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奶奶当上封面女郎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do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有一位身材出众、气质优雅的“潮奶奶”,面对摄影师,她镜头感十足,灿烂的笑容如花绽放。她叫盛瑞玲,85岁,退休后一度被肥胖和疾病困扰,后来“逆袭”成了平面模特,她的照片经常登上杂志封面。
  享受走路的乐趣
  盛瑞玲是四川人,1992年从中国矿业大学医务室退休后不久,遭遇一场车祸,导致其腰椎压缩性骨折。她在家里熬制骨头汤、鸡鸭鱼肉进行滋补,待腰伤痊愈时,她的体重由原来的48公斤猛增到63公斤,糖尿病也不请自来。
  盛瑞玲决定减肥。她先试着节食,结果失败了,因为饮食上稍有不注意,血糖值就会反弹。她又开始通过跑步、跳舞等剧烈运动来减肥,却总不能坚持下去。
  盛瑞玲的儿子是摄影师,拍的照片需要送往报社和杂志社,有些照片邮寄又怕弄丢,她就帮着送,顺便走走路,也算锻炼身体。没想到这种步行的锻炼方法,居然让盛瑞玲走出了一番新天地。
  “只要有两条腿,哪里都是我的锻炼场地。不管多远的地方,只要有地址和电话,我都能找到。”盛瑞玲说,“这也得归功于我老伴这个‘活地图’。他十分支持我,每次在我出发前的头天晚上,他都帮我查找最佳路线。”
  赶车、挤车、找门牌,匆匆忙忙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盛瑞玲的体重逐渐减轻。后来,她索性放弃乘坐公交车,开始享受走路的乐趣。“我走路速度非常快,平均每秒钟要迈两步多,而且挺胸、收腹、大踏步、铆足了劲。刚开始时运动量大,我常常出现低血糖症状,于是调整了方式,一边走一边能和自己对话,就表明速度正好;如果不能,则说明速度太快。”
  只用了一年时间,盛瑞玲的体重就减轻了十几公斤,血糖也得到控制,体检时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2003年,73岁的盛瑞玲给一家杂志社送照片,美编称赞她形象不错,盛瑞玲就问自己能否上封面,美编让她拍几张照片试试。她乐滋滋地让儿子为自己精心拍摄了十几幅艺术照,其中一张还真被杂志选用了!盛瑞玲很高兴,买了好多本这期杂志,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人送一本。
  锻炼不能少
  退休前,盛瑞玲在单位开会都坐在角落,寡言少语,生怕别人注意到她。刚退休时,她待在家里不愿出去与人交往。给儿子当“快递员”后,她不仅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而且在“推销”儿子作品的时候顺便“推广”自己。“我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我的言谈举止、穿衣打扮不能有损封面女郎的形象呀。”
  广告商也找上门来。盛瑞玲说:“我经常要和小到8岁、大到80岁的专业模特合作,大家在一起演绎父母情、祖孙情、夫妻情、师生情等,特别有成就感。”
  工作忙就需要有个好身体,盛瑞玲笑着说:“我出道太晚,当然要抓紧一切时间工作,但身体锻炼一点儿也不能少。没有好的身体,怎么会有好的精神?我有个保持身材的小秘诀,就是每天晚上看电视时贴墙站立,臀、腰、肩三点一线,收腹。每天坚持一小时,保证收获巨大,不会长肚子。”
  不被让座很开心
  盛瑞玲与成龙、杨澜、徐帆、濮存昕等大腕演员都有过合作。前不久,她还接拍了一部关于地震的公益宣传片。
  她现在最快乐的事就是出门坐公交车,年轻人见了不给她让座。“这证明我还不老。”她哈哈大笑着说。
  “我的自信是别人给的。”盛瑞玲说,她以前从不觉得自己漂亮,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称赞她、关注她,让她从起初的受宠若惊到树立自信。也正是这种自信所散发出来的气质,让她成为北京奥运期间十大最美笑脸之一。
  盛瑞玲开了微博、微信,把自己拍广告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告诉大家。她的博客有两百多万名粉丝。一名18岁的大学生说:“奶奶,看到你的照片和生活状态,我很震撼,人老了也可以活得这么精彩。”一名武警还给盛瑞玲寄来一身武警服装,让她穿在身上。
  2015年11月,盛瑞玲荣获北京首届“十大银发达人奖”奖杯。在她看来,自己并不老,有着一颗年轻爱美的心!
