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感到非常苦恼。他们认为古诗词不仅晦涩难懂,而且其内容距离现在的生活太远,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对此,教师该如何开展古诗词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实例详细谈谈。
一、介绍创作背景
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都知道,古诗词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写成的,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学生如果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就能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因此,进行古诗词教学,教师要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比如,在讲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先介绍“念奴娇”和“赤壁”。“念奴娇”是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是指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是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西北。之后,教师可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在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公元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有两年,当时他四十五岁,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所以靠游山玩水来放松心情。有一天,他刚好游览了赤壁,回忆起过往的经历,联想到了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事迹,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了解了这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不难体会词人的壮志难酬之情了。
二、分析艺术手法
学生不仅要具备理解作品的能力,还要具备欣赏作品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手法的作用,进而更好地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比如,在讲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可以重点讲解作品中的艺术手法——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詩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即所谓的“据事以类义”也。词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涉及一个典故。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作者以廉颇自比,一方面是表明自己的决心,表示自己愿意和廉颇当年服务于赵国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朝廷起用他,他便当仁不让,奋勇向前,奔赴疆场,抗金杀敌;另一方面是显示能力,表示自己虽然老了,但是仍和当年的廉颇一样,老当益壮,有充任北伐主帅的实力。此外,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但是最后被奸人所害,离乡背井,他虽然愿意为国效劳,但是报国无门。辛弃疾忧心自己会重蹈廉颇的覆辙,被朝廷“弃而不用”,或者“用而不信”,所以借此抒发自己的忧虑之情。学生了解了这些,在品读作品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其中的复杂情感。
三、设计思考问题
除了要介绍创作背景,分析艺术手法,教师还要设计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探究能力,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比如,在讲解《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道思考题:“若文中的女主人公处于现代社会,她还会面临被丈夫抛弃的问题吗?为什么?”学生看到这个问题,纷纷开动脑筋思考,并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现今女性的社会地位来分析。有的学生认为,女主人公很有可能不会被丈夫抛弃,因为现在的女性大多比较独立,都有自己的爱好、事业,有个人理想,有人生目标,有经济来源,不会一味地依靠夫家。女子更加独立,与丈夫相处时也会更加和谐,二人应该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有的学生则认为,文中的女主人公并没有过分地依赖男子,也没有对丈夫言听计从。相反,她有自己的想法。前期,她敢于追求所爱,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这在当时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但是,最终她还是被抛弃了。即使这名女子生活在现代,在精神和物质上都足够独立,依然还是会面临被抛弃的问题,因为她的丈夫是个没有责任与担当的人。
总之,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尽力做到以上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品读古诗词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
一、介绍创作背景
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都知道,古诗词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写成的,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学生如果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就能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因此,进行古诗词教学,教师要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比如,在讲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先介绍“念奴娇”和“赤壁”。“念奴娇”是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是指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是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西北。之后,教师可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在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公元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有两年,当时他四十五岁,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所以靠游山玩水来放松心情。有一天,他刚好游览了赤壁,回忆起过往的经历,联想到了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事迹,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了解了这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不难体会词人的壮志难酬之情了。
二、分析艺术手法
学生不仅要具备理解作品的能力,还要具备欣赏作品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手法的作用,进而更好地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比如,在讲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可以重点讲解作品中的艺术手法——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詩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即所谓的“据事以类义”也。词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涉及一个典故。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作者以廉颇自比,一方面是表明自己的决心,表示自己愿意和廉颇当年服务于赵国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朝廷起用他,他便当仁不让,奋勇向前,奔赴疆场,抗金杀敌;另一方面是显示能力,表示自己虽然老了,但是仍和当年的廉颇一样,老当益壮,有充任北伐主帅的实力。此外,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但是最后被奸人所害,离乡背井,他虽然愿意为国效劳,但是报国无门。辛弃疾忧心自己会重蹈廉颇的覆辙,被朝廷“弃而不用”,或者“用而不信”,所以借此抒发自己的忧虑之情。学生了解了这些,在品读作品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其中的复杂情感。
三、设计思考问题
除了要介绍创作背景,分析艺术手法,教师还要设计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探究能力,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比如,在讲解《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道思考题:“若文中的女主人公处于现代社会,她还会面临被丈夫抛弃的问题吗?为什么?”学生看到这个问题,纷纷开动脑筋思考,并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现今女性的社会地位来分析。有的学生认为,女主人公很有可能不会被丈夫抛弃,因为现在的女性大多比较独立,都有自己的爱好、事业,有个人理想,有人生目标,有经济来源,不会一味地依靠夫家。女子更加独立,与丈夫相处时也会更加和谐,二人应该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有的学生则认为,文中的女主人公并没有过分地依赖男子,也没有对丈夫言听计从。相反,她有自己的想法。前期,她敢于追求所爱,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这在当时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但是,最终她还是被抛弃了。即使这名女子生活在现代,在精神和物质上都足够独立,依然还是会面临被抛弃的问题,因为她的丈夫是个没有责任与担当的人。
总之,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尽力做到以上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品读古诗词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