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的一种样态

来源 :教育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实践与经验互动.学生的身体是联结其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纽带,在劳动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劳动教育功利化的目标、知识化的内容、规训化的方法、封闭化的环境造成学生身心分离、无身体经验、身心受伤、身不由己的困境.为了使劳动教育回归学生身体,我们可以借鉴具身认知理论,构建一种指向具身的学校劳动教育样态:在目标上鼓励身心参与,培养“完整的人”;课程上肯定身体经验,走向“实践的人”;方法上尊重身体选择,塑造“主体的人”;环境上破除身体限制,成为“自由的人”.
其他文献
解读内容:(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rn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rn——《世说新语·言语》rn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童话”(fairy tale)是舶来品,研究普遍认为它最先是由法国作家多尔诺瓦夫人所提出的,逐步被界定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随着其日益丰富,其涵义也有了更丰富的诠释,可以是一种故事,可以是一种形式,甚至可以是一
期刊
教育的公平公正是促进社会和谐正义的重要方式.文章以小学课堂的教学案例来展示“边缘人”现象,并由此提出教育正义批判.在课堂教学“边缘人”的形成过程中,教师不能道德免责.僵化制度与霸权风格、身份固化与人性漠视、无情拒斥与正义缺失应当受到教育正义的批判,学生的自甘边缘与迷茫自弃应当被阻断,座位边缘化不能再成为人的边缘化的帮凶.在教学实践中,绝不能让一个小学生成为边缘人,教师应担负转化边缘人的首要责任,学校应倡导均衡多元的评价体系.
学生习作的碎片化,老师的习作教学也存在零散的状态,彼此之间没有关联,造成学生习作学路不明,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探讨了用学单来引导学路的习作教学路径,让习作教学从零散到整体,从模糊到清晰.那么,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如何用学单、明学路,依据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将习作能力的提升落到实处呢?
期刊
对话,是所有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作教学中必学必教的内容之一.但在日常习作教学中,教师多是基于对对话的表层理解来展开教学,这会导致学生习作中的对话缺少应有的语言特质和语言生命.本文立足写作思维,从对话的本质、形式、功能和对话的训练等方面做一些探究,为提高对话专项教学提供更为科学、更为精准的路径.
期刊
统编本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美景”“奇观”,整个单元是按照语文知识要素编排的,所包含的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可以归到传统的文学题材——游记中.游记类文章的写作,自有其固定的写作范式.该单元在编写中,通过单元学习目标和“交流平台”,向学生介绍了游记的几点文体知识,如“按游览顺序写”“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写”,“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写”等,并把“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作为学习的重点.
期刊
布迫厄的“实践逻辑”理论与阿伦特的“平庸之恶”概念貌似毫无关联,但两者在特定的教育情境当中“相遇”后就显得异常的“亲密无间”了.要想准确把握两者的关系,有必要从“实践逻辑”的三种“属性”,亦即“时间”的紧迫性、“惯习”的持久性、“场域”的博弈性出发,探究其是如何对教师“平庸之恶”的催生产生影响的,进而揭显教师“平庸之恶”的内在生成机制,并试图以“实践逻辑”三种“属性”的运行轨迹为切入点,从激发教师的道德敏感、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重拾教师的伦理责任等方面提出超越教师“平庸之恶”的可能性路径.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小学中年段学生习作的目标和内容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观察周围世界,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期刊
童话是最受儿童喜欢的文体.童话充满神奇的幻想,童话的内涵是“真、善、美”.童话阅读教学中,说童话、写童话是常见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创编童话,能学习童话的语言,感受童话的内涵,体验童话的乐趣.因此在不少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设计创编童话的语言实践活动.但是学生的创编内容往往不尽如人意.
期刊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定位赋予了职业教育独特的价值功能和发展空间,标志着职业教育迈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职业教育类型是基于职业教育共同特征而抽象出来的教育种类.类型教育视野下如何构建传统工艺传承人才培养体系,是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新命题.类型教育视野下,体系化是职业教育的外延特征,特色化是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与体系化特征相关联的“中高本”是否有效衔接贯通和与特色化特征相关联的工艺传承传统方式是否契合现代传承人培养的需求,是类型教育视
中华民族历来是热爱劳动的民族,努力劳动是几千年来积淀的优良传统.“赖力者生”,劳动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使人“心存”而“身修”,令国富而民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奉献劳动”内蕴着“真”“善”“美”的统一,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心体俱用”的劳动教育,是耕读相兼、洒扫应对和习行并举的统一,是生命主体成长的实现活动.传承中华传统劳动思想及其教育智慧,就是要走向“道德”的劳动品质教育、“生活”的日常劳动教育和“育人”的劳动价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