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五城“暗战”物流中心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x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西部物流业纷争已久,兰州新区、宁夏“特区”均有意打造成为西部物流中心高地。前行者步步蚕食,后来者运筹帷幄,且看鹿死谁手。
  《支点》记者 袁阳平
  今年5月,有着“西部物流第一展”的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西部物博会”)将在西安开幕。
  以一场展会来吸引全球物流业的眼光,中国西部重镇中远不止西安。
  在兰州,去年兰州新区获批后仅两个月,号称“陕西第二”的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在此开幕,新区的目标是咬定国家级物流中心。
  有专家坦言,物流逐鹿西部已进入3.0时代,西部物流中心之争已从成渝角逐,到“西三角”(即:成都、重庆、西安)暗战,再到由西部五城架起的群雄逐鹿时代。
  谁将真正成为“十二五”时期西部的物流中心?
  “三国演义”
  早在十年前,成都就为西部物流业暗战埋下伏笔。
  2003年,成都提出了“西部物流中心”的概念,意在通过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和物流基础设施来提升成都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这种超前的规划已经让成都的物流业领跑西部。”四川省物流协会负责人称。
  按照规划,成都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即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穿过秦巴山脉,成都“物流概念”先刺激了西安。次年,西安开始角逐物流中心,“打造西部最大商贸物流港”的计划随之浮出。
  就在这一年,陕西省政府完成了《陕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制订,随后不久,《西安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也迅速出炉。
  不靠江不靠海,西安只得“借海”。凭借上述两个规划,西安试图打造“内陆第一港”。
  根据《西安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政策,西安市提出“1—8—10”的发展目标:1个物流园区,即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物流园区);8个物流中心,即六村堡空港物流服务中心、西安中储建材物流中心、西部车城汽车物流中心、北石桥冷冻品物流中心、长安引镇仓储物流中心、临潼新丰综合物流中心、纺织城服装物流中心和北郊果品物流中心。同时,结合西安城市商业发展规划,在东西南北布局了10个专业性的物流配送中心。
  不过,对于成都、西安在“西部物流中心”上的“野心”,另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重庆,也正虎视眈眈。它的策略是充分依托其沿江优势,运筹帷幄。
  与成都、西安相比,重庆两江新区早在2010年就已获批,而截至去年年底,成都天府新区、西安西咸新区仍在积极冲击“国家队”。
  “后起之秀”
  如今,“西三角”已结成“同盟”。后起之秀如何反击?
  去年8月,兰州新区获批,成为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它有着中国“陆都心脏”之称,地处“坐中六联”之势,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商埠重镇。
  最新规划显示,新区规划的物流园区为“五园三中心”总体布局,其中涉及现代农业示范园物流中心、生活物资流通中心、生产物资流通中心等3个物流中心,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兰州对物流的“钱袋子”还进行了初步盘算,到2015年,物流业总收入达到56亿元,再一个五年后将突飞猛进到236亿元。
  在兰州新区获批前一个月,内陆“特区”花落宁夏。
  银川市商务局负责人分析称,物流业正成为宁夏经济的“新秀”。目前,银川市委、市政府把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写进了“十二五”规划报告。
  该报告如是描述:未来,银川市将依托打造沿黄经济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龙头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机会,把银川市建设成辐射蒙陕甘毗邻地区,影响西北及中亚、中东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
  不难看出,后起之秀在赶超“西三角”的同时,兰州要打造“向西开放”重要高地,这无形中蚕食了甘肃的物流源,两者均将中亚看作其重要的国际客源地。
  不过,看似前景辉煌的西部物流中心不得不面对现实问题。
  有专家指出,物流业需要的不止是四通八达的路网,还有大量固定的货运班列。如何让各物流中心吃得饱,是摆在各地物流暗战面前的现实难题。
  “群雄逐鹿”
  为争夺西部物流中心的头把交椅,政府的先期规划投入正不断被后起者取代。
  2011年12月,在有着亚洲最大“内陆港”之称的成都青白江区,总投资25亿元、总容量为30万吨的成都银犁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在此开建,成都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成都的板凳还未坐热,一年后重庆“称雄”,一个投资额达28亿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在重庆九龙坡区石板镇开建,目标咬定“西部地区最大”。
  最吸引人气的各类博览会,你方唱罢我登台,有“华山论剑”之势。
  今年5月,西安将举全市之力打造“西部物博会”,紧盯国际物流企业来客,展会展示面积达3万平方米,并封有“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物流行业盛会”头衔。就连华山所属华阴市的物流业也积极与省会对接。
