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研讨,学科融合,让我们的课堂花团锦簇!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d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师者为大、知识为上一直是课堂上的主旋律,而教育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把人当物、当工具或抽象化。新基础教育研究让教师开始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个具体、有生命的个体。
  关键词:学生立场;理念更新;互动生成;日常研讨;累累硕果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中国的老话,除了传递学会感恩之情外,也隐含着师生间那种特殊的关系:教师就如父母一样,高高在上,我说你得听,不许有忤逆的情绪,至此才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也曾听到过不少诸如“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语句。由此看来,传统的教育观更加凸显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仆”关系,并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辛勤的“园丁”为了整齐、好看,在修剪掉枝叶的同时,也修剪掉了个性和创造的“花蕾”。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们明白:要培养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则必须更多地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珍视课堂上产生的各种资源,为此,这一年多以来综合学科也对自身开始了“看病抓药”式的实践研究。
  一、扫描自身,寻找病灶
  “新基础教育”研究中,课堂教学被视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整体性实践活动,是师生交互作用并生成智慧的动态过程。
  (一)放得过多,形式大于能效
  (二)盲目效仿,缺乏深度思考
  (三)眼光“狭隘”,育人价值缺乏深挖
  (四)课堂动态资源的创生、捕捉和提升能力不足
  当然,亟待解决的毛病还有很多,但也非一朝一夕就能修正,轻重缓急,找到我们的主要症结,对症下药,疗效才会明显。
  二、抓住症结,对症下药
  新基础教育研究强调“基于各学科教学改革实践的日常推进,增强教研组、备课组在‘全实深’推进中的研究功能”。让全体成员参与,让所有学科动起来,扎实推进与落实专题研究,我们主要采用現场研讨、网络互动以及专题论坛等方式,及时把有效的专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日常化的研究实践。
  三、持之以恒,疗效初显
  “新基础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
  (一)教师的变化
  1.学会倾听、善于倾听
  2.珍视资源、重组资源
  3.下移重心、强化设计
  课堂的设计,开始能够基于学生的立场做大胆的改变,如,在观信息技术吴燕妮老师《拯救废片》这堂课时,她的初建与重建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区别不是在内容上,而是在观念上,在教学行为上,从教师占据主导到学生自主参与和学习,这是一次“洗心革面”的改变,课后,我对吴老师说“你这是一次华丽的转身”。
  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机会,自然才有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和资源的产生。
  4.改变立场,活跃课堂
  “让主体选择,感受选择。”课堂上慢慢改变老师占据主动,按部就班的教学行为。在观体育课叶志毅老师《发展快速跑能力水平》时,这堂课他通过设置四种不同的场景,学生根据兴趣内容自行分组,各小组再自己选取其中一处场景进行快速跑的自主学习和演练,而后邀请小组轮流上台为全班讲授他们自己的所学,之后再交换场景,小组继续轮换学习。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也特别积极主动地召集小组成员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则是静静地参与到他们组织的活动中,偶尔给予点拨和指导。
  (二)学科组的变化
  “把改革和实验看作我们共同的事业,共享创造,共同克服困难,改变被动、等待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实验。”综合学科一路的携手相伴,在新基础教育研究领域里手拉着手齐头并进,虽有磕绊,却处处充满着温暖和进步。
  1.强化了组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2.提升了学科研讨的广度和深度
  3.形成了学科融合的大课程观
  直至今日,综合学科的新基础研究也仅仅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之中有许多艰难险阻要去面对,如,缺乏专家引领指导,闭门造车,很多研究浅尝辄止;理论书籍内容相对晦涩,较难理解,而书中实例均为语数英班队,并无涉及我们综合学科,无法参照领会;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变成改革的最大障碍;课堂开放了,多向互动中生成的各种资源虽能关注,但捕捉、判断和重组的能力还很弱等等。我们也深知,成长需要付出代价,成长需要耐心等待,一蹴而就的心态不可取,所以今后我们仍会致力于日常化的研究,一点点突破,一点点进步,相信通过我们的决心和实践,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明亮。
  最后,借由叶澜教授的一句名言自勉: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荒草,唯一的办法是给它种满庄稼。让我们齐心协力在孩子们空地上播撒善良、博爱、宽容的种子,那么,我们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张向众,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01.
  [2]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09.
  编辑 张珍珍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园少不了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身体协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健康教育类游戏中,球类游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球类游戏的种类有很多种,可以极大地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也可以提高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且对于培养幼儿的体育精神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因此,引导孩子探究球类游戏在幼儿教学当中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针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球类游戏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幼
自然角是幼儿园区角创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幼儿更好地了解大自然、探究和思考周围事物变化的重要资源,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重要的窗口。然而,如今本园自然角的设置还处于“观赏”阶段,缺乏与季节的互动性、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幼儿的参与性。这种现状大大地影响了自然角教育作用的发挥。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喜欢观察,乐于动
【教学目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应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把握时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理解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一言堂”,灌输式为主的教学形式,还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觉得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必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
摘 要: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实质阶段,陶艺正以原始性、现代性和公众性的特质成为现代社会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手段。在儿童陶艺欣赏教育中,中国文化得到了传承。主要从三方面简述了儿童陶艺欣赏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儿童;陶艺欣赏教育;中国文化;传承  文化与传承的关系告诉我们:儿童是文化传承的根。审视儿童的成长,从呱呱坠地一刻起文化就与他共生,仿佛土壤与苗的关系,根深蒂固。站在教育前沿,在人类
摘 要: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润物细无声”“大爱无痕”“诲人不倦”“锲而不舍”等精髓的最通俗解释,也是现代版传统教育思想的诠释,顺应“生命教育”“幸福教育”的教育理念。旨在探讨“慢教育”在幼儿教育领域带来的教育实践,通过幼儿、教师、家长三类群体的“慢”阐述慢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慢教育;幼儿;幸福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有这
摘 要: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尤其在英语教学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首先是对英语技巧的学习,其次才是对英语这个语言其他基础知识的学习。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时期,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多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学会从“过眼”到“过心”。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朗读  一、培养兴趣  好奇、求知欲强是小学生的特
摘 要:汉字及其记录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书法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让书法教育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去软化、真行动,从教师修炼“当自强”、教学方法“须多元”、教育形式“绽光彩”、教育评价“书有分”四个方面阐述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将书法教育落到实处,助孩子书写翰墨人生。  关键词:书法教育;传统文化;中小学;语文教师  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近来备受关注,16岁少女武艺姝最终夺冠,一时间
摘 要: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使用通俗易懂的俗语,把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用顺口溜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在新鲜感中获得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顺口溜;记忆;化繁为简;重点;难点;计算  顺口溜,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正因为顺口溜的口语化,以及押韵顺口的特点,使得
(1.浙江省玉環县环山小学;2.浙江省玉环县城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