征关系都会制约个体的性别气质的形成与表达。性别和性别气质的构成总体来说可以分为社会机构和文化的塑造,个人性别实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一过程在主人公奥兰多的传奇一生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贵族男性的性别气质
小说的第一句就点出“他—毫无疑问是男性“。在对主人公青少年时期的描写中,伍尔夫生动的刻划了16世纪末英国上流社会的贵族的生活。当时流行的服装样式模糊了奥兰多的男性特征,他的男性气质在其他方面清晰的体现。在家族的阁楼中,奥兰多对着摩尔人的头颅练习剑术,心中发誓要继承骑士精神,像家族男性长辈一样去建功立业。作为维多利亚时期一位英俊富有的贵族青年,奥兰多一直受到很多年轻少女的喜爱。可婚姻于他更像是一种契约和束缚,他在挑选未婚妻的过程中也体现的也近乎苛刻和冷血。直到他遇到了一位性别气质模糊的来自俄罗斯的公主,她激发了奥兰多对于爱情所有的美好渴望。但在俄罗斯公主结束访问离开英国之时,奥兰多把离别之苦全部怪罪于她,用所有谩骂女性的词汇释放他的愤怒。除去他的一些小众的爱好比如写诗,奥兰多可以说是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贵族青年:家世和外貌都十分出众,以维护阶级统治为自己和家族的使命,虽然也曾为爱情奋不顾身但根本上缺乏对于女性的理解和尊重。
三、性别气质的颠覆
这些典型的男性气质在从他转变成她之后,发生了根本改变。而变性的过程,作者并没有详细交代,在奥兰多任驻君士坦丁堡大使时,突然而来的一场疾病让奥兰多陷入沉睡。在被吉普赛人救醒之后,虽然奥兰多性格未发生改变,身体上却已完全变成了一位年轻贵族女子。在吉普赛社会的生活让奥兰多开始意识到两性之间的差距。从前他学习的都是剑术和骑术,而在这里,大家都想教她制作奶酪和编织的手艺。而在与吉普赛人讨论生活价值时,她的话语已不再像之前那样引起人们重视或者认同了。因为没有人会去在意一位女士的生活哲学,救济她的吉普赛人只想早日把她许配给别人。而当她逃到回英国的船上时,重返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震撼接连而来。船长看到她坐在甲板上就主动提出给她架一个遮阳篷,首次体验到性别红利的奥兰多震惊不已。除了献殷情的男性提供的服务,奥兰多更多的体会到了跨性别带来的弊端。曾经身为男人的她认为顺从,守贞操时一个女人最基本的品质,如今她却要为此付出代价。阔腿裤不得不换成了穿脱繁琐的裙子,质地也变成蕾丝。从前可以破口大骂与她意见相左的人甚至刺杀对方,现在这一切都不可能。她怀念以前可以和公爵们做在一起谈论政治的场面,而现在纵使她是贵族女子,参政议政也是妄想。而回到英国后,她的性别也让她在拿回财产上处于劣势。被三位男士瓜分的家产是不可能再转移到一位女性手上。大公在得知她变性之后疯狂的追求奥兰多,但在这过程中,当她从女性角度来体验这一种爱情追逐游戏时,她体会不到一丝两人之间的平等和大公对她的尊重,相反大公宠溺的语气更像是在对待一只宠物。小说的最后,她体验到双重性别的人生后,开始远离尘嚣,退出社交圈。奥兰多把快乐和人生目标转移到写作当中。
四、总结
奥兰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到的性别化的权力关系、生产关系、情感关系和象征关系塑造了前三十年英俊风流的贵族青年。同样,也在她变性后,完全的颠覆了她的性别气质和自我身份认同。这一过程也正如瑞文·康奈尔提出的:性别气质时建构的和动态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僵化的符号或象征。与福柯对性别的观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瑞文·康奈尔认为在性别结构和性别气质形成的过程中,个人的社会实践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艳.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共体”观[J].长春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