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家阅读】
  谁的故乡不沉沦
  □耿 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风雨飘絮般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将“背”理解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作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作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这话真是说到了骨髓,彻肤彻骨。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木,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治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那些炊烟留在土里,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制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人们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选自《北京文学》2011年第6期)
  写作借鉴
  中国的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破坏了原有的田园风光,本文作者对此深感忧虑。文章脉络清晰,以“谁的故乡不沉沦”为题、为线索,贯串全文,引人深思;行文中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揭示了农村庄稼被毁,树木被砍伐,田园风光被破坏的现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全文句式整齐,层层推进,感情强烈,富有艺术感染力。
  【习作展示】
  乡 事
  □陈娅宁
  青石板的小路上,有我留下的脚印,那段斑驳的砖墙,如今到底啥模样?到不了的都叫远方,回不去的叫故乡。
  乡村是城市的根,是水泥森林中彷徨的人回不起的故乡,回不去的过去。
  我们再也离不开电子产品,看似多彩的生活实则单调而空虚。想想那些在乡村的暑假,彻耳的蝉鸣也不显得聒噪。每一个村子都有一棵大树,五个人拉手才能合抱的大树,而大树多是空心的,空心到让人担心它会支撑不住。恰恰相反,这空心的大树往往枝繁叶茂,在夏日为乡人投下一地婆娑的树荫,提供一席谈天之地。树下只有几块石板,没有规整的大理石气派,经过几十年的风吹日晒,被多少宽大的手掌摩挲,它变得平整。饭后,晚霞满天,乡人手持蒲扇,相聚于此,说着农忙的劳顿,烦心的家事。乡人时不时抿一口自家种的清茶,妇人怀中的婴孩在软软的乡音中沉沉睡去,不知月上柳梢头。家门前一盏昏黄的灯,一声妻儿的呼喊和着山中猫头鹰那怪异的叫声,乡村快睡着了……
  乡村的夜黑得干净、纯粹,因为乡村没有彻夜的灯火,只有微红的木炭在灶中偷偷燃着,是母亲对游子的归来心存的一丝期望。
  每当我们穿越隧道,汽车尾气让我们作呕,便情不自禁怀念起那炊烟的味道。炊烟便是家的味道,一家人守着一缕炊烟,就是守着一生的幸福。
  乡村的冬日,雪飘得惹人驻足,当你在雪中茫然不知所措,外婆扯着嗓子喊,或生起灶火,在家的上空飘出一缕熟悉的炊烟,引着我回家。她总会用她布满老茧的双手递上一杯热茶,还一直嘱咐着要双手接。踮着脚,用她的大手在我的衣帽间摩挲着,用掌心的温度悄无声息地去融化总也不肯落的雪花。总有忙不完的家务事,耳畔总有她厚厚的棉鞋踏在木台阶上沉闷的声响,让人心疼。
  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我们总在路上,我们是离弦之箭,期待和弓的下一次重逢,又注定必然远去。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天涯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故园炊烟梦里萦,心乡有此影。炊烟是乡村的丝巾,炊烟是家人呼唤儿女的回音。炊烟是古典田园诗的韵脚,是流传在土地深处、民间摇篮曲中的一部分。
  当炊烟的温暖融化屋檐上的积雪,迎来乡村的春日;当朝阳在炊烟的萦绕中升起,又是乡村美好的一天。
  相似对比
  相似度:百分之五十。全文充溢着作者对归不去的故乡的深情呼唤,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故园一去不复返。故乡的夜暗得伸手不见五指,却暖得让人安心;故乡的冬日冷得让人不知所措,却少不了一双温热的大手。作者的情感在城乡景物的两相对比中喷涌而出,引人共鸣和深思。另外,文章语言含蓄隽永,如诗如画的意境让人沉醉。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的温暖,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陪伴孤寂的灵魂,照亮缥缈的理想。放眼如今的社会,我们可以看到那么多被金钱利益蒙蔽了心智的人,那么多为权力地位而泯灭了人性的人。人与人的交往,充斥着心机猜忌。什么是信任,什么是爱心,什么是责任,都被丢进了大海。生活呢?匆忙赶路的我们在生命的跑道上奋力奔跑挣扎,一路阳光,一路花香,我们没空去欣赏。到头来,在抓住了魂牵梦绕的梦后,才发现自
