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校赴外留学生的文化冲击问题调查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国内众多公安院校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外警察教育培训机构和警察学院建立了广泛的校际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警校生赴外留学或进行短期访学研修。由于跨文化差异警校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遭受文化冲击。文章立足警校生这个特殊身份和视角,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赴外留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开放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动态研究,了解他们在外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文化冲击,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警校赴外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对策,以期为更多警校留学生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警校;留学生;文化冲击;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0-0025-06
  Abstract: At present, many domestic polic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vigorously promote foreig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nd have established extensive inter-school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s with foreign pol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police colleges. More and more police students go abroad to judicial institutions and police colleges for short-term visit or study. Due to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th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police colleges are often affected by cultural shocks in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The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e college students, takes the students from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 as the survey object, conducts dynamic research using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understands the cultural shocks they experience in their life and learning process abroad,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cross-cultural adaption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students in police colleges, aiming to provide much insights to international Chinese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police colleges.
  Keywords: police college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ulture shock; causes; countermeasures
  在推進公安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流的浪潮中,国内众多公安院校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加强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与国外警察教育培训机构和警察学院建立了广泛的校际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警校生得以赴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等国家留学或进行短期访学。警校生赴外留学时,每天都有跨文化交流,他们既体验到紧张和兴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却也不断遭遇文化冲击。文化冲击是跨文化适应的一个特定阶段,这个阶段的影响力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学生不知道以何种格式和措辞给老师写电子邮件,如何在超市购物结账、如何在餐厅付小费、孤独和思乡情绪萦绕,这些跨文化能力的不足和负面情绪影响了留学生在英语国家的心理适应和融合。文章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赴加拿大多伦多市汉博理工学院的留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他们在英语国家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冲击的不同表现形式,分析其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从警校生这个特殊省份和视角找到警校留学生克服文化冲击和提升跨文化心理适应能力的途径,以快速融入英语国家文化环境。
