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好人”报道看媒体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创新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y3s118x3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线索来源、报道手法、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四个方面,深入分析新闻媒体对安徽好人好事的报道,探索从“好人好报”到“好人效应”、从“安徽好人”到“好人安徽”的发展路径,解析新闻媒体报道好人好事的创新法则,为更多的新闻媒体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安徽好人;新闻媒体;核心价值观;创新策略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炼,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新闻媒体是社会信息的传播渠道,是公众诉求的表达平台,是和谐社会的引领者和守望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责无旁贷。
  “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开展9年来,安徽省上榜好人总数达1070人,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该活动已经成为传播好人事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1]安徽好人不断涌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新闻媒体创新报道“安徽好人”,将其打造为群体效应,转化成社会效应,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分析新闻媒体对安徽好人好事的报道策略,探索从“好人好报”到“好人效应”、从“安徽好人”到“好人安徽”的发展路径,可以为新闻媒体乃至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思路。
  线索来源——多层多样多渠道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观彰显者、积极践行者、高效宣传者,好人在道德培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安徽不断寻找、挖掘百姓身边的“最美人物”,大力表彰百姓身边的“平民英雄”,高密度、大篇幅宣传基层的“凡人善举”,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向上向善,涌现出一批批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崇义友善、孝老爱亲的“安徽好人”。
  “安徽好人”不断涌现的现象背后,存在着可以探寻的规律,那就是离不开安徽上下联动、层级推选,多渠道、多样化寻找、挖掘好人的努力。首先是自上而下的“海选”。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明办等多个部门联手,广撒“好人帖”,面向全社会寻找好人。“我省自1994年开始坚持月评安徽好人,2009年16市、105县(市、区)评选市级好人、縣级好人,2014年又增添乡镇好人、村居好人两级评选”[2],五级联动,把“触角”伸向广阔的基层一线。其次是自下而上的推选,各县市区的乡镇、街道、各单位发现自己辖区、单位的好人,报送至文明办;市民主动推荐身边的好人,真正打开了挖掘好人的大通道,一批又一批的好人被挖掘出来,这些好人事迹影响和感动着身边的人,带动了更多好人涌现。
  在上下联动、层级推选的过程中,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主动介入,积极配合,大量刊发报道评选活动消息,成为好人评选的“推手”。媒体在发布“好人征集令”的同时,时刻保持与各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紧密联系,从中获取大量的新闻线索,掌握“好人”故事。在好人报道过程中,各媒体派出精干记者进行采访、深度挖掘,再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好人事迹,切实做到每一个好人、每一次善举,都能让全社会看到、听到,产生无限光芒。
  在寻找“安徽好人”的过程中,主流媒体不仅担当“宣传员”、“引路者”,还充当“探路人”,更多的时候主动出击,联合一些单位开展寻找好人活动,在全社会寻找好人、挖掘好事。例如,《安徽日报》曾牵手安徽省邮政公司,开展寻找“安徽好人”活动,开通“好人热线”,向读者征集身边的好人好事。
  在寻找好人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在发挥好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既有力量的同时,积极借助“两微一端”,借用新媒体平台的力量,把寻找好人活动引向深入。在安徽,路遇好人,群众可以随手@主流媒体官方微博,或者通过微信“爆料”,甚至在媒体客户端留言,种种渠道都可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传播,第一时间产生正能量。
  报道手法——“陌生化”与熟悉度统一
  “俄国形式主义学者什克洛夫斯基在1914年发表的《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了‘陌生化’概念,他强调:‘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3]目前,“陌生化”在绘画、戏剧、文学创作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闻报道同样可以借鉴这一手法。
  “《心理学纲要》指出,人们往往会对身边的、眼前的东西习以为常,故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只有新奇的东西才能唤起兴趣,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4],这与新闻的“新鲜”特质存在着内在的统一。那么“陌生化”就是要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从而增加新鲜感,吸引受众注意。安徽好人报道之所以能常写常新,正是因为新闻媒体运用了“陌生化”这个化平常为新奇的利器,在新的视角、新的层面上发掘好人好事,打破典型人物报道的“高大全”、“伟光正”的旧模式,走出同质化竞争困境。
