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语境 有效识字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中识字,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因此识记效果较差。但是,当字、词、句在语言中流淌,在文章中跳跃的时候,就变得鲜活有动感。因此,我们识字教学也注重在“语境”中识字,有效、有序地促进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强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真正有效的识字学习,从来都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学生学习汉字千万不能断章取义。因此,学生在巩固识字时,一定要回家,即回归文本,回归生活。
  一、创设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随文识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从儿童身边的亲人、生活这些鲜活的内容着眼,从儿童感兴趣的图画、儿歌、童话、故事入手,或借助丰富精美的画面,或借助拼音与插图,或借助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讲童话、叙童趣,给学生爱与美的熏陶;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广泛的兴趣与健康的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实录片段:
  (一)导入课题
  师:在我们的祖国就有这么一个地方,桥多,水多,船多,鱼多,荷花多。我们一起去瞧瞧。(播放课件)(板书:江南,出示“江”字,接着以“江”为基本字,衍生出“河、湖、海、洋”四个生字)
  (二)认识“采”
  1.出示采莲图。
  2.(出示图画)大家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3.大家再来读句子:江南可采莲(采字标红)。
  接着出示“采”字甲骨文图片,从中了解“采”是“採”的本字。甲骨文的字形是一只手正在采摘树上的果实。再展示金文、小篆、楷书等字形。
  (三)认识“莲”
  1.读准音
  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出示图片)这个生字哪位同学来读?
  2.记字形
  “莲”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偏旁“草字头”。
  “草字头”表示“莲”是一种植物。
  3.组词语
  图片分别展示莲花、莲叶、莲蓬、莲子、莲藕等。
  4.江南是个采莲的好地方!古诗中的哪一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江南可采莲)
  5.练习说话
  师:在采莲的季节,你能看到满池的莲叶,(出示图画)怎样的莲叶呢?
  哪行诗句说的就是莲叶长得多,长得好,一眼看不到边?(出示句子:莲叶何田田)
  练习说话:( )的莲叶。再进行朗读训练。
  在如此精美的画面、优美的语境中,学生感受江南的如诗如画,识字读文个个棒。这样能使学生大量地识记生字,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二、依托坚实广阔的识字环境,传授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
  尽管表意汉字有丰富的内涵,但当它们一个个、一组组脱离语境存在时,体现出来的意义是语言文字的本义和通常使用的语法体现出来的意义。而当字词句在语言中流淌,在文章中跳跃的时候,它们就变得鲜活、动感、深邃起来。
  一年级下册《识字四》教学实录片段:
  (一)看图说话,识记生字
  1.看图说话: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你能说一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吗?还有两种小动物,一条钻在泥土里,一只躲在房前的墙角里。它们是谁?在干什么?
  2.让我们依次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①离开图片的帮助,我们再来读一读。
  ②去掉音节还会读吗?
  ③打乱顺序还会读吗?
  ④离开词语,单字出现,你还认识吗?
  (二)朗读儿歌,学习生字
  1.让我们把这些生字送回到《识字四》中,看看儿歌里是怎样描述小动物们有趣的情景的,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读这首儿歌,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请同桌互相读一读。
  3.这么有趣的儿歌,老师也想读一读。(领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还有谁愿意读?这么多同学都愿意读,让我们一起来读。
  5.多美的儿歌,读着读着,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来。现在请6位同学接力读。
  6.你能把藏在儿歌中的小动物,用横线画出来吗?
