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b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要在实践中加深对社区文化和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本文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实际做法,就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这一课题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就是发挥各级文化机构和相关单位在社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方面的领导和组织作用,团结和带领社区各层次、各年龄段的人员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让他们在享受丰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通过参加各类有意义的社区文化活动来充裕自己的精神生活,形成“共建、共创、共享、共荣”的价值观念和同地而居、共创繁荣、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把社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对宁夏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规划具体内容的理解
  
  近几年,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在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能够享受富裕的文化、精神生活,各地纷纷建起了文化场馆和活动场所,场地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气氛浓烈,欣欣向荣。宁夏文化厅自2008年起,提出了在未来五年内实施的六大工程之一。就是要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实现这个内容的具体项目称之为“51365”项目(即五年内在全区建立100个优秀社区文化服务示范点,365天每天都要免费为社区提供文化方面的服务),尤其提出要在全区建立辐射各个社区的文化服务示范点,以带动周边社区居民的文化服务网络。各地文化馆在社区文化服务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不辞辛劳,通过各种方式组织社区人民开展文化活动,参与文化建设,发挥了文化馆基层文化机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使社区文化服务水平有大幅提升。他们切实履行了社区文化服务的职能作用,并以示范点的形象影响、辐射和带动其他社区的文化建设,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居民真正拥有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推动社区文化服务建设。如何做好这项工程,笔者认为应在具体实施上下功夫,在经费有保障的前提下,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实施:
  1.以自治区文化馆成立的社区文化服务总队为龙头,全区县以上文化馆成立社区文化服务大队,选拔、培训和造就一支业务强、作风硬、忠实于社区文化服务的队伍。
  2.结合我区社区文化特色,由自治区文化馆牵头,编辑、印发《社区文化指导员工作指南》和《群众演唱材料》,引导全区群众文化事业建设及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
  3.自治区文化馆每年有针对性地为各市、县文化馆(站)业务人员举办培训班,并对各市、县(区)大化馆(站)的社区文化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4.各市、县(区)文化馆(站)以盘活社区文化活动空间为出发点,着力提高社区文化广场(中心)的服务功能,努力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文体娱乐、科技培训等需求。
  
  三、实施社区文化服务:“51365"项目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社区文化服务“51365”项目的制定,目标十分明确,立意也很新颖。由此,我们要制定相应的措施,通过培训和组织学习,提高各级文化机构中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明确身肩的重任,培养其责任心和良好的素质,让他们全心全意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在为社区文化建设时要讲究方法,善于和社区群众沟通,深入到群众中去,精心细致地做好各种调查统计工作,组织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和资源,要少花钱多办事,建立健全社区文化设施,让社区文化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气氛热烈。
  
  四、目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根据本人掌握的情况,目前,我区社区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部门分割、条块分割文化资源的现象较为突出。各级文化机构要深入社区全面了解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情况,针对薄弱点要及时耐心地予以指导和纠正,团结地方和驻街的部队、企业、学校等各种力量,让他们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不搞“各自为战”,不要相互“争食”,不做重复建设,要节约资源,共同为社区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让每一个社区都有一定的文化站、室、场、院,让社区人民尽享丰富的文化生活。为使社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应该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从软硬件方面着手整合社区文化活动资源。以前,各个社区的种种文化建设费用都是靠政府单一投资,由于宁夏地处贫困地区,很多资金都不能按时到位,就给文化建设增加了很多阻力,致使各个社区文化建设滞后,很多文化馆设施不健全,所以我们要发掘各方面的资源,调动各种积极性,打破单纯由政府单方投资、包办社区文化的旧模式,充分利用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家庭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这样,既补充了政府投入的不足,又能避免文化活动场所的重复建设及资源的浪费。
  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中,由于我区各地在社区文化建设受地域、人口、经济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情况差异较大,无论是工作步骤,还是具体措施,在实施方面都要结合本地、本社区的具体情况和人文特点,因地制宜,因社区制宜,突出发展本社区的特色文化,这才是保持社区文化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依托。
  
