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学生的错误

来源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本身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自控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在校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当前的农村中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的孩子,甚至有极个别的学生独自一人在家。这样的学生严重缺乏家长的监管和教育,更容易犯错误,步入歧途,这更考验着我们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善待学生的错误,不仅是教师人性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好学生有效的法宝。善待学生的错误是对学生的理解和人格的尊重,善待学生的错误显示了教师的爱心,也是教师教育艺术化的体现。
  学生的错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无意识的犯错,即为失误;二是有意识的犯错,即明知故犯。学生所犯的错误,一般属于第一种。
  要说失误,教师所犯的不一定比学生少。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成就,也需要在失误后不断地总结经验。我们面对学生的过失,往往不明真相就火冒三丈、疾言厉色、横加指责。我们这样难道没有犯错吗?当学生一再犯错,你也许觉得他无药可救,于是把他逐出校门。这难道不也是一种错误吗?有这样一位老师,一天在我班上晚自习时,一个住校学生迟到了,他当时就问这个学生:“你为什么迟到了?”这个学生回答说:“你问××同学吧。”这位老师认为该生没有正面回答她,生气地要求我将该生请出教室,同时说如果不给老师道歉,以后就别上该课了,从而导致这位学生和老师在自习课上无法相处。我把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细问其原由。原来是××的手机掉进粪池里,该同学帮他捞手机而误了上课的时间,当这位老师询问时,该同学当着很多同学的面不好意思直接回答老师,导致她产生误会。我们知道,意识是以情感、态度方式体现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带倾向性的内心心态,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常常很主观地处理,总想抓“典型”,有错必罚,杀鸡儆猴。这样的处理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可能出现学生与教师“唱对台戏”。因而,有错必罚并不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理想的方法。但也不能不闻不问。初中学生是青少年,他们的心智并不成熟,分不清执拗与顽强、鲁莽与勇敢的区别,不能完全地分辨是非,有时犯错的学生自己也不一定能明白错在哪里,就像上述事件一样:这个学生本身是班上比较听话的孩子,就是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遇事冲动,以致与老师闹得不可开交。所以,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先要冷静,问明事件的经过,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我们在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时,应该宽容一下学生,多给学生一次机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慢慢地改正过来。
  当学生明知故犯时,教师更需要换位思考,和学生一起分析,寻找错误,帮助学生认识事件错误的危害性,同时引导学生怎样正确地处理事件,怎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避免犯错。在了解学生犯错为明知故犯时,切忌直接一顿严厉的批评,把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学生所犯错误本身就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挫折。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情绪具有不稳定性,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让他们灰心丧气,甚至让他们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要记住,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讥讽中有爱因斯坦。”我班学生杨某,父母离异,跟随父亲一起生活,但他的父亲常年漂泊在外,每年只在过年时回家待几天,每天他放学回家后都是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已经有好几年了。他在七年级上学期的后半期经常不假不到,每一次他缺课后,我都耐心地去了解他做什么而没到校上课,同时了解他放学后是否按时回家,按时做饭、吃饭和生活自理情况,并强调再给他一次机会。如此反复,我也认为他真的很难教育,总是时不时地缺课。后来,在他一次缺课后,我找到他,没有厉声责问,而是先让他站一会儿,自己也平和一下心态,然后轻声问他:“你是不是觉得在外玩很好?没有人管理你是不是很舒服?觉得读书是不是很累?你觉得老师以前给你的机会多吗?你要是觉得没人管你,在外玩很好,那你现在就可以回家,老师也不再管你、说你,以后不用再到学校来,天天在外面玩,老师也不强求你读书。”他听后,想了大概十分钟,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也不会逃课了。
  善待学生的错误就是教师用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从而能够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善待学生的错误是教师对学生关爱的一种体现,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的教育。严厉的教育会是一把双刃剑,也是一种充满危险的教育方式。学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就算做到了行为端正,其心也不一定会正,教师没处理好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善待学生的错误,会让学生在教师爱心的教育下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确事件的是与非。“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学生在自身的潜意识里都有去做一个好人的愿望,在教育和处理学生错误时,我们应借鉴一下陶行知“四块糖”的育人艺术,学会宽容、理解。
  总之,一句平和的话语胜过十句严厉的批评,一句贴心的慰问或许会让学生铭记终身。善待学生的错误,给他们一次机会,或许会因此而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其他文献
【摘 要】“X二代”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中国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势,它不利于社会的公平和公正,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必须适时对其进行纠正,促进社会阶层正常流动。  【关键词】社会阶层固化;阶层流动;对策;措施  近年来,“官二代”、“富二代”、“农民工二代”、“贫二代”等词频频出现,不得不让人重新思考社会阶层流动的问题。“X二代”体现了“父辈占用资源不平等——二代竞争机会不
期刊
在新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把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彻底转变成“素质教育”,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而素质教育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自身方面  ⒈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教师要转变思想,了解到现在的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是对传统教学思维和行为的彻底批判与否定,并将作为一面旗帜指引今后的语文教学方向,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对此,语文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育观念要转变  有人认为,新课改是“穿新鞋,走老路”或“换汤不换药”。这种看法必将危害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师需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这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新一轮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在
期刊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一直以来却不被领导重视。其实,只要认真细致、努力创新地搞好学校后勤工作,就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动力和保障,就能使学校的所有工作有良好运转的局面。那么,如何搞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呢?  一、更新观念,让后勤工作人员具有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我们必须摒弃那些轻视后勤工作和后勤人员的陈旧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平
期刊
思想政治课具有双重任务,首先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另一方面是促使学生提高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素质,促使学生由德育认知内化为自己的德育素质,解决信与不信的矛盾,为德育践行打下信念的基础,这是《中学德育大纲》对德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政治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就要努力用自己的言论、行为、举止等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做好“人师”,引好路。  在知识信息化和社会不断变
期刊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意思是说,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天性,但是,如何让孩子尽快获得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能力,如何让孩子懂得尊重父母、关心他人,如何让孩子拥有坚强的意志,如何让孩子以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却是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疼爱并不能保证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只有用理智严格培育出来的孩子,才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因此说,父母的责任并不只在于对孩子身体的抚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
期刊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课堂视为决定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而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是课堂的重要养分。一堂课四十五分钟,每一刻都充满着文化,教师微笑的表情、温和的语言、得体的动作以及教学的有序组织与得力实施也都充满着文化。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下面就丰富课堂文化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  
期刊
新课改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给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已广泛运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成了师生“互教互学”的共同体。  然而,有些教师面对过于活跃的学生显得束手无策,在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在课堂上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上都显得比较困惑。具体有如下表现:  ⒈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
期刊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文本学习”,还应是“体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被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就是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具有亲历性、独特性等特征。阅读教学的体验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发现、活化语感,即通过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进入”文本的情境,“触摸”作者的心灵,与文本发生内在意义地交流,造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情绪感受、意义感悟、价值判断等。这次在实验
期刊
一、教研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⒈教研形式单一  在各农村中学中,有许多学校都把教研活动提到了重要日程,学期之初大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而各项活动计划中上公开课几乎占到90%以上,每周都有一两堂教研课。教师们都知道搞教研活动无非是听听课、评评课而已,也就没把它当成一回事,公开课讲多了,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实在觉得心烦,倘若硬着头皮听下去简直是浪费时间。教师们谁都知道这样的教研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可是谁都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