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空巢老人拍笑脸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文明办近日发布6月“中国好人榜”,凌万兵当选为“中国好人”,并获邀去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节目讲述他的特殊经历。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李佳明握着凌万兵的手,感慨地说:“你把孝与笑进行了完美结合,太棒了!”
  “我这个做儿子的,真是不孝啊”
  43岁的凌万兵,出生于江苏扬州宝应县的一户普通农家,初中毕业后靠做木匠勉强度日。几年后,他独自来到扬州市区,当过售票员,学过驾驶,跑过长途运输,最终选择了卖粢饭(江淮地区传统小吃之一,用糯米蒸制成饭,裹油条包捏而成)。
  凌万兵的母亲30多岁就患上了心脏病、糖尿病,之后虽经治疗但一直效果不佳。这些年来,凌万兵好几次在回去看望母亲时,提出要带母亲出去旅游,拍几张漂亮的照片,但母亲总是说:“你们平时太忙,难得休息一天,别再为我四处跑了。”
  2000年中秋节,凌万兵带着妻儿一起去看望父母时,再次提出要带父母亲去拍几张满意的照片。母亲这回同意了,说:“好吧,等天再凉快一点,我们一大家子好好拍个全家福。”遗憾的是,几天后年仅52岁的母亲便撒手西去,那张没有拍成的全家福,成了全家人心中永远的梦。
  更让凌万兵痛心的是,因为母亲平时很少拍照片,她病逝后,全家人竟然找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作为母亲的遗像,这成了凌万兵心中难以抹平的悔恨。安葬完母亲之后好多天,他还懊悔地说:“我以前跑运输,看到花花草草,都会拿手机拍下来,却没为辛劳了一生的母亲拍几张满意的照片。我这个做儿子的,真是不孝啊!”
  “我這辈子也有自己的照片了”
  回到扬州后,凌万兵在加倍料理生意的同时,内心深处有了一个温暖的想法。他动情地对妻子说:“我母亲是有子女的,临终时都没有找到一张满意的照片;那些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者因为种种原因子女不在身边,可能就更没有人给他们拍照片了。我想给他们拍一些开心的笑脸照片。”
  善良的妻子当场同意。凌万兵拿出5000多元钱去买了一台单反相机。2011年春节后,他开始主动联系扬州的敬老院。
  凌万兵第一次去扬州鸣放孝老院为老人拍摄笑脸照片时,花了整整一下午时间,为孝老院里的20多位老人总共拍摄了500多张照片。回到家后,凌万兵又花了十多天时间,先为每个老人选出一张表情最好的照片,然后逐一修图、冲洗、放大成24寸的彩色照片,最后再将每张照片进行塑封。全部弄好后,凌万兵再开车将这些照片送回孝老院,逐一送到老人手中。
  从那以后,他每天早上卖完粢饭,就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背着相机出发,前往扬州市区以及近郊的敬老院和社区,帮老人们拍照。
  2011年12月底的一天下午,凌万兵来到扬州市郊的泰安敬老院拍摄笑脸照时,一位77岁的失明老人怎么也不愿意拍,说自己“反正也看不见,拍了也是白拍。”
  十多天后,当凌万兵带着冲印放大并塑封好的照片再次来到这家敬老院时,那位失明老人听到老人们满意的议论声,忍不住也想拍一张。她试探着问凌万兵“:今天你能不能给我拍一个?”随后,这位老人特意跑回屋里换了一件新衣服,又用手蘸了一点清水把额前的乱发理了理,她说“:虽然我自己看不见,但还是想拍一张漂亮的照片啊。”一周后,凌万兵专程为这位老人送去照片,老人一遍遍地摸着自己的照片,泪流满面地说:“年轻时我有一次曾去过照相馆,想拍一张照片,没想到工作人员根本就不给我拍,说‘你一个瞎子拍什么照片啊,拍得再好你也看不见’,从那以后我就断了照相的念头。没想到,我这辈子也有自己的照片了。小伙子,你是我的恩人啊!”