  一、文化冲击概述
  (一)文化冲击的内涵
  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一词最早由加拿大人类学家Kalervo Oberg[1]在1954年提出,他将“文化冲击”一词用于表述所有出国进入新文化环境的人进入与自己不同的文化环境时可能会拥有的经历。Locke and Feinsod[2]将文化冲击描述为“可能由于暴露于不熟悉的环境或与熟悉的环境分离而产生的压力,从而引起思维或行为方面表现出的显著变化。这种变化源于无法感知和解释的新文化以及对文化规范行为的不熟悉。这种思维或行为上的干扰通常很短暂,在适应新环境一段时间后或回国后便会减弱。”美国跨文化教育培训研究人员Kohls L. Robert[3]将文化冲击定义为“由于置于不熟悉的环境中并处理人们为了生存所面临的日常生活方式时而引起的个人困惑或者焦虑”。
  (二)文化冲击的阶段
  Kalervo Oberg[1]指出文化冲击由蜜月期、过渡期、调整期和适应期等四个不同阶段组成,反映出目标语文化 (Heritage culture) 与新文化 (Host culture)之间的相互影响。Furnham & Bochner[4]在《文化冲击:对陌生环境的心理反应》一书中详细概述了这四个阶段:   1. 在蜜月期几周或几个月中,体验者有非常积极的心态,感受到目标语文化和新文化之间的差异,大多数人会对新文化(食物、当地文化习俗、氛围和生活节奏等)感到兴奋和痴迷,但这样的体验会很快结束。
  2. 第二阶段过渡期中,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各种麻烦(学校、寄宿家庭、语言、交通、购物等)开始不断困扰他们,适应新文化环境时遭遇的语言障碍等各种问题使体验者的兴奋之情有可能被沮丧和焦虑的情绪取代,个人也有可能产生与新文化脱节的极端情绪,并由此而产生压力和焦虑。
  3. 一段时间以后,人们逐渐适应新环境,更加熟悉新文化,个人感觉越来越舒适,个人可能会发现自己慢慢过渡进入了第三阶段调整期,这个过渡通常是缓慢的,此时悲观绝望的情绪慢慢减少,对自己独立生活和沟通的能力又慢慢充满信心。
  4. 在最后的适应期,个人能充满信心地适应并接受新文化,能积极应对和处理文化冲击带来的一些问题,开始享受东道国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新生活由此真正开始。
  跨文化体验者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上述四个阶段,警校留学生在四个阶段表现出来的文化冲击形式和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后续的调查研究将基于个体表现差异找到文化冲击的原因和对策上的共性。
  二、警校赴外留学生文化冲击问题的表现
  文化冲击在个体上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持续时间。研究者利用海外访学的便利条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实地体验、访谈、参与性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南京森林警察学院11名赴加拿大留学生经历的文化冲击的表现形式,学生涉及刑事科学技术、视听技术、公安管理学、治安学等专业。问卷包括26个客观选择题和4个开放式问题,主要涉及“个人基本情况、文化冲击的内涵、表现、原因和应对策略”等几个方面。开放式访谈对象为赴加留学生、汉博理工学院项目协调官负责人Debbie Harris、院长行政助理Stephanie Byer以及英语语言中心联络处负责人George Zhang等学校教职员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赴汉博学院学习生活期间遭遇的文化冲击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知欲强
  公安院校日常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学生出入校园都有严格的规定,学生有机会踏出校园,走出国门去学习先进的警务知识和培养前瞻性的视野,他们对此充满了期待和渴求。在平安到达并顺利入住后,72.73%的学生对新的生活学习环境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他们对城市的各种交通工具、超市、商場、饮食文化、建筑风格等都表现出较强的探知欲。
  (二)思乡之情
  一个月“蜜月期”之后,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和寄宿家庭生活的开始,学生对新的环境由最初的兴奋渐渐开始转向负面情绪,有的学生非常想念国内亲朋好友,经常表现出强烈的思乡之情,18.18%的学生甚至想要回国。
  (三)学习障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54.55%的学生表示会经常遇到语言障碍;63.64%的学生表示上课是他们经历语言障碍最多的活动。完成课程老师布置的论文和实验报告对学生来说又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论文的格式、文体、语法、措辞等无不给学生带来语言上的考验,学生虽可以提前预习老师的课件,但是知识拓展和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则是无法预见的,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如同滚雪球一样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巨大压力。
  (四)沟通障碍
  在日常用餐、待客之道、物品摆放和使用等方面有18.18%的学生和寄宿家庭产生了各种矛盾,躲避和寄宿家庭成员的接触与沟通;有的因为语言障碍导致师生沟通困难而感到焦虑;访谈中有学生表示自己完全不能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且不被当地人接纳,下课回家选择投入虚拟的游戏世界,想要逃离新的环境,拒绝考虑学习和其他事情。
  (五)身心不适
  有36.36%的学生表示经常感觉难以适应新文化环境,有的经常既对自己的新身份感到迷茫和不确定;有的因食物过敏和饮食文化的巨大差异而产生恐惧心理;还有小部分学生对新环境中的种族和民族多元化感到震惊。此外,警校生在国内学习期间,每日警务化管理模式使学生规律生活,日常运动健身充满活力;而留学生活一周课程之外的时间完全由个人支配,如果没有自律精神学生则容易变得懒散而精神不振。
  三、警校赴外留学生文化冲击问题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1. 英语水平
