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军队中的阿拉伯志愿兵

来源 :较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中,曾有不少阿拉伯人聚集在纳粹德国的旗帜之下,他们以为他们能够参加一场“伟大的战争”——推翻大英帝国在中东地区的强权势力。但实际上,这些阿拉伯人中的大多数最后却在东线成为法西斯的炮灰,今天,我们要在这里讲述的就是那些曾经为希特勒而战的穆斯林士兵。
  早在1941年,纳粹德国就决定在军队中征招阿拉伯志愿兵,希特勒决心在中东地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颠覆英国的统治,因此他决定利用情报及宣传手段征召阿拉伯志愿者为德国作战。德国计划煽动这些阿拉伯士兵的反英情绪,组建单独的阿拉伯志愿兵部队,在沙漠地区的作战中驱逐英军。许多阿拉伯人被纳粹德国不厌其烦的宣传所蛊惑,这些宣传旨在鼓动阿拉伯世界对大英帝国的统治发动一场战争。到1941年7月,德国成功组建了一个日耳曼—阿拉伯教导营。正是从这支小规模的部队开始,希特勒梦想有一天能够利用他们彻底粉碎英国在中东的统治地位。
  
  训练
  
  这支新组建的德国阿拉伯部队中的不少士兵来自纳粹的战俘营——他们过去曾在英军或法军中服役。这些人来自许多国家:巴勒斯坦、埃及、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大约旦和伊拉克等等。这个阿拉伯教导营建立起来后,其中有三个阿拉伯派系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个派系支持伊拉克前总理拉希德·阿里(Rashid Ali),第二个派系支持叙利亚军事领导人福齐·凯克伊(Fauzi Kaikyi),最后一个派系则是耶路撒冷流亡者穆夫提(Mufti)的支持者。尽管这个教导营中存在这几个派系,德国人还是尽一切努力让这些新兵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尽量消除其中的分裂倾向,这最后能让这个新兵营变成更为有效且更加团结的作战部队。
  大多数新兵于1941年7月起在希腊南部小城苏尼昂(Sunium)开始接受训练,这些新兵中大部分用帐篷宿营,而其他人则住别墅。教官大多都由德国人充任,他们普遍都有在阿拉伯国家生活多年的经历,能够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德国人很快就对这些穆斯林士兵展开了训练,这些阿拉伯入对德语有着一定的基础,学习新知识也很快——尽管他们中有些人并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接受如此严格的德国式军事训练。
  另外一个为阿拉志愿者建立的训练营则是在德国,就在德国柏林外围的波茨坦(Potsdam),这里进行训练的是一支称为Sonderverband 288的秘密德国部队,专门用来在沙漠地区执行机动作战任务。在数周时间里,这支阿拉伯部队经历了一系列高强度的训练,学习了作战要领,其中包括闪电战(Blitzkrieg)的战术。几个月后,Sonderverband 288被派往北非前去支援隆美尔的军队。此时该部队就变成了隆美尔非洲军团(DAK)的一部分,被重新更名为“‘非洲’ 装甲掷弹兵团(Panzergrenadier Regiment‘Afrika’)”
  1942年1月,绍伯尔上尉(Schober)接任日耳曼—阿拉伯教导营指挥官,同年8月,另外一支德国特别部队建立,这支部队称为Sonderverbande 287,在杜伯利茨(Doberitz)训练营地组建而成。这支新建的特别部队包括两个摩托化营,外加从希腊苏尼昂转移来的阿拉伯教导营,人数总计达到了5931人。这些阿拉伯士兵采用了新式的制服臂章,上面采用红、绿、白、黑构成的穆斯林颜色,上面还有“自由阿拉伯(Free Arabia)”的字样,至此,这支阿拉伯特别部队算是做好了战斗前的一切准备。
  