  “把孝与笑完美结合,太棒了”
  76岁的丁奶奶已经中风卧床好几年了。为了捕捉到老人最动人的面部表情,给老人拍一张满意的笑脸照片,凌万兵先后3次上门拍摄,每次都要站到床上将相机垂直90度去拍,前前后后一共拍了上百张,经过反复挑选,最后选出两张老人最满意的照片冲洗放大。
  扬寿敬老院有位92岁的老爷爷卧床多年,满口牙齿全部掉光。那天,凌万兵站在床上一口气给老人拍了30多张照片,一周后又冒雨把装裱好的照片送给老人。拿着照片,老人笑开了花。笑着笑着,老人又哭了……
  凌万兵说,5年来,他从没有统计过自己为此花了多少汽车费、贴了多少洗照片的费用,“因为老人们开心、温暖的笑容,让我时常想起我逝去的母亲,也使我更加深刻地感觉到了时光的无情和亲情的珍贵,这些是金钱永远无法衡量的”。
  凌万兵正在筹划出版一本相册,送给他拍摄过的所有老人,名字暂定为《记录人生,定格最美夕阳》。凌万兵希望,这些照片能够成为一道温暖人心的人文风景。
其他文献
每天,宋国华的亲友都会在微信群里,收到一条来自宋国华的小说“推送”。五个多月里,大家已阅读了100多篇宋国华根据自己真实经历改编的小故事。  “有的朋友说,每天就等着看我的小说,大家都鼓励我,所以我很愿意继续分享。”宋国华说。  写了近50年日记  70岁的宋国华,读书时就很喜欢文学。  宋国华的人生经历很丰富。高中毕业后,1969年下乡支农,此后,他当过老师、经理、会计。光是在饮食行业,他就服务
期刊
我遇见的大多数百岁老人,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生活方式相同.他们大都饮食适度,充满活力,拥有良好的睡眠,在必要的时候休息,和家人朋友
期刊
坚持锻炼仍得了癌症  柳邦仁怎么都想不通,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每天坚持跑步锻炼身体,可是有一天竟然进了医院。“像我这样的人都生病,不是冤枉吗?”  可事实就摆在眼前。2009年8月初,单位例行体检,柳邦仁肝脏上发现一个小包块,可能是恶性肿瘤。柳邦仁不信,之前從没有什么大毛病,感冒都不用吃药的,再加上常年短裤背心坚持晨跑,雨雪天也不例外,怎么可能突然之间生这种大病?  拿
期刊
小区门口有家饭店,排放的油烟和噪声十分影响小区居民的生活。为了小区环境的整洁卫生,他“发明”了让饭店的排烟管走下水道的方法,使饭店不再排放油烟,噪声也小了。他叫肖福贞,今年60岁,是个热心肠的人。他经常帮助小区居民解决生活问题,还义务在小区巡逻、打扫卫生、调解邻里纠纷……  一位居民说:“我在小区居住十来年了。小区门口的门面房开了家饭店,烟囱就在小区门口。每次我们走到小区门口,就烟雾缭绕,气味难闻
期刊
1949年出生的老先生要来我这个创业公司面试。老先生来以前,我大抵是虚荣着。  老先生来了。早上7点出发,从江南来,提着小小的漂亮的商务行李箱,大约为了显得气色好,穿着一件干净整洁的红色polo衫,坐了6个小时的火车,再倒地铁和打车,下午4点到办公室。为了表示恭敬,他还重新梳理了一次头发,花白的头发,略略稀疏了,但梳得一丝不苟。  我的辦公室里,正奉行着新时代文化,上百个年轻人身穿短裤、脚蹬人字拖
期刊
母亲去世后,她将独居的八旬老父接到家中照料。但她很快就发现,父亲听力严重下降给全家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父亲的卧室成了一个巨大的共鸣箱。他一天到晚开着电视,从球赛看到新闻,从各式各样的抗战剧看到家长里短的生活剧,他坐在离电视机不到一米的地方,支楞着耳朵,专心捕捉播报和台词。但是,老爷子人老健忘,就算他不需要那么大的音量,电视机的声音还是开到最大。直到她推门进去,帮父亲把音量调低。父亲见她气哼哼地使
期刊
爸爸去世那一年,妈妈才65岁.我们姐弟俩远在异国他乡,眼看妈妈生活孤寂,家里家外独自一人,心中牵挂不已.我带着她旅游散心,她心不在焉,还念叨着:“一个人玩,没劲.”不久发生
期刊
每天清晨,站在阳台上,看到小区里的年轻人开着各色“坐骑”驶出小区,汇入上班的洪流,奔向忙碌的新一天,留我们老人独自在家,我都有点儿羡慕,更有点儿惆怅。  保姆小G见我有些落寞,建议道:“今后我教你认认小区停放的汽车好吗?”呵呵,我深谙她良苦的用心,她知道我这个老人是走不进年轻人的世界了,那么,看看年轻人驾着怎样的“坐骑”驶向外部世界也好啊。  从此,有驾照且内行的小G充当了我的老师,小区便是露天小
期刊
翻越一米高的窗户,到外面的平台上种菜、养兔,对于88岁的吴致全来说,是每天的“必修课”。  吴致全喜欢种菜。离休前,他是石家庄陆军学院(今机械化步兵学院)的教员,住在部队大院里。那时,他就在宿舍门前种过丝瓜。他种的丝瓜藤长到了四层楼高,家人吃不完就送给邻居吃。后来他家搬到了干休所,因为居住面积不大,干休所也没地方,就没再种丝瓜。2011年,他搬進新家。家里的面积大了,窗外还有块大平台能种菜。只是每
期刊
她身材修长,一头银发梳理细致,穿着鲜亮色彩的紧身运动套装,因常年坚持瑜伽等健身运动,勾勒出姣好的身材和线条感十足的背肌,让很多亚健康、体态臃肿的年轻人都自叹不如。  她叫白金芹,今年71岁,让人看见不禁联想到世界知名的“奶奶超模”卡门。在她的身上,有一句话尤其得到体现———我们虽然不能留住青春,但能做到优雅地老去。她更喜欢别人叫她小白,健身会所里小她三四十岁的人都这么叫,白金芹觉得亲切,和年轻人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