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到农村住几晚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在陜西省委召开的新任市长助理任前集体谈话会上,时任省委书记赵乐际发表了45分钟语重心长的集体谈话。他引用著名作家柳青的话寄语10位市长助理:“人生的道路虽然很长,但紧要处就是关键几步,希望你们都能走好这一步。”他希望这些金融界才俊,转换角色、发挥所长、勤政廉洁,“到单位以后,要到农村去住几晚,特别是上海、广东这些发达地区来的同志,要知道群众是怎么生活的,在想什么,基层组织在想什么,做什么。”我觉得赵乐际的“到农村住几晚”很有深意,今天道来也不乏新意。
  “到农村住几晚”,表面看是一句很随意的话,但在我看来,内涵很大,蕴意很深,既有对农村现状的担忧,也有对年轻干部的殷切希望,希望年轻人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而且,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好“三农”工作是关键,没有农村人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即使不直接从事农村工作,也要时刻不忘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基本国情。
  “到农村住几晚”,在过去不是难事。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过去干部下乡都是与农民同吃同住的,对农村是很了解的,对农民是很有感情的。而如今,对某些干部来说,不要说到农村住几晚,就是真正与农民吃顿饭都是“稀罕事”,甚至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都不了解,对农民缺乏感情,他们能带着感情为农民服好务吗?近年来,农村工作难做的声音很高,有些干部动辄把上访或对干部有意见的农民称为“刁民”,孰不知我们每个人上推三辈都是农民。过去有“一当官脸就变”的说法,现在刚吃几天“皇粮”就不认老祖宗的也确有人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经济发展不平衡、群众贫富不均的现状,发达地区有,不发达地区也有,有过上小资生活的“富人”,也有尚未脱贫的困难群体。贫困是一个社会问题,致贫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一些干部的漠视和不作为也不容忽视。记得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地方部门领导下乡竟反向记者“请教”他管辖的情况。在这种语境下,“到农村住几晚”,真有让人振聋发聩的感觉。
  “到农村住几晚”,不是漂亮的口号,应是干部履职的应有之意;不只是刚上任的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去住几晚,在任的干部也要到农村去住几晚。不客气地说,有些干部亟须补上访贫问苦这一课,因为有些干部与群众之间已经有了隔阂,如果再不补上这一课,那是很危险的。作为人民公仆,要为人民服好务,首先就要了解民间疾苦,只有真正了解了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富民政策。
  “到农村住几晚”蕴意很深,希望每个干部都能够身体力行。
  春鸣/图
其他文献
艰深难懂的书,于读者就是高山,如果不甘于仰止,尝试攀登,虽明知无法凌绝顶,较之浅阅读,倒也不失为一种“深潜”的阅读体验。  2010年,在我外甥的书橱里看到一本《时间简史》(以下简称《时》),作者史蒂芬·霍金是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终身教授,此教席曾由牛顿担任。我对书名和作者好奇,便借来读,却读不懂。因为读不懂,心里老是惦记着它。今年元旦期间再向外甥借,他给我的是
期刊
每当华灯初上,我总是静坐书案前,清茶一盏,诗书一卷,沉入美的意境,尽可解乏松骨。  清代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曾说:“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  万里江山,百年人生,以有涯的人生面对无穷不尽的宇宙,寻寻觅觅,欲说还休,欲罢不能,这就是诗人之万不得已。  读古人的诗词,常常亦有万不得已之感。遥隔千百年,总有一些东西