其他文献
一线曙光  1982年春,我从我上班的商店骑了四五十分钟的自行车,到杭州师范学院找我弟弟莫小不,向他借复习资料,我想考电大。  对于因“文革”而中断了学业的那一批年轻人来说,重新求学的机会不是没有,但我已全部错过。  上世纪70年代的工农兵大学生,推荐条件苛刻,家庭出身要好,个人表现要强,还有令人难以想象的明争暗斗,我无从争起。  1977年恢复高考,我的下乡的弟弟们都是在此后三年里考上的。此时我
为了协助编写地方史志,我去乡下搜集一家正骨诊所的资料。这家诊所,始于清代光绪年间,至今已到了第七代传人手上,经营了一百三十多年。  正骨诊所现在的第七代传人,刚从父亲手里接管门诊,年龄不大,才四十出头,但颇有老派作风和一种传统中医特有的沉着、稳健。我说明来意后,他很快就找来了几本大部头的旧书,其中有《族谱》和记有祖上德行的旧地方志书。  从旧县志的一段记载里,我看到了一位纯粹的乡村医生。记载的开头
选择了皖南女孩  马鞍山市郊外20公里苏皖接壤处,有上海的一座后方钢铁厂。1975年,我是那里的一名焦化技术员。  正是谈婚论嫁的年龄,怎奈重工业基地郎多妹少,王老五漫山遍野。工会领导就开导我们,天涯何处无芳草,当地的安徽姑娘又漂亮又实在,为啥鼠目寸光总在厂区内打转呢?话虽这么说,可他自己的儿子就没带这个头。当时大家都憋着劲儿想调回上海,找当地人成亲不明摆着是要扎根此处一辈子么?  客居安徽的上海
江明是重庆江津区杜市镇月坝村人,今年95岁。他社会阅历非常丰富,小时学过中医,当过皮鞋铺伙计,后来扛枪当兵,打过日本鬼子。新中国成立后,他在重庆一家建筑公司当石工,“文革”时,因为有当“国军”的历史,被清退回家乡务农。  因为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读书人,又见多识广,江明常常帮助同村社员写写书信、契约什么的,因而有人称他“江老师”。他也孤芳自赏,常写点“张大妈、李大妈,人人抱个大南瓜”之类的打油诗,于是
从农业户口转成非农业户口,在我们那会儿绝对是道大坎,一般人是很难有机会的。“半脱产”可以说是当中的一道难关,或者说是“农转非”的一把钥匙。  我是土生土长的丰宁人,在我们小的时候,肯供女孩读书的家庭还不多,而我比较幸运,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在当时绝对算是高学历了。1974年高中毕业后,我回村当了民办教师,一年之后就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1976年,县里培养年轻干部,我又被选为“半脱产”。  “半脱产
1964年中专毕业后,我和对象同被分配在山西榆社县工作。我在县兽医院,她在离县城30里外的一个公社妇联会。1966年正月初八,我们结婚了。  娶媳妇,本应当是我去她工作的公社迎娶。可她说,不要两个人受累,她独自进城就行。我也太实在了,真没去接她。结婚当天,她才告诉公社领导自己要结婚。领导批评她:“终身大事,怎不早说!”忙给她买了幅画,并写上贺词。然后,她骑车赶往县城。10点多钟,当她推着自行车走进
1970年,我在北大荒一营宣传队时,有一个队友患了砍头疮(即带状疱疹),数月不好。青霉素一天天打下去,该烂的地方还烂着。当地老乡看不下去,推荐了一个偏方———嚼生黄豆。于是每天看他的嘴里像磨豆腐一样,白沫飞溅地磨着。问什么味?答不出来。递一粒生豆子给我,嚼出腥涩来。如此磨了七天,疮不见好,倒常有各种音节的臭屁冷不丁迸出来,原本生豆子是胀气的。  又一老鄉荐了偏方:将老母猪屎焙干,拌背阴土,与鸡蛋清
帮母亲整理房间,看到老照片,不觉聊起了老邻居胖姜婶.rn胖姜婶和我们,门对门一住就是七年.胖姜婶是地道的农村妇女,没读过书,说话喜欢直来直去,大声嚷嚷着和左邻右舍打招呼,
我是农村孩子,当兵后,在部队当了干部,转业后就留在城市工作,直到退休。这么多年,我一直记挂农村,那里有我的兄弟姐妹,有我的亲朋好友,有我忘却不掉的乡土味道……在城市里居住的年月,我总惦记着农村,常常会带着老伴儿往村子里跑。如今好了,都退休了,时间由自己做主,我俩商量:租间房子,回农村养老去!  哥哥、姐姐已经提早把我们租住的房子收拾一新,拎包即可入住。推开房门,环顾这个大大的房间,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我聘女儿做理财顾问,还得从两年前的一次险情说起。  那天,我在家里接到个奇怪的电话,说我的银行账户出现异常,让我赶快把存款转到指定账户。听见自己辛苦攒下的养老钱有问题了,我一下慌了神。正在我准备按照对方指令操作时,女儿打来电话。我赶紧向女儿说了这个事,女儿听完就笑了,告诉我这是个骗局,千万别中计。自此,女儿开始做我的“理财顾问”。  女儿采取三个招数,拦截了我的一次次失误。  招数一,查我的通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