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迟子建的《树下》带着她特有的人文关怀,体现着忧伤而不绝望的书写方式。主人公七斗在经历了生活的苦难和迷茫的境地之后仍然追寻着希望,对于生命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作者对于和七斗一样有着相似经历的平凡女性的命运处理虽有不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她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树下》;忧伤;希望;人文关怀
迟子建在自序中提到“当时写作《树下》时自己所倾注的童年生活体验和青春忧伤的浪漫,使得故事充满了哀愁。”在迟子建写作《树下》的年代,她在树下看到了草木、动物、迷雾、阳光以及寒冷。尽管她也看到了坟墓,但它却是被野花覆盖着,死亡的气息不是那么凛然可惧。迟子建作品中的哀愁,不是颓废、腐朽的代名词,也不是被苦难丑恶推向白热化的戏剧冲突,而是源于作者对底层生命透彻的洞悉和亲人般真挚的情感。《树下》所描写的,是凡俗、庸碌的人生世相,是沉重、凄苦的人生境况,真实中充满着陇伤的气息,忧伤到极致但不会使人绝望。
女主人公七斗在母亲逝世之后跟随姨妈生活,七斗身边一直萦绕着苦难,每当她接触或想到死亡,四匹红马的马蹄声便会在她耳边响起,充满象征意味。对她而言,母亲和父亲的相继去世,以及姨妈一家被枪杀的变故使得她成为了一个孤儿,心里可以牵挂的东西越来越少。虽然她见证过很多或平凡、或可怕的死亡,但真正让她一度想要轻生的不是死亡,而是生活的变故。但迟子建并未因此将七斗打入绝望的深渊,而是给了她生活的希望:在惠集小镇的马路上和骑着小白马的鄂伦春小伙子交谈过后便念念不忘,时时想着再见到他,这个希望减轻了七斗被姨夫侵犯的恐惧,让她在失去人生指引的空虚状态下重新找到了活着的期盼;除此之外,七斗的伙伴火塘也通过生活的点滴给她慰藉,栾老太太时不时说出充满禅宗意味的话语引导她,白卡鲁山下的孩子们也是她的寄托;而在船上航行的日子里,夜晚甲板上的飞鸟成了七斗的希望,七斗在需要寻求内心的宁静时,就会在甲板上撒上面包屑来吸引它们,看着它们轻盈的体态和灵敏的动作,听到它们啄食时发出的“笃笃”声,七斗就会感觉所有的不快都消失了,它们仿佛是她的朋友,抚慰着她的心灵。而这些都成了支撑七斗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
在经历了种种之后,七斗到了农场生活,农场里惬意的生活终于让七斗找到了安稳的感觉,但是在这样的安稳下,七斗又觉得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是停滞的,“她每天面对日出日落时觉得十分木然。尽管丈夫和儿子都围绕在她身边,可有时候却觉得他们并不存在。她的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空泛状态,她常常觉得茫然,不知道她每天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没有了漂泊时所经历的种种,安定下来之后七斗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但是生活就是如此平凡。漂泊时的忙碌冲淡了她的思考,在安逸的农场里,没有惠集小镇的鄂伦春马队,没有白卡鲁山下的孩子们,没有轮船甲板上的飞鸟,所以她失去了方向,儿子多米成了她唯一的念想。然而生活又是充满戏剧性的,在七斗得知白马的主人被熊舔死的噩耗的同时,多米死在了她的怀里。从儿时起便一直存在于心中的白马,给予过她多少希望和面对生活的勇气,但是现在这一念想是永远地断了。在葛兰姝老太太死去之后,七斗梦见她把多米装在篮子里带走的场景,此时她意识到自己留不住多米了,但是七斗心里还是不想放弃,努力地与命运抗争着。“咱们还会有一个孩子的。”丈夫张怀的话语透露着希望,看过了这么多人的生死去留,七斗还是继续向前生活,并且为仍然存在着的生命祈祷。她依傍在黑龙江旁,渴望着在“树下”的生活,渴望着一种沉稳、坚实的生活。