  阿拉伯人在俄罗斯
  
  那些作为德军一部参战的外国志愿兵和德国士兵一样肩并肩作战,这样在许多人眼里,德国军队俨然是一支超越国家的欧洲兵团。大多数人都在为所谓的“正义的十字军团”——这是纳粹主义鼓吹多年的作战形式——彻底颠覆布尔什维主义。但是对加入这支特别部队的阿拉伯人而言,他们并不是真要为消灭苏联而战,而是要为推翻英国在中东和北非的统治地位而战。虽然他们为适应沙漠地区作战进行了许多周的训练,但结果他们却没有进行沙漠作战,而是被驱赶着去面对东线严酷的作战环境。
  1942年9月,Sonderverbande 287完成了作战准备工作,被从杜伯利茨训练营直接派往东线的斯塔林诺(StalLno)。尽管这些阿拉伯志愿兵经历了漫长艰难的跋涉,而且他们都为今后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作战而深感忧虑,但是他们仍然认为他们会作为进攻的矛头从苏联的高加索山脉一直突破到伊朗,这样他们今后还会继续在中东地区作战。随着东线战局的日益紧张,自10月起,Sonderverbande 287被配属第1装甲军,但随后他们就发现了东线战场的真正可怕之处。随着苏军的抵抗日益顽强,阿拉伯志愿兵的伤亡数字不断上升,他们要到中东作战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在涅尼—斯提普诺(Niny Stepnoe)和迈尼赫运河(Manich Canal)之间的库马(Kuma)地区,他们和苏军进行了一场血战。在缺少火炮和弹药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这些阿拉伯人和他们的德国盟友一道拼命扼守他们被日益压缩的阵地。东线的天气一天比一天恶劣,到处是霜冻和冰冷的冻雨。那些冻得发僵的士兵们纷纷从马上滑下来,无法再坚持下去,就在他们落马的地方失去知觉直至死亡。由于阿拉伯志愿兵部队的境况愈加恶化,于是德军命令大约700名乌克兰Hilfswilliger,或者称作辅助人员支援他们。这些苏联人被德国人作为协助者征召到军队里,但他们在帮助阿拉伯人抵抗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训练有素、武器精良且配发有良好防寒被服的苏联红军方面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虽然伤亡惨重,且突破苏联红军防线无望,但有些阿拉伯人仍然沉醉在纳粹所宣扬的所谓的“正义的十字军”的梦想中。一些阿拉伯人仍然坚信他们能够消灭苏联红军,从高加索远征到中东,然后再直捣印度,一劳永逸的摧毁大英帝国。但是随着时间一个月一个月的过去,这种热情也在逐渐消退。在整个东线,德国和他们的那些外籍兵团都已经完全陷入了冬季防御作战的泥沼中。从军官到士兵,每个人心里都充满着失望和悲观的情绪。现在多数阿拉伯士兵都想扔掉武器,放弃抵抗。他们曾经花费了许多周的时间训练如何在沙漠正午的酷热里作战,但在15个月后,他们却不得不在雪地里同顽强的苏联人进行较量,而对于这些,他们既没有受过丝毫训练,也根本无法适应。由于这些阿拉伯志愿兵逐渐从东线的噩梦中醒悟,德国军官开始担心在他们中间发生兵变和叛乱。海尔姆斯‘菲尔麦将军(HellmuthFelmy)告诉他们所有穆斯林志愿兵都有权利选择脱离德意志帝国军队,但他将会把这些人的名字都提交给大穆夫提(Grand Mufti,伊斯兰法典说明官)。同时他说离开德军的穆斯林士兵在第三帝国 居留的许可将被撤销,他必须立即离开第三帝国的领土。尽管大多数阿拉伯志愿兵不情愿的选择继续留在部队中,但是他们打起仗来却并不卖力,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生存的机会将十分渺茫。
  1942年11月19日,情况变得更糟,苏军发动了他们准备已久的斯大林格勒大反攻,这次规模空前的进攻行动的目的是要消灭德国第6集团军和苏联南部的全部轴心国部队,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这个阿拉伯营。鉴于根本没有抗衡苏军的作战能力,阿拉伯营残部被迅速从苏联南部撤离并转移到西西里(Sicily)的巴勒莫(Palermo)。但是调动这支阿拉伯部队的决定直到德国人证实了盟军在摩洛哥(Morocco)和阿尔及利亚(Algeria)登陆的消息后才最后生效——盟军的这一军事行动有可能会切断隆美尔非洲军团的后路并将其彻底歼灭。对于这些疲弊至极且又缺乏训练的阿拉伯士兵来说,能够转移到巴勒莫是件不错的事情。现在他们有机会重整旗鼓,重新训练并被派往突尼斯(Tunisia)。现在他们有机会在沙漠里和大英帝国的军队们一较高下了。
  
