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就怎么教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4571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文本解读的方法始终是阅读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几十年来由作品中心到作者中心,再到读者中心,研究者不断地探寻着“最佳的”解读方法。教科书中的任何一篇选文。创作之初均是体现社会原生价值的社会读物,一般不承担教育价值。如何从选文的原生价值中寻找到课堂教学的教育价值,是解读选文的立足点。本期我们刊发三篇文章:陈尚余老师的《怎么读就怎么教》,阐释教师阅读的原点,指出应以教师的读指导学生的读;潘井亚老师的《罗素的伟大在哪里》,分析寻找文本教育价值的方法;余耀清老师的《<春>教学设计》,带领学生在轻松自主的诵读中领略“春”之生机、“春”之美。这三篇文章均从教师的角度探讨解读文本的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其中有的论述还不够完善,期盼对此有思考的专家能够不吝赐稿。
  
  目前语文教学界流行“本色教学”,这是对前一个时期,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出现的音像资料泛滥而导致语言教学被挤占现象的一种反思,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语文教学对传统的回归。本色教学强调诵读,突出语言的品味和积累,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诵读积累就是语文教学的本色吗?我以为,本色语文教学应该是怎么读就怎么教,实现读和教的结合与统一。
  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差,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读和教的脱离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的方法不是学生读的方法,教的思路不是学生读的思路,导致上不上语文课一个样、教了以后还是不会读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后果。有些老师抱着教参、教学设计一类的教辅书,很少考虑自己的读和学生的读,这样的教学就像葫芦掉进水,看起来是下去了,其实还是浮在水面上。
  当今教坛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即很多非科班出身的语文教师成了学科带头人,有的还成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例如钱梦龙老师,初中毕业即走上讲台,“对语文教学自然一窍不通”,“为了指导学生学课文,我备课首先考虑的不是怎样‘讲’,而是自己怎样‘读’文章”。“有时候自己在阅读中遇到难点,估计学生也会在这些地方发生困难,就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想一想”。有时候也讲一点自己读文章的“诀窍”,自己爱朗读,“就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声情之美丽”。无独有偶,江苏锡山高级中学特级教师唐江澎老师,高中毕业后做了高复班语文代课教师,自己怎么读语文的就怎么教,教学效果之好出乎人们的意料。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色教学。
  那么,一般人是怎么读书的?读书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大凡稍有读书经验的都知道,读书的基本环节无非是诠释、想象(联想)、概括(提炼)、整合、鉴赏。我认为,语文课上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解疑释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想),训练学生概括(提炼)与整合信息的能力,强化学生鉴赏的快乐体验。下面就各环节分别作简要论述。
  
  1、诠释
  
  教学中的诠释包括解释词句的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以及作者这样写(内容和写法)的意义、作用。在诠释过程中,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主观化和随意性。虽然有人提倡创造性阅读,但是在中学阶段,我认为还是应该强调“还原性阅读”,即努力探究作者的本意。例如小说《药》第三部分写茶客谈药时,不时地写到小栓的咳嗽,这有什么用意?茶客都没有姓名,这怎么回事?第四部分为什么把坟场写得那么肃杀凄凉?诠释总是从感受、体验和疑问开始。
  
  2、想象(联想)
  
  语言,不管是科学语言还是文学语言,都有模糊性,文学语言模糊性更大。文学家常有意借助语言模糊的特点,传达言外之意,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张力。这就需要读者借助想象(联想)把作者没有写出的意思补出来。例如教学《守财奴》“诱骗继承权”这部分,文本只有人物的语言,而很少动作、神态的描写,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填补这些空白,再现人物的动作与神态(类似剧本的舞台说明,下列各句括号内部分为想象填补内容):
  (1)好孩子,现在你承继了你母亲啦,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他说话吞吞吐吐,小眼睛闪烁不定)
  (2)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他做出一副仿佛空气蒸发、瞬间缺氧的痛苦状)
  (3)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一副声色俱厉的样子)
  (4)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如释重负)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他双手抱在胸前,不无得意地说)
  
  3、概括与整合
  
  受篇幅限制,这里只简要谈整合。整合是深入研究文本必需的环节,大致可分三种情况:一是将同一文本内涉及同一问题的材料整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这对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意义最为显著,如鲁迅的《药》中多次出现“生命”这个词,可以把几处文字整合起来,引导学生探究:二是将不同文本涉及共同话题的材料整合起来研究,如鲁迅的好多小说都写到“看客”,可作整合研究:三是把各评论家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整合到一起,互相比较。以上情况往往互相交融。笔者认为,整合型探究性学习应该成为语文学科探究性学习的常式。
  