七斗对于生命的态度是有變化的,从一度想要轻生到后来带着希望继续生活。在惠集小镇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她在白卡鲁山下的小屋里曾经想要寻死,最后被米三样救了下来,她对生活的疲惫和对生命的轻视是慢慢积累下来的;而到了后面,了解了船长等人的故事之后,她看到了更多生死离合的场面,生命对她的意义不仅是当下或之前所经历的事情,更是自己的感悟,而不是说一定要用生命的结束来回应苦难的打击。所以到小说的结尾,尽管七斗收到了很多故人的死讯,甚至儿子也死在自己的怀里,但她还是有着对生的希望,并且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敬意,希望能够通过为生命祈祷获得内心的平静。
从迟子建对《树下》三位不同女性的相同经历的不同处理,可以看出她笔下的故事透露着温情。她的写作也充满人文关怀,忧伤而不绝望。三位女性都受到来自男性的不同程度的骚扰或强暴,这些经历都给她们带来了肉体或精神上的伤害。在惠集小镇,姨妈家的邻居尹翠萍就因为被自己的公公霸占过而心生怨恨,继而诬陷自己的丈夫和女儿有染,陷入近乎疯癫的状态;七斗自己则是在十几岁时被姨夫强暴,饱受精神折磨,时时提心吊胆地生活着,不敢声张又无计可施,只能花尽心思地躲着,最后朱大有的枪声结束了这一切,也因为这样,七斗开始了漂泊的生活;在白卡鲁山下的房子里,七斗的学生李玲菲向她询问父亲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常,那害怕又不知所措的情形与当初七斗自己的心境是一样的,这引起了七斗的怜爱之心,因此,七斗决定把李玲菲解救出来,她答应嫁给米三样,从而使邢娘娘成为李玲菲的后妈,让李玲菲摆脱父亲的骚扰。在这三位女性命运的处理上,迟子建的叙述重心放在七斗的成长历程上,而尹翠萍的经历是通过栾水玉的信件来叙述的,李玲菲的经历则是在七斗成为教师之后引出的。但是七斗自身被侵犯的经历却是赤裸裸地摆在读者面前,读来令人气郁于心,为七斗的命运而哀叹。正如她自己所说“哀愁往往是由于对美的伤怀而衍生出来的。”虽然她们所遭受的这些可怕的折磨使得故事充满了哀愁之感,但是迟子建又给了她们温隋:七斗有对鄂伦春人的马队的期盼和同伴的陪伴,李玲菲有七斗的帮助,这些都是苦难下的温情,使得她们虽有忧伤但不至于绝望。
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透露出迟子建深厚的人文关怀,关注底层生命,关注生命的过程,尽管人们的生命消逝过程不是英雄式的,而大多是平庸的、偶然的死亡,但这些就是生活不可避免的常态。迟子建所倾心的是对人物情绪的跟踪和捕捉,是对人物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的传达。
关键词:《树下》;忧伤;希望;人文关怀
迟子建在自序中提到“当时写作《树下》时自己所倾注的童年生活体验和青春忧伤的浪漫,使得故事充满了哀愁。”在迟子建写作《树下》的年代,她在树下看到了草木、动物、迷雾、阳光以及寒冷。尽管她也看到了坟墓,但它却是被野花覆盖着,死亡的气息不是那么凛然可惧。迟子建作品中的哀愁,不是颓废、腐朽的代名词,也不是被苦难丑恶推向白热化的戏剧冲突,而是源于作者对底层生命透彻的洞悉和亲人般真挚的情感。《树下》所描写的,是凡俗、庸碌的人生世相,是沉重、凄苦的人生境况,真实中充满着陇伤的气息,忧伤到极致但不会使人绝望。
女主人公七斗在母亲逝世之后跟随姨妈生活,七斗身边一直萦绕着苦难,每当她接触或想到死亡,四匹红马的马蹄声便会在她耳边响起,充满象征意味。对她而言,母亲和父亲的相继去世,以及姨妈一家被枪杀的变故使得她成为了一个孤儿,心里可以牵挂的东西越来越少。虽然她见证过很多或平凡、或可怕的死亡,但真正让她一度想要轻生的不是死亡,而是生活的变故。但迟子建并未因此将七斗打入绝望的深渊,而是给了她生活的希望:在惠集小镇的马路上和骑着小白马的鄂伦春小伙子交谈过后便念念不忘,时时想着再见到他,这个希望减轻了七斗被姨夫侵犯的恐惧,让她在失去人生指引的空虚状态下重新找到了活着的期盼;除此之外,七斗的伙伴火塘也通过生活的点滴给她慰藉,栾老太太时不时说出充满禅宗意味的话语引导她,白卡鲁山下的孩子们也是她的寄托;而在船上航行的日子里,夜晚甲板上的飞鸟成了七斗的希望,七斗在需要寻求内心的宁静时,就会在甲板上撒上面包屑来吸引它们,看着它们轻盈的体态和灵敏的动作,听到它们啄食时发出的“笃笃”声,七斗就会感觉所有的不快都消失了,它们仿佛是她的朋友,抚慰着她的心灵。而这些都成了支撑七斗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
