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坑,一座沉睡在香蕉海里的大迷宫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lo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溪是林语堂心目中最美好的溪流。
  天宝大山就在西溪的边上。天宝大山山脚下是一望无际的香蕉林。风打山上走下来,香蕉林立刻像绿色的大海起了波澜。对我来说,全国最好的香蕉有两种,一种就是天宝香蕉,另一种,是坂仔香蕉。天宝是林语堂的祖居地,坂仔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
  大巴绕过天宝镇,一头埋进海一般的香蕉林里。一串串香蕉鼓鼓囊囊挂在香蕉树上,每棵香蕉树都骄傲得像头胎的孕妇。
  香蕉树的叶子一片比一片阔大。新叶子一长出来,被雨滴迎头敲破了。它们来不及在意,急急忙忙喝饱了水湿淋淋往上伸展,风轻轻一拍,亮晶晶的水滴忽碌碌落到脚面来。
  大巴缓缓停了下来,几十位平时隐身在漳州各个角落的男女作家涌出了车门。雨冷不防一点一滴敲在头顶。大家都不躲,满脸欢喜,有人还伸了手掌接住雨滴托到眼前细看——漳州今年气候异常,整个夏天,竟然一个台风也没有登陆,已经干透了,要不是九龙江坚持流过,真不知道大家的日子要怎么过。
  拐了两个弯,眼前的天空突然一阔,是一口宽大的池塘,宽大得没有池塘的样子,像一面湖泊。女作家们及时啊出声来。原来,这口池塘就叫鸿湖。
  洪坑村到了。
  洪坑村是一座最典型的闽南明清古村落。村落的周遭隐隐透出一线绿色,哦,那就是天宝香蕉阔大的叶子。
  鸿湖的南边,是挤挤挨挨的水泥楼房,新崭崭;北边,是一字排开的七座三进五进古大厝。大厝前砖埕宽阔,坦坦荡荡,深红色的双坡顶屋面一片连着一片,屋顶的飞檐像微笑的嘴角,轻轻翘起,屋脊线舒缓优美,似闲庭信步的春风。
  每座古大厝的两侧都有两排单层护厝,大条石墙基,青砖墙壁。这就是著名的“青砖石壁脚”,踏实,牢固。这是一种让人心平气和的建筑,匆匆忙忙的脚步近了,自然要慢下来。
  坦坦荡荡的红砖埕尽头,是一株三角梅,一树红花像熊熊的烈火。三角梅的背后,闪着一条青石路。一级一级走上去,到了尽头,迎面一座石头圆楼。圆楼门额一片石匾,刻了“鸿湖乐居”四个大字,落款“康熙六十年季冬吉旦书”——哇,快三百岁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鸿湖楼。鸿湖楼是一座三层的圆形石楼,外墙条石里面青砖,直径三十多米,每层有房二十来间,每间都一样大小,平等的感觉一眼就看得出来。楼内就一个楼梯,环形的走廊把各个房间串在一起。窗户、房梁、墙壁上,到处可见精美的石雕和木雕。楼中有八卦形石埕,二十来米宽,一口八角形水井闪在茅草里。遗憾的是楼的东北已经垮塌出了一个大口子,风和雨都可以自由地进出。虽然楼里到处都是茅草,但有几个房门还是坚持贴着春联,红艳艳的。
  洪坑村的人大多姓戴,不姓洪。鸿湖楼是明洪武年间洪坑戴氏始祖的落脚地,对戴氏族人来说,比祠堂还要紧。
  走出鸿湖楼,雨突然大起来,噼噼啪啪往下砸,砸得路中间一只正在母鸡身上忙乱的公鸡不得不很不情愿地从母鸡的背上翻下来,顺便把道路让给了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快着脚步往村里走。
  一进村子眼睛就傻了,天啊,迷宫哪。道路纵横,大厝一座连着一座,大厝与大厝、大厝与护厝、护厝与护厝之间都有廊道相接,各家门户相通,可以自由来去。带队的老人说,只要外面七座大厝的大门一锁上,外人便无法进入村庄。据说民国时有一伙土匪进村打劫,不想进了村就晕头转向,转来转去就是出不了村,不但没有抢到财物,还被吓出一身冷汗,从此土匪们再也不敢进村做发财梦了。
  看着老人得意的脸,我的脑子忍不住跑了马——中国的老百姓自古没有安全感,老百姓活一辈子,就一个“防”字,防兵防匪防饥荒。可是防了这个,防不了那个。比如1864年10月,太平军的一支遗部溃逃到漳州,一路逃一路烧杀一路抢。他们破门而入,掳走了林语堂的爷爷,因为林语堂的爷爷一身腱子肉正好当挑夫,挑他们一路抢来的东西。林语堂的爷爷从此人间蒸发。那时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九岁,趴在床底下,幸运地躲过了太平军的屠刀,但是没了爹,就像房子的屋顶被台风掀走了,他只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了。
  戴文赛的故居夹在大厝的中间,已经荒了。戴文赛家的天空四四方方的。戴文赛是中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天上有一颗星就叫戴文赛。他老人家如今常驻天上,难怪地上的家就顾不上了。
  出了戴文赛家没走两步,又进了一座大厝。一抬头眼睛就亮了,大堂的外墙上爬了一架绿莹莹的丝瓜,黄花一点一点点在肥大的绿叶间。院子里一大片紫红的鸡冠花,一朵比一朵精神,仿佛一群骄傲的公鸡在比拼谁的嗓门更高亢。仔细一看,每棵鸡冠花都是打红砖缝里挤出来的,奇怪了。这时,护厝里的一片竹帘掀开了,出来一个五十多岁模样的阿婶,她说,哈哈,我把鸡冠花的种子满院子乱洒,泼泼水,鸡冠花就长得满院子都是,谁看了都欢喜!