  沙漠之战
  
  1943年1月,287 Sonderverbande的第3阿拉伯营从巴勒莫开拔赶赴突尼斯,而就在一个月前的1942年12月,该营才匆匆接受了重新训练。但是这次教官们还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阿拉伯人训练到能够和装备较好的德国人以及意大利人在前线共同作战的水平。为了支援这些在北非的阿拉伯人,德国人另外组建了几个穆斯林营。在维希法国(Vichy France)所管辖的突尼斯,日耳曼—阿拉伯教导营又征召丁数百名无业的穆斯林加入各营。有些穆斯林被征召进了阿拉伯“劳动”营,负责较为简单的驻守和海岸防御任务。德国人还组建了三个连队,每个连都是由突尼斯人、阿尔及利亚人和摩洛哥人组成的步兵分队。这些装备较差的机动部队由德国军官或士官指挥,每个连队有150人左右。一些原来曾在法国外籍兵团中服役的人也被征召进来。在德国的授意下,维希法国政府也仓促征召了一些阿拉伯人、北非人甚至是法国人成立一支总数为400
  (左)在苏军的打击下,本来装备和训练水平就不佳的阿拉伯部队更始绝无胜算。
  (下)向蒙哥马利的英国第8集团军投降的阿拉伯人,其中混杂有意大利人。请注意这些人身上穿着各色的老式法国制服。人左右的所谓“非洲军团(A fricaPhalanx)”,其中有132人是当地的突尼斯阿拉伯人。这些阿拉伯士兵大多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和制服,因此只能使用原来法军的制服和枪支。
  1943年4月中旬,阿拉伯营和其他的德国外籍兵团以及穆斯林部队一同被调往突尼斯的菲利维尔(Ferryville)城外,正是在这里,这个包括两个步枪连和一个重武器连的阿拉伯特别部队参加了战斗。5月7日,阿拉伯部队被划人空军特别步兵团,其职责是保卫隐蔽在比赛塔—突尼斯(Bizerta-Tunisia)铁道沿线的德国防空部队。这些倒霉的阿拉伯人刚刚进入作战地域,就很快遭到了优势美军的打击。在沙漠地区发生的数次小规模的战斗中,总计有大约2000名阿拉伯人在北非沦为盟军的战俘。对于这支筋疲力竭、饥肠辘辘,头发乱蓬蓬的阿拉伯部队,他们在沙漠地区连窥视胜利一眼的机会都没有了,同样,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也走到了尽头。现在看来德国正在一步步走进无底深渊。但是,尽管德军在沙漠地区遭遇了失败,在其他战场上仍然有阿拉伯人被征召进德军序列充数,以缓解德军四面楚歌的窘境。
  
  阿拉伯别动队
  
  1943年春,最后的北非战役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阿拉伯别动队曾成功的对盟军实施了数次突袭行动。阿拉伯人在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战线后方组织了几次作战行动。在哈玛麦德(Hammamet),德国“日耳曼勃兰登堡特种部队(GermanBrandenburg Commandos)”和一个名为“阿拉伯兵团(Arab Legion)”的阿拉伯行动组曾成功击退了一次由8名英国“科曼多”成员利用潜艇发起的突袭。阿拉伯行动组还接着组织过其他一些成功的行动。德国第1伞兵团曾征召过约90名阿拉伯人,对其进行高强度的短期跳伞训练,准备把这些经过特别训练的部队空投至敌人后方进行袭扰。有些阿拉伯人是完全自愿的,包括埃及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沙漠阿拉伯人、突尼斯人、摩洛哥人、赛努西人和巴勒斯坦人等。在柏林城外的一个特别跳伞训练学校,这些阿拉伯志愿者接受了特种作战所需的跳伞和破坏等训练。战功赫赫的著名特种作战指挥官奥托·斯科尔兹内(Otto Skorzeny)甚至也在他的特种部队中使用了阿拉伯人。从1943年11月到1944年6月,他在荷兰的一所训练学校内对一些意大利人、法国人、比利时人、塞尔维亚人和25名阿拉伯人进行特种训练。德国人曾制定了许多秘密计划,其中一个没有实施的特别行动计划是派遣一个四人的阿拉伯别动组进入巴勒斯坦地区进行袭击行动。
  1943年12月,一组新的志愿者在柏林附近通过了严格的特种作战训练。在这个由意大利人、法国人和比利时人组成的小组中,有两名阿拉伯人。不像其他的特种作战课程,这次的训练过程更为先进——这些人被作为在敌后活动的间谍接受专门训练。
  此后数月间,这些阿拉伯人和其他外籍军团行动组、别动队以及地下破坏行动组屡屡出没于盟军战线后方,他们切断交通线、炸毁桥梁、铁路和公路。但尽管他们努力作战,但是他们最多所能做到的无非是略微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罢了。
  