  “陌生化”报道手法绝非对事实的拔高、变形,使之异化,而是更忠于事实,让群众感受到好人“好”的同时,又愿意相信好人的“真”。比如《人民日报》在报道淮南好人李元芳时,就是运用“陌生化”手法,挖掘出她身上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内心不与人言的思想:3岁时不幸身患小儿麻痹症,左腿肌肉严重萎缩,但她不服输,刻苦学习考取了大学;1998年大学毕业,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选择了回到家乡,在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当老师;由于长时间拄着拐杖站立教学造成脊柱侧弯严重变形,她本来可以坐着教学,但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就单腿或双腿跪在板凳上给孩子们讲课。三尺讲台,一跪八年。“如果坐着,学生就看不到我了。”在这篇报道中,报道对象的言行呈现出独特的个性,人物形象生动、立体地凸现在读者面前,使报道真实、可信,让读者入眼、入心,完全没有距离感和陌生感。
  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典型人物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此外,传播学的“选择性接触理论”认为,受众在接触大众传媒时,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媒介和内容,而是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观点、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或内容加以接触。由此可见,受众在接触前选择的标准是“与自己的既有立场、观点、态度一致或接近”,就是对自己来说有熟悉度的内容。“一般而言,凡是引起注意的刺激物,对个体而言都必须具有相当的熟悉度,否则无法编码记忆”。[5]在上述这篇新闻报道中,李元芳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身上具有典型的共性——关爱学生、富有耐心、情绪乐观、意志力强、辛勤耕耘、乐于奉献的教师形象。这个好人之所以让人感到熟悉,是因为她具有突出的代表性,代表了优秀教师群体的基本素质、共同特征,因此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些好人时,通过“陌生化”手法与熟悉度的统一,提炼出深刻的思想性,让群众重新认识身边的好人,感受到榜样崇高的力量。
其他文献
2017年上半年,报纸广告市场下降了30.5%,降幅不仅比上期数据有所收窄,更比去年同期大幅收窄了近11个百分点。2017年1月-6月,虽然报纸广告大部分行业仍然持续大幅下降,但逆势
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对新闻舆论工作地位作用作出新概括,对新闻工作者职业追求作出新论述。特别是“四向四做”新要求,为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履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的科学指南。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深入学习了总书记“11·7”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四向四做”新要求,认为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需常怀“三心”。  永葆忠心 明辨是非  党性原則是党的新闻舆论
【摘要】《熟悉的味道》是一档由浙江卫视和千足传媒共同打造的美食传情类明星故事型真人秀节目,该节目打破了2016年综艺市场上美食类节目中“美食 明星 竞技”或“美食 明星 娱乐”的固有模式,以“熟悉的味道,爱要你知道”为主旨,主打“用心、用情”。本文在分析《熟悉的味道》节目特色的基础上,深入解读该节目对人文情怀元素的体现和运用,以期为我国美食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熟悉的味道
功率回收方式双向变量液压泵试验台采用了恒压变量泵作为功率回收马达的补偿泵,并利用其功能调定系统压力。本文介绍了该试验台功率回收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其功率回收效果进行分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各种社会主体创办新兴媒体的进程加快,网站、微博、微信、APP等形态不断涌现,分散着社会大众的注意力。都市报在原有传播格局中的焦点位置逐渐模糊,“去中心化”成为都市报面对的现实挑战。如何在时代语境中再造焦点,成为都市报从业者逆境突围、不断探索的重要命题。活动营销,就是要通过互动活动,重新塑造媒体定位、内容品质、传播渗透力、价值引导力和品牌活跃度,从而重建都市报
目的使医学专业本科生掌握医学基础实验的基本技术,全面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方法本文以高等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为内容,从课程安排、授课方
【摘 要】移动媒体的媒介使用空间具有移动性、私密性与透明性的特点。“移动性”在延展媒介使用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个人空间彼此的“侵扰”;“私密性”使物理空间更安全,为媒介使用主体多样性的媒介实践提供可能;大数据技术则又让移动媒体的使用空间具有“透明性”,可进一步规制媒介使用主体多样性的媒介实践。  【关键词】移动媒体;媒介使用空间;个人空间;移动空间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两
建立了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频响不高的场合直驱式电液伺服装置完全可替代传统的电液伺服装置.
【摘 要】在媒体格局加速重构、传播形态持续演变的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呈现出即时、多元、交互化的特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作为传统媒体的记者必须快速适应形势的发展,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牢记社会责任与职业良心,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和新闻志向,不断提高高质量生产信息、多渠道传播信息的能力,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矗立起党和人民信赖的基石。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社会职责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网络安全法,保护个人信息是其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窃取个人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