  我们说,是啊,欢喜,欢喜!
  满院子欢喜的大厝后面,是一座更大的大厝,上上下下都是石雕、木雕,刀功一刀细过一刀。地上红砖干净清爽。一个貌似七十多岁的白发老人家坐在过道里安安静静地望着一只飞舞的蝴蝶。她的脸庞像个小鹅卵,白发结结实实地盘在脑后,发髻上簪着一朵小绢花,一看就知道当年是个美丽的女子。见到我们,她把眼光从蝴蝶身上收回来,起身微微一笑客气地说,来坐啊。
  她竟然九十岁了。她说她二十岁嫁过来,如今大儿子快七十了。她说,我家阿章娶某了。娶某就是娶老婆,阿章是她大儿子的孙子。她说,她刚嫁过来时听老人说,这房子八百年了,下雨淋不到,到处走,淋不到。
  我们这才发现,雨还噼噼啪啪打在屋瓦上,我们进了村子后,果真一滴雨也没淋到。
  老人带我们看她的房间。那房间的木刻窗花美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老人说,年轻人都搬到新村了,如今大厝里只剩老人了。老人笑着招呼:“你看,我房间里有电灯还有电视呢。她伸手一按,电视响了,是芗剧,《五女拜寿》。”
  ......
  回到遍地鸡冠花的院子,那位欢欢喜喜的阿婶还在。她说她明年就八十了。她要我们常来看鸡冠花,这样热闹。
  走到一个大厅的门口,我的鼻毛竖了起来——太香了!香到脑子里,让你想找个软软暖暖的沙滩斜斜一卧,美美地眯上眼睛。细眼一看,大厅桌面上摆满了金黄的香蕉——天宝香蕉!
  我是个懂分寸的人,但我的手不听话,掰下来一折一扯就往嘴里塞。不想嘴巴一合半条香蕉就到胃里去了,一点渣滓也没有,只留下一口爽快的濃甜和一鼻腔袅袅娜娜的香气。忍不住连吃了五根。左右一看,大家的手都比我还忙。
  说好了要踊跃发言。但是为了腾出嘴巴安心吃香蕉,大家热烈要求德高望重的原作协主席青禾老师发表重要讲话。
  青禾老师讲话很风趣,大家不时报以哄堂大笑。笑声和香蕉的香气把我托起来,全身的毛孔都舒舒服服地躺卧下去——我竟然睡了过去,做起梦来。我梦见嘴角翘翘的林语堂一袭长衫,左手一串香蕉右手也一串香蕉踩着露水迎面送来:“这是天宝香蕉,这是坂仔香蕉,都试试,正港,真好呷!”
  大巴沿着西溪往城里走。我的心里沉甸甸的,因为里面放了一块石碑——“鸿湖社会禁牌”。它立于清康熙五十七年,如今还端端正正地嵌在一座两层砖楼的一楼墙体里,内容是禁止族人犯尊欺弱、窃取财物,禁止族人私自盖屋作厕、私自放养鸡鸭以防污染水源等。老人说,有了这些乡规民约,几百年来村里秩序井然,村民举止文明,大家相处和睦。可是如今,谁还愿意在心底种上这么一面石碑呢?!
