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山塘游琴川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走进琴川书店,完全是个意外。
  此次再访吴门,比起过去两回更多了闲适的心情,而江南一带的人情风土历史文化,沉淀出今天悠悠缓缓的生活步调,倘若来此游玩,因行程安排而匆促度过,未免糟蹋了在古都里俯拾即是的美好时光。
  要在苏州漫步,除了饱涵人文价值与艺术的古典园林,错落城区的各个旧时街衢也不该错过。我出了阊门,来到山塘街。山塘街位在苏州旧城的西北方,离市区并不远。其历史悠久,初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到如今已将近一千两百年。步行在此素有“姑苏第一名街”美称的街道上,眼前水道四通八达,典型的苏州建物临河而立,商家、住宅鳞次栉比,大小石桥横过水道,连接河道两岸的交通,也让水路与陆路的连结立体了起来。虽说经过整修重建,仍可从许多不起眼的角落一窥当年的风华。而历朝历代皆有文人骚客留下美好的文字,乾隆皇帝亦对山塘街赞誉有加,游走其间,内心的满足果然就是身在苏州而理所当然出现的反应。
  就这么缓步踅至古戏台边,突然一个书店的布旗飘飘映入眼帘。书店名字是“琴川书店”,由于事先未做功课,来之安之,先到书店里走逛一圈再作打算。店面说来并不大,甚至略显逼仄,然而几架扶墙的书柜以及大案,陈列了相当数量以苏州为主题的书册。恣意浏览一番,待得巡视一周后,书店主人仍未现身。我因而放慢速度,心里不免猜想,是了,在这个城市这个街道这个书店,本来就要轻轻徐徐,操之过急只是浪费了好不容易才蕴化出的闲散情绪。果然,不多时书店主人便回来了。
  书店主人名为李彪,带着金边眼镜的斯文模样,待客和善,从容地与来客应对,实在难与其名字中的“彪”有任何联想。简单地攀谈几句,知道琴川书店颇有些年岁,然而店中陈设实在让我无法联想琴川书店其实是间老店,从店主人的名片看来,琴川书店创办于1946年,最初的老板是夏淡人先生,几位知名学人如叶圣陶、顾颉刚、郑振铎、顾廷龙等都是店中常客。这个背景让我甚为好奇,无奈书店即将打烊,店主人另有要事难以延长营业时间,以至于我离开时心中颇感遗憾,若能早两个小时发现琴川书店,该有多少故事可听。
  后来着实花了一番功夫,才弄清楚琴川书店的来龙去脉。夏淡人是常熟人,原在常熟文艺书局学业。后经介绍来苏州,先后任职于文学山房和存古斋等店,根据夏淡人《姑苏书肆忆旧》陈述,“自1946年开始自摆书摊,还往来常熟与无锡去摆临时书摊,积累的书多了一些,即向怡园对门的金石山房碑帖店分租了半间门面,店招牌就用琴川书店,请张星阶先生写的店牌。经营一年后,存书渐多,店面半间容纳不了了,当时有吴大澄家的一批藏书卖出,七、八家同业合股买下,剩下的底货归给了琴川”。常熟别称琴川,取名琴川书店,显然有不忘本的意味。张星阶擅长中国画,曾从虞山陈摩(迦庵)为师,是民国初年富有盛名的画家。能延请画家为书店题写店招,夏淡人当时的交游与人际关系便可略知一二了。而吴大澄是清末名臣,也是著名的收藏家,其后人将旧藏散出,夏淡人有缘得以接收部分,因此存书量骤增,遂在吉由巷南租下一幢楼房,书店业务也愈做愈大。到了1940年代末,“书业市面萧条,书价低廉,买进普通之书都是估斤给价,如果没有废书生意,书店是无法维持的。进入1953年,书市渐趋好转,书价就不断上升。1956年政府号召向科学进军后,旧书生意更是供不应求,遇到出门收货,书还未到家,买书的人已在等候了,打开书包,很快可以售完,这样周转灵活,买进卖出,就在这一年存书发展有近两万册了,营业额从每月数十元增加至每月一千元。”赶上旧书业发达的好时节,琴川书店也渐渐闯出名堂,不难想象,苏州的旧书业从明清以降早已发展出成熟的市场,尽管历经时代动荡,悠远的文化底蕴仍让旧书业蓬勃成长,夏淡人第一手的回忆,更直接佐证了吴门地区的文风鼎盛。