期刊
迎接“断舍离”,让心灵做一次深呼吸。“断舍离”原为日本一位家庭主妇提出的整理房间的秘诀,但在我看来,这一理论在生活中皆可适用。  断绝物质的欲望,静听心灵的呼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追求越来越豪华的住所,越来越高档的轿车,越来越多功能的手机。他们在这种追求中获得刹那的快感,在这种奢华中享受瞬间的满足,企图用这种物质的不断获取来填补内心深不见底的空虚;希图用物质的奢华来伪装心灵的强大与身份的高
期刊
五姥爷个子不高,常年戴一顶黑色呢帽,冬天穿一件暗蓝色大衣。说起话来不紧不慢,却让人感觉自有道理在其间。说来,他已是古稀之年了。  五姥爷曾是大夫。  那时,方圆十几里只有他这一间诊所,人们有什么跌打损伤、伤寒发热都来找他,诊所门前常有许多人排队。他也不着急,一个个看,有时直看到太阳落山。  五姥爷并不推崇西药。他常对我们这群晚辈说:“病啊,是要靠养的。西药贵,吃下去,眼看着这病就好了。过两天又不得
期刊
【主题阐释】  法国大文豪雨果有句话特别阳光,特别豪迈,“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当我们烦躁、焦虑不安时,应该想到这句话,用这句话平复自己内心的波澜。同时,也暗暗地问自己:在世界的虚妄面前,你足够坦诚么?在激烈的竞争中,你足够优秀么?你的心有多大?你的努力够么?  【名人名言】  1.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期刊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开幕时,吴太太在收拾晒干的东西,有的只是折好,有的先需熨平。杨长雄坐在窗外的一个蒲团上看书,晒太阳。  吴太太 (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穷人,穷人,这个年  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  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  三毛钱一棵白菜,一毛钱一盒洋火,从来没  有听说过。穷人,穷人,是的,做娘姨的是穷  人,做主人的个个是发财的吗?这
期刊
时间的车轮,悄无声息地碾过记忆深处的路;往事,悄然无声地蛰居于文字中。转眼,已经三年过去了。但我只要想起那件事情,心中便涟漪不断。那件事就像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时,我正在读初一。因为一场小小的车祸,我右脚大脚趾骨折,不能走路。但是,我又不能不上学,所以,父亲只好每天骑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接送我。那辆车的车架早已锈迹斑斑,车座也凹凸不平。每次父亲来接送我的时候,周围同
期刊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它的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论点、展开论点、论证论点,在这些环节中,都必须进行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等。  一、概念分析  分析概念,就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概念的内涵通常采用下定义的方法,如作文题“好奇心”,“好奇心”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因为新奇而感兴趣的心理倾向。  明确概念的
期刊
某部老电影中的独白是:“有很多事情,我未曾想够、做够或体会够,就被外界逼促着往前赶;我还需要时间读书、写诗、作画和观赏美景,却被外界推离了好远,回不了头。”诚然,人生如此,即使是提前到达了目的地,也会因匆匆赶路、忽视了沿途的山川河流而失去其本来的意义。  青虫蜕变成蝴蝶本就该经历一个过程,唯有经历破茧的过程,生长出有力的翅膀,成蝶的飞翔才能更加畅快淋漓,自由自在。  《看见》一书描写了德国人卢安克
期刊
俗话说“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可是,一片树叶的飘落,果真预示着秋天的来临吗?  未必!管窥蠡测,透过表象知其本质,固然是我们看待事物的一种方法,但是正如海市蜃楼的虚幻一样,表象不一定真实,表象也许会蒙蔽我们的眼睛。  历史上,仅凭只鳞片爪就妄断、不顾全局的悲剧,如恒河沙数。悲情英雄霸王项羽,虽武功盖世却有勇无谋,更别说高瞻的眼力与洞察力,他专横跋扈,气走韩信,不识真假,赶走
期刊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诗歌对人的性情与品格的熏陶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喜欢写诗,还是喜欢读诗,都是富有才情的表现。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圣人竟把诗的作用提升到如此高度。  富于浪漫与幻想的年轻人大多是喜欢诗歌的。二十多年前的自己也和许多年轻人一样非常喜欢诗歌,甚至可以说是痴迷诗歌。上师范期间,我曾写有厚厚的几大本小诗,可惜质量不高。投出去的稿件多是泥牛入海,只有几首在编辑动过手术,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