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之连贯复习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考点,属于“表达应用”范畴,能力层级为D级。这一考点在原来多年要求的“简明、连贯、得体”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语言的文学色彩的要求。下面就如何复习连贯这一考点谈一谈浅陋的认识。
   一、明确要求
   语言表达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排序,注意前后的照应和衔接。其基本要求如下:
   (一)话题要保持统一: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统一,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畅达。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二)保持合理的句序:要使句序合理,条理清晰,句子间就必须讲究顺序。常见的句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也可以倒过来)。
   (三)句式要一致:句式要一致:“一致”的内容比较多,像句子结构、短语成分等,贵在找出照应点。语段中的信息前后吻合,彼此呼应,在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如上下句保持相同的结构,可以同为主谓结构,可以同为动宾结构;可以同为主动句式,可以同为被动句式。这样,语气贯通。如果对同一事的陈述,上下之间句式不一致,则会阻断了语气的贯通。
   二、解题方法
   1.看对象,抓话题的一致性。统一的话题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个句群,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因素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不连贯。
   2.看语气,抓语意的粘连性。语言运用的连贯问题,实际上是语气相承、语流通畅的问题。大凡表达效果好的句子句群,不仅上下文衔接连贯,逻辑关系严密,读起来也绝不会聱牙。因此,语气的相承、语流的通畅也是语言连贯的一个重要方面。
   3.看句式,抓结构的一致性。一组在统一话题下的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他们各自的内部语法结构往往有组合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在备选句中,其结构与前后句结构相同的句子,往往是能保持连贯的句子。
   4.看词语,抓语脉的相承性。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与之相对应。前面或后面出现了某一词语,再寻找相对应的词语,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顺序,使其语脉的链条相承衔接。如表并列、转折、条件、假设、递进、因果等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5.看画面色调,抓情景的相融性。遇到写景抒情性的描写文字,不管它是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也不管是先写景后抒情,或先抒情后写景,抑或景就是情、情就是景,都应考虑情景的相融性。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凄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文段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一定要依据“情景交融”的原则来选择与文段画面色调相一致的句子。
   6.看逻辑顺序,抓思维的走向性。思维的逻辑性,在语言连贯中的体现一般是时间先后、空间方位、深浅大小、意识行为等。任何一种逻辑思维角度,其外显语句所显示的语意都不可能出现较大的裂痕或较大的阻隔,思维走向呈现主干型或流线型。
   7.看音节是否和谐。上下句之间,双音节对双音节,单音节对单音节,平仄相对,末字押韵。音节和谐,连贯性更强。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成方圆,必得有规矩。随笔写作同样要遵循一定的规矩。随笔写作要遵循哪些规矩原则呢?   一、真实性原则   随笔写作的真实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要求作者在写作中做到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讲真理。   1.写真事   写真事,就是要求写作者要真实地写生活,写社会,写自然。提倡写真事,就是要引导作者到生活的无尽宝藏中去挖掘写作的矿石。写真事就是要求作者要以满腔的热情
期刊
每年高考,都有很多考生在古诗文鉴赏上失分。其实,如果我们能找到其规律和方法的话,就能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从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综合近十多年来高考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不外乎以下几方面:氛围特点、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诗歌的语言特色等。具体方法如下:   一、通读纵览,整体感知   如杜甫《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期刊
随笔写作是指作者自由记录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感悟的写作活动。自由性和个性化是其基本的特征。   一、自由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内容的自主性   随笔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写作内容。写人生、写社会、写自然都可以。随笔题材广泛,包罗万象,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见所想的道理,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都可作为随笔写作的材料。想写什么完全由写作者的
期刊
新课改的今天,语文课堂已经展现出新的面貌,然而,仍有一些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效率不高。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让语文课重现生命的色彩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吃透文本,把握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材是教学之本,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教材是教师走上讲台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吃透教材仓促上阵,那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使自己陷入尴尬之
期刊
诗歌欣赏我认为一定程度上就是欣赏诗行中所包含的最大可能性。这也是诗歌最大魅力之所在。对于郑愁予的《错误》,以下将以文学欣赏的方式来解读其诗行中可能的内涵。对文本采取“细读法”,通过对作品中词语的选择和搭配、比喻和象征、反讽和复义以及叙述角度和作品意义的关系等的细密考察,来探讨文学本身的意义。   诗句开头“我打江南走过”,打哪儿走过?是特意?是偶然?是漫不经心走到了江南,走过江南?——这不是选择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很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要走出作文的低谷,首先必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的教学教法上多探讨研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粗浅体会,现提出供各位同仁指正。   一、注重积累,为写作打好基础   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剪报让学生学会收集
期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越来越多的人纷纷离开原来祖辈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打工谋生,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和老人留在家里,让老人照顾孩子上学,自己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或回来,或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然后就又投入到紧张而繁忙的生意或工作中去。留在家里的孩子就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留守儿童”或“留守学生”。   在学校担任班主任工作时,也接触到了这样一个群体,如果非要把他们和其
期刊
教材到底该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前不久,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本市一些学校,结果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利用教材时,往往局限于字词句篇的讲解与分析,而忽略了从中挖掘写作“资源”。结果教材是教材,作文是作文,上课讲的内容写作文时用不上,不得不“另起炉灶”,弄得老师和学生都很被动。教材究竟能不能为写作服务,能不能变成写作的“资源库”?以此为研究课题,新学期开始后,笔者深入进行了探究与摸索。实践中,我体会到,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养。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这正有赖于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在生活中自觉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
期刊
新课标下的古典诗歌阅读鉴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志趣、品格、情操等多方面的熏陶,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类试题已呈新变化,“对比型”鉴赏已悄然走进高考命题中,这颇值得我们关注。纵观高考试卷及模拟卷,命题者最为关注的有以下几点:   一、比较思想感情的差异   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诗歌的生命。古人云:诗言志。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然而,由于诗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