在经历了种种之后,七斗到了农场生活,农场里惬意的生活终于让七斗找到了安稳的感觉,但是在这样的安稳下,七斗又觉得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是停滞的,“她每天面对日出日落时觉得十分木然。尽管丈夫和儿子都围绕在她身边,可有时候却觉得他们并不存在。她的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空泛状态,她常常觉得茫然,不知道她每天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没有了漂泊时所经历的种种,安定下来之后七斗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但是生活就是如此平凡。漂泊时的忙碌冲淡了她的思考,在安逸的农场里,没有惠集小镇的鄂伦春马队,没有白卡鲁山下的孩子们,没有轮船甲板上的飞鸟,所以她失去了方向,儿子多米成了她唯一的念想。然而生活又是充满戏剧性的,在七斗得知白马的主人被熊舔死的噩耗的同时,多米死在了她的怀里。从儿时起便一直存在于心中的白马,给予过她多少希望和面对生活的勇气,但是现在这一念想是永远地断了。在葛兰姝老太太死去之后,七斗梦见她把多米装在篮子里带走的场景,此时她意识到自己留不住多米了,但是七斗心里还是不想放弃,努力地与命运抗争着。“咱们还会有一个孩子的。”丈夫张怀的话语透露着希望,看过了这么多人的生死去留,七斗还是继续向前生活,并且为仍然存在着的生命祈祷。她依傍在黑龙江旁,渴望着在“树下”的生活,渴望着一种沉稳、坚实的生活。
七斗对于生命的态度是有變化的,从一度想要轻生到后来带着希望继续生活。在惠集小镇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她在白卡鲁山下的小屋里曾经想要寻死,最后被米三样救了下来,她对生活的疲惫和对生命的轻视是慢慢积累下来的;而到了后面,了解了船长等人的故事之后,她看到了更多生死离合的场面,生命对她的意义不仅是当下或之前所经历的事情,更是自己的感悟,而不是说一定要用生命的结束来回应苦难的打击。所以到小说的结尾,尽管七斗收到了很多故人的死讯,甚至儿子也死在自己的怀里,但她还是有着对生的希望,并且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敬意,希望能够通过为生命祈祷获得内心的平静。
从迟子建对《树下》三位不同女性的相同经历的不同处理,可以看出她笔下的故事透露着温情。她的写作也充满人文关怀,忧伤而不绝望。三位女性都受到来自男性的不同程度的骚扰或强暴,这些经历都给她们带来了肉体或精神上的伤害。在惠集小镇,姨妈家的邻居尹翠萍就因为被自己的公公霸占过而心生怨恨,继而诬陷自己的丈夫和女儿有染,陷入近乎疯癫的状态;七斗自己则是在十几岁时被姨夫强暴,饱受精神折磨,时时提心吊胆地生活着,不敢声张又无计可施,只能花尽心思地躲着,最后朱大有的枪声结束了这一切,也因为这样,七斗开始了漂泊的生活;在白卡鲁山下的房子里,七斗的学生李玲菲向她询问父亲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常,那害怕又不知所措的情形与当初七斗自己的心境是一样的,这引起了七斗的怜爱之心,因此,七斗决定把李玲菲解救出来,她答应嫁给米三样,从而使邢娘娘成为李玲菲的后妈,让李玲菲摆脱父亲的骚扰。在这三位女性命运的处理上,迟子建的叙述重心放在七斗的成长历程上,而尹翠萍的经历是通过栾水玉的信件来叙述的,李玲菲的经历则是在七斗成为教师之后引出的。但是七斗自身被侵犯的经历却是赤裸裸地摆在读者面前,读来令人气郁于心,为七斗的命运而哀叹。正如她自己所说“哀愁往往是由于对美的伤怀而衍生出来的。”虽然她们所遭受的这些可怕的折磨使得故事充满了哀愁之感,但是迟子建又给了她们温隋:七斗有对鄂伦春人的马队的期盼和同伴的陪伴,李玲菲有七斗的帮助,这些都是苦难下的温情,使得她们虽有忧伤但不至于绝望。
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透露出迟子建深厚的人文关怀,关注底层生命,关注生命的过程,尽管人们的生命消逝过程不是英雄式的,而大多是平庸的、偶然的死亡,但这些就是生活不可避免的常态。迟子建所倾心的是对人物情绪的跟踪和捕捉,是对人物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的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