  对第一次来到英语国家的人来说语言是最大的挑战。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调查中表示经常遇到语言障碍,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或学术报告会是他们经历语言障碍最多的活动。在访谈中也得到同样的反馈信息,11名学生中有7名学生在正式开学前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语言培训课程,即使未参加过语言培训的同学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也同样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听不懂飞机、公交车和地铁中的广播,在超市、银行、通讯公司、地铁站办理业务时和工作人员沟通不畅等。
  课堂教学时表现出来的语言问题尤其突出,以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犯罪现场勘查)课为例,课前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系统中下载课件提前预习,学生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基本上能掌握课件中罗列的知识点,但在小组讨论时,他们能用中文的肯定不说英语,在和当地学生交流时经常借助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表达,遇到对方不太耐烦时学生露出无可奈何和沮丧的表情,作为旁观者很明显感受到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带来的压力和尴尬。此外,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时经常使用翻译软件。所有学生在调查问卷中都表示在课后需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英文教材,扫清单词障碍是第一步,理解并掌握各章节主要内容则是更艰巨的任务,语言障碍是学生的自信心在文化冲击的第二阶段过渡期中下降的主要因素。
  2. 法律专业知识
  留学生在课程中遇到的学习障碍不仅仅来自语言层面,还因为他们对当地的法律体系和宪法性文件不了解。中国内地的法律体系采用大陆法系,加拿大法律体系则以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并存为特色;在Police Power (警察权力)、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犯罪现场勘查)等课程中教授会给出大量案例,要求学生依据The Constitution of Canada(《加拿大宪法》)、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Ontario Police Services Act (《安大略省警察服务法》)、Royal Canadian Mounted Police Act(《加拿大皇家骑警法》)等法律文件开展小组讨论,而学生对这些法律文件、加拿大政治体制、政府、行政区划、并存的两种法律体系、联邦法院和省法院的体系却知之甚少,也就很难参与小组学习。如此可见,对留学国家法律专业知识的欠缺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受文化冲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3. 跨文化知识和體验
  跨文化知识是指在各种文化背景下支持有效且适当的互动以适应和建立关系的知识、态度和技能。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西方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人文历史、价值观、礼仪习俗、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知识面和理解程度都和文化冲击有着密切关联。在Crime Scene Management(犯罪现场勘查)、Disaster Management(灾难应急管理)等课程上老师经常会提及加拿大历史上发生过的经典案例或应急事件,比如2016年席卷加拿大艾伯特省的麦克默里堡的大火,是加拿大史上经济损失最大的灾难,教授安排学生对当时的“应急管理的流程”进行讨论,遗憾的是学生对事件发生的天气、地理位置、造成的损失等信息一无所知,现场上网查找资料耗费了不少时间,最终影响了整个小组完成任务的进度,“垫底”的成绩让他们感觉无奈和遗憾。
  亲身体验过不同文化环境的人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根据对2017、2018年本校赴加留学生的个别访谈了解到,在警校这样特殊的校园环境中,多伦多的留学经历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有了新的认知,对东西文化的内涵和差异有了更广泛的了解和更深入的理解。中学阶段有过短暂留学经历的同学在面对文化差异和冲突时对跨文化适应更有信心和经验。
  (二)外部因素
  1.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在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传统习俗等许多方面存在着文化差异,加拿大在平等、个人空间、隐私、守时、尊重等方面有着自己的文化特征。不论性别、年龄、种族或信仰,每个人在社会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当地学生课程参与度很高,积极表达个人观点,教授会耐心听完并逐一点评,非常尊重个人见解。比较之下,习惯了国内以“教师为中心”授课方式的学生表现得比较被动和保守,只有个别同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或者分享自己的观点。在个人价值观方面加拿大也具有个人主义色彩,他们不希望与人谈论工资、家庭生活、体重、宗教信仰和其他个人话题。随意谈论和评价一个人的外貌、信仰、年龄、性别和生活状况都可能被认为是骚扰。在学校,学生大多谈论周末和假期安排、社团活动、音乐、体育、美食、天气等话题;在寄宿家庭谈论的话题一般也仅限于学习和生活情况,不会涉及学生个人和家庭;在寄宿家庭使用任何非本人财产或邀请同学回家之前,必须事先获得寄宿家庭的许可,有学生曾因临时邀请同学回家一事和寄宿家庭产生冲突。
  2. 寄宿家庭的差异