  游击战
  
  1943年5月,一个小规模的阿拉伯分遣队从东线来到了希腊,从巴勒莫撤退的日耳曼—阿拉伯教导营的残部在奥地利被编入了阿拉伯第854步兵营。这支新步兵营还拥有一个特种阿拉伯伞兵连。在林茨(Lintz)附近的训练学校,这个营继续接受特种作战技术的训练。到1943年11月,该营完成了训练,被派往希腊的波罗奔尼撒地区,直接隶属德国第4l堡垒师(Fortress Division)。在那里,这支阿拉伯步兵营被派往山地同希腊共产主义游击队作战。1944年4月,该营开始了首次大规模反游击作战,在科林斯(Corinth)湾附近的赫里贡山脉(Helicon)地区,这个在其他约3500人的德国部队的支援下对游击队发动攻击。这些阿拉伯人所接受的训练倒是十分适合这种游击队清剿作战,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十分有效的作战行动。在一些地区他们成功彻底清剿了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负责支援游击队的盟军方面的联络人员也被他们俘获并交给了德国方面。
  随着战斗的继续,战斗的残酷程度也与日俱增。据当地居民报告,这些尾随着纪律较好的德国前线部队的阿拉伯士兵常 常要求到新占领的地区去,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便是强奸妇女、洗劫村庄和焚烧屋台等种种暴行。在紧张的作战中,阿拉伯营的人员也伤亡较大,特别是在1944年10月和11月该营在通过希腊后撤的作战行动中。最后,这个阿拉伯营和德国第41堡垒师一道撤离希腊转入南斯拉夫,并向萨拉热窝方向运动。
  