  琴川书店开张十年,店里流动的珍本古籍自然不少。文史学家黄永年于《五十年代前期沪苏市上的宋元本书》中提及他在“1950年刚从复旦毕业回家路过苏州,在人民路夏淡人开设的琴川书店里买了号称是元刻的建本《纂图互注南华真经》残本,存一至五卷,有湘潭袁氏卧雪庐藏印,可惜蛀得厉害,当时花了二元五角钱。过了二十八年送给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成为镇库之物了。”夏淡人的回忆也指出,这些罕见的善本“如明刻本之《顾氏画谱》四卷,此书是明刻版画之精品,售给省博物馆,该馆在多次展览馆会上,必将此书陈列展出。宋刊残本《柳河东集》一册,售给黄裳,乾隆本的《长洲县志》、《元和县志》、《吴县志》三种售给汤国梨,听说他让给了公家。明蓝格钞本的《华夷译语》售给姓毕的。明刻精图的《吴骚合编》售给凌景埏。清揆叙影宋钞本《剪绡集》一册,在扫旧时扫走了,后来落实政策,领回抄去的书籍时,虽十只存一,但此册尚完好,售给了上海古籍书店。《新刻原本王状元荆钗记》两卷影明钞本,郑振铎买去,郑氏即将此本影印在《古本戏曲丛刊》初编中。铜活字本《太上感应篇》开化纸印,字体较《古今图书集成》尤为精致,售给上海图书馆。”光看这些回忆所及的书目,就足够教人心向往之,难得的是,夏淡人在多年后提笔书写,还能记得书本的去向,可见其博学强记的能耐。当代首屈一指的藏书家黄裳在《苏州的书市》一文中也说:“琴川书店夏淡人是很能谈谈的一位,尤其可感的是他允许我到书店楼上去随意翻看他所藏的大量残本。我买书是不弃丛残的,因为这些旧刻作为板刻的标本,自有其价值,有些还是不见全本流传的。……又一次,看到一本巾箱本的《埤雅》,只存上半。看样子是万历刻本,但其中又夹杂了许多补刻的插页,小字写刻,时代似乎更早,终于不知道是什么本子。特别吸引了我的是书前有一方‘顾贞观印’的白文方印,正是顾梁汾的藏书。夏君告诉我,这书的下半可能还在,要等配全了再给我。果然,没有好久,全书就寄来了。”文人交往,最可贵便是以书会友,看夏淡人与黄裳的互动,其关系早已凌驾寻常的主顾关系了。
  1956年,旧书业公私合营,同年10月,江苏师院(后改名为苏州大学)图书馆需要用人,夏淡人即被邀去师院工作,琴川书店因而结束营业。夏淡人过去多年的经验累积,不仅精通版本,装裱书画、古籍修复更是一绝。他平时先收集好补书的材料,遇到破损或缺页的书时,会以年代相同或相近的旧纸修补;如果缺字,则将珍藏的好墨研磨,再用毛笔模仿原著字体抄录,以近乎神妙的手法,把破损的书页、漏字修补得天衣无缝,宛若新印。这样的功夫若非出于对古籍的热爱,三年五年恐怕还学不上手。
  1990年代中期,在苏州大学校门前的十梓街上,有两个年轻人,一位是诗人忘川,一位是网络作家阿林,借了夏淡人的房子以及过去的无形资产,让“琴川旧书店”重新开张。开幕当日夏淡人也亲临指导,店里的书除了店主自己收藏的之外,也有许多淘自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地。然而苏州大学这时正迎来百年校庆,将周遭屋舍大量拆迁,琴川旧书店适逢此劫,于是甫开张即歇业,虽然无奈,也算是极为特殊的经历了。
  1998年,李彪与夏淡人联系,希望能承用“琴川”旧名,经营旧书店。夏淡人乐见其成,于是琴川书店三度复活。只是书店落脚地点难觅,从望星桥畔、十梓街、锦帆路、山塘街,前后历时将近十年,期间搬迁多次,终于在2007年底搬到了现在的位置。李彪自号三白主人,藏有多种版本的《浮生六记》,显而易见地是沈三白的追随者,性格上也如同沈复的率真,更透露浮生若梦的任情。如今苏州旧书业已不像过去那样兴盛,李彪亦步亦趋,稳稳守着夏淡人扎下的根基,即便最好的时代过去了,即便山塘街的游人在游乐的时候几乎都忽略了这么一家书店,李彪仍然默默地以自己的力量将书本的生命延续下去。去年十月,高龄九十的夏淡人驾鹤归西,由夏淡人一手支起的琴川书店,虽然中间停歇了近40年,但今天仍有幸能以不同的面貌继续营运,说来也是一种福分。如同黄裳对苏州书市下的结语:“历史旧的一页翻过去了,可历史总是历史,是不应该淡忘的。”而我有缘参与历史,无论是城市或是书店,或许也和琴川书店一样有福分吧!
