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着色霉菌病于肉芽肿切除后并发脑膜炎和多发性霉菌性动脉瘤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h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着色霉菌病通常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很少侵犯其他器官,包括大脑.本文报告一例巨大着色霉菌病肉芽肿,于切除肉芽肿后并发脑膜炎和多发性霉菌性动脉瘤.患者男性23岁,1979年12月10日入院,主诉右眼球突出,偶有晕厥发作6个月.无明显诱因,未用过抗菌素或皮质甾酮类药物.曾在畜牧场工作过数月.检查:右眼球中度突出,右嗅觉缺失,左轻偏瘫,双侧视乳头水肿.CT扫描可见右额区不规则高密度肿块,注射对比剂后中度增强.右颈动脉造影发现右额区有无血管肿块,累及左额叶、右眶部及筛窦.

其他文献
由"黑色"或暗色的真菌(dematiaceous fungi)引起的真菌病的病名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如着色霉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phaeohyphomycosis)等词未经标准化就被用于各种不同的真菌感染,它们各具有显然不同的临床、病理和菌学的特征.主要的困难是对被称为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和暗色丝孢霉病的两个病的概念存在误解.
期刊
皮肤血管炎以触痛的皮肤结节、甲周的血管梗塞和指趾溃疡为特征.它作为成人多发性肌炎、皮肤炎(PM、DM)的特点未获公认.作者报告7例PM、DM具有皮肤血管炎,其中6例为DM,2例伴有恶性肿瘤.
酮康唑是一种新的口服咪唑类药物,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已用于多种人的真菌病获良好效果,包括浅部皮肤真菌病、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副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和球孢子菌病.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引起的.此菌广泛地存在于腐生物中.本病为一职业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农业和林业工人中.绝大部分病人为皮肤淋巴管型,极少数累及内脏和骨.作者报道了3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都是明尼苏达州东部的一个苗圃的工人,由于接触泥炭藓(Sphagnum Moss)而引起发病,从藓中发现了申克氏孢子丝菌,此藓产于威斯康星州.
期刊
方法:作者选择了32例顽固难治的皮肤型银屑病,其中16例过去曾接受氨甲喋呤(MTX)治疗(9例无效,7例不能耐受),3例为严重关节病性银属病。全部患者在服药前作了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作了肝肾功能生化检查及尿肌酐清除率(清除率<75ml/分,不进行治疗)。
作者报告一例56岁男性,6年中反复发作红斑、丘疹,并伴鳞屑、坏死、结痂,消退后遗留色素减退性疤痕。临床诊断为慢性苔藓样糠疹,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淋巴瘤样丘疹病。
期刊
甲氰咪胍是一种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过去几年,广泛应用于控制病理性的胃液分泌亢进的疾病和消化性溃疡.也试治某些皮肤病如慢性荨麻疹、色素性荨麻疹和瘙痒性疾病,获得不等的疗效.最近报道9例病人服用治疗剂量甲氰咪胍5周,发现有皮脂分泌减少现象.作者最近观察到2例服用此药所引起上述并发症.
期刊
本文报告口服etretinate(注:芳香维甲酸衍生物(治疗一例合并结节病的泛发性疣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患者,男性24岁.于1965年出现结节性红斑,2年后发现有肺部浸润和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手臂、大腿和躯干有高起的紫色皮损,活检符合结节病诊断.
作者从1951~1980年进行的1237例伸一屈肌多尾移植术(EFMT)和829例浅肌移位术中分别抽样选出各200例进行分析研究.浅肌移位术是将中指或环指的浅肌腱于手掌中部切口切断抽出,分成4股,分别经各蚓状肌管引至伸肌腱帽的侧束,示指固定在尺侧,中、环和小指皆在桡侧.
期刊
黄瘤是指皮肤或肌腱有黄色或橙色的斑疹或结节,含脂质的细胞在上述组织中浸润.也可侵犯内脏器官,可伴血脂异常及相应的临床症状而成为黄瘤病.黄瘤损害在组织学上的特点是有泡沫细胞,即在胞浆中有脂质聚集的组织细胞.所含的脂质是游离的或酯化的胆固醇,也可含一定量的其他固醇及甘油三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