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落实要求教师除了要关注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外,也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及道德素养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能满足社会对于全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讨论,提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希望能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往单纯的“书呆子”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體现到教育教学中,教师不断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体育教学也逐渐重视起来。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思维品格以及道德意识形成最重要的时期,不少体育教师尝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但却不得其法,教学效果不甚如人意。现笔者结合自身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针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培养良好的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
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的培养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专项运动能力和良好的运动习惯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能为学生设置基本能够完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于体育的恐惧感和压力感得以降低。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良好的运动习惯,如以自身的习惯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不断的熏陶中养成自己的习惯。
例如,在进行“跳高”这节课前,教师要先对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若学生差距较大,可酌情为学生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使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进步。跳高对于学生的跳跃能力和协调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可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进行跨栏的训练,旨在活动学生各关节和肌肉,不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或事故等。同时,教师要在课上讲解跳高时需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在运动中和之后的跳高中避免,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不断熏陶和渗透,是一个见效较为缓慢的过程,教师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素养
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将其作为学生的体育水平进行记录,这一方面压抑了学生对于体育的喜爱程度,降低了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逐渐不能满足素质教育中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查学生体育成绩之外的素养,如学生的学习态度、体育精神、体育情感等,也就是关注到学生良好品格素养的塑造,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上课签到表,也就是考查学生的出勤率以及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其次,在理论课上观察学生上课听课的认真程度,在活动课上观察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参与程度以及热情,并将其作为学生体育水平的一项参考;再次,教师要在学生运动过程中渗透体育精神的内容,并观察学生的掌握程度等;最后,结合学生的体育测评水平以及各项有关态度的考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整体的评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着重在学生良好的品格方面下手,使学生意识到体育成绩并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从而从自身出发,不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吸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品格素养。
三、通过比赛发展学生的体育品德
学生对于体育品德的概念比较模糊,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感知到它的存在,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教师可以通过比赛帮助学生分析同学们在比赛中的举动,从而逐渐向学生渗透良好的体育品德对于一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另外,若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或举动,教师不要急于否认学生的做法,而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并委婉地指出学生哪些地方尚需改进等,在学生对于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知的同时不会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例如,在学习田径类项目(如短跑、长跑、跳高、跳远等)时,教师可以利用竞技性项目的魅力引导学生参与比赛,并设置一定的奖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好胜心。教师在比赛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态度,将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以及情感进行记录,除了为获胜者颁发奖品外,教师也要注意在班级中表扬体育品德的表现较好的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良好的体育品德也能获得教师的赞赏,从而向被表扬的学生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学风,也就完成了教师要渗透体育品德的目的。
总之,要想在初中体育中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落实,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核心素养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基本学习水平、运动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令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或小游戏,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项目的锻炼过程中得到核心素养的渗透,从而不断得到意志、思维品质、品德及身体素质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洪或熹.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有效32教学策略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0):85-86.
[2]申欣鑫.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2018,(05):79.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往单纯的“书呆子”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體现到教育教学中,教师不断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体育教学也逐渐重视起来。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思维品格以及道德意识形成最重要的时期,不少体育教师尝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但却不得其法,教学效果不甚如人意。现笔者结合自身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针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培养良好的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
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的培养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专项运动能力和良好的运动习惯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能为学生设置基本能够完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于体育的恐惧感和压力感得以降低。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良好的运动习惯,如以自身的习惯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不断的熏陶中养成自己的习惯。
例如,在进行“跳高”这节课前,教师要先对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若学生差距较大,可酌情为学生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使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进步。跳高对于学生的跳跃能力和协调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可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进行跨栏的训练,旨在活动学生各关节和肌肉,不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或事故等。同时,教师要在课上讲解跳高时需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在运动中和之后的跳高中避免,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不断熏陶和渗透,是一个见效较为缓慢的过程,教师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素养
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将其作为学生的体育水平进行记录,这一方面压抑了学生对于体育的喜爱程度,降低了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逐渐不能满足素质教育中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查学生体育成绩之外的素养,如学生的学习态度、体育精神、体育情感等,也就是关注到学生良好品格素养的塑造,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上课签到表,也就是考查学生的出勤率以及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其次,在理论课上观察学生上课听课的认真程度,在活动课上观察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参与程度以及热情,并将其作为学生体育水平的一项参考;再次,教师要在学生运动过程中渗透体育精神的内容,并观察学生的掌握程度等;最后,结合学生的体育测评水平以及各项有关态度的考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整体的评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着重在学生良好的品格方面下手,使学生意识到体育成绩并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从而从自身出发,不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吸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品格素养。
三、通过比赛发展学生的体育品德
学生对于体育品德的概念比较模糊,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感知到它的存在,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教师可以通过比赛帮助学生分析同学们在比赛中的举动,从而逐渐向学生渗透良好的体育品德对于一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另外,若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或举动,教师不要急于否认学生的做法,而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并委婉地指出学生哪些地方尚需改进等,在学生对于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知的同时不会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例如,在学习田径类项目(如短跑、长跑、跳高、跳远等)时,教师可以利用竞技性项目的魅力引导学生参与比赛,并设置一定的奖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好胜心。教师在比赛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态度,将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以及情感进行记录,除了为获胜者颁发奖品外,教师也要注意在班级中表扬体育品德的表现较好的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良好的体育品德也能获得教师的赞赏,从而向被表扬的学生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学风,也就完成了教师要渗透体育品德的目的。
总之,要想在初中体育中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落实,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核心素养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基本学习水平、运动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令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或小游戏,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项目的锻炼过程中得到核心素养的渗透,从而不断得到意志、思维品质、品德及身体素质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洪或熹.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有效32教学策略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0):85-86.
[2]申欣鑫.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2018,(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