其他文献
许多年后,慕容先生总会记得自己多年前浪迹红尘、以梦为马的日子。那时候,尘世间明月依旧,清风不消闲愁,若是白日里忙于生计,待柳月满了枝头,亦可以做一场安稳的梦。这世间弱水三千,纵浪大化者皆是,被褐怀玉者不少,唯此夜行人,取“冷月”一瓢饮。    当我开始寻找他的痕迹,百度麾下三千弟子赶来汇报。有人说,他是一个隐者,隐于都市、窥望人性;有人说,他是一个作家,混迹网络、终此一生;有人说,他是一个行者,遍
期刊
成立于1988年的译林出版社,其前身为江苏人民出版社《译林》编辑部。《译林》杂志自1979年创立,以“打开窗口,了解世界”为宗旨,成为中国最大的介绍国外通俗文学的杂志;1988年6月,《译林》编辑部发展为译林出版社。  1986年,顾爱彬先生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即从事出版工作。从一位杂志社的编辑到出版社的社长,他的平和言辞里有着一份欣慰。  如今,译林出版社已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
期刊
我们以为我们可以掌控的事情越来越多,因为文明科技越来越进步。然后,我们逐渐发觉,为了应付人类的过度需求,所做出的各种掌控机制,反而造成更多的无法掌控。虽然宗教、环保团体极力鼓吹吃素,但绝大部分人还是食不能无肉。然而,除非自己养,否则我们很难搞清楚送入口中的肉类,是否真的安全。在食用眼前的美味牛排时,你想过这块肉排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吗?《吃动物》会告诉你肉是怎么来的,也会让你明白吃下肚的美味餐点加了多
期刊
走过炎热的暑期,天气渐渐转凉,但图书市场依旧如火如荼。虽然7月至9月是传统的图书销售旺季,但往年进入9月后,随着假期结束,学生开学,教辅市场持续升温,而大众图书市场则渐趋平静。反观今年9月的图书市场,有如“秋老虎”,刚出炉的数据显示,开卷综合指数为401.15,较之上月大涨了56.28点,环比上升16.32%,同比上升13.47%。而这一相对反常的数据得益于多本重磅新书的集中亮相,拉动整体市场强势
期刊
2005年我与钟文音有过一面之缘,城市嬮嬮,她正艳光灼灼。六年后再见,盛夏午后下起大雨,城市朦胧,她亦显得温柔。眼神如猫,慵懒依旧,但脸上的线条轮廓明显柔和起来,甚至变得可爱,我喜欢这次见到的她,她亦喜欢此刻的自己。巧合的是,这六七年正是她书写《艳歌行》、《短歌行》、《伤歌行》这岛屿百年物语三部曲的时光,六年的转变,城市和她对应成景,让人相看不厌。  毫无刻意,当年在咖啡厅里,众声喧哗,仍不掩她的
期刊
从龟甲、竹简、布帛、纸张到今天的电子书,“学富五车”已经淡化为历史,纸墨飘香也逐渐退出潮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正以其便捷、灵活、多元、廉价的优势俘获阅读者的心。iPhone、iPad等带来的电子书普及浪潮也逐渐成为出版界和IT界的“圆桌议题”,引领专家学者研讨出版电子化的新机遇。    数字出版的未来是什么样?    阮建强(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  我们一直在关注数字出版,
期刊
或许我们永远搞不清楚,一个人为什么会爱上另外一个人,和一个原本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成为最亲密的人生伴侣,不过,这不代表爱情的维系与经营,就只能任由本能自己决定,甚至搞得一团糟,也不解决。  爱情的萌芽或许是不可知的奥秘,但爱情的经营却能够靠着“做对”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判断,迈向更好而非更糟的结果。  说到“选择”、“判断”,那就是“经济学”的强项了。善用经济学,可以帮助恋爱/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做出对彼
期刊
作为一名80后图书编辑,操作《那时年少》的感受是很特别的,因为这还是我个人的一部文学作品。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是纯感性,出版是纯理性,如何习惯这个跨度,及时将自己情感从作品本身抽离,可以客观分析市场,分析作品的卖点,打造广告语、装帧、制定合适给力的推广方案,并付诸实施,对我来说是个挑战,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效果不错,因此,撰写小文,和大家分享。    做好书第一步:让欲望霸占你灵魂吧  做任何事都
期刊
算上这次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惨遭全面“被贴标签”,唐弢的宝贵藏书在他生前死后已数次蒙受损失。五十年代初,东北新华书店一位搞装帧的人借去唐弢几十本装帧最漂亮的图书,其中大部分是钱君匋设计、只印过十来本的特藏书。不料一借数年,归还时已破烂不堪,面目全非。还有一回,为参加莱比锡国际图书展览,唐弢收藏的德、法两国图书最早的中译本被借去参展,展后书退还至文化部却不翼而飞,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下达“一定追查,还给唐
期刊
在多次论战中,现代诗遭到批评,包括无韵律感、诗质不足等,挨轰最多的可能要算是晦涩难解了。然而有些批评者竟谓古诗易懂,不像现代诗不知所云。呜呼,此需何等学养才敢说这样的话?殊不知关于古典诗词,从古到今,从笺注到本事到今注今译,多少解说方式,帮助我们对作品的了解。倘使无批注,莫说诗的特殊语法与生僻字词普通读者难谙,光是诗里的典故,就足以令人却步。  文言古诗需要诠释,白话新诗难道不需要?于是多年来总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