  但在西部,成都“西博会”(即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早已名声在外。据了解,今年“西博会”已跨入14个年头,博览会将西部国际采购大会等包揽其中,且去年签约投资项目金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就在去年“西博会”期间,四川大手笔投资200亿元对博览会进行了扩容,修建中国西部博览城,打造“中西部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
  “西博会”后不到半月,甘肃省举办了2012中国西部(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甘肃引以为豪,对外宣称“成为西部省区继陕西省后成功举办大型物流博览会的第二个省区”,以此加快西部物流中心的建设步伐。
  宁夏展会视野放得更开。已连续开了三届的中阿经贸论坛,宁夏称其为“黄金论坛”,涉及商贸物流等项目,同样有意成为“向西开放”的物流中心。   同时,去年9月份,宁夏最大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物流投资项目正式启用,分食西北地区“冷链物流”蛋糕。
  在省会城市争夺“龙头老大”的同时,各省会周边城市的物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如宝鸡眉县,西部煤炭物流配送中心投了10亿元,目标是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大型无污染生态型国际煤炭物流港。
  “江湖暗战”
  如今,西部各地对物流中心高地的角逐已白热化,竞相抛出了相当优惠的引资政策。
  以最早提出“西部物流中心”的四川省为例,仅税收就有三条优惠“诱饵”,主要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税收优惠,支持四川物流企业进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和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
  同时,陕西省提出了“省十二条”,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物流企业等。重庆、甘肃、宁夏也相继出台各项物流优惠的引资政策。
  这场优惠“诱饵”的比赛中,以保税物流港的争夺最为激烈。
  早在重庆两江新区未获批前的2008年,重庆规划了2675亩的两路寸滩港,并获批成为我国内陆首个物流保税园区。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支点》记者,随着功能日益完善,寸滩保税港区逐渐成为立足重庆、辐射西部及内陆地区的保税生产加工基地和物流中心。
  成都闻风而动。“那年市政府就专门研究了此事,会议开了整整两天。”成都市综合保税区负责人称。直到2010年,成都盼来了保税园,较重庆起步晚了两年。最新消息是,重庆两路寸滩港已进入三期封关期,保税区将全面建成。
  “物流中心建设不能仅仅是画饼。”面对西部城市对物流中心的争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称,“各物流中心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定位上表现出同质化,在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同质化。”
  “优惠政策把企业请进门,如何留住物流企业才是根本。”一物流企业高管称,“饼画得再好再大也是空谈,如果不能解决企业的饥饿,物流企业迟早会走,打造‘中心高地’的目标会难产。”
  减低成本是关键。上述人士分析,各地物流中心建设目的是要服务企业,如何降低物流成本、节约运输时间应该是各地政府在建设物流中心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仅仅依靠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发展。
  “鹿死谁手”
  几番江湖争战,五城优势各具,究竟鹿死谁手?
  目前,所有西部城市都面临着非常宽松的政策环境,这并不令人意外。不过,近两年,身为直辖市的重庆被国家提到越来越高的位置,其呼声极高。
  针对自身优势优点,重庆已提出一条连贯亚欧的铁路直达通道——“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呼之欲出。
  按初步估算,到2020年重庆的年外贸额将达700亿元,其中有2/3的货物都将通过这条铁路运输,带来的物流“蛋糕”在百亿元以上。
  不过,对来自重庆咄咄逼人之势。成都方面并未示弱。成都市交委物流处一位人士认为,成都的航空物流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到2011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内地第五大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907.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7.77万吨,居中西部首位。
  成都另一个优势,是商贸业发达。截至2012年上半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14.7亿元,增长16.0%,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
  “交通优势不等于物流优势,交通枢纽不等于物流中心。”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秘书长李牧原在多个物流论坛场合上表示,“物流有三大源头,即制造业、商贸业和转运需求,西部城市打造物流中心应分析自身的物流源头,做好定位,走特色化发展道路,这样的物流中心才有生命力。”
  总体来看,对于“西部物流中心”的未来,西部五城各有不同的“独门暗器”。“各城市因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特征不同,在发展自己物流中心时可以在主要功能上有所侧重,可以把物流中心定位于诸如集货、散货、中转、加工、配送等不同模式。”李牧原如是说。
