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创新实验教学探讨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x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利用初中生有限的生物学知识,在课堂中进行创新实验,逐渐成为中学生物教师讨论的热点话题。创新生物学实验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本文以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下册中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验课为例,对如何创新实验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物学素养;创新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164-02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下册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的第二节。本节的教学目标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说出小肠作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的结构特点;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教材中,本节设置了多个活动,如调查龋齿的发生率、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观察小肠结构等。设置如此多的教学活动就是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过程,认识营养物质是如何一步一步由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结构和功能观的形成打下基础。本章的最后一节中,教材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为自己和家人设计一日食谱,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利用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是基于实验的一节内容,对学生按照科学探究一般步骤设计和实施实验,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验的教学设计,并拓展相关实验,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提出問题
  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对中学探究实验来说至关重要。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教师提出的问题自然不能太深奥,教师可以适当根据书本,模仿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提出类似的问题。在学习“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一节内容时,教材上已经给出了“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的探究实验,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人体所需的一些营养物质,教师由此可以提出“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如何进行的?”这样的问题。
  教材给出了淀粉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学生可以此为例,加以思考,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如“脂肪在人体中是如何消化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如何消化”等。
  2   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很重要,七年级学生没有学习过化学,不了解大分子和小分子的概念,不知道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构成单位。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做出适当补充:物质都是由不同粒子构成的,有机物分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大分子结构,大分子无法直接进入细胞中,这是因为细胞膜不允许大分子结构进入,如同把篮球塞入漏斗中一样。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就可以进入细胞中,细胞就可以利用小分子物质进行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消化酶。消化酶如同剪刀,可将大分子物质“剪开”,形成一个个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可通过细胞膜。体内的消化过程正是因为有消化酶的存在才能够顺利进行。引导学生对人体内的化学性消化过程提出合理的假设是实验的必要准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消化酶的种类、消化酶需要的外界环境等提出假设,并进行探究[1]。
  3   设计和进行实验
  教材已经给出淀粉的化学性消化实验设计,学生可以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实验中的药品、材料和体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假设,设计多组实验来验证。下面介绍学生的实验设计。
  学生的问题是围绕模拟蛋白质在体内的消化提出的,所以选用什么材料模拟消化所用的蛋白质,选用什么样的药品模拟体内产生的消化酶,如何模拟人体内的消化的环境都是关键。在准备该实验时,学生提出可以选用鸡蛋白、蚕丝蛋白、头发等进行消化实验,使用多酶片来模拟体内产生的消化酶,因为多酶片中含有人体肠道产生的多种消化酶。人体内不同的消化酶所需要的反应条件各不相同。在探究实验中,可以设置不同实验条件来探究蛋白质的消化情况。学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猜想,并设计实施了不同的对照实验。如探究为何在人体内蛋白质才能被消化,这需要做体内和体外两组对照实验,所以学生做了以下的实验分组设计(实验数据见表1):
  试管1模拟了蛋白质在体内环境的消化过程,在实验探究中,学生常常忘记设置pH=2的环境,导致两个试管中的蛋白质均不能被消化,实验失败。查阅资料后发现:胃蛋白酶需要酸性条件来激活其活性,其最适合的pH值是在2左右。所以在实验中需要配置pH=2的盐酸来模拟胃液,这样此试管才能最接近人体内的消化环境。
  对于实验需要的蛋白质匀浆,可以使用煮熟的鸡蛋白,在清水中研磨成匀浆。鸡蛋白既容易被观察到,又可以在人体内完全被消化成小分子氨基酸和部分多肽,完全溶解在水中,反应现象比较明显[2]。实验前两个试管中的蛋白质匀浆均悬浮或漂浮在液体中,且不可溶,两试管液面均存在浮沫。若将两试管同时置入37℃的温水中,水浴加热30分钟,就会有明显的不同。实验结果明显:试管1中的蛋白质匀浆变得澄清,不溶于水的鸡蛋白消失;试管2中的鸡蛋白仍然悬浮在液体中,且试管液面仍存在浮沫。(实验现象如图1)试管1中的现象能够证明蛋白质在pH=2、温度为37℃的条件下被消化成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4   实验结果和讨论
  经过如上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蛋白质在pH=2,温度为37℃的条件下被消化。学生通过课本知道,蛋白质可以在胃中被初步消化,上述实验就是模拟的这一过程。蛋白质在人体中被初步消化后还是不能被吸收的,蛋白质只有被完全消化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才能在小肠中被吸收。在胃内,蛋白质能被蛋白酶水解成多肽,但多肽只有在肠道中在小肠和胰分泌的肽酶的作用下才能被完全水解成氨基酸,而多酶片中存在肽酶。所以上述实验中蛋白质究竟有没有被完全水解还需要继续讨论。可以使用双缩脲试剂来验证蛋白质有没有被完全消化。
  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入双缩脲试剂的溶液出现了紫色絮状沉淀,所以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多肽,蛋白质并没有被完全消化。笔者继续引导学生猜想为什么多肽没有被肽酶消化成氨基酸。学生查阅资料发现,肽酶的活性与pH值有很大关系,最适的pH在7.6左右,因此多肽在上述实验pH=2的情况下失活,多数多肽无法进一步被消化成氨基酸。
  在实验中,提出不同的问题,设计多组对照试验,设置不同的反应条件,对实验材料进行一定的处理(研磨蛋白质匀浆、研磨多酶片等),讨论和研究实验结果,合理解释实验现象,都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内容。
