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阻滞因素分析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加快培养大批能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但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应用型创新能力明显滞后。本文着重分析了阻滞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诸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就培养高校学生的应用型创新能力的对策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阻滞因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18-02
  
   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中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加快培养大批能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活的载体,是能够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应用型创新能力明显滞后。因此,分析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能力培养的阻滞因素的根源是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的前提。
   一、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创新人才可以分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和理论型创新人才。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创新成为企业、民族、国家生存发展基本动力的时代,高等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国以才强,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是产业优化升级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当前,我国的高等学校发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规模求大,学科求全,层次求高”,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多是“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使得众多的大学陷入学校盲目发展的迷乱和彷徨中。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和完善。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等教育普遍偏向于“学术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重视理论型人才,轻视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上重视科学教育,轻视技术教育;教学方式上强调全面的理论教育,相对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科学研究上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应用技术研究,相对造成了我国“学术型”人才过剩,而实践应用型人才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非常紧缺局面。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然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得我国传统的“学术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就业市场中面临严峻考验。
   二、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阻滞因素分析
   教育学者孙孔懿先生说“教育改革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无清醒的准确的认识。”故分析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阻滞因素势在必行。
   (一)教育观念落后、人才培养理念滞后
   1、深刻的历史和传统观念致使我国学生创新精神差,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存在普遍性的教育观念的落后。封建社会的长期的统治压迫、思想禁锢、精神奴役,导致民主传统的缺乏,使天下人都“思不出其位”,也造成了中国人思想观念上浓重的崇古意识和强大的历史惰性,行为上表现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迷信盲从。突出的是从众,而缺失的是个性。这种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每个中国人的思想中,实质上讲,封建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创新精神培养的阻力,多来自我们“自己”[1]。
   2、近代以来的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致使我国的人才培养理念明显滞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忽视了学生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亟待创新[2]。如教学模式有待打破统一框架;教学方式有待改变灌输模式;在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方面,学校停留在“一刀切”的量化评价阶段,不能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操作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明显滞后
   高校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就必须先建设好能够满足此类人才培养的优秀教师队伍。总体来讲,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还不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认为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加强建设教师与学生有效联结的制度性载体。
   1、大多数教师缺乏学习终身化的观念。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信息时代。他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维持性的教学,一份教案几十年不变,传授的知识仅限于本学科的知识,通识基础薄弱,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显不足,教学思想一直因袭应试教育的一套理论。教学方法固守陈规,教学内容千篇一律,不学习新知识,不探索新方法,长期以往,一定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因此高校教师要有自我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要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
   2、有些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应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也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架起那个教师和学生的有效联接,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师有目标的教,而不是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独立的个体,因材施教。教育以培养学生自给自足的能力为目标,也就是说,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的技巧和能力。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自主学习能力又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保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探索新方法。与时俱进,明确教学目标,实现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变。
   (三)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反对模式的固定化,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创造,创造是教育的精髓所在。
   但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办学体制,这种单一培养模式的长期存在,一方面造成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在整体结构上“千校一面”,另一方面则是人才的“千人一面”。传统的“专人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突出表现为学生知识面较窄,在理论知识层面表现出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有明显缺陷,在实践层面突出表现为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差,实际动手能力差、团结协作观薄弱,不具有创新精神和意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在传统教育观的指导下,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主导”作用被放大,学生主体地位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早已习惯了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丢笔记的学习过程和教学方式。学生所要求掌握的都是“结论”,唯书、唯师、唯上,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和禁锢,久而久之学生会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陷入理论与知识脱节的泥潭。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教育模式下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传承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与就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产生严重脱节。
   三、结语
   “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于我国绝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校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对其质量的好坏起着主导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应把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把促进社会发展作为教育的一个目标,而且把满足人个性发展需要作为更为重要的目标;同时知识经济以“创新”为灵魂,大学教育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以“创新”为首要理念,在此理念的支配下,关注教师的培养真才的能力。打破教育模式的固定化,教学应用型普通高等学校要紧密依托行业和当地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杨一仁.素质教育求索录\[M\].内蒙古: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153.
  \[2\]林泽炎,刘理辉,韓永宏.我国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现状与对策建议.国研报告.
  \[3\]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教师观念的转变\[J\].现代情报,2006,(9).
  \[4\]潘爱军,陈凤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华章,2011,(1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了如何将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和演讲培训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第二课堂活动;演讲与辩论培训;学生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06-02      一、引言   近些年为了推进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育部先后修订了《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大学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教学应该突出自身的特色,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和本科院校是不同的。而经济法这门课程是财经和管理专业必学课程,经济法是一门法律课程,对于财经和管理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经济法内容繁杂,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目的是让财经和管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有基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不至于违法犯罪。因此经济法教学要突出法律意识的传输,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有法律思维,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法律专家。因此教
期刊
摘 要:媒体是公民社会的重要构件,也是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与公民社会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二者如连根并蒂,不可分离。本文通过四个部分介绍新媒体时代下的公民社会现状,透过小悦悦事件看待如何运用新媒体来彰显公民社会的力量,发出公民内心的声音。   关键词:公民社会;微博;公民性;小悦悦事件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
期刊
摘 要:就业,是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和高职学生三者之间的一个重要交汇点,而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但能反映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也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从主观方面看,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就业观及诚信素质等都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而职业道德素质又居于灵魂和核心地位,因此,加强高校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就业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价值观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当今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有着很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单位需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迫切需要高职教育对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而项目课程模式正是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科学选择。笔者以所在学校《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中积累的理性认识为基础,探讨该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设计方案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项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进步,格式合同的出现对现代合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促进缔约的便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格式合同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订约方式,尤其是对合同的契约自由原则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本文从价值冲突出发,分析了格式合同价值冲突的原因性和规制与法律相悖格式合同的意义,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提出了对与法律相悖格式合同司法规制的建议。   关键词:价值冲突;格式合同;司法规制   中图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阐述了数学建模引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及选取数学模型的原则,从数学概念、应用问题、习题等方面介绍了如何把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高等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高等数学;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思想   中图分类号:O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12-02      一、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现状   高等数学是一门大学的公共基
期刊
摘 要: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已成为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的一项十分必要而紧迫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分析河南省行政执法体制现存问题入手,对现行执法主体、职责、执法人员、执法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期望通过规范执法主体、建立统一执法机构、适当下移执法重心、规范执法机制、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等措施来完善河南省行政执法体制、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和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期刊
摘 要:2012年3月6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称受理了原告迈克尔·乔丹诉被告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姓名权纠纷一案。迈克尔·乔丹以姓名权受侵害为由状告乔丹体育,以保护自己的姓名及品牌。而乔丹体育坚称“乔丹”与迈克尔·乔丹并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外国人的人格权问题能否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乔丹与迈克尔·乔丹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姓名权与商标权的权利交叉,将左右本案的最后赢家。   关键词:商标权;姓名权;外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党组织作为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大学生党员中巩固和拓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成果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党员是一个特殊群体,要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必须抓好着力点,在优化组织文化上、在创新活动载体上、在健全制度建设上创先进,在带头学习提高上,在带头实践创新上在带头崇廉尚信上、在带头服务奉献上争优秀。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