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不见的城市
很多年后我依然会想起十年之前的那一个个午后。没学会盲打的男士们首次尝到了QQ的乐趣,但想跟远方的小姑娘调情得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按,比用毛笔写起来还慢。而不论男女,第一次被告知可以通过internet看世界,首先是急吼吼地上一下花花公子之类的情色网站,很简单,只有去到电视、报纸的禁区,网络才能体现它的特殊性。那是网吧刚刚出现的年代,网络仍处于蛮荒的年代。我们还只是把它视为信息工具,是没有主持人的电视,没有油墨的报纸。
然而,它用自己迅速的壮大表明了它不可能只是一个变更了形式的“报纸”,不可能只是一个比传统媒介更宽容或者说更泛滥的信息途径。和所有印刷品甚至是电视节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一个单向、确定的,而是可以随时反馈、涂改的。简单的说,它是开放的。但这个开放性当然不是指它容纳了露点、血腥、丑闻,它的开放性在于它使得这个虚拟世界成为可以被建设、区分、贴上各种标签的空间,最终形成了新的群落、社会。于是,网民的表情也变得生动起来,一如现实世界里各色人等。有人精确地按照45度角仰望天空泪流满面,有人破口大骂恨世界每个人都在阻挡他飞黄腾达。我不相信嗜网如命的人是真正对信息感到饥渴的人,他们享受的恐怕是互联网带给他们的那种群落感——被认同以及被区分。
就像我急剧增加的体重一样,网络,这个在不断被建构和分层的世界渐渐从一个简陋的小村落发展为摩天大楼林立的超级城市。一个看不见的城市,所有的人对号入座。卡尔维诺在同名的小说里,让马可?波罗给忽必烈大帝讲述许许多多看不见的城市。这些城市其实都是威尼斯的某一个侧面或者片段,而威尼斯则是马可?波罗心中的城池。我将描述不同网站所吸引的不同的网民,虽然都是吉光片羽,其实描述的也都是自己身上或多或少的一部分而已。“互相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没错,但,你告诉我你上什么网我就知道你会养什么狗。
网络地标对号入座
天涯:伟大的生活家
天涯是中国最大的网上社区。这个大,从它侧边栏的分类就能看得出来,光是文字上的功夫就分为散文天下、短文故乡、天涯诗会、诗词比兴、对联雅座、金石书画乃至奇幻文学林林种种。不仅是这些虚无缥缈的玩意,吃喝玩乐吹拉弹唱无所不包。天涯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社区论坛,它还是中国最大的菜市场。这也保证了它的寿命,开大超市毕竟比经营大商场的风险小多了。女人可以不买那副五万块钱的耳环,但是不能不买十块钱的卫生棉。
通常逛菜市场的人,相信都是成熟的成年人。有一定经济基础,也有一定的情感阅历,于是天涯上最少的是无病呻吟,多的是拳拳到肉。大家都是在社会上滚的一身横练功夫之人,用不着来虚的。这里有众妇女为大奶奶伸张正义,出谋划策如何将老公从小三身边抢回来再踹掉;这里有好姐妹们探讨那种能抹脸的玩意儿同时还能抹屁股,并且在某个网店买至少要便宜0.5成;当然还有种种圈内人曝出的黑幕,只要打出招牌自称是京城有名的妈妈桑,就敢指名道姓说哪个哪个艺人、运动员原来都是gay。如果说你能在豆瓣上找到与你任何志趣相投的人,那么在天涯上,你就能遇到所有你不想遇到的人。罗曼?罗兰说,真正的大勇是什么?就是直面生活的不快并且承担它。天涯上的居民更了不起,他们不仅选择了直面,而且用毒辣的眼光和舌头,把生活这家伙的衣服全都扒下了。
豆瓣: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这个关于灵魂的表述,本来是用在上海一所著名高校的学子身上的。这个标签包含的要素如下:自由、无用、灵魂。2005年9月18日,在缅怀完一段屈辱随后壮怀激烈的历史之后,我一头扎进的豆瓣的怀抱,从此成为一个重度豆瓣使用者。每每看到有人的昵称或者广播大声叫嚷:戒酒戒烟戒豆瓣。我都惨然一笑,对于我而言,豆瓣已经是我身体的一部分,重要程度绝对超过盲肠。它从北京的一个胡同名儿,成为我血液的一部分,负责每天输送氧气至身体各个器官。戒豆瓣?你干脆让我戒氧气得了。
