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真人 教人求真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yiyang9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何谓“真人”?“真人”是指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了解自己的人。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做真人,就必须经历两大途径,即明理和践行。明理是让学生从在认知层面去领悟,做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教学生从“得到爱”到“付出爱”,要求实事求是,建立人格防线,约束自律。践行是让学生亲身去实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处理自己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充分认识到自我劳动的价值,有对劳动的体验与认知。
  关键词:明理;践行;求真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31-1
  怎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真人”,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真人”应该是勇于追求“行动的真理,真理的行动”的人,也就是具有完满人格和真才实学的人。所以要做学问,先学做人,再学做真人。怎样在日益功利化的教育现实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做真人,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认为有两大途径,即明理和践行。明理是让学生从在认知层面去领悟,践行是让学生亲身去实践,“在劳力上劳心。”
  一、明理,做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明理即懂得做人的道理,学生的成长历程很漫长,知识与成绩并不是他们唯一的目标,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教育最本质的内容。明理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教学生从“得到爱”到“付出爱”
  爱是一种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她没有年龄要求。一个人能否成为完整的人,与是否懂得爱,如何爱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教师也在爱他们的学生,可是仅仅是在爱,却没有让学生学会去爱。现在的学生真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是大多数他们却感觉不到爱,更不要谈感恩,他们觉得是压力、是要求,觉得“得到爱”与“接受爱”是天经地义的事,自然而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最终不能被社会接纳,只会成为利己、自私的人。
  记得我班有一位学生,早晨上课迟到,没有吃早饭,我买来面包给他,他目无表情的接过面包,没有一声谢谢,看着他狼吞虎咽的吃着面包,我从心底里为他感到难过,这样的学生只懂索取,不知感恩,更不谈付出,将来怎么懂爱身边的人,随着结交范围的扩大,又怎么能去爱周围的人,去爱他的集体?
  2.实事求是,夯实学生的人生根基
  我们平时都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可是老师自己是否能做到?学生间经常有这样的谈论:“语文老师最喜欢谁?”“数学老师最讨厌谁?”“老师最喜欢喊某某回答问题。”“某某做错了事,老师也没有责备他,哪像我们这么惨,动不动就挨罚。”我们要明白,学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心灵却因为单纯而更加敏感,我们不能敷衍糊弄,所以在要求学生的同时首先要有求自己,实事求是地承认事实,中肯地解释原因,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若不能以身作则,就得不到学生的尊敬、信任,更不谈如何教育学生实事求是。此外,对我们的学生,我们不能只负责教训他,要给学生足够的勇气,要引导他们勇敢正视自己,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品质,不只是告诉他“怎么做是错的”,还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做才是对的”。
  3.建立人格防线,约束自律
  在当前的社会中,屡屡出现某某高官因为贪污腐败而身陷囹圄,某某首富的不道德行为而中箭落马,也许我们会为他们的道德败坏感到不齿,但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想想,这些社会的精英以他们的才干和能力为什么还被欲望蒙住了双眼呢?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人格品德,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来的路走的更安全、稳健,将来当学生步入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不仅要禁得住诱惑,还能抵制住诱惑。让他们懂得控制自己的本能冲动,懂得自律,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期待、不依赖。脚踏实地的走向自己的成功。
  二、践行,做一个能劳动的人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句口头禅:“小心,我来!”出于保护、溺爱,或者是省事的心理,我们常常在孩子开始尝试,试图挑战自己能力之前,就扼杀了他尝试的机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之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这是父母所能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现在很多父母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劳动,不仅是怕累着孩子,同时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有文化的,从事脑力劳动的,而不是干体力活的。因此,很多孩子只要求读书学习,怕劳动影响了学习。有的寄宿制学校为了帮学生节省时间,让生活指导老师把学生每天用的开水打好放在宿舍门口,更有洗衣收费等项目,家长也情愿出这笔钱。这并不是真正为学生着想,劳动其实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的学生应该身强体壮、能吃苦耐劳,而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好逸恶劳的寄生虫。
  在劳动过程中,可以积攒很多处理大小事情的经验与成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处理自己的事情,那么他應该是个自信并且坚强的人。热爱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因为有对劳动的体验与认知,充分认识到自我劳动的价值,深知生活的意义,在以后的生活中才不会盲目追求奢侈的生活,精神上才真正的富有,才能成为独立的人。
  时代在往前发展,但“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并没有过时,时时都指引着我们每个基础教育工作者。它时时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教育对学生的一生成长有益。怎样才能让学生长成一棵独立的参天大树。我们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要真正实践这一教育思想理念有很大的难度,但陶行知先生有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此,我们既要有“教人求真”的决心,也要有“千教万教”的耐心,更要有“求真求实”的恒心。这样才真正称得上光荣的人民教师,才能为社会培养一个个“真人”。
其他文献
摘 要:时空的转换、天地的运行、万物的生长都有自己的规律,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规律、顺其自然、功到自成,教育更要如此,顺应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小学阶段就是人生的春天,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敏感期,是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拥有幸福能力的关键期,是人生的底色。笔者在一线从事了9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接触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案例,认为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应
摘 要: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素养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知识来提升参与社会、适应生活的自身能力,以及从中获取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良好
摘 要: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本文从学生问题少谈起,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68-1  小时候,我们总喜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课中合作,课后交流,确保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  关键词:自主;小组合作;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59-1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
摘 要:“教育即生长”是卢梭的名言。这句名言其实是在劝诫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们:教育本身就不是固化,而是新生;教育践行者更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而是不断探索地尝试创新。因为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健康成长。因此,语文教学应当肩负“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教师要善于借助文本,帮助学生们灵活地挖掘出文本中更多鲜活的、有生命力的人文知识。  关键词:语文阅读;借助文本;成长教育  中图分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注重读写结合。于是,“随文练笔”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快捷的写作训练,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习作训练模式:它可以课内借用,或课外引进,或内容挖掘,或想象补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训练点,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随文练笔,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随文练笔;读写结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结合新课改要求“设惑启智”教学法就是要完成这一改革使用而产生的,即通过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问题的提出,设置惑境,让学生在惑境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其内在探知欲望,并通过原有的知识积累基础对问题进行突破,进而达成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学习的自信。“设惑启智”教学法体现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情怀。  关键词:教学质量;设惑启智;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摘 要:从汉语言文字里成长出来的中华经典诗文,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经典诗文它蕴含着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修养、文明礼仪、民族风俗文化、天文地理知识,自然的变化规律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学习经典知识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从《论语》、《孟子》到《荀子》、《中庸》,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晶,让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忧国爱民、勤奋好学、真诚礼让等做人美德无
摘 要:随着课堂改革轰轰烈烈的推进,大家逐渐认识到没有课堂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就没有新课程的真正实现。课堂行为的变革来源于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真正认识,真正从心里接受它,并付之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中,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备课的变革。  关键词:教学案;合作探究式备课;三次备课模式;双色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8-05
摘 要: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出发,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除了要有责任心外,还要有爱心、耐心,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知心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家长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85-1  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