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路径探析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WF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和谐高校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辅相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支持。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一、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达到了2000多万人。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更是高度关心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和国家执政能力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路径的思考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大众教育理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在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上,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始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到学校教育就是要建设和谐校园。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教育,也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和各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理念,转变培养“社会精英”的人才观。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好的教育”和“真正的教育”是培养心智健全、有道德、有情感、能够自立于社会的现代社会公民。
  (二)重视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与培养
  构建和谐校园,面向全体学生,关键是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与培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校的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1)家庭困难的学生。近年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实行招生并轨、学费制度改革等,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高校在校人数的增加,贫困生也逐年增多,由于家庭贫困引发心理疾病的学生人数也呈上升趋势。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家长操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国家和高校应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资助贫困学生的力度,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约30%的人有心理健康障碍。由于受经济、学业、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近几年大学生心理疾病呈上升趋势,近六成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心理问题已经明显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成长。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通过“转移注意力”,“找人发泄、倾诉”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还是有12%的学生选择了“压抑自己,不去解决”。[1]因此,必须正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得当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远离“郁闷”,重新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三)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当前,环境因素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渗透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要按照中央16号文件精神,真正做到全社会都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1.要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风尚和社会文化氛围,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一些社会风气不正,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巨大的“负”财富。因此,全社会都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大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力度,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起教育者的责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共同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好转,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加快从道德之知到道德之行的转变,成为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
  2.要着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高校校园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佳载体,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科学分析影响校园和谐的矛盾、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通过高效$务实的管理和服务,切实解决好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困难,协调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校园文化对和谐校园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能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等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并且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以文化滋养人、以文化熏陶人的效果。近年来,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2006年12月,全国高校第15次党建工作会议召开后,各项工作措施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要再接再厉,把和谐校园建设深入到高校全部工作之中,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最大限度地增加校园和谐因素,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3.要着力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环境。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达到了“进教材”、“进课堂”,但“进头脑”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要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重在联系当代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紧紧抓住现实生活中的难点、焦点与社会问题,鼓励大学生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来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高度认同。
  4.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政工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要采取切实措施,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哲学、社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使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养基地。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管理队伍,并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上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参考文献:
  [1]郑小红.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焦作大学学报,2007(3).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二级学院工作处在学校全部工作的基础位置,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工作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核心和基本环节,也是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加强二级学院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关键词:创新;二级学院党组织;党建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建
期刊
摘 要:本文就中等职业教育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政治课教学;政治课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合格技术工人的摇篮。合格的技术工人不仅要求技术过硬,更要思想过硬,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乐观、向上,面对困难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的工人队伍才能承担起改革开放和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在服装界流行一种民族风,从而给整个时尚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通过对北京市西单商业街的民族服装店的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了时尚中流行民族风以及如何继承和传播国内民族文化的问题。  关键词:时尚;民族服装;现状与发展    一、研究目的    近年来,民族服装(本文所提到的民族服装是指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包括在服装的任何一方面采取某一民族的特色)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或异域风情吸引着越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及特征出发,通过自己在计算机领域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我国高校学生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如何培养创新型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型人才;创新型能力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关于创新能力培养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自进入21世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档案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此文希望能引起高校对档案的重视,增强人们的档案意识,促进档案工作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高校评估;档案作用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对高等教育实行评估制度,它是高等教学管理由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转变的开始。1990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也为高等学校工作政策制定了基础。 
期刊
摘 要:一、设计思路;二、处理流程;三、交叉检查算法设计。  关键词:信用卡积分;规则设计;交易信息    一、设计思路    积分的获得模式应该有下面三种:  1、持卡人消费获得积分最高的模式,即对于一笔交易,可能满足规则库里的几条规则,所满足规则的积分不同,取最高的积分作为此笔交易的积分。  2、规则的优先级最高的模式,即对于满足几条规则的一笔交易,取优先级最高的规则积分作为此笔交易的积分。 
期刊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本”。简言之,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前者是前提、基础,后者是目的、归宿。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教师的教为本,学生的学围绕着教师的教转,学生处于“观众”席位,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二是以教材知识为本,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
期刊
摘 要: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分析隐喻的本质入手,论述了隐喻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希望对教学中所遇到隐喻现象的理解有所启示。  关键词:隐喻;文化差异;翻译    一、隐喻及其本质的认识    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Richards)曾经说过:“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比喻,我们日常生活中连续说上三句话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1]隐喻不仅是一种语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其意义在于传播新的理念、新的文化、新的行动方式。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教师。教师在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以及自身素质方面严重存在着不足。因此,教师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以使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准备不足;对策    新课程改革
期刊
摘 要:课余体育既是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能兼顾到素质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全面性、创新能力的培养。课余体育对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作用应引起学校的重视。  关键词:课余体育;体育教育;素质教育    1、课余体育的概念    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