豆瓣的吸引力首先在自由,这种自由感来自交流的可能。无论你钻研什么稀奇古怪的学问,总是能在这里找到同好。你不会再像现实世界里那样,只不过因为喜欢看邵氏电影,就被周围的MM看作是连唱K都不会的出土文物。自从有了豆瓣,遇到任何一个现象性的陌生名词,我的第一反应甚至不是去Google,而是去寻找豆瓣小组。
豆瓣无用。虽然包罗万象,却从来不会教你中彩票的办法。但是“无用”就是有用,这里生活的居民关注一些自己觉得值得关注的东西。藤原琉璃君,一个我最近才知道性别的网友,以从10岁开始每天一本的速度往前推进他的阅读量;一大帮我认识或者不认识的ID,他们看了3000部向上的电影,我一直搞不明白,他们是不是属蜻蜓的,拥有的都是复眼,能同时观看十部电影而不至于脑神经打结。书籍、音乐、电影,这些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娱乐玩意儿罢了。但是,其中自有精神。
你无法用极少的字数来定义他们,但是可以表述他们的特征。对不起,我这就要开始排比了。这群人,他们喜欢Goolge不喜欢百度,喜欢Apple不喜欢微软,不知道喜不喜欢韩寒但是一定不喜欢郭敬明,喜欢梁文道不喜欢朱军,喜欢听万晓利不喜欢蔡依林,喜欢黄秋生吴镇宇林雪不喜欢刘德华。他们白天文质彬彬地上学或工作,好像与周围人没有什么区别,但同样的耳机里面放着不一样的音乐;他们都会喜欢看电影,看展览,或多或少有用文字描摹自己心情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他们自以为与众不同,并因此而沾沾自喜。
开心网:上班族的后乐园
像我这样一个每当邮箱里收到有人加我为好友的通知,才上线一次的开心网友而言,体会不到该网的开心之处是很正常的。总是被当作奴隶买来卖去,偶尔还要被倒插门给芙蓉姐姐以致身价大跌;偶尔跟“主人”吃个饭,散个步,享受一下按摩,随后就是被吆喝去打扫厕所挖煤挣钱。你要说这是开心,那朝鲜人民根本就是生活在天堂。我从来没有想到办公室里最木讷的女同事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上开心网;我更没想到的是,我两位脑袋上顶着光圈的上司,上班第一件事跟这位女同事干得一样。经过我并不严密的观察,使用开心网的人都是有电脑的人!这不是废话,通常开心网友都是些依赖电脑工作的人,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开心”一下;校内网是90后的乐园,那开心网绝对就是办公室白领的寄托。这一点你从每天层出不穷的投票就能看出——最热门的票选总围绕年薪、品牌、人际关系,永恒的话题是迟到早退中彩票。在我看来开心网投票的最大特点是琐细和存在感。可以有上万人去做“今天你从头到脚都有以下哪些品牌?”但谁也不在乎别人到底选了什么,而谁又都想把自己的选择陈列上去,这就是存在感。就是这样,开心网成为上班族的一种习惯,来到办公桌前,冲好咖啡然后到页面上做一道;类似于“今天早上上海下雨,请问你打车还是坐的地铁上班?”的投票,去好友的菜地里偷几根萝卜,对很多人来说这就是生活。有人总结说,开心网把无聊发挥到极致!很多人应声附和。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很简单啊,朝九晚五的生活很少“有料”,还不如坦然享用无聊。
QQ&MSN:身份战争
在互联网方兴未艾之时,QQ绝对算是时髦年轻的代表。你可以没有工作,但你一定要有QQ,你可以不会英语,但你一定要会发表情符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当你问刚认识的绅士淑女们要QQ号时,对方淡淡地说了句:“对不起我不用这个。”
企鹅是一种不幸的动物,尤其是被腾讯公司选为自家图腾之后。同为即时通讯工具,一个圆头圆脑金属感十足的玩偶凭什么就比企鹅血统高贵了?使用MSN的为什么就比使用QQ的就更像成功人士了?
QQ花哨,功能繁复,随机查找容易被骚扰,各种颜色的钻变着法子想骗钱,这使得QQ像一个打扮的花枝招展却没什么内涵的土丫头。不使用QQ的理由有很多种,使用MSN的理由有时候只有一个:公司里不许用QQ。但是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公司为什么不准用呢?从资本家残酷剥削劳动者的精打细算出发,因为 QQ没效率。QQ的使用群体是如此之广,中国网民经过这么多年摸爬滚打,QQ上好友人数成百上千的不在少数。你几时见过,有老板宽容到允许员工一边跟狐朋狗友猜拳饮酒一边跟客户谈生意的?
