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严谨 创新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g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科学呈现教学顺序,利于学生数学学习
  新教材在内容结构上与实验教材相比做了几处调整:
  1.《位置》由实验教材六上前移到五上。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可能性》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降低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内容的难度,由原三上后移至五上。
  3.《数学广角——数字编码》从实验教材的五上前移至三上的《综合与实践》,实验教材四下《植树问题》后移至新教材五上,增加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让学生沟通和对比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
  4.《简易方程》在内容结构上做了调整,增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例题,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分开编排。《小数乘除法》部分的例题也有一些相应的增减变化。
  从新教材五上内容结构的调整可以看出,编者对每一部分内容的出现顺序、例题设置、呈现方式都做了认真分析及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益。
  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积累活动经验,利于学生持续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课程目标,特别强调对学生“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目标的落实。新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各个内容领域结合部分知识的教学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二是设置专门的单元,如在第七单元单独设置《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让学生经历建模过程,感悟思想方法。在本册教材中,一般采用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各单元的知识时,对一些数学思想有所感悟和体会。如转化思想、函数思想、一一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模型思想、推理思想等。
  例如,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要先将小数看做整数来计算,就是渗透转化思想;第二单元《位置》(P20,例2),适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第一单元《小数乘法》(P16,例9)解决出租车分段计费问题,渗透函数思想;第五单元《简易方程》(P52,例1),通过由列举到用文字再到用字母表示出爸爸的年龄,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数学建模的过程等。
  在使学生“获得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方面,本册教材除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回顾与反思”和专门安排《掷一掷》内容外,还适时地设计丰富的数学教学活动,提示教师应在课堂上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尽量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小数乘法》单元中(P6,“做一做”),学生通过计算与比较,积累了因数与积之间大小关系的经验;同理,P31(练习七,习题9),让学生积累的是根据除数来确定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的经验;而在《多边形的面积》中(P95,“梯形的面积”)学生通过剪、拼等活动积累了操作经验等,这些都是后续学习的基石。
  三、规范解决问题步骤,丰富解决问题方法,利于培养学生的“四能”
  《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新教材把这作为重点修订的内容,并形成了基本思路。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给学生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有效的途径,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用“阅读与理解”加以提示)→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问题(本册教材用“分析与解答”加以提示)→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本册教材用“回顾与反思”加以提示)。就如“实际问题与方程”的解决问题例题(P79,例5)。
  为了培养学生的“四能”,新教材注意把培养学生“四能”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适量增加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内容,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根据问题情境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呈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尊重学生的发展现实,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例如,在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新增了解决问题的内容——例8、9,例8(P15)提供了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强化估算应用意识,讨论归纳计算法则,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新教材对“估算”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估算教学起点后移,正式的估算教学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开始。这里要强调的是,新教材改变了估算教学的载体,由实验教材时的结合数的运算教学估算,改为结合解决问题进行教学,从而将估算当作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而不仅仅是一种计算方法。同时,强调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新教材对较复杂的“笔算计算法则”的归纳和呈现方式进行了改进。在学生归纳讨论的基础上,以记录讨论结果的形式,呈现不完全的计算法则文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叙述或填写计算法则的关键词。这样既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又引导学生对具体计算案例的特点进行总结与概括,引导学生从具体到一般,教会学生探索、总结规律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例如,下面分别是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和第二单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总结归纳。