  4、鉴赏
  
  鉴赏是阅读过程中高层次、综合性的审美活动。对文本的鉴赏是多层次的,不过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把玩语言是根本点,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下面是俄国作家蒲宁《安东诺夫卡苹果》里的一个语段:
  行走在朝霞绚烂、凉风习习的原野上,是何等的心旷神怡啊!地势平坦,远方的景物尽收眼底。天空轻盈,寥廓,深邃。朝阳从一旁照来,使得在雨后被大车辗得瓷瓷实实的道路好似浇了一层油,亮晶晶的,就跟钢轨一样。四周是一望无垠的大片大片倾斜的冬麦圈。冬麦的禾苗,娇嫩、茁壮,青翠欲滴。不知打哪儿飞来一只鹞雏,在透明澄碧的空中盘旋,随后又一动不动地悬在空中,只是轻轻地拍着尖尖的双翼。一根根轮廓分明的电线杆朝阳光灿灿的远方奔去,而横在电线杆之间的电报线,则像是银光闪闪的琴弦,正在沿着晴朗的、斜悬的天空滑动,电报线上停着好些青鹰,——活像乐谱上黑色的音符,像极了。
  这个语段非常精彩,要引导学生细细把玩。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轻盈寥远的天空、太阳下闪亮的道路、一望无垠的麦田、自由盘旋的鸟儿……一切都让人迷醉。语段的行文思路也很明晰,作者按照空间顺序,由远到近,从中间到两边,有条不紊地安排内容。这里有全景式的描写,突出田野的辽阔;也有细腻的特写镜头,表现鸟儿的自由与安详。最精彩的是灵动的比喻和善于化静为动的艺术手法:把电报线想成琴弦,把停在电线上的青鹰比为乐谱上的音符;一根根电线杆向远方“奔”去,这一“奔”字耐人寻味,把原本静止的电线杆写活了,让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的“赴”字……
  最后简单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既然怎么读就怎么教,那么,还要不要教学设计,要不要教学法的研究?回答是肯定的。笔者要强调的是,教学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读,教学法的研究要多研究读法。还是以《守财奴》的教学为例,对葛朗台的分析,方法是多样的,我设计了一张病历卡,让学生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加以推测,并从当代人的角度对葛朗台进行创造性的读解。病历卡是这样的:
  
  “病历卡”整合了葛朗台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填写,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由表及里的理解。第二,这些环节是不是可以视为基本教学步骤?不可以。以往有些老师归纳“教学五步法”“教学七步法”等,对规范教学行为有一定意义,但每天如此,太过单一。怎么读就怎么教,只为课堂教学提供展开的学理依据,不是死板的步骤。
其他文献
一    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者通过设计研讨与练习题,一方面呈现自己的编写意图和目的,另一方面为学生自学课文和教师教学提供思路和参考,因此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力是不可轻视的。事实也是如此,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依据研讨与练习来设计教学方案,指导学生自学的。  也许是过分依赖那些研讨与练习,渐渐地我们在教学中遇到了诸多不顺和尴尬。为了找到原因,我们对人教版初中
云南省保山市的区(县)级教师教育主要由区(县)教育局师训办、教研室、电教站、教师进修学校几个机构负责开展相关工作。教育局师训办以统筹全区教师培训项目为主,教研室以开展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为主,电教站以配置全区电化类教学仪器为主,教师进修学校以开展全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为主(含岗前、岗中)。各职能机构都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对全面提高全区基础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
【摘 要】面對学校实施拓展类课程的主要内在逻辑上的难题,以项目学习为核心技术,从课程架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维度入手,通过课程架构——项目结构化、课程实施——项目系列化、课程评价——项目成果化三条策略,逐步解决。  【关键词】项目学习 拓展类课程 核心技术  课程改革以来,拓展类课程的构建、实施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当我们细细梳理就会发现,虽然课程改革“多线并行”,但是其中项目学习成
我曾经问过一些不同地区的高三学生:“大家已经学过了《秋水》《庖丁解牛》《逍遥游》,那么,你们知道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吗?”他们大多先是一愣,继而回答:“清静无为”“无为而治”“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等。但是,这些答案是准确的吗?当然不是!那么,答案从哪里来的呢?——老师的讲解,课堂的板书,教参的总结……  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照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结论,而惰于释放个人的
有效教学是目前教学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国外的一些教育研究者对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做什么、怎样做以及为什么做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操作方法,本文着重介绍几种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进行课堂行为管理的方法,并对其中隐含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一分析,以供国内同仁参考。    一、欣赏“美”——合理强化    课堂上充满了富有挑战性、令人兴奋的人和事。有的学生让
上数期文章介绍了香港教育的国际化的发展情况,本期主要介绍香港教育另一个优化历程,是如何迈向均衡教育。文中引述一个有关的教育研究,经检视全世界不同国家的有关理论与教育目标后,建立一个均衡教育的理念架构。它不仅能够帮助香港学校迈向均衡教育,也为好的基础教育厘订了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定义。  一、九年强迫教育检讨  1978年9月起始,香港开始推行九年免费及强迫教育,所有适龄学童可以享受小一至中三的九年教
主持人语  2018年10月18日,第四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小学课堂教学重构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在语文学科分论坛中,来自海峡两岸、香港、澳門地区的名师进行了一场有关“未来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对话,得此机缘,深觉各地语文课程与教学有同有异,唯有在对话、争鸣中方能求得共识。语文学科作为海峡两岸、香港、澳门地区中小学核心课程,既是对汉语母语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核心载体,也是培养实现中国梦的未来人才核
一、背景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由传记《伟大的悲剧》、小说《荒岛余生》、通讯《登上地球之巅》、演讲词《真正的英雄》组成,四篇体裁各异的选文均与探险路上的英雄有关。四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却叙述简单,浅显易懂,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基本没有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教科书编者将单元教学重点定为: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所以学习这一单元不宜采用单篇教学,可以“英雄”为中
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数量是在递增还是在缩减,弱势群体成员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帮助,反映出社会的进步程度。  能够给予弱势群体具体帮助的,并且最有优势、最有能力、最有条件的,应该首推为官之人。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智深和《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同属当时社会各自所在国家的“公务员”,一个为武官,一个为警官,皆在为官之列。但在对待各自所面对的弱势群体成员时,其行为截然有别,很
一、艺术类课程标准文本的组织形态有“合”有“分”  艺术类课程标准的文本组织形态在不同的国家有所不同,一种是“分”的形式,各门艺术课的标准文本独立组织;另一种是各门艺术课程统合编撰,整体呈现为一本课程标准,即是“合”的形态,但内容是“合”与“分”的结合。  有些国家艺术类课程标准文本以“分”的形态组织分科呈现,即艺术各学科文本彼此独立。例如,我国于2011年颁布的艺术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包含《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