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独创能力。所以培养自主创新的人,才能在21世纪敢于创新和进取,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是学生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创新创设启发说理完善推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老师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且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创新。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知识及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并敢于去创新。这对于每一个人一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一高度出发,我认为在新课改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使学生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二、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更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1、应用题一题多解,改变题目的不同条件和问题。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260件,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
(1)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260件,还剩几分之几?
(2)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26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26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2、计算题中一题多解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1)25×4×8
(2)25×2×16
(3)25×30 25×2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重视说理训练、完善学生思维
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一工程队,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照样计算,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针对本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这样分析:
1、用由果索因分析:要求出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必须先知道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条件告诉我们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所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是可求得的,因此,本题列式为:240÷4÷6×8×12
2、用由因导果分析:已知4人6天修公路240米,可以求得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每人每天修路多少米,那么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就可求出。列式为:240÷4÷6×(8×12)
3、用推理、假设、探究分析:由题意可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4人增加到8人,是原来的2倍,修公路的米数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2倍。而时间由6天增加到12天,是原来时间的2倍,所以修公路的米数应是原来的(2×2)倍。列式为:240×(8÷4)×(12÷6)也就是:240×(2×2)
这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理的训练,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分析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最后,再结合以上三道算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解法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总之重在说理,以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中,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直坚持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一些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一些有意的自我探索,达到学有所用的效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进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创设情境,自主探索》2004.4
[2]《小学数学教育》2009.8
关键词:创新创设启发说理完善推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老师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且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创新。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知识及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并敢于去创新。这对于每一个人一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一高度出发,我认为在新课改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使学生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二、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更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1、应用题一题多解,改变题目的不同条件和问题。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260件,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
(1)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260件,还剩几分之几?
(2)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26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26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2、计算题中一题多解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1)25×4×8
(2)25×2×16
(3)25×30 25×2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重视说理训练、完善学生思维
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一工程队,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照样计算,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针对本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这样分析:
1、用由果索因分析:要求出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必须先知道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条件告诉我们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所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是可求得的,因此,本题列式为:240÷4÷6×8×12
2、用由因导果分析:已知4人6天修公路240米,可以求得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每人每天修路多少米,那么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就可求出。列式为:240÷4÷6×(8×12)
3、用推理、假设、探究分析:由题意可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4人增加到8人,是原来的2倍,修公路的米数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2倍。而时间由6天增加到12天,是原来时间的2倍,所以修公路的米数应是原来的(2×2)倍。列式为:240×(8÷4)×(12÷6)也就是:240×(2×2)
这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理的训练,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分析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最后,再结合以上三道算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解法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总之重在说理,以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中,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直坚持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一些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一些有意的自我探索,达到学有所用的效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进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创设情境,自主探索》2004.4
[2]《小学数学教育》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