  每天的家庭生活是学生体验和融入加拿大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所有学生都期望自己的寄宿家庭能提供温暖、安全和健康的居住环境以及稳定的学习场所,能和住家成员积极互动、友好相处。留学生由学校推荐居住在菲律宾移民家庭或白人家庭,根据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因寄宿家庭条件和责任心等因素对寄宿家庭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家庭要求个人准备早饭并清洗餐盘,起居方面也有很多要求,餐食既单一份量又少。有的住家则一日三餐准备好,荤素营养搭配好;如果寄宿家庭有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留学生和他们平时一起娱乐运动,周末一起郊游,日常积极互动不仅增加了和寄宿家庭之间的感情,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在陌生的国度,学生是否能快速消除文化冲击带来的烦躁、焦虑、不安等情绪并找到自己融入新文化环境的应对方法,寄宿家庭背景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 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多伦多地处加拿大的南部,夏季湿润,冬季多雪,极其寒冷;一年四季紫外线强烈,四季分明,早晚温差较大,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冬天气温有时会骤降至零下10~20摄氏度,风雪还夹杂着冰雨,体感温度则更低几度,学生大多居住在郊区,郊区比市区气温略低,对早晨8点上课的学生来说天气是很大的挑战。在饮食方面,单调无味的西餐或者甜腻的糕点远不如中餐可口。寄宿家庭每天准备的午餐经常是三明治、热狗或薯条,让学生食之无味,甚至吃不饱,经常需要自己另外加餐。刚来的一个月,学生因病或食物过敏等身体不适时常缺课。在出行方式上,加拿大大多数家庭是自驾车出行,留学生只能依赖费用较高的公共交通工具(公交、地铁单次费用为3.25加元);在安大略省的商场、超市等处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需缴纳13%的消费税,餐厅用餐要支付10%~20%不等的小费,交通、通讯、生活方式和消费等各方面的成本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和不适。
  四、警校赴外留学生文化冲击问题的解决途径
  文化冲击是真实存在的,在某种程度上也并非不可避免,文化冲击在个体上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持续时间,应对方案也就因人而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学校和寄宿家庭遭遇的文化冲击影响较大,根据学生遭遇文化冲击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建议学生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文化冲击。
  (一)提高语言技能
  英语全球化背景之下,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进入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世界,他们面临着学习一种新语言的挑战,这是成功适应和进一步发展的前提。“英语是全球语言系统的中心”[5],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技能。语言熟练程度可能对个人的学习和发展能力产生深远影响,这是因为语言熟练程度在信息传递和认知过程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6]。留学生抵达加拿大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克服在学校或寄宿家庭生活中的语言障碍,能够以英语进行有效沟通对于他们有效应对文化冲击至关重要。提前到留学国家上语言课程班是不错的选择。某留学学校的英语语言中心联络处负责人George Zhang在采访中介绍,“语言课程班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留学国家的文化、沉浸式学习法、写作和演讲技巧以及学术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等,通过参加口语俱乐部既可以提高口语水平和沟通能力,也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和语言流利度。”他还建议,“学生在学校和寄宿家庭这两个主要语言环境中要尽量使用英语交流,上课积极主动发言,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在寄宿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有互动意识,主动和家庭其他成员用英语交流,这样有利于英语听说技能快速提高。”   (二)学习法律和跨文化知識
  赴外警校生既要熟悉中国的法律法规、政策、法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也要了解留学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尤其是和警察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国家现行的法律制度及其渊源也要略知一二。加拿大的法律体系展现出了英国和法国的法律传统,法律制度的双轨制是其特色,普通法系和民法法系动态发展并存。加拿大除魁北克省外,所有省份都从英国继承了普通法体系,魁北克省则由于历史的原因拥有混合法律体系,私法以民法为基础,公法以普通法为基础。留学生学习的Police Foundations(警务基础)各门课程都需要相关的基础法律知识,在找到中加两国法律体系和警察制度上的共性和差异的过程中,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学院留学项目协调官负责人Debbie Harris表示,学生对加拿大警察职业相关机构的了解有助于减少学习中的知识障碍,如果不能理解一定要及时咨询老师,否则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文化知识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信息,有助于理解(即准确地解释和预测)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们的行为。”[7]Hullett & Witte[8]指出,“跨文化知识有助于与特定文化的人们有效且适当地互动,对东道国文化的了解对留学生的适应有积极影响。”提前了解本国文化和留学国家文化的差异有助于预见文化冲击的存在和做好心理准备。熟悉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历史、价值观、传统习俗和礼仪、与人交往的行为模式和规范等可以帮助尽快适应当地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介了解世界和当地的热点时事和社会关注的话题,仔细洞察本地文化的核心,努力学习掌握他们的交流方式,如师生相处方式、在寄宿家庭就餐礼节、日常见面礼节、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等,在日渐增多的深层次交往中文化冲击带来的无助感会逐渐减弱并消失。警务基础各门课程上老师经常会以有奖竞猜的方式(Play Kahoot——基于游戏的学习平台)考查当天所学内容,令人意外的是许多试题和课程并无关联,却涉及体育、音乐、影视、小说等方面,如果学生对多伦多猛龙队Toronto Raptors、网球公开赛冠军Bianca Andreescu、歌手Justin Bieber和Drake等名字耳熟能详,相信一定能顺利融入互动式课堂学习。
