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个“结合”渗透审美教育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核心素养”观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美育,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受到文化熏陶,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基于此背景,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引导学生在读思结合、图文结合、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渗透方法,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渗透
  随着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目前,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确定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组成要素已经成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必然选择。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许多小学生仍然觉得语文课堂过于枯燥,过于无聊。审美教育的内容是无穷无尽的,汉语是一门具有审美特性的语言,认识到小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发挥其审美作用,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读思结合、图文结合、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
  一、读思结合一引导学生“感知美”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但一直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阅读学习内容视为汉字的集合,忽视了语言的美感。小学生的年龄较少,思考问题的方式较为单纯,他们对于审美内容的感知能力较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教学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小学生去发现语文阅读学习中的美,要让小学生去感知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去多读多思,在读与思的过程中他们才能发现和感悟文本的语言美。
  (一)悉心美读——感知文本语言美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语言描写是很美的。这一些课文是小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有效材料,同时是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材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文本语言美。
  例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一课时,我让小学生饱含深情地读一遍文章,让小学生一边听,一边看文字,并从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一些学生在读后说自己最喜欢“于是,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这句话,因为“轻轻”的一词表示出孙子对奶奶的关心,特别自然,特别细腻。在这一位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对这一句话进行了范读,然后又让学生进行齐读,在读的时候特别突出“轻轻”一词,这样,学生在“美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审美体验。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小学生年龄虽然还小,但是却已经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文本的语言美,然后用自己的情感化阅读對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有利于审美教学活动的实施。
  (二)品读思考——感悟文本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语言美是具有蕴含性的,并不是通过直白化的语言进行呈现。对于这一些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读思考中感悟文本蕴含的这一种语言美。
  例如,在《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中,作者通过语言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桂林的山美和水美,但是,在全篇课文中却始终没有出现过一个“美”字。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当学生对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读问题:“作者在这一篇课文中描写了桂林山之美、水之美。这一种美是蕴含在作者的语言描写之中的。那么,作者在描写的时候是怎样达到这一种效果的呢?”在这个导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再一次对课文进行了深入阅读,并且在小组内展开了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过程中是围绕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展开的,并且,采取的是“总—分”的描写方法。
  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对这一篇课文的语言美进行了深入感悟,他们不仅获得了语言知识与技能,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时获得了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了人文修养。
  二、图文结合一引导学生“体验美”
  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不仅具有优美的语言,而且在优美语言的背后,蕴含着优美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课文语言引导学生对语言背后蕴含的这一种意境美进行赏析,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进行意境美的体验。
  (一)情景辅盼—一欣赏文本意境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他们的这一种想象力如果在直观手段的辅助下,将会发挥的淋漓尽致。课文语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辅助的形式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以此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意境美进行体验。
  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这一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地走入到文本的意境中去,一位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在这一段声音中对课文里写道的小水珠、小露珠、小蜻蜒、小青蛙的声音进行了模仿。这样,就为小学生营造一种身处自然的意境,然后,教师引导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读出文本所蕴含的意境美。
  以上案例中,教师不为了提取语文知识而将整篇课文分得四分五裂,而是利用多媒体辅助的方式给小学生从整体上去感受课文之美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对课文的意境之美进行深入体验。
  (二)插图为“媒”——触摸文本意境美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一些插图与课文内容之间是存在关联性的。特别是一些写景类课文,课文插图往往具有渲染意境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插图为“媒”,引导学生在插图的辅助下触摸文本的意境美。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这一篇课文时,我先让小学生从课文中的文字描述中去想象黄山奇石的样子,让小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个性化的黄山奇石景象。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呈现课文中的插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图片,促进小学生在画面的视觉刺激下,形成课堂中的活跃审美者。最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去品读课文,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的情境美进行充分欣赏。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借助课文插图辅助教学,就能够把课文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就能够在图文结合的过程中对文本的意境美进行再现,从而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有效触摸,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设情景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播放音乐,可以穿插图片,可以链接视频等,这样,就能够给小学生更多的自由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来,有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的丰富化。
  三、读写结合一引导学生“创造美”
  在“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他们在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随文练笔,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创造美”。