  五、设置过程评价板块,提供学生反思机会,利于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时,都会设置“成长小档案”板块;一册书结束后,设置“自我评价”板块,帮助学生全面梳理一学期的学习表现,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成长小档案”以“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为引导语,让学生从“四基”出发,全面总结一个单元的学习收获和学习状态,教材还通过用两位小朋友对话的形式,将一个单元的重难点凸显出来。一学期的“自我评价”,列举的学习表现主要倾向于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明白学习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更应关注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评价导向的作用。教材独具匠心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反思、归纳、整理、体验与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新教材围绕“以生为本”的宗旨,在思想性、基础性、创新性、时代性、适切性等方面都日臻完善,很好地处理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顺序,社会生活的需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为最终有效落实“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功能方面提供了愈加优质的教学载体。
  (作者单位: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海南省琼海市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2013年10月在首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上,来自福州的林碧珍老师执教的《积的变化规律》一课,把“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重视合情推理,鼓励学生猜想  学生的合情推理有些可能是有道理的、符合逻辑性的,有些则可能是稚嫩,甚至是荒唐可笑的。作为教师,对待任何合情推理,始终都要抱着宽容欣赏的态度,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
期刊
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柳暗花明;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的效果,往往影响到教学的成功与否,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在课堂提问时,尽可能为
期刊
《石榴》是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唯一的状物类文章。语言充满情趣,叙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根据学段要求与文本特点,多数教师在备课时,会捕捉到以下本体性教学内容:①按照季节变化的顺序介绍石榴的生长过程;②用“先……逐渐……最后……”层次清楚地把石榴成熟的过程写出来;③用上打比方的句式生动地描写石榴花;④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石榴成熟时惹人喜爱的样子;⑤从形状、颜色与味道等方面来介绍石榴果
期刊
万祥兄又要出新书了。这本书有一个特别的意义,他说,这本书不仅是送给年轻教师的上岗礼品,也是送给自己60岁生日的礼物,所以希望我能够写点文字。  年初,这本书的书稿就到我手中了。一直没有动笔,一是因为当时正在全力以赴准备两会,从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的成果梳理,到我个人的政协大会发言与提案准备,忙得不可开交;二是因为已经为万祥兄写过不少文字,想要不重复,也不那么容易。  昨天传达完两会精神,今天又是周末,
期刊
余仙老师执教的《可能性》(实验教材人教五上)一课,是以《三国杀》游戏为情境,引出四种身份牌,进入摸牌游戏。整节课以身份牌为载体、主线,围绕身份牌,设计系列活动——师生抽牌、同桌抽牌、前后桌交流和组际(全班)交流等形式,让学生理解、体验事件的不确定性和等可能性。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游戏式反馈活动,让学生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一、揭示内涵,内化提高  
期刊
不少家长、教师会反映这样的两个问题:都讲生活是习作的源头,为什么同样都在生活,有的孩子一写作就无从入手?为什么有的孩子读了不少书可是在写作上却毫无收获、很难看出成果来?笔者以为,生活与阅读是写作的源泉,这没错,但写作不是一个由生活到文字或由阅读到文字的简单的吞吐的关系,而是一个由心摄物,由物化心,再由心化文的过程。这中间需要“心灵的转化”——也就是体验。学生习作上的差异,其原由是对生活的感觉、感受
期刊
朱熹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以他为代表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及东亚诸多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世界华人社会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及作用。800多年来,朱熹的学术著作备受推崇,经久不衰,素有“春秋出孔丘,南宋有朱熹”的美誉。他的许多优秀思想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尤溪是朱熹的诞生地,尤溪人素有崇尚朱熹、崇文重教的习俗。为深挖文化内涵,彰显办学特色,我校以朱子文化为核心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期刊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的资源,教师教的蓝本,只有认真研读数学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心。对于修订教材的研读,重在比较“不变”与“变”,思考什么不变?为什么不变?什么变了?为什么要变?在分析“不变与变”的成因中领会编者的真实意图,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下面谈谈对研读新版四上教材的一些思考。  一、“变化”中的“不变”  新旧教材对比,新教材在结构上有些调整,增加了《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个单元,减少了《综合应用》
期刊
将于2014年秋季开始使用的三上教材,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一些教师在使用实验教材后的建议,对教材的结构做了一些修改,合理组织学习内容,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新教材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将实验教材中分散编排在二年级“表内乘除法”相关内容中的有关“倍”的知识加以集中编排。“综合与实践”领域《数字编码》单元由实验教材五上《数学广角》的内容改编而成。第九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以处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非墨守教材。对于这一点,有些教师的理解是片面的,认为按教材的内容、顺序进行教学就不能体现课改精神,故而或改变情境,或变换内容,甚至把教材内容完全改头换面。事实上,《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有什么样的教材观?我们要“教什么”?本文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浅议如何实现“创造性地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