其他文献
小宝入学前的暑假,就有几个同样家有宝贝要上小学的宝妈和我讨论能不能找熟人选一个好班。好班,意味着有好的老师,好的老师一般会带出好的学生,这是大部分人的常识。初始,我也很认同他们的看法。我向老爸提出这个问题时,阅历丰富、几十年奋战在教育战线的老爸却说:“顺其自然吧,总是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对孩子的将来未必是好事,孩子也要学习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和管理风格!再说,能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才是好老师。小学低年
期刊
酷暑炎炎,知了的叫声一天比一天密集,荔枝林里蝉鸣鼓噪像太阳雨一样扑面而来。夏季再一次在蝉声中如约而至。我的家乡是荔枝的故乡,墨绿的荔枝林海是家乡不变的风景,夏天里串串压低枝头的荔枝烧成了一片片红云,家乡人在夏季里围着荔枝忙碌不已。荔枝这甜蜜物儿,是与我一生纠缠最多的水果,因为它来自我的家乡,因为它就挂在我童年的枝头,所以我对它有着特殊的深情。  村里那片已有几十年历史的荔枝林永远像一团浓郁的绿云,
期刊
福建省漳州市建置以来境内廉吏频出,特别是如今的龙海市清官廉吏青史留名者诸多,一如我的乡贤潘荣尚书,为官四十年,为人恬淡谨慎,遇事敢言,奉职无过,是一位办案循法制,出使扬国威的正直官员。  潘荣(1419~1496),字尊用,号疏庵,明朝英宗年间,龙溪县十二三都潘田社(今福建省龙海市颜厝镇官田村)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历任吏科给事中、都给事中,南京太常少卿、南京户部右侍郎、南京都察院右副
期刊
有所拒绝,方有所成就。当人们以汽车、动车、飞机等愈来愈快的方式行进,它却只接纳缓缓而来的脚步。“奔驰”“宝马”等快速移动的物体无法在这里纵横驰骋,因为它拒绝汽车尾气进入它的领地。它明明是沧桑的老者,却傲娇地保持着自己的“速度与激情”,一副“古城有本心,何求美人顾”的淡定从容。它曾经是漳州府里最宽敞的路,文武官员出入仪式均在这里举行。如今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漳州历史古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名字你
期刊
每年上元之夜,天上明月高悬,地上花灯焕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漳州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照例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灯展,赏月观灯的人潮汹涌。不过,更加喧腾热闹更加有文化气息的还是中山公园南门外府埕正在举行的灯谜会猜活动。  在皎潔的月光和璀璨的灯光下,府埕两排大树间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谜笺,上面写着各式各样的谜面,让灯谜爱好者猜射。活动现场分成二三十个摊位,每个摊位都摆着一张桌子,桌子后面站着一位主持人,身边放
期刊
墙角有两个并列的紧挨着的箱子,箱子是暗红色的,上面的漆有些已经掉了,斑斑驳驳。看似不起眼的两个箱子已经有五十多年历史,曾经伴随着它的主人——芗城区巷口中心小学布袋木偶剧团走过一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  这个箱子里装的正是剧团的全部家当:舞台和道具。合起来约8尺来长的两个箱子打开撑起来成为一字台,就是这个小小木偶剧团的舞台。箱子就相当于两只巨大的“布袋”,里面盛装着学校木偶剧团的历史和传奇。据说,漳
期刊
矿井突然坍塌,6名矿工被困在很深的井下。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言不发。他们一眼就能看出自己所处的状况。凭借经验,他们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氧气,如果应对得当,井下的空气还能维持3小时,最多3个半小时。  外面的人一定知道他们被困了,但发生这么严重的坍塌就意味着必须重新打眼钻井才能找到他们。在空气用完之前他们能获救吗?这些有经验的矿工决定尽一切努力节省氧气。他们说好了要尽量减少体力
期刊
我来到南湖的时候是清晨,湖泊刚刚醒来。一切都是清新的样子。  南湖位于千年古刹南山寺前,走进南山禅寺的大门,就可以看到南湖了。高大的棕榈树和洁净的石栏杆一路平行,笔直地延伸向前。南山水岸近在咫尺,各色美人蕉袅袅婷婷,娇艳迷人,叶片青翠欲滴,绿意迎人。湖面平静,湖水温婉。有白鹭悠然飞过,天很蓝,有微微的云。远处的小白桥依稀可见。对岸,花木葱茏,树影婆娑。鸳鸯停歇在石阶上整理羽毛。有木椅在阳光下静静发
期刊
舞台聚光灯下,演员端坐,琵琶轻抱,一袭高贵典雅的旗袍,朱唇未启,琴弦未动,仿佛已有了仙气,霎时将人的魂灵聚拢,待演员“轻拢慢捻抹复挑”,美妙的弦乐、歌声便向四周荡漾开来……  恍惚间,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蜚声中外的苏州评弹,然而它却是土生土长于古邑漳州的艺术奇葩——锦歌。  听锦歌弹唱,曾是我童年延续至今的美好记忆。  记得第一次听锦歌弹唱,源自学校附近一墙角卖唱的两位老人,一男一女,一跛一瞎,琴为
期刊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独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读张镃的这首《满庭芳》词,最适合的就是回忆儿时了。而今留在记忆中的童年就唯独剩下热闹的大鼓凉伞。  记忆中的大鼓凉伞,好像都是在迎神赛会或传统节日的时候才能看到。观看者围得水泄不通,表演者演得全神贯注。尤其是化了装的撑伞少女,更是频频在梦里摇曳招手,眉来眼去。少时,确实是被撑伞美女冲昏了头脑,更不知道大鼓凉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