  在进行生物学实验时,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内容贯穿其中,使学生运用各种生物学知识、尝试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进行科学实验,才能实现对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本节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理解了创新科学实验的优点和重要性,笔者也认识到了培养科学素养应当贯穿于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逐渐形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忠发.落实“差异教学”,让生物学课堂活色生香[J].中学生物教学,2019(6).
  [2]高江林.人体消化系统中,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胰腺分泌的一系列消化酶,小肠分泌的一系列消化酶,它们将食物中的糖类、脂类、蛋白质分解而被人体吸收,完成自己的消化作用后,自身去何处?[J].生物学通报,1992(12).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有效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促进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在做好基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集体协作、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文以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分析合作学习的效果,探讨合作学习的应用方式,以期逐步形成完备的高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创新和积极应用,教育领域的多种问题已经得到了充分改善,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进行多方面思考,让学生获得更高质量的学习体验,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极为重要。为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从多角度思考,让宝贵的教学经验发挥实际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将学生科学合理分组,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环境中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数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水平取得了较大提升,其中数学竞赛的推广和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综合素养均得到快速提高。作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一种拓展与延伸,数学竞赛教学进一步完善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构建,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创造了十分可观的教学效果和价值。目前,数学竞赛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运用仍有待强化和提升,本文就高中数学竞赛的实践及认知展开全面探讨和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
期刊
【摘 要】新課标倡导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加强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能力。本文以“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从创设生活化情境、生活中取材、知识应用、课外实践作业等方面,对生活化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和运用进行了分析,为提高课堂实效和学生科学素养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生活化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不但需要注重物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的讲解,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团结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等,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其日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点燃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投入物理实验探究中,把握物理学习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故此,本文将围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并且主张在课堂上采用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动手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提倡的教学理念,在教育领域广受关注,本文对基于合作学习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导学生明白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有关,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让学生经历产生学习探究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知识辩证的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及论证等能力。  【关键词】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蜡烛;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140-02  引导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号角的吹响,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学校和教师逐渐注重数学学科的探究性教学,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成为教师首要关注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不断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立足生活经验,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亲近数学。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素养的生成,尤其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让他们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在自主拓展与运用中解决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要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机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限制学生的解题思路,而是引发他们开发自我,创新自我,进而全面塑造自我。  【关键词】高中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全面发展已经是各个学校教学任务的核心。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教师要加强引导和关心,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和乐观的思想。本文主要阐述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