  (三)保持强健体魄和乐观心态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许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们需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健身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能量水平以及帮助维持身心健康。加拿大政府非常关注公民的身心健康,其政府官网上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应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度到高强度运动。成年人(包括老年人)应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度到高强度的体育锻炼,每次运动至少10分钟或更长时间。”[9]在多伦多市随处可见Fitness Center(健身中心),每个社区也有运动场所,在学校也有专门的健身房和体育馆,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查看学校或社区的免费健身课程,各学院每周都有运动场地时间安排表和各类体育赛事安排,学生也可以报名参加学校运动队。
  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警察要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警校生大一、大二一般每周都有警体课,每学期都有体能会考,警校生的日常离不开大量的体能训练。他们来到留学地暂时离开了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处于自由放松状态。这就更需要留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和学校的健身资源,坚持训练能缓解由于文化冲击带来的压力,减轻心理和身体上的不适,确保一定水平的体能状态,这也有助于留学生回国后能尽快适应警校的生活。
  (四)寻求学校和社区支持
  在一种新文化中,以一种新的语言说话和思考会带来精神上的疲惫,学生可能会沮丧或情绪低落。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或社区中参与当地活动也有助于减轻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一旦学生有了朋友的社交圈,忙于学校或社区活动,对他们来说状态调整就变得容易了。学生就读学院的院长行政助理Stephanie Byer建议学生:“通过关注学校网站的公告了解学校各项活动的安排;如果在学业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学生除了求助于学校课程协调官、课程教授、助教以外,还可以通过学校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Services Center(留学生服务中心)、Student Wellness & Accessibility Center(学生健康和学习中心)、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Services Center(计算机服务中心)以及图书馆的Learning Resources Center(学习资源中心)等部门寻求所需帮助。”
  加拿大人在保持个人主义的同时也高度重视自己对社区的责任,他们通过志愿服务、捐赠等方式参与社区各项事务。在留学生毕业典礼上,有一位学生因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体育活动获得了学校颁发的“最佳社区参与奖”。学生表示,对他来说,打篮球是缓解压力、融入当地人生活的最好方式,在他来加拿大仅一个月就结识了好多球友,经常相约学校和社区篮球场,在访谈时他表示没有感受到太多的文化冲击,只要自己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项活动,和寄宿家庭经常沟通,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感很快就消失了。
  五、结束语
  “文化冲击描述了一个人从熟悉的文化转变为全新的文化或社会环境时所经历的焦虑。曾经习惯的语言,手势,风俗,标志和符号等周围环境突然变得没有意义或具有新的意义时,就会发生文化冲击。”[10]警校赴外留学生离开熟悉的文化环境和纪律严明的警校校园生活,或多或少都会遭遇文化冲击,不同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给留学生生活或学习带来些许困惑和障碍。从个性心理层面他们会经历文化冲击的不同阶段,这也是一个熟悉和适应新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如果学生能积极拓宽法律和跨文化知识面、努力提高语言水平、坚持体育锻炼、主动融入学校和社区各项活动,用包容的心认同异国文化,就会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和文化,提高生活满意度,减少焦虑,最终顺利学成回国。如何应对文化冲击需要警校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学校、教师、家长、语言培训机构等也有努力的空间,多方协作必将事半功倍。   參考文献:
  [1]Kalervo Oberg. Culture Shock and the Problems of 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s[J]. Practical Anthropology, 1960(7):177-182.
