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前提,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主线,构建基于“企业先导、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强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资源,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突出”的专业特色。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28-0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重点专业,学院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人点,利用本院特色专业优势,整合相关教学力量和教学资源,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基于“企业先导、工学结合”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施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施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我学院学习两年半,剩半年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采取模块训练的方式上课,分三个阶段,即基础学习、专业技能学习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我院的专任教师与企业的相关专家一起调研,以工学相结合为切入点,一起商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基础学习阶段。
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我院学生主要学习普通课程,如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学生掌握必要的一般基础知识,具备现代企业员工必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在本学期的第一个周,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学习,安排学生参观学院实验室、生产实习车间和合作企业,以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对本专业的应用领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在一般学习阶段。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种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英语,电脑、普通话等的考试,取得相应的水平证书,测试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况。利用假期,学校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企业对机电人才的要求,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习目标。
2.专业技能学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习时间是两年。在第一年的第一学期,学生将开始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并进行相应的基础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依托学校培训室,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具备设计简单部件和基本电路的能力,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以及操作普通机床的能力和机械制造的基本技术。经过现阶段的培训并通过技能鉴定,学生可以获得普通车床和钳工的中级资格证书。第二和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是专业技能发展阶段,安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模块的学习,学生在这个阶段,完成相应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培训职业能力领域的核心业技能。
3.企业的岗位培训阶段。
在第三学年的下学期,学校组织学生与公司合作,根据学生的专业指导进行实习。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了解机电产品的制造过程,机电设备的操作等知识,学习工作技能,培养专业素质,并通过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检验在生产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施“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
机电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推行工学结合。借助校内培训车间和校外培训基地,开展“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按照资源共享与人才共育的校企合作模式,由学校来提供厂房,合作企业来提供所需设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生产车间标准,建设了机电产品组装调试的培训车间,模拟了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通过校企合作,选拔招聘一批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学生的培训指导。在校内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将校内实训与企业岗位实践相结合,以特定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具体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意识,使在校生逐渐具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根据工作对人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相应素质,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注重职业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系。
三、优化课程内容,构建“平台+模块”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通过对汽车产业及机械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根据“通过企业调研(确定专业定位)→进行岗位(群)分析(确定工作任务)→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能力)→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行动领域)→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课程体系构建思想,将知识点、技能点、经验点、态度点(行动领域)转化为与其对应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组合,删减形成不同的门类课程(学习领域),对课程进行整合优化,融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等先进理念,由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商讨确定课程体系。
将制图类课程进行整合,重构为集识图、绘制二维图、绘制三维图为一体的绘图类综合课程,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
将电气类课程进行整合,重构为以机床电气控制为综合能力目标的电气类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维修电工能力。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实际岗位操作中的任务作为项目任务,构建学习情境,然后将与任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贯穿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独立完成作业的典型任务,根据由浅到深的原则,设计和开发了C 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万能机床的检修调试、电机调速系统和生产线。手推车充放电PLC机械控制恒压供水系统、自动分选系统、信号灯PLC、PLC及变频器应用等工程教学程序,并从学习情况、电机调速原理、PLC的基本指令、步进指令等方面论述了电控系统的设计。功能顺序及其应用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PLC设计能力。它是以机电设备和产品为载体的设计学习领域,教学、学习、集成教学模式与工作任务建设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采用双证书制组织学生参加汽车、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安装、PLC系统等中等职业技能鉴定。当学生毕业时,他们既获得了学习证书,也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作者简介:刘丽萍(1981—),女,山东威海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
曹丽娟(1981—),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平(1978—),女,山東烟台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
基金项目:2019年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9SDJ012;山东省2017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课题编号:2017056。
山东省高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
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YWZGL2018B048;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编号:J17ZC85。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28-0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重点专业,学院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人点,利用本院特色专业优势,整合相关教学力量和教学资源,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基于“企业先导、工学结合”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施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施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我学院学习两年半,剩半年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采取模块训练的方式上课,分三个阶段,即基础学习、专业技能学习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我院的专任教师与企业的相关专家一起调研,以工学相结合为切入点,一起商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基础学习阶段。
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我院学生主要学习普通课程,如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学生掌握必要的一般基础知识,具备现代企业员工必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在本学期的第一个周,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学习,安排学生参观学院实验室、生产实习车间和合作企业,以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对本专业的应用领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在一般学习阶段。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种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英语,电脑、普通话等的考试,取得相应的水平证书,测试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况。利用假期,学校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企业对机电人才的要求,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习目标。
2.专业技能学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习时间是两年。在第一年的第一学期,学生将开始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并进行相应的基础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依托学校培训室,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具备设计简单部件和基本电路的能力,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以及操作普通机床的能力和机械制造的基本技术。经过现阶段的培训并通过技能鉴定,学生可以获得普通车床和钳工的中级资格证书。第二和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是专业技能发展阶段,安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模块的学习,学生在这个阶段,完成相应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培训职业能力领域的核心业技能。
3.企业的岗位培训阶段。
在第三学年的下学期,学校组织学生与公司合作,根据学生的专业指导进行实习。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了解机电产品的制造过程,机电设备的操作等知识,学习工作技能,培养专业素质,并通过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检验在生产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施“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
机电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推行工学结合。借助校内培训车间和校外培训基地,开展“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按照资源共享与人才共育的校企合作模式,由学校来提供厂房,合作企业来提供所需设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生产车间标准,建设了机电产品组装调试的培训车间,模拟了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通过校企合作,选拔招聘一批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学生的培训指导。在校内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将校内实训与企业岗位实践相结合,以特定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具体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意识,使在校生逐渐具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根据工作对人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相应素质,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注重职业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系。
三、优化课程内容,构建“平台+模块”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通过对汽车产业及机械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根据“通过企业调研(确定专业定位)→进行岗位(群)分析(确定工作任务)→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能力)→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行动领域)→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课程体系构建思想,将知识点、技能点、经验点、态度点(行动领域)转化为与其对应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组合,删减形成不同的门类课程(学习领域),对课程进行整合优化,融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等先进理念,由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商讨确定课程体系。
将制图类课程进行整合,重构为集识图、绘制二维图、绘制三维图为一体的绘图类综合课程,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
将电气类课程进行整合,重构为以机床电气控制为综合能力目标的电气类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维修电工能力。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实际岗位操作中的任务作为项目任务,构建学习情境,然后将与任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贯穿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独立完成作业的典型任务,根据由浅到深的原则,设计和开发了C 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万能机床的检修调试、电机调速系统和生产线。手推车充放电PLC机械控制恒压供水系统、自动分选系统、信号灯PLC、PLC及变频器应用等工程教学程序,并从学习情况、电机调速原理、PLC的基本指令、步进指令等方面论述了电控系统的设计。功能顺序及其应用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PLC设计能力。它是以机电设备和产品为载体的设计学习领域,教学、学习、集成教学模式与工作任务建设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采用双证书制组织学生参加汽车、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安装、PLC系统等中等职业技能鉴定。当学生毕业时,他们既获得了学习证书,也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作者简介:刘丽萍(1981—),女,山东威海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
曹丽娟(1981—),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平(1978—),女,山東烟台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
基金项目:2019年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9SDJ012;山东省2017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课题编号:2017056。
山东省高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
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YWZGL2018B048;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编号:J17ZC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