  (一)基于文本空白处,在补写中创造美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作者在描写的时候留下了文本空白,这一些文本空白处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文本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空白之处进行“补写”,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美”。
  例如,在《荷花》这一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荷花的过程中运用了很多优美的语句,如“蜻蜒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个句子就写了很美,并且在省略号处留下了“空白”,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补写练笔:“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池塘中的其中一朵荷花,这个时候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请你动笔写一写。”这样,就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他们在练笔的过程中,写出了很多优美的片段,有的学生在描寫的过程中用了比喻的写作方法,有的学生在描写的过程中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方法,都通过自己生动的语言对原文本进行了“再创造”,收到了很好的练笔效果。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基于文本空白处引导学生进行补写练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进而与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对话,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培养了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二)基于文本情感处,在改写中创造美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的,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文本情感处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在改写的过程中“创造美”。
  例如,《盘古开天地》这一篇课文叙述了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作者通过语言文字塑造了盘古既高大又伟岸的形象,同时也对盘古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做出了赞美。学生对文本所蕴含的这一种情感体验也是存在差异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基于文本情感处进行了这样的练笔:“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盘古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作出了对人类有益又伟大的事情,老师认为,通过这篇课文,你们心中已经形成了对盘古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了展现你对他的赞美,能够写下怎样的语言?”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走出文本意境,对盘古的赞美也使用了不同的表达:有的借助简短的诗歌,赞扬其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也有的采用了扩写的方式着重聚焦于化身躯为万物的语段;还有的学生使用了演讲稿的方式,赞扬这一伟大事迹。
  这样,学生基于文本蕴含的情感进行了改写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内容中有很多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对阅读内容中的审美元素进行开发。引导小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去认识美、创造美,才能小学生成为美的发现者与感受者,促进学生审美思维的形成。构建审美化的小学语文课堂,让审美与阅读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孩子最早接触的不是汉语,而是少数民族的母语。所以,对于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无论是从书写方面,还是发音方面都与他们的母语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这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个难题。本文就如何对农村少数民族的孩子进行拼音教学来展开。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文;汉语拼音;农村小学;教学实践  对于我国偏远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小学的语文教学来说,正
期刊
[摘 要]较比以往,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也就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不断增加。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能够有效增加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小语文教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小学语文水平的提升,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期刊
摘要:同课同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让初中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以及“个性教学”之中实现专业成长,教师们要在集体备课中分析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的共性,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优化教法组合,这能够让我们在实践、反思与对比中摸索出更加符合初中生语文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促使初中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学习期待。珠海市的初中学校中十分看重同课同构、异构教学模式,并在多位教师的课堂上进行了
期刊
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在老师的作用下被动的去阅读,是教师要我读而不是我要读,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面对大量的课外阅读时,教师是永远也讲不尽的。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分析能力,才能做好课外阅读题。引导阅读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跳读、速读。  还有情感式阅读:
期刊
摘要:拼音为小学课程当中的首个难题,亦为其中比较枯燥、无趣的一个部分。拼音教学要具备趣味性。老师能够通过各类授课方式,赋予其趣味性,引起同学们的兴致,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  关键词:小学低段;拼音教学;趣味性;学习积极性  拼音为小学课程当中的首个难题,亦为其中比较枯燥、无趣的一个部分。而且学习拼音的为才步入校门的低年级新同学,其均更加活泼而且集中精力的期间不长,此即导致本来便不受欢迎的拼音教
期刊
摘要:我认为,“热闹”并不是教学的目标,而是一种形式或途径。语文学科本身是个强调内心思辨的学科,过度热闹的教学,可能会使学生与语言文学的“文”与“雅”的特质渐行渐远。有时候,在语文教学中,让课堂“安静”下来,可能会更有效。  关键词:高中语文;安静;高效课  新课改后,教学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越来越追求“开放”“活跃”。但,由于一些教师过分
期刊
摘要: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他们识字写字、阅读的基础。它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难读、难记、易混淆、易忘却。纵观大多数学生的拼音学习情况并不尽人如意,他们刚从幼儿园上来,自律意识还不太强,注意力不稳定。如何让他们在四十分钟内完全集中精神来学习汉语拼音这枯燥无味的字符、让他们想学、乐学拼音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一、做做游戏  让刚入学的儿童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避免阅读教学零散化、单一化的误区,要善于对教学目标、语言训练、阅读能力进行聚焦,从而让阅读教学具有准度、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阅读教学;聚焦;高效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除了需要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外,还需要设计作业练习和评价反馈。而這些设计内容大多是根据课
期刊
摘要: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小培养的,所以培养孩子语文预习的习惯就应该从低段学生开始,也就是一年级学生开始,让学生有个预习的积淀,这样可以给学生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对以后高年级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养成上课之前预习的习惯,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低段学生;语文;习惯  英国散文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陈旧的作文教学理念,让孩子们的思想禁锢在一节课中,与现实生活脱轨。封闭的思想,局限的写作思维,让孩子们的作文总是存在着相似的盲区,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要想达到新课标对孩子们写作的要求,必须为孩子们的写作营造一个有利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明确写作动机,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