  最后的日子
  
  在战争最后的那些日子里,由于德国人力资源日渐匮乏,因此纳粹鼓动所有非日耳曼人为帝国而战。于是,有数千名外籍志愿者加入了德军部队。在奥地利林茨附近的训练营中,一些阿拉伯人开始志愿加入第48人民掷弹兵师(48 Volksgrena-dier Division)。和其他的人民掷弹兵师以及人民冲锋队(Volkssturm)部队一样,这些阿拉伯人也同样被灌输这样的想法一——他们在保卫第三帝国的元首所说的“文明的堡垒”。
  在东线,这些阿拉伯人为最后的攻击做好了准备。到1945年2月底,轴心国军队在盟军远程火炮和低空飞机的打击下迅速转入溃退,在波美拉尼亚(Pomerania)和奥德湿地(Oder Marsh),阿拉伯连队却在此刻发挥了作用。有几次他们凭借娴熟的作战技能和顽强的意志同他们的德国盟友一道一度守住了某些地区的防线。即使在1945年4月,就在轴心国士兵们继续为遏制苏联红军的凌厉攻势在作着无谓的战斗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有一些阿拉伯人在被炸得千疮百孔的柏林市内参加了帝国首都最后的防御战。然而由于那段惨烈的战争,这些阿拉伯士兵没能幸存下来,也没有机会对我们讲述他们在柏林保卫战中所作的一切。
  从1941到1945年,大约有450名伊拉克人、450名叙利亚人、150名巴勒斯坦人和大约10000名沙漠阿拉伯人、埃及人、阿尔及利亚人、利比亚人以及摩洛哥人加入了轴心国阵营。这些人中几乎有一半都曾在德国各个军事组织内参战,其余人则为维希法国服务。这些阿拉伯人中大多数是在1941—1942年间志愿报名参加在北非对英国的作战,但是最后却发现他们是在俄罗斯腹地在进行着一场毫无胜算且十分血腥的战争。当1945年5月战争终于宣告结束时,这些劫后余生的阿拉伯人找到了他们的归宿——在德国境内各大战俘营中开始苦涩的等待。
其他文献
深圳市龙岗区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位于原龙岗镇罗瑞合村的客家民俗博物馆,是在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氏“鹤湖新居”客家城堡式围楼的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它以弘扬客家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为主要任务,同时又是海内外客家人寻根问祖和广大人民参观旅游的好去处。
期刊
为了打造具有深圳城市特色的公共服务型美术馆,2007年2月,由深圳美术馆与深圳商报社联手举办的“2007艺术关爱行动——‘画梦’”活动启动,此次活动由深圳市文化局局长陈威和深圳商报社社长黄扬略总策划,是深圳一次城市公共美术馆与大众传媒的通力合作.活动举办的目的是为帮助那些怀抱着艺术梦想在深圳闯荡,但追梦之路却充满了崎岖坎坷的民间艺术家,免费为他们举办个人画展,帮助他们实现心中的艺术梦想。活动时间从
期刊
威廉·弗兰茨·卡纳里斯(WilliamFranzCanafis)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军事谍报局(Abwehr)局长、海军上将。他的一生不仅充满了神秘的传奇色彩,还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不解之谜。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称他为“现代历史上最勇敢的人……幻想在欧洲建立一千以英、法、德为首的美国”。德国情报机构称他为“空中飞人杂技员”。意大利驻柏林武官对他的评价是:“毫无顾忌,智力超群。”德国军事情报局
期刊
1996年,大鹏古城博物馆于大鹏镇正式成立了。  大鹏镇是一个文物古迹较为丰富的地区,除了大鹏古城外,还有二十多处文物古迹。大鹏古城博物馆在成立初期,就实行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即加挂“大鹏镇文物管理所”的牌子,为的就是对古城周边地区的文物加强保护和管理。
期刊
作为二战之中颇有特色的一支部队,赫尔曼·戈林师的制服徽章也值得介绍一番。由于赫尔曼·戈林师隶属于空军,因此其官兵一般身着空军野战部队的制服,但装甲部队的制服却与国防军陆军装甲兵制服相同。同时,由于谊师的特殊地位,戈林师还拥有其他别的部队不曾使用过的专门制服。所以,戈林师的制服跟它在战争中的作用一样,多少有点显得不伦不类。研究戈林师这支部队的制服徽章,实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警察制服时期 
期刊
最初“布伦海姆”轰炸机是作为一种高速轰炸机设计的,这样轰炸机能够凭借高速度摆脱敌方战斗机的追逐,但是等到这种轰炸机参战时,人们却发现其表现根本不能令人满意,该机在空战中表现得相当脆弱。当时英军已经装备了大量的“布伦海姆”轰炸机,该机构成了英国远程轰炸力量的中坚,该机参加了二战初期的不少作战行动,也经受了相当严重的损失。“布伦海姆”轰炸机不良的表现和较差的抗损性,使得它的每次任务对机组成员而言都是一
期刊
墓室石刻艺术,是指历史以石材砌筑的墓室,并在墓室四壁、墓门、享堂门楣、石棺表面镌刻种图像的艺术,这种石刻自汉代已较兴盛,四川南宋墓室石刻,颇具地域特色和艺术个性。
期刊
2005年7月,马英九击败王金平当选中国国民党党主席。许多台湾国民党人都把马英九的当选看成中国国民党的复兴的开始。而几乎就在整整60年前的1945年8月,台湾也从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揭开了台湾历史新的一页。那是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一一1945年10月25日……    前传:“二二八事件”民党“最后的据点”  (1945—1949)    1945年10月25日。日本总督安藤利吉
期刊
前言    熟悉近现代史的人都知道,资本的成长实际上总是伴随着战争一起走过来,尤其是每当资本主义世界被危机所深深困扰着的时候,战争就会不期而至,猝然降临。战争俨然成了资本的“守护神”:发动战争可以帮助资本人为的解除危机,扩大需求。从亚当·斯密(注解1)开始,人们意识到了战争消费比的首要原则,战争围绕经济,才能得到平稳的发展,消除过剩,剪除对手,从而逃脱被危机惩罚的命运。于是,在回答当代美国发动一系
期刊
乔治·安德鲁·戴维斯(GeorgeAndrewDavis)于1942年3月在德克萨斯加入美国空军,先后在四个空军基地接受了训练后,他成为了一名现役飞行员。  从一开始戴维斯就被编入战斗机飞行员序列,1943年8月调往太平洋战场,当时他隶属于美国陆军第5航空队,在那里它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战果。从那时起直到1945年3月,戴维斯一直在318战斗机大队342中队服役,此间他总计参加了266次空战任务,空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