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与数统一 培养数学思维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i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积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教材里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等知识.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将不规则的图形分割成或组合成规则图形,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内在联系,根据面积公式列出方程.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一、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问题1.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问题2.有一间长20m,宽15m的会议室,在它的中间铺一块地毯,地毯的面积是会议室面积的一半,四周未铺地毯的留空宽度相同,求空间地面的宽度多少?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列出相关的方程,学生通过列方程,可以从面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相关的方程.教师再展示答案.强调列方程解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和步骤.
  从简单的例子出发,让学生比较容易找出等量关系列出相关的方程,并且为后面的解题进行铺垫.
  二、步步探究,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例如,我们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
  分析:(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2)如何理解“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4)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朗读题目,让学生画出草图.教师提出问题(1),学生分析,请一个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教师提出问题(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正中央矩形的长宽比是9∶7.教师提出问题(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图形可以从不同角度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教师提出问题(4),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解答的过程,从而用不同的方法讲解,最后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一目了然.
  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在未知数的选择上,能否根据情况,灵活处理,能否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质疑,从中获益.
  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几何图形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
  三、深深理解、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通过解决封面设计与耕地规划的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例如,一块矩形耕地大小尺寸为长120m,宽78m,要在这块地上沿东西、南北方向分别挖3条和4条水渠,如果水渠的宽相等,而且要保证余下的可耕地面积为8700m2,那么水渠应挖多宽?(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由这些数量关系还能得到什么新的结论?你想如何利用这些数量关系?为什么?如何列方程?(3)有什么方法使本题易于解决?
  学生在上一题的基础上解答本题,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和提示,让学生从图形变换来思考.学生分组讨论,画图,上台演示.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总结图形变换的基本原则.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图形的观察、联想能力;学生充分体会图形变换灵活性;教师要强调图形变换中图形改变、位置改变、而有些数量不变.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已学的特殊图形的面积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小结,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梳理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教师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数学作业题,既能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也不甘寂寞,但“热闹”课堂的背后,究竟给我们带来些什么?看似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其有效性到底怎样?笔者认为“万变不离其宗”,高效课堂依然是检验一堂好课的唯一标准。一堂课理念再好,模式再新,气氛再“热烈”,如果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都是不足取的。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谈点体会。    一、鼓励学以致用,兴趣增“效”    学好数学,必
近几年来,我校工民建专业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加快改革步伐,在工民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推行车间化教学.车间化教学是以车间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采用边讲边做的传授知识方式,最终形成知识、技能、劳动产品三种教学成果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的直接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能力”的人.车间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
一、问题提出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素养成为了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具有工具性、发展性、实践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其重要性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愈发凸显.虽然信息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不过在当下的高考模式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其重要性并不匹配,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教师和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兴趣度低下,注意力低,教学效果不好.那么针对如此问题,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课的复习有多种情况,学习新内容后的随堂复习,回顾旧知识后的随堂复习,一周后的小复习,一个月后的中复习,一个学期结束后的大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平常教学的复习,针对高考的复习,针对某项比赛的复习,等等.其中新授课的复习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为学习新的知识所组织的复习,一个是为巩固本堂所学习的新知识所组织的复习.两种复习的目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区别.本文重点研究教学新知识前所进行的复习.  一
当前,新课标提倡学生应当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取与处理新信息的能力.  2012广东高考化学第33题是一道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的试题,它主要考查了苯甲酸的制备过程,虽然题目考查的都是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但是失分现象仍然很严重,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生汲取信息与信息处理的能力不足,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创新教学理念,从基础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使学生在面对信息题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侧重教学结果,还需注重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性,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绪,通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于是,过程教学应运而生,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效.  一、通过过程教学,培养创造意识与实践能力  首先,在过程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启发者,而学生则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来分析生活问题,大胆猜测、假设,并通过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教学常涉及绳子的问题,学生要有较高的认识这类问题的能力.现就力学中针对绳子问题的常见处理方法作一归纳和总结.  1.运动学中的应用  对于绳子连接的物体,由于绳的总长度不变,当绳连物体运动时,两物体在绳方向上的投影速度大小相等.所以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把物体的速度沿绳方向和垂直速度方向分解,再根据具体情况列式求解.    图1例1 如图1,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
我们说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种实践性从小学数学开始就已经显出端倪,到了高中数学阶段,更是理论和实践深入结合,需要学生的理解、推理和思考,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加灵活开阔的思维,能够意识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客观上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学生在做这一切的时候,能力上存在有薄弱环节,就会出现错误,在学生心理上产生落差感,与学生自己的预期目标不相一致,多次的积累,就会使学生产生一
江苏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王飞心理学表明,迁移就是前一项活动对后一项活动的影响。迁移有正迁移和  负迁移之分,学习活动中的迁移就是前面的学习材料对后续的学习材料的影响,如果前面的学习材料能促  进后续学习材料的理解则为正迁移;反之,若前面的学习材料对后续学习材料的理解起干扰作用则为负迁  移。  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这一内容,既能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运算、整式的加减加  以巩固,
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该门学科的知识和逻辑结构.因此,从教学必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