虽然MSN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功能简陋的令人发指,但现在的时代,人们是否使用一件东西不再由其功效决定,而是由使用者个人的审美来决定。或者说,人们穿衣服保暖成了次要的事情,衣服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才是正经事。同时,MSN在中国缺乏群众基础反而成了优势。在一个商业社会里,维护一个节点众多的庞大网络是需要成本的,其中最昂贵的是时间成本。当一个社会的中坚阶层群起而MSN,MSN本身便成了这个阶层的符号之一。对于那些向往这个阶层的人而言,如果我不能真正成为这个阶层,至少我可以模仿。从语言、穿着这些外在方面入手,当然也包括了网络工具。
企鹅和MSN家的机器人偶是无辜的,但人们妆点自己的愿望却也是无罪的。
上网不勤,省钱无门
职业:杂志编辑
我家住在北京的西三环,上班地点却在东南三环,每天上下班挤公交成了我最发愁的事情。其实我早就有买车的念头,但一想到八卦长蛇阵的堵车,我还是做个绿色环保卫士吧。
一年前,同事发来一个链接,点击后发现了拼客一族已经壮大到如此地步:拼房、拼吃、拼游、拼歌、拼车、拼卡、拼玩儿样样俱全。发来消息的同事也在西三环附近买的房子,一句“咱在小区再找两个也在现代城附近上班的人,来个拼车组合,以后上下班就打车了”让我开了窍。当天我们便在拼客论坛里发了帖子,留下了QQ、MSN、泡泡以及skype等一系列的聊天工具。不要认为我们暴露的个人信息太多,要想拼客成功,就要撒大网捉大鱼。不要两天的功夫,我们的拼车计划宣告成功。
此后我们将拼客生活扩大化,每天都会上各种消费类的网站,比如饭统网、我爱打折网,然后将有用的信息以及电子优惠券发布到拼客网上供大家分享。又快到三八节,商场的促销力度着实大,我伙同一帮网友拼客,直奔高档化妆品柜台。一个很牛的品牌从来不参加任何打折活动,气煞人,但这次听说破天荒有不菲的礼品,还推出“买800元送6件套”的活动。我们一合计,发现几个人需要购买的可以凑足一整套产品。每人花销不过200元。
此外还有拼装修、拼游、拼运动、拼学、拼碟、拼书等等,种类繁多,你能想到的新花花,在网上一发,准有人响应。
作为拼客,我们也有担心,就是钱总是源源不断地从钱包里溜走,我们却全然不知。不过在参与了一个拼理财的圈子后,我为自己创建了一个网络钱包记账本。这样既理财又省钱,日子过得乐此不疲。
每天的上网时间: 12个小时以上。
推荐的网站或者论坛:
:http://www.pinkewang.com/ 中国拼客网
http://www.fantong.com/ 饭统网
http://www.55bbs.com/ 我爱打折网
http://www.qian8ao.com/ 钱包网
上网不勤,领导无能
职业:某知名网站市场总监
“很多人觉得,上网娱乐可以改善心情,然而,我要说上网改善了工作照样是一种娱乐。”作为招聘类网站的市场部总监,高绚没有想象中的刻板,取而代之的是她给大家营造的愉悦氛围。很多个晚上,就在大多数人准备入睡,或者已经入睡的午夜12点,高绚都会给她的朋友发去一些有意思的手机短信。说她作怪,一点儿不假;说她敬业,也确实如此;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连贯成一句话便是:她以一种开怀的形式传递给朋友们最新的职场信息。
“我有个习惯——每天早上九点钟到了公司,就会第一时间打开和HR(人力资源)相关网站,了解新政并且为自己补充专业知识。起初这是一件特别枯燥的事情,专业性太强看得我一天都打不起精神。但我要求自己必须坚持,渐渐地也就发现了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来改善我的消极态度。”
这个方法说来有点儿怪,高绚在看到专业性新闻后,为了让自己彻底消化,她会要求自己用最多不超过140个字来总结。常发短信的人都知道,一条短信的文字容乃量是70字,140个字的表述既清楚又有加工的空间。“我将那些和招聘啊、人力资源的新闻啊都编辑成小笑话,然后在每天午夜发给朋友。尽管那时候很多人已经关机了,但第二天一早,当她们睡醒后,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有意思又实用的新闻。”
GRACE:最常去的论坛?
高绚:大旗。
GRACE:每天的上网时间有多长?
