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降雨引发千亿蝗虫肆虐,干旱就能减少虫灾吗?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势汹汹的蝗虫大军
  2020年刚刚起了个头,就有两件大事足以让一整个国家陷入危难,一个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另一个就是“沙漠蝗虫入侵”。非洲索马里就因为来势汹汹的沙漠蝗虫大军,在2月2日宣布了“全国紧急状态”。
  沙漠蝗虫因为其快速的迁移和繁殖能力,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迁飞行害虫之一。根据估算,占地一平方千米的蝗虫群大约有四千万只之多,一天就可吃掉近3.5万人的口粮。而且它们繁殖能力极强,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增加20倍,每代可存活三个月之久,每天随风可飞行150千米。目前始于东非的蝗虫大军,已经飞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巴基斯坦和印度也都受灾严重。
  适宜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是促使本次蝗虫大军产生的原因。2019年,气候变化使得印度洋海水升温,小小几度的升温影响气旋活动,给非洲带来罕见的降雨。连续数月的异常降雨导致洪水泛滥,加之高温,不仅为沙漠蝗虫产卵提供湿软的土壤环境,同时雨水灌溉促进了植被生长,又为蝗虫提供了所需食物,因此导致沙漠蝗虫卵化量暴增,形成今天数千亿只蝗虫的肆虐。
  遇到干旱会发生什么?
  如果说降雨造就了蝗虫大军,那么干旱大概就不会带来虫灾了吧?其实不然,干旱也许对蝗虫来说不是好事,但会让另一种昆虫——蚊子趁机崛起。每当亚热带国家的气候变得干燥起来,便是蚊子孳生的时机。因为持续干旱会造成植被覆盖减少,地表土壤逐渐裸露出来。一旦出现降雨,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发洪灾的小溪小河,最终形成无数小水坑甚至是死水潭。而这些水洼缺少鱼类,没有了天敌蚊子自然就可以肆无忌惮大量繁殖,进而就可能爆发因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比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
  以疟疾为例,它在朝代更替人类兴衰史上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它不像其他瘟疫疾病发病快,而是会慢慢地折磨感染者,耗尽他们最后一丝气力。现今诸多环境历史学家都认为疟疾是导致希腊和罗马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当时疟疾还是不为人知的疾病)。譬如东征西讨勇猛不可敌,却在盛年不满33岁突然而亡的亚历山大大帝。对于他死因的猜想,其中之一就是疟疾。这是因为他去世前出现高热,仅十天后就死去了。死时他身处巴比伦城,时值6月,正是当地疟疾高发的季节。
  如果你翻开欧洲人入侵非洲的历史,会发现在大量便宜的奎宁销售前,非洲送给入侵者的“见面礼”就是热带疾病,包括登革热、黄热病、黑尿病及其他肠道寄生虫病。19世纪早期,比利时人曾一腔热情开发刚果,但只有百分之七的人可以待满三年,大多数人会患上疟疾或其他疾病而死去。
  即使在今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国家的疟疾病例近年呈上升趋势。
  气候变化带来健康风险
  从数字统计上来看,气候变化也许就是上下波动了一点点,但是背后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影响绝不能小觑——气温仅仅升高一度,就可能会造成世界上30万人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報告就曾详细评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健康影响和冲击,主要分为两种:(1)直接影响主要为高温热浪、污染和洪水等环境压力;(2)间接影响则是全球变暖可能降低生活水平、扩大疟疾之类的传染病蔓延区域,以及带来营养失调和腹泻恶化等健康问题。而气候变化受冲击最大的是低收入或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因为医疗设施和卫生健康水平较低,健康和疾病风险自然较高。
  看到这些报告数字,让我不禁想起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72年美国科学发展学会上有关“蝴蝶效应”的演讲,“当巴西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德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现在,我们面临的气候变化,就似那小小蝴蝶扇动的翅膀,即使运用最高速的电脑,也许都难准确预测到可能的后果。
  所以,气候变化不可小视。也许就是那一点小小的波动,在未来某天将酿成不可估量的灾害。
其他文献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鲜花枯败凋落,落在地上会成为珍贵的养分,而当鲸鱼死亡后,也会给大海留下一个持续数十年或数百年之久的“绿洲”,科学家给这过程起了一个饱含诗意的名字——鲸落(Whale Fall)。  海洋浩瀚无际,在鲸鱼死亡后完全沉到海底之前几乎不可能发现它。不过日前美国海洋研究团队在加州海岸幸运地撞见这个罕见又骇人的鲸落现场,只见周围还有一群章鱼、清道夫鱼跟食骨蠕虫在大快朵颐。