  作者_周继红
  Author_Zhou Jihong
  单位_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
其他文献
摘要:就色彩表现而言,本文对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在观念、技法上进行了简要的归纳与分析,并从中探究其发展意义。  关键词:山水画 色彩 表现技法     毋庸置疑,中国山水画在以黑白为主的世界里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而色彩表现却在长期以来受到了抑制,直到五四运动后西方光色系统的涌入才掀起了中国山水画色彩表现的浪潮。许多画家在色墨结合上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实验,他们的成功无疑对中国山水色彩表现的可能性提供了一个巨
期刊
廖莎,1979年生,湖南资兴人,本科毕业于江南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后获华中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硕士学位。现为湖南省设计家协会会员,湘南学院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教师。    蒋艺芝,女,1978年生,湖南东安人。湖南省设计家协会会员,湘南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包装设计。主持省级课题一项,主编高校设计类教材一部,发表多篇设计类论文。    张光俊,硕士研究生学历,湘南学院艺术设
期刊
作者简介  罗西亚  女,1965年生人,198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讲师,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先后在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局、上海长远集团任职。  出版的参撰书籍:《新编政治学》《上海改革开放二十年丛书》《海派文化发展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发表的论文:《试论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行政沟通模式浅析》《行政沟通模式再析》。  发表的评论:《我看》《的音
期刊
人民武警出版社社长高津滔书画双绝,其书画可用四句韵语概括:霞思云想,童趣盎然,独开新面,别有洞天。  霞思云想者,乃意在笔先,构思巧妙,胸有成局,浑然天成之谓也。津滔先生有一幅《百乐图》书法作品,那一百个“乐”字,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没有其书法作品《共享奥运欢乐》标题下面那个繁体“乐”字那么独具匠心,上半部竟然用五个圆圈相连,与奥运的五环会徽如影随形。其画作《逗你玩》所画人物中分式的发型被设计成打开
期刊
钱松(1899.9-1985.9),当代画家。江苏宜兴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自幼学习传统诗书画,30岁时即为国文、山水画教授,古代文学和传统中国画的功力极为深厚,期作品章法构图变化多端,色彩运用大胆独特,个人风格显著明了,堪称“承前启后,一代宗师”。钱松为中国画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前出版个人画集(辑
期刊
美术课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活动,美工操作能让幼儿的双手得到很好的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亦可得到发展,丰富的课堂欣赏和动手实践,也会对孩子的审美能力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时候,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安排教学。    一、少点束缚,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    开展艺术教育应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熟悉的、充满童趣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吸引、教育幼儿,在进行
期刊
画家简介  顾平,男,江苏省南通市人, 1960年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山水人物、墨竹、行书。工笔重彩《竹林七贤》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中国画《兰亭修禊》获200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曾在马来西亚、日本以及北京、江苏、台湾地区举办个人书画展,出版有《顾平画集》《顾平作品》《顾平旅京画集》和中国画专著《绘事文存》。  联系电话:1595100
期刊
摘要: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艺术作品要做到“立象以尽意”,取得万物之意象,以表自身之情感,就得悟到“无”的存在、“有”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数字化艺术作品才能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数字艺术 虚拟世界 美学特征    数字艺术作品泛指使用数字及信息技术制作的各种形式、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和科技高度融合的多学科的交叉体现,它涵盖了文化、艺术、科技、教育、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等诸多方
期刊
民族文献,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具有丰富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的总汇,是反映某一地区政治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源流、风俗民情等内容的各种图书资料。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与地方性质,针对性强,对了解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性有重要作用。图书馆作为“人民的社会大学”与“人类知识信息的宝库”,必须肩负起建设民族文献信息资源,实现民族文献信息共享的重要作用。    一、民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学校若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开发隐性课程功能,对学生的心理和品德、思维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隐性课程 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心理环境 校园文化生活    完整的教育课程,应当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的存在和作用方式是外显的、裸露的,而隐性课程则是内隐的、潜藏的。所谓显性课程大家都很熟悉,而隐性课程是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的,通过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