  [2]Locke, S. and Feinsod, F. 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for Young Adults Traveling Abroad[J]. Adolescence, 1982(17):815-819.
  [3]Kohls, L. Robert. Survival Kit for Overseas Living: For Americans Planning to Live and Work Abroad[M]. London: 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4th edition, 2001:25-26.
  [4]Furnham, A. and Bochner, S. Culture shock: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to unfamiliar environments[M]. London:Methuen & Co.Ltd,1986:298-301.
  [5]Held, D.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M].Redwood Ci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346.
  [6]Binder, P., & Smith, K. The Language Phenomenon: Human Communication from Milliseconds to Millennia[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3:235.
  [7]R. Wiseman,M Hammer & H. Nishida. Predictor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1989(13):349-370.
  [8]C. R., Hullett, K.Witte. Predicting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and isolation: using the extended parallel process model to test anxiety/uncertainty management theo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01(25):125-139.
  [9]Canadians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EB/OL].https://www.csep.ca/guidelines (accessed 11/03/2020).
  [10]Culture Shock[EB/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Culture_shock (accessed 29/04/2020).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等为背景,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导师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整个培养体系中,引领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课程体系改革。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思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5-0
期刊
摘 要:核工程类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对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核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师资队伍作为工程教育认证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直接影响学生培养质量与毕业要求的达成。东华理工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于2019年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以该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中师资队伍建设为例,归纳了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探讨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举措,总结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为核工程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开
期刊
摘 要: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进程中,以广东纺织职业教育集团为主导,通过集团办学模式的指引,学院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思路贯穿到教学、科研与实践环节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重视招生工作,争取到优质生源,因此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成为一所珠三角地区行业影响力较大、知名度较高、深受企业欢迎的高职院校。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期刊
摘 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社会乃至教育领域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高校开展了在线网络教学。文章探索了特殊时期线上课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自主性线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通过慕课以及线上提供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线辅导及答疑等,既能有效避免教师扮演“主播”角色以及因高峰期教学直播带来的网络堵塞等弊病,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当然
期刊
摘 要:研究生交叉创新人才是部分高校,特别是行业性院校着重培养的新型人才类型,其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培养过程的有效监控是判断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依据。文章以油气光学学科方向交叉人才培养为例,首先简要介绍了油气光学学科方向的基本情况,进而分析了该领域交叉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培养过程中的育人平台、导师队伍、文化建设、奖助体系,对标培养效果,就几个部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贡献进
期刊
摘 要: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打破了高校教师的常规上课形态,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线上教学设计方式,成了学者纷纷讨论的热点。文章以市场调查课程为例,对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对比,重点阐释了疫情下市场调查课程可以从教学软件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设计四个方面进行线上教学设计,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比线下教学设计,突出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更加适
期刊
摘 要:“激活、重构、拓展、自主”是学习的一种过程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活力,重构课堂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去学习。文章对“激活、重构、拓展、自主”四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剖析,同时以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某一章节为例,阐述了“激活、重构、拓展、自主”的具体应用过程,以期对生物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激活;重构;拓展;自主;教学模式;辩证关系;植物组织培养  中图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所以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与元素,提出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坚持将思政教育贯穿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专业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这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做坚定的“环保守护者”,实现使学生将来
期刊
摘 要: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核心、必修课程。基于国内该课程教学现状,本教学改革采用了“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内容侧重其高阶性和挑战度,课堂组织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小組讨论等形式。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课程组对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AD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卓有成效,对改善教学内容、调动课堂参与度、加大课后投入等方面效果显著,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也
期刊
摘 要: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视角,实证检验国(境)外留学生培养特性与地区间经济合作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对于满足地区间经济发展需求的国(境)外留学生培养体系的意义和作用机制,从而论证重视国(境)外留学生这一群体思想教育与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阐述了国(境)外留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的理论依据。向国(境)外留学生进行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的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