  十年运筹,“西三角”同盟军已有领头之势,显示出西部“门户”物流业参与全国和全球经济的强劲动力。
  未满周岁的兰州新区、宁夏“特区”,正凭借新的政策优惠,吞吐着大西北的物流,迈向中亚等毗邻地区。
其他文献
核心提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十八大给未来经济结构提供的明确指针。其中,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5到10年时间,将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替代现在的钢铁、水泥、房地产、有色等传统产业。  《支点》记者 丁杰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不过,普通民众更为关心的是,“双倍增”会给哪些行业带来投资和发展机遇?充满期盼
期刊
核心提示:在“双倍增”目标中,切勿过分追求收入倍增,而弱化经济增长动力。收入增加意味着劳动力成本提高,中国要保证收入倍增顺利实施,必须得先有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  《支点》记者 何辉  2013年的春天正在走来,但胡俊认为他的冬天还很漫长。  胡俊是一位小微企业老板,在武汉从事钢结构生意。  胡俊的运气不错。2007年,在外打拼几年的他决定回武汉做生意,正赶上中国经济难得的高速扩张期,钢铁需求旺盛
期刊
欧元区各国在2012年后推出了一些应对危机的新举措,这些举措比前两年的零碎政策更具系统性。例如新出台的直接货币交易机制,永久性欧洲稳定机制的建立,以及原则上同意建立统一银行监管以及银行联盟。但是,欧元区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银行与政府资产负债、财政紧缩与经济衰退、资本市场债券收益率与债务可持续、欧元区解体风险与债券收益率之间的恶性循环。  以银行与政府资产负债之间的恶性循环为例:一方面,欧元区商业银
期刊
核心提示:全国“赶海”打响发令枪,大海掀起“捞”金潮。如今,沿海各省市正积极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支点》记者 袁阳平  75岁的全国甲壳素协会会长杜予民与龙虾、螃蟹为伴半生。  由他带领的全国甲壳素团队,被全球同业知晓。这类从龙虾中提取的物质,成为生物医药的主要原料之一,并产生出可观的市场前景。  他说,早年游学日本,日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深深印在脑海。
期刊
核心提示:通常假定人性恶的方式管理比较容易落实,但却是次一等的方案;假定人性善当然是一种更好的管理方式,但执行起来困难多多。文化就是这样一种辩证法,能够统一落实到可操作层面,它就是一个很实际的东西,胜过具体的管理规章制度。  孟庆祥(财经作家)  企业文化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虚无缥缈的。企业文化并不是条文规定的条条框框,而每个企业的员工知道思考和做事的基本准则和方式,这就是企业文化。  大
期刊
徐汉明 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一个突出矛盾是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究其根本原因是农民财产性产权制度供给缺失,交易流转机制失灵。  财产性收入是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  如何破解农民财产性收入难题?如何创造条件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这对于加快农民富裕
期刊
核心提示: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行,市场需求量上升,光纤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各大厂商纷纷扩充产能,未来企业竞争仍将激烈。  《支点》记者 丁杰  随着产业全球化的发展,“隐形冠军”这个名词越来越多地与中国企业扯上关系。在武汉光谷,许多“隐形冠军”较少被外界关注,却牢牢占据着其所在行业的市场份额。  作为全球产销量最大的光纤光缆公司,长飞光纤算是一位低调的“富豪”。  虽然10余年间,光纤价格降
期刊
发展,GDP,收入。  这三个看似差别很大却又紧密相关的名词,高度浓缩了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内涵。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选择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导向,即“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历经30余年,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在2010年一举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现在的问题正如邓小平晚年所担忧的那样:“富裕起来后财富怎样分配”也是“大问题”,“分配的
期刊
核心提示:网上订菜的模式并不新鲜,电子菜箱才真正解决了无人交付式的生鲜配送难题。在武汉开拓生鲜电商新模式的家事易公司,更愿意将这套体系加专利打包销售到其他城市,而不是亲自去卖菜。  《支点》记者 刘真真  英特小区位于武汉市中心地段,小区内设有三组鲜绿色的“电子菜箱”,初看上去颇似人们熟知的牛奶快递箱。晚上8时许,家住2号楼的杨易下班回家途经这里,用短信密码打开菜箱,从中取出生鲜菜品。  三个多月
期刊
于德清 媒体评论人  创新,在时下的中国社会几乎无处不在,却又散落在社会的各个旮旯里,经常被大家忽视。或许,大家都对这种创新习以为常,或许,大家觉得,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他们搞的才叫创新,这显然是一种偏见。  事实往往就是如此吊诡,中国人的创新就在身边却被视而不见,很多人为中国没有乔布斯而烦恼不已。甚至,一谈起创新,很多人总觉得中国的创新就是“山寨”、“抄袭”。中国式创新也经常在主流舆论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