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用新奇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手段,就能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老师的心愿。但是如何能做到这些呢?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开拓创新,大胆尝试和探索。现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和体会谈出来供同行讨论。
  一、让课堂布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爱好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进发出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留意爱好的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我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情景设疑导学法,即选择一定的媒体组合,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的情景,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学会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心理和课堂气氛同时活跃起来。
  二、历史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假如仍然使用老的教学方法,一只粉笔一本书,念完了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意各种情感的流露,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会思路闭塞,视野狭窄,成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这种人面对现代化的开放社会的种种复杂变化将会束手无策,难以适应。
  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认识和意志活动在情感的驱使下而弥散,知识的学习变得被情感所呵护、所涵养、所推动。使情感知觉与理智知觉彼此互动、相得益彰,达到在怡情中学史、在知史中生情的和谐统一。应当是历史教学效果最好,使历史课最大可能地达到施教者主观目的的保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展示情感,首先需要教师深入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只有教师自己被某种情感所打动,才有可能用这种情感打动学生教师要善于用语言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的讲述力求声情并茂、神态感人。例如当讲古今中外仁人志士时绘声绘色,用铿锵激昂的声调加以赞颂;讲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的历史罪人时则显出义愤填膺、深恶痛绝;讲强敌压境,当权者腐败无能,不作抵抗时痛心疾首、拍案而起等等。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历史亲近感
  历史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现实距离最远的学科。因为历史教学所传授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而对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现实了解的知识面和接触事物的经验还不够广泛和深远,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就更不用说了。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历史环境,实现跨时空的直观感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改变当今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而且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历史教师的枯燥文字表述时间,学生也可以从这些画面中不知不觉领悟历史的真谛和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中消除学生的疲劳和厌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随着教学情景和方法的变化,使学生的心理由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这种意想不到的学习方法,能打破学生学习的心理平静状态,使学习心理活跃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升华到新的境界。
  四、鼓励质疑,使和谐气氛充满整个课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进一步思考。要学生能质疑,教师先须设好“疑”。我的做法是抓住三点设疑:其一是抓住认知结合点设疑。历史课程,有新旧知识结合点,有背景条件结合点,有思想方法结合点,我们可以就此设疑。其二是抓住思维兴奋点设疑。如新旧知识间的差异处、认知结构中的空白处、史实的不确定处等,都可以用之设疑。其三是抓住情感融合点设疑。初中生的情感很丰富,也很直白,老师易于知晓。应当预计在他们被教材内容感染时、遇到问题困惑时、个人自学有悟时、与他人合作成功时、被老师赏识愉悦时设疑,不要放过这稍纵即逝的机会。要学生会质疑,教师先要培养其质疑能力。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历史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既应做到教学活动的时效性强,保证教学质量;又应克服贪多求全的心理,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彻底挣脱“题海”的束缚。本文就高中数学教材和大纲的要求,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能力  智能资源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对人们指出了知识需随时更新与换代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若让学生得到的仅是一些公式或
期刊
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教的轻松,学得愉快,成效显著”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我们不断探究的课题。学生的学习总是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生活环境、个性发展都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如何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发展各异的学生,使他们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呢?我在探索这一课题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分层教学、分组管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
期刊
这个暑假真的没有过好,因为我就要接手高二文科一班了。尽管这是个重点班,我还是高兴不起来——班里有个让所有老师头疼的学生。  记得上学期末,学校的工作安排一宣布,就有知情老师向我介绍了这名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外表看,这个学生并非五大三粗的男生,而是一文弱女生,而且学习成绩不错,本应该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是 ,一接触,就会发现她自尊心超强,敏感脆弱,情绪化得厉害,甚至有些神经质。听完这番话,我心里着
期刊
古人有“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明训,初中生,十三岁之后的青少年知识渐开,理解力亦有显著的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阶段。此时正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养志,是指鼓舞他们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气,培养宏观远大的志向。作文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因此,怎么教中学生写出好作文,并反过来让他们从作文过程中得到感悟与自我提升,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期刊
新课改进入课堂虽说已有几年的时间,但由于是新生事物,教师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艰难的爬行。新课改倡导的是重视学生的学,由于没有前车之鉴,有很多的课堂呈现出无序性,过度放手常常会出现教学目标无法完成的情况,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学生也感觉不适应,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这个时候便会应运而生‘两手政策’,即有人听课便会积极实施新方法,花费功夫潜心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力求给领导和同行留下深刻印象,而平时上课还用老套
期刊
内容摘要: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教育者的主要任务。针对农村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从多角度出发改善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农村 改善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实践性强,发展快,而且相较于农村初中的其他学科而言,信息技术课更是学生感兴趣的一门课程。为此,就提高农
期刊
内容摘要:一堂好课的开头应是精彩的,数学课的导入也应讲求艺术。温故知新,可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类比导入使学生能从类比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亲身实践导入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情境导入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设疑导入法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演示教具导入法能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突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中小学的日渐普及,语文的学科弱点正在逐步演变为语文的学科优势,这无疑为在尴尬境地中蹒跚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现代化教学也必将大放光彩。  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鱼目混珠的时代,不管你是从事什么行业,你干什么事情,能否在汪洋大海中捞到自己想要的鱼,就决定了你能否成功,而这又取决于个人对信息涉取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在这一点上
期刊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新课程整合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课堂的常规模式、基于课堂的探究协作型模式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下面简单介绍这三种模式以及相关的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基于课堂的常规模式下的方法  1、创设情景。正式讲解之前,设计一段引子,创造利于学生接受的情境。如进行简短的复习、提出能激发好奇心的问题以及进行某种演示等。  2、讲解新课。通过组织、界定、比较和举例等重要方法进行有效的解释
期刊
“班级授课制”必然的弊病就是,有着不同社会和家庭文化背景、个性品质千差万别、智力和身心发展并不均衡的几十个男女,仅按年龄划分到一起,在一个教室中、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使用统一的文本教材、聆听同一个老师授课、接受同样的信息资源!显然,这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理念不符。然而这种模式有其先进性:统一、高效、标准化、节省资源、人才产出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