高绚:10到11小时。
上网不勤,买衫不精
职业:全职妈妈
有了宝宝,我就安心地做上了全职妈妈。身边很多人都劝我,不要把过多的精力用到孩子身上,不要让自己和社会脱节,更不要因为孩子把自己弄成个黄脸婆。大家的好心我全部接受,同时我自有我保持年轻的必胜法宝,让自己和宝宝一起光鲜靓丽。
谈恋爱的时候买衣服,总是喜欢在商场里逛啊逛,有人陪着、有人给参谋、还能两个人在一起,这应该是最好的消遣方式。宝宝出生后,我根本腾不出时间去逛街。半年前,我把宝宝交给妈妈,自己悠闲地过了一下午。走在商场里,看到一个品牌的衣服很是喜欢,拿了三件冲进试衣间。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我发现了一本日文画册,里面都是该品牌各式各样的服装,但那些都是没能被中国引进的。我拿着画册走出来,向售货员咨询了一番,花了30块买下了那本画册,同时和选中的那3件衣服say goodbye了。
回到家,我在那个网站上注册成功后,意外地发现,这个品牌还包括童装,虽是日元付款,但价格只比国内的品牌高出一点点,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接受的。第一次在那个网站上买衣服,我和宝宝就各买了5件,还有亲子装,我俩穿着同样款式的衣服,去上亲子班的课程,总是最受关注的一堆母女,我自己想想,都高兴地不得了。而且由此我成了网上购物的专家。
每天的上网时间有多长?
李菲:大概只有1个多小时吧。宝宝很缠人,我上网的时间大多是中午她午休的时候。
GRACE:推荐的网站或者论坛?
李菲:http://collection.felissimo.com.cn/。
http://bbs.baby169.net/
丰盛自由还是浮夸冷漠?
——反思互联网
文:Bryan Appleyard
互联网=社交天堂?NO!
你以为网络的诞生除了对信息的传播产生了革命意义,对人际关系的开拓无疑也是极大的推动?我们可以打破时空、贫富、老少等各种地理物质生理上的限制找到志趣相投的拍档、友人甚至是爱人。然而社会学专家却站出来警告我们:“网络,可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疏离淡漠!”
加入Facebook或者MySpace,你会突然间拥有很多各地的“朋友”。通过某项就一名24岁的年轻人5年间的电子邮件活动的观察研究,他发现研究对象的邮件联系了 11,700,000人。
所以说,网络是交友乐园,友谊圣殿?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些只是一些随意的、空洞的电子接触而已。这种关系并不能走得更远。类目繁多的超链接让人眼花缭乱。但大多数的联系都很表面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所有的网络联系都是表面的。他们缺少真实世界互动的复杂性和深度。
只需要鼠标的一次点击,这些关系就能迅速建立。社会学家们担心这样的交际模式会对真实世界产生消极的潜在影响。因为在这样一种模式中,人们可能因为一时兴起而结识对方,又会因为一个念头,一次不经意的冒犯而断绝来往。那些不畏艰险追随某人的想法——友谊和爱的真谛——将会被认为是荒唐、不酷和无意义的,这才是需要担心的。人们越来越浮于通讯讯息的表面,正如同他们正浮于生活的表面那样。
溺死在信息的海洋?
一直以来,在作家和哲学家那里都存有这样的担心——随着我们成为计算机的奴隶,我们的娱乐活动和干劲正被科技统治者控制和束缚,人类的一些能力正在从世界上消失。他们向世人警示,专注能力正在衰退,聚焦能力正在消失,冥想的能力正在越走越远。“我不能阅读《战争与和平》了,” “我已经丧失了这项能力。甚至一篇超过3到4个段落的blog文章,我都很难阅读下来。我总是草草看过。” ……越来越多的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专家们认为,凶手就是电脑!电脑让我们不再专注,溺死在讯息的海洋里,而不是在里面畅游。虽然有专家认为这一现状是可以改变的。大脑是可塑的。正如同它可以变得容易分心一样,它也可以重新获取注意力。教育和工作模式可以重塑,以此教授和传播精神集中和专注的能力。人们可以学会躲避,来忽略过载的讯息。
但也有另外的声音表示,注意力的分散或是重塑根本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过度的信息会使人变得冷漠。过分自由的选择也造成人们的视野狭小。他们认为这甚至会让民主陷入危机。民主是“向公民赋予责任的重担”的政府组织形式。但是如果因为沉浸于满是“朋友”的社交网络,或者一味地只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网页信息中而认为巴黎是英国城市,在地图上找不到伊拉克的话——这在年轻人中绝不是骇人听闻的瞎编一——他们又怎么能担负起这个重担呢?
一句话,网络的带给我们的最大享受——自由和丰盛——也正在成为危害我们的毒药:丧失专注力,充斥着幻想却缺乏意义,没有关注的浮夸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