期刊
很早以前,我就听过“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的域外谚语。多次查阅资料,得知它源于十五世纪欧洲的一个真实战例。  一个国家真能让铁钉这细小之物毁掉吗?好长时间,我都是半信半疑。近日读到的一篇文章,让我印证了这则谚语。  1939年6月1日,号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英国皇家水兵T级潜艇“西提斯”号进行最后的潜航试验。驶
期刊
最近,新华社、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和《人民日报》三大主流媒体先后刊文批评无休止地加班现象。新华社文章的题目是《“5+2、白加黑”不值得宣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文章的题目是《加班是一种坏的工作方式》,《人民日报》文章的题目是《领导要带头休假,合理安排员工假期》。之所以引起三大主流媒体关注,是因为在有的地方有的单位,不仅要求职员和职工“5+2、白加黑”,甚至到了“3516”,即每天3小时吃饭、5小时睡觉、
期刊
人世间,不爱竹的人,恐怕不多。  早年,去南方游玩,见得竹树林林,无处不竹,就很是对南方人生出几多羡慕。觉得南方人有福分,能够举目望竹,日日观竹,满目秀碧中,端的是水润翠雅,赋得几分人生的精致和清韵。  不几年后,北方,植竹之风勃然兴起。不仅公园大兴植竹,连机关单位,也附庸风雅,每每在水池边,假山旁,栽植几棵竹。那年单位植竹,我捡其弃而不用之小竹数株,植于自家庭院窗前。没想到就活了,更没想到的是,
期刊
怀着对乡情、亲情的无比眷恋,对流年岁月的抚今追昔,当代著名作家刘庆邦的散文集《在夜晚的麦田里独行》(2017年5月出版)如一缕淡淡的乡愁,飘荡在芳香的书卷里,温馨而袭怀。其对故园风情风俗的描画,对家乡亲人饱含真情的回忆,又恰似一曲温暖质朴的故园之歌,时时牵引着我们一次次向着故乡的方向深情凝望。  这是一本对故园情怀和家乡物事的真情书写,也是一次穿越生活河流,追溯故乡原色的精神探求。刘庆邦以质朴的笔
期刊
记得多年前,北京有个著名作家曾出惊人之语“我是流氓我怕谁?”很是风靡一时;如今网上一句“我是喷子我怕谁?”也颇响亮流传。流氓与“喷子”相比,不同之处是,一个以动手为主,打打杀杀,一个以动口擅长,满嘴胡话;相同之处是,皆为戾气与痞气相结合,都是满满的负能量。  “喷子”,主要出现在微博、微信、新闻评论、百度贴吧、网络游戏、qq群等网络平台中,他们常用恶毒语言攻击他人,喜欢成群结队起哄造势,善于暗箭伤
期刊
方文山诗意地说:“海鸥和鱼相爱,只是一场意外。”这样的意外,是一种纯粹的前缘,是两条平行线莫可名状的美好交汇。  生活当然没有如此这般的奇崛,但还是有很多类似的美好意外发生。比如买彩票中了大奖,买了支一个劲往上涨的牛股,某白富美不离不弃地爱上了相貌平平、家境平平的某男……这些都是教人为之一振、眼前一亮的美好意外。  当然也有意料之外的劫难,比如地震、火灾、水灾、车祸、飞机失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不
期刊
日前,杭州张姓女子与父母、亲戚携带外婆的骨灰,从殡仪馆打车,被司机拒载。新闻一出,引发热议。我注意到网上的评论,直肠子的人说:司机自己家就不死人?司机自己就永远不死?将心比心者说:反过来想,张姓女子如果自己是司机的话,会不会拒载?  这两者都是好人好心说的好话。可是,这仍然是一个死结:遇到这种事,双方怎么办?到底该不该拒载或被拒载?  其实这种事在敝乡非常好解决,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在敝乡,人或
期刊
共享单车,没有人觉得不是好东西,它不仅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我也是共享单车的“共享”者,第一次骑行,就不禁产生诸多凉意。这就是许多人已经注意到的,单车人为损坏现象严重。  那天傍晚,我从单位下班骑车去3公里外的茶楼会友。去时很方便,下楼就找到了单车,车子性能很好,骑得很舒适。当返回时,寻找车辆就出现了麻烦,走了四五十米,发现一辆车,对照号码开锁时,怎么也打不开,细一看,车锁被人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