  7.你发现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对,都是虫字旁,联系这些词语,猜一猜虫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对,与昆虫和小动物有关,那么这些字另外一部分和这个字有关系吗?读一读,看你能发现什么。这类字就叫形声字,形声字是一种造字的方法,表示字音的偏旁叫声旁,表示字义的偏旁叫形旁,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我们还可以认识更多的字呢,试一试认识这些字?(蜈蚣、 蚜虫、蚊子)
  8.让我们走进生活寻找形声字的身影。(出示图片):
  “花星购物广场”“蒙娜丽莎瓷砖”“护士值班室”
  在这篇课文中,绝大多数字、词都是虫字旁,与昆虫和小动物有关。通过看图说话、识记生字、朗读儿歌、学习生字等环节对生字掌握较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总结出形声字的造字方法,再进一步延伸,走进生活寻找形声字的身影。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学生学习时就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借助生动形象的识字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感悟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語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如,《识字四》这一课为学生创设了“夏天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的美丽场景,在唤起学生美好感受的同时,课文将“蜘蛛房前结网忙”中的“网”字自然地出示在儿童面前。学生很容易理解“网”是指蜘蛛结的网。继而教师追问: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网?生回答后出示球网、渔网、铁丝网、上网等词。在教师的引导下,“网”字学习超过文字表层携带的字义信息,感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比如小蜘蛛由于美的灵性展示出其房前结网本领的神奇。在课文语境中,全然没有了机械识字时的沉寂与枯燥,充分体现了蜘蛛的可爱与勤奋,学生能读出童心童趣,就把“蜘蛛网”三个字学活了。
  总之,脱离语言环境,孤立单一地识字,对一些意义变化灵活多样的字、词来说,要真正掌握它的意义是困难的,很难把握教学的尺度。汉字具有多音多义现象,如果离开词语教学,单独就字教字,会有不少问题难以解决。离开课文语境教识字,教少了,学生在阅读中就会出现问题;教多了,学生枯燥地记忆没有必要。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能大大提高识字效率及识字的质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自我教育从读一本好书开始。这是对“整本書阅读”的意义最为精辟的阐发。阅读的重大意义、“整本书阅读”在阅读中的中心地位、“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已经获得语文教育界同人的普遍重视。笔者认为,小组合作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交流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和阅读思考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
摘 要: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写出真实情感为话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真实情感 教学质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22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以往的写作教学是老师设置写作的题目,学生根
华东师大的郑桂华教授根据文言文中所包含的信息类型,把文言文教学价值归纳为四种:重言、重文、重章、重道。浙江的一位老师则认为“教学文言名篇,通文、悟意、审美一个也不能少”。研究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对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本校举行了“成长杯”教学竞赛活动,四位青年教师执教了《〈礼记〉一则》一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一
如今,书法已经成为各个学校课程表里专门列出的课程,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书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与语文、数学等科目一样,是在不断地循环往复中前行,即先从学习基础知识开始,然后不断地增加难度和深度。而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相当枯燥的,他们一旦失去学习书法的兴趣,就不再有学习书法的热情了。无论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怎样,作为从事书法教育的工作者都要保持一颗对书法教育的信心,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学习书法的“潜力股”
语文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学科,它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而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及知识储备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单靠一人的力量很难完成的学习任务。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开拓视野,发散思维,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谈一点自己的理解,以供参考。  一、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说到他的研究之路时,曾说自己就像小孩子一样去问,然后,再像小孩子一样去问。他的这些叙述,真的令人深思。  “用手机发短信”,小孩子听后就问:“为什么不可以发长信呢?”大人不太可能这样问。  “两个红枣比一个苹果还小,为什么2 大于1 呢?”大人会这样问吗?  小孩子的心理,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好奇心,二是大量运用直觉、联想,三是思维的发散。而发散的特点不完全能由直觉和联想来解释
古诗词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载体,拥有着精粹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饱满的情感,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典诗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古诗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丰富文学内涵、培育人文精神。  一、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生缺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中学生大都比较偏爱小说一类体裁,喜爱古诗词的却凤毛麟角。他们认为古诗词年代久远,与实际生活联系少,学习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日常交际、工作学习都离不開的语言工具。但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不重视,认为语文无非就是读读课文、认认字词,不需要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的精力,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不高。  一、挖掘古诗词中的审美元素,让学生在鉴赏中感悟文化之美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尤其是古诗词作品,更是情感艺术、语言艺术的结晶。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挖掘其中的审美元素,让学生在鉴赏中感悟文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电子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也越来越深。电子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能够将一些抽象化的、概念化的内容实质化,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思维路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可视化。思维可视化能够辅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模糊的概念详细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有效朗读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把朗读的权利、读书的空间还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