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人坐姿养生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stins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首先是一种礼,然后是一种仪;先有了礼节之致,才有了仪态之美。古代的礼仪融于举手投足的每件小事中,正所谓“礼者何也,即事之治”。除了礼仪讲究,坐还与健康息息相关。坐得不规矩,惹病上身;坐得合适,可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平坐。汉代以前,古人大多采用平坐,即以膝居地,小腿平置于地,臀部贴于脚后跟,就像跪坐一样。不管是在地板上,还是在床上,都采用这种坐法。平坐又叫正坐、安坐等,坐时身体挺直,眼睛平视,是最体面、权威的坐法。
  在古代,虽然长幼尊卑都是平坐,但是身体的一些细微变化体现出地位之别。平坐时,头微低,注视对面尊者的膝盖,叫恭坐,一般是下级对上级的坐姿;低头,目光不超出身边数尺远,为肃坐,是晚辈对长辈的坐姿;头完全低下来,甚至连手肘都下垂,叫卑坐,是仆人对主人的坐姿。可见,古人通过正身端坐、“坐如钟”等身体语言来传递自己的威严和尊贵。
  垂足坐。到了汉末,兴起“垂足坐”。这种坐法的倡导者是东汉皇帝刘宏。因皇帝喜坐胡床,于是这种坐姿便流行开来。胡床类似现在的马扎小凳,因从西域胡人引入而得名。由于胡床使用舒适、方便,在中原地区得到流传,替代了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方式,人们逐渐将跪改化为坐。
  跪坐。五代时期,传统的“跪坐”和新潮的“椅上坐”并行流传。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人物长卷《韩熙载夜宴图》上,便出现了这两种坐法。古人坐姿从此实现了现代化。
  修持坐法。即儒、释、道各家修行时采用的坐姿,多采用盘坐。因为此坐姿最安稳、不易疲劳、“摄持手足,心亦不散”。盘坐又叫“跏趺坐”。跏趺,是形容交结足背放于左右大腿之上的状态。
  屈膝盘足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胎儿在母体内就是这种姿势。腰腿越柔软,屈膝盘足的能力就越强,生命力也就越旺盛。盘坐时,肢体有七个要领,又称为“七支坐法”,其中最关键的是脊柱要正、身形要松、心意归一、颐养身心。
  不同人群的黄金坐法
  不管是平坐、垂足坐还是盘坐,都具备“两正一直”的特点。“两正”是指身正、头正;“一直”是说脊柱要直。下面就来谈谈不同人群怎么坐,如何把这些特点融入到日常坐姿中。
  学生一族。一拳和一尺,是学生一族的黄金坐法。阅读时,稍稍拿起书,书距桌面呈一拳仰角,眼与书面保持一尺的距离。写字时,身体坐直,书本放平,眼距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电脑一族。坐下后,大小腿成直角,大腿与躯干成直角,上臂与前臂成直角,眼睛与电脑屏幕保持平行视角。这个坐姿可以防止鼠标手,又能防止脊柱过度疲劳。
  休闲一族。“以硬代软”是平时看电视、聊天时的黄金坐法。所谓以硬代软就是用硬凳子取代软沙发。因为软沙发没有支撑力,会使整个髋部陷进去,长时间会导致肌肉关节过度疲劳,腰胯酸痛,这和睡软床腰痛是一个道理。
  不过,不管多规矩的坐法,坐久了总会疲劳。所以,坐、立、行等姿态交叉轮换,避免一个姿势太久,才是健康养生的基本原则。
  坐中暗含养生功夫
  要说坐的“功夫”,那就不光是一个讲究外在姿态正确与否的问题了,重要的是掌握三个技巧,才可以实现坐着养生。
  凫浴。是汉代《引书》中记载的导引法。凫指水鸟。做法:两手在身后交叉,掌心相对,两臂尽量向身体后方伸展,手臂上下震动,模仿水鸟抖动羽翼的动作。震动手臂时要轻盈,做30次左右,再分别向左、右、后方转头,活动颈椎。凫浴是典型的反序运动,即与日常姿势相反的锻炼,可以有效调整身体平衡,舒缓疲劳。
  交股。股是大腿的意思,这也是《引书》中的导引法。做法:坐在凳子上,两腿放松,右小腿横向抬起,把右脚踝放在左大腿上,就像单盘腿一样;两只手自然扶在右膝盖和右脚踝上,同时向下轻轻按压右膝,节奏要轻缓匀速,按压20~30次,之后换腿进行。交股可使腿部各个关节得到拉伸,对髋、膝关节有着特殊的保健作用。
  撮谷道。谷道就是肛门,古人把肛门称为“五谷残渣的泄道”。撮谷道的具体做法如下:坐在凳子上,身体放松,上体后仰,深吸气,小腹用力内收,同时提肛,感受如同把会阴部缩回腹部中一样的力量;然后缓缓呼吸,小腹放松,会阴部放松。撮谷道对于改善性功能、男女生殖系统和肛周健康都非常有益。而且,撮谷道时采用深呼吸,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
  其次,古人还很讲究养生坐功,通过变換坐姿,动静结合,从而达到调养身心的目的。如宋代“二十四节气导引术”“钟离八段锦”“十二段锦”等功法,都是以坐势为主要特点,把多种坐法融为一体,并且加入导引、吐纳、按摩等方法,相当于一种动态的坐功,长期习练,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价值。
其他文献
每天清晨,站在阳台上,看到小区里的年轻人开着各色“坐骑”驶出小区,汇入上班的洪流,奔向忙碌的新一天,留我们老人独自在家,我都有点儿羡慕,更有点儿惆怅。  保姆小G见我有些落寞,建议道:“今后我教你认认小区停放的汽车好吗?”呵呵,我深谙她良苦的用心,她知道我这个老人是走不进年轻人的世界了,那么,看看年轻人驾着怎样的“坐骑”驶向外部世界也好啊。  从此,有驾照且内行的小G充当了我的老师,小区便是露天小
期刊