期刊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气候与水”。我们都知道,气候、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全球变暖背景下,水资源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全球干者越干 湿者越湿  “适宜的气候和适量的水资源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即常常所说的风调雨顺。”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高级工程师肖潺在接受記者采访时说,如果天气气候的变化范围超过了正常波动的上限或者下限,就会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期刊
亚圣孟子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古老东方的哲理带着圣者的思想穿越时空延绵而来。中国窗之于建筑,如同双眸之于人体,看得见万物,窥得见内心。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的眼睛寻找着光明。情人眼里看到的东施跟西施宛若双生花。园林花窗却恰似米芾、赵孟頫的眼睛,凝视或回眸皆是徐徐展开的臻美画轴。  姑苏城内怡园分隔东西两园的是一道粉墙,六方漏窗,图案各各不同,犹如深闺女儿门扇那一挂
期刊
大家好,我是小胶质细胞,英文名microglia,家住大脑和脊髓,我是个吃货。  你问我大脑里能有啥好吃的?  可多了,我平常吃些死亡细胞的碎片,加工错了的没用的蛋白质,遇到有细菌入侵的时候我也会吃细菌。  除了这些,我平常还有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吃”记忆。这不,我前几天吃记忆的时候被人类科学家抓个正着,还被拍了照,甚至还被录了像。就是下面这几张照片,A、B、C这三张图里面绿色的就是我,红色的sy
期刊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俄罗斯更辽阔,也没有任何一条铁路比西伯利亚铁路更漫长。时至今日,俄罗斯这个国度在很多人眼里仍旧充满梦幻和神秘气息,一如几百年前她初始的模样。这是一个任何旅行者都不应该错过的地方:无论是蔚蓝色的贝加尔圣海、万物有灵的森林草原,还是魅力张扬的西伯利亚城市、乌拉尔山的宝石传说和残酷历史,这一切的一切,都等待着你踏上一班西伯利亚快车,来一睹她最最真实的风采……  海参崴:铁路的尽头,海的
期刊
为了监测神经活动进而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机制,科学家们研发了不少高大上的“武器”。  近日,《美国化学会志》期刊报道了一项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用近红外光激发的电压荧光纳米探针,并用它成功监测了斑马鱼和小鼠脑中神经元膜电位的动态变化。活体监测时,这种新“武器”表现不俗。  设计电压敏感探针一直是个技术难关  群体神经元活动的在体监测是揭示神经系统功能机制的关键。目前,神经元钙离子荧光成像是
期刊
40年间,一道绿色屏障在青海湖北岸延伸。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不动摇,依托环湖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从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等方面入手,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山青、水净、河畅、景美的生态宜居新海晏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  虽然已是寒冬腊月,但是在海晏县克土治沙点,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樟子松、青海云杉等常绿植物;青杨、乌柳、沙棘、柠条等乔灌木
期刊
世界上身体最长的动物是什么?你可能会想到体长三十多米的海洋巨无霸——蓝鲸,但最近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的管水母长度达到惊人的45米,其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动物。管水母是由许多有独立动物生命特征的个体组成的群居动物,因此它也让科学家开始怀疑,之前对生命个体的定义是否需要修改。  最近,来自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域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生物,而它也被這些科学家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动物。当时,“F
期刊
武陵山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体的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是我国三大地形阶梯中的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带,它东临两湖,西通巴蜀,北连关中,南达两广,是中国各民族南来北往的重要纽带。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2300多万人,少数民族1100多万人。但是区内山峦叠嶂,峡谷幽深,山奇大,谷奇深,历史上闭塞落后,成为几大经济板块勾连的“肠梗阻”。  新时代武陵的美,美在“
期刊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由美国科研团队撰写的论文,称极端降雨会激活深层岩浆运动、改变火山活动性,2018年的基拉韦厄火山大规模喷发,很可能就是由这种极端降雨触发的。  提到基拉韦厄火山大喷发,至今还有不少人心存余悸。2018年4月末到8月初,位于夏威夷岛东南的基拉韦厄火山出现了此前至少200年内最大的喷发。在此期间,这座火山喷出地表的岩浆总量足以装满32万个奥运会标准游泳池,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