翻越一米高的窗户,到外面的平台上种菜、养兔,对于88岁的吴致全来说,是每天的“必修课”。  吴致全喜欢种菜。离休前,他是石家庄陆军学院(今机械化步兵学院)的教员,住在部队大院里。那时,他就在宿舍门前种过丝瓜。他种的丝瓜藤长到了四层楼高,家人吃不完就送给邻居吃。后来他家搬到了干休所,因为居住面积不大,干休所也没地方,就没再种丝瓜。2011年,他搬進新家。家里的面积大了,窗外还有块大平台能种菜。只是每
期刊
她身材修长,一头银发梳理细致,穿着鲜亮色彩的紧身运动套装,因常年坚持瑜伽等健身运动,勾勒出姣好的身材和线条感十足的背肌,让很多亚健康、体态臃肿的年轻人都自叹不如。  她叫白金芹,今年71岁,让人看见不禁联想到世界知名的“奶奶超模”卡门。在她的身上,有一句话尤其得到体现———我们虽然不能留住青春,但能做到优雅地老去。她更喜欢别人叫她小白,健身会所里小她三四十岁的人都这么叫,白金芹觉得亲切,和年轻人在
期刊
中央文明办近日发布6月“中国好人榜”,凌万兵当选为“中国好人”,并获邀去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节目讲述他的特殊经历。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李佳明握着凌万兵的手,感慨地说:“你把孝与笑进行了完美结合,太棒了!”  “我这个做儿子的,真是不孝啊”  43岁的凌万兵,出生于江苏扬州宝应县的一户普通农家,初中毕业后靠做木匠勉强度日。几年后,他独自来到扬州市区,当过售票员,学过驾驶,跑过长途运输,最终选择了
期刊
看得远却活得短  病不是只有一种医治的方法,怎么对待需要心态。  举个例子:如果你50岁得了前列腺癌,当然最好手术切除,但八十多岁才发现的话,还非动手术不可吗?你四十多岁心脏出了问题,可以换心,但九十多岁了还要冒险换心吗?  很多老人死在手术台上,都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能活几十年。结果,他们看得更远,反而活得更短。  活着就要有滋味  我四十多岁时胆固醇偏高,对我的家庭医生说:“我很喜欢吃冰激凌,
期刊
养生不等于健身,与后者相比,养生的人文含义多于科技含义,从某种程度上讲,身体与情怀、健康与境界是互相造就的,养生养的是世界观。  首先,“养生”是“养成好的生活方式”的简称,而生活方式是由性格和素养决定的。现在的疾病或健康问题,少有单纯生理性的,除非是感染或外伤,其他无一不身心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说,养生甚至是对世界观、价值观的修正。  我遇到一个病人,四十几岁,女性,她总觉得自己得胃癌了,拿着各种
期刊
长期从事肿瘤治疗的我,从2009年建立癌症数据库起,已积累近二万六千名癌症患者的系统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明确显示,中国肿瘤临床面临着突出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问题,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双过度”无助于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长期利益最大化。  慎用高敏度筛查技术  近年来,有关部门大力推行低剂量螺旋CT肺癌普查,认为此法可帮助发现大量早期可疑肺癌患者,争取早治疗而获得更好的疗效。其意义真如人们想
期刊
《小兵张嘎》是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之作,几十年来,它感动和教育了几代中国人。“小兵张嘎”的塑造者———著名作家徐光耀在文坛上辛勤笔耕六十余载,现在已是91岁的老人,依然身体健康,思维敏捷。他说:“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靠药,四不逞强。”  徐光耀的“不怕苦”来自他曾经艰苦朴素的生活环境。他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喜欢粗茶淡饭、平民的生活情趣。“不怕死”是指他活得自在,不像某些人那样整天担
期刊
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便是“米油”。古语云,“粥为世间第一补之物”,米油则是粥的灵魂,是人人都消费得起的滋补品。  《随息居饮食谱》说:“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每收奇迹。”说“米油可代参汤”,是因为它和人参一样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只是,人参虽贵为“百草之王”,却易引发上火,而米油却没有任何副作用。  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
期刊
疼痛常是疾病的预警信号,提醒你前去就医。那么,你会准确地向医生描述自己的疼痛吗?也许很多患者不知道,准确地描述疼痛,对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如何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疼痛,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朱六龙总结了以下几步:  指出疼痛的部位。一般来说,最先出现疼痛的部位多是病变所在位置,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首先出现腰痛,随着病情的加剧会出现下肢的放射痛。  描述疼痛的性质。常用来描述疼痛的词汇有钝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