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考古学家的体育老师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河南的中学给青少年做讲座,第一站是在郑州的一个县城。虽然事先已经知道是县城,但学校位置之偏僻还是让我们吃了一惊。汽车在颠簸的土路上七拐八拐,经过一个晒着大蒜的场地,然后停在了一所围墙很高的学校门口。
  场地是露天的,一个土地被踩实磨亮的篮球场,台上是几张简陋的课桌和凳子,桌子上蒙着一块旧的红丝绒桌布。这一切的布置让我仿佛回到了小学过六一儿童节的情形。那时的学校操场似乎就是这个样子,墙上还贴着“欢庆六一”的红纸,那是20世纪90年代。
  校长是个中年妇女,“微胖界”人士,黄底红花的长衫配着打底七分裤,穿着和举止都很随意,没有架子,说话软软的,走在街上我不太可能分辨出她是一位中学校长。校长是教语文的,对我们的活动还算支持,陆续搬着凳子前来的学生手里都拿着笔和本子就是明证。
  讲座即将开始,校长消失在视野中。和我们一起站到那个讲台上的,是学校的教导主任——黝黑的皮肤,身形笔直,穿着地方乡镇男人常见的条纹T恤。他原先也站在校长的旁边,只是我们都没跟他说话,他也就没有开口。而在讲台上,他操着一口河南话指挥现场:同学们都立正……把凳子放下……好,坐下!接下来,他即兴发挥了一段开场白,讲述了我们杂志的悠久历史,以及他有多热爱这本杂志,说他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看一看,然后寻找到前进的力量。这抒情的表达,结合着抑扬顿挫的方言,还有他严肃认真的表情,形成了一种很奇异的效果。台下的学生也捕捉到了某种违和感,开始哄堂大笑。
  我们的讲座就在这样欢快的氛围中开始了,现场互动得很好,讲完还被学生们团团围住要签名。教导主任一直等在旁边,等学生们散去后,要送我们出校门。
  他紧挨着我走在旁边,让我觉得有义务说些什么,来缓解一下无言的尴尬。对话是这样开始的:“您是教什么的?”“你猜呢。” “您是教数学的?”“不是。難道你看不出来吗?”“您是教体育的吗?”“嗯,对。”
  我笑了一下,其实我早该猜到他是体育老师,通常不都是体育老师在集合时管纪律吗?只不过,我觉得猜数学老师是一种恭维。体育老师被猜教数学可能不会生气,反之,似乎就不太好。也许这只是我狭隘的偏见,他并不觉得数学有什么高大上的。但他就此打开了话语的闸门,说:“我很崇拜你们这样的人,我也喜欢文学,可惜被专业限制了,只能教体育……”这突如其来的热情让我有些意外,只好由衷地敷衍:“其实,作为业余爱好也不错啊。”他叹了口气说:“其实我特别喜欢考古,老想着,要是自己学考古专业就好了。我很喜欢看科教频道那些探秘节目……”
  “若不是你们着急走,我很想个人请你们吃餐饭的。”这是他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接着我便上车了,感觉有些复杂——这是一个《立春》中王彩玲似的人物。
  同行的化妆师是个年轻小伙,显然对那段河南话演说念念不忘,不断地模仿,然后哈哈大笑,说:“这教导主任也太装了。”我说:“人家是很真诚的,发自肺腑的,好不好?”化妆师将信将疑,一路上依旧时时模仿他,似乎后半生就指着这个段子活着了。
  后来又去过几所学校,见过很多领导,有一口方言讲话都要照着稿子念的,有普通话很标准即兴演说的,有大腹便便像商人的,我却总觉得这个教体育的教导主任,要更立体一些。
其他文献
电影《帕特森》的主人公帕特森生活在与他同名的新泽西州帕特森市,他的职业是普通的公交司机。沉默寡言的帕特森和妻子劳拉以及一只牛头犬过着平淡的生活。  帕特森每天起床、看表、在工作间隙写诗、听同事发牢骚、听公交乘客谈论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回家扶正邮筒、遛狗、去酒吧小酌几杯、和女友聊天、睡觉……日复一日,波澜不惊。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日常,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走着自己的平凡之路。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帕特森写下
期刊
[知趣]  问:我老家是四川的,我跟着父母来到南京读书。总是有人问我在家里是不是顿顿辣椒下饭,是不是从小就会搓麻将……可惜,我真的不爱吃辣,也不会搓麻将,家里更没养过熊猫。我是不是给家乡丢脸了?  答:有一个网络名词“地域拖油瓶”,就是形容像你这样给家乡“拖后腿”的朋友,即不具备当地特征属性的人,比如数学不及格的黄冈人、不会跳舞唱歌的新疆人、不会骑马射箭的内蒙古人等。  北京人总会被这些问题攻击:
期刊
当你盯住一个局部,并把它放大来看时,你会全神贯注于此,不断深入挖掘与思考,并因此跳出以往的思维惯性,重新发现与审视这个世界。  比如,春天里,草丛中,树荫下,一丛丛深褐色的枯叶中,一棵棵娇嫩欲滴的鲜蕨肆意生长,半握着粉嫩的拳头。天地之间,回荡着我们人类听不见的、蕨类们惊心动魄的呐喊。瞧那一根根酷似蒜薹的蕨芽,其色青中透紫,密布灰白绒毛,顶芽蜷曲如微缩竖盘。盯住那蕨芽看了又看,你会发现它们实在美极了
期刊
1  谭松韵出身于演艺世家。她的爷爷、奶奶都曾在剧团工作,父母也在文艺方面颇有建树。因为从小耳濡目染,谭松韵似乎比其他人多了一些“艺术细胞”。她喜欢唱唱跳跳,还专门去了舞蹈学校,系统地学习了古典舞和民间舞。年少的兴趣,让谭松韵变得勤奋、认真,同时也让她在面对未来时更为谨慎。  “我究竟是学舞蹈,还是学表演呢?”长大后,谭松韵既想坚持跳舞,又渴望能有点儿新的尝试。但她并不想,也不敢草率地做出决定,因
期刊
作为素食爱好者,我一直很难理解为何那么多人都排斥西兰花和胡萝卜——它们真的有那么难吃吗?且不说胡萝卜生啃就很美味,西兰花白水随便煮煮就挺好吃,更别提精心烹制的蚝油西兰花和胡萝卜炖牛肉了。  看美食节目,经常听到家庭主妇们如获至宝地感叹:“这个做法太棒了,把胡萝卜切碎混在馅儿里,孩子挑都挑不出来!”或者:“把胡萝卜打成泥做成蛋糕,这办法妙极了!”又或者:“把西兰花做成酱汁搭配意面,太适合我那个不爱吃
期刊
说起时光,我总会想起童安格的歌《忘不了》:“为何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看不清的岁月,抹不去的从前,就像一阵风,吹落恩恩和怨怨……”是的,我们生命中的有些日子,确实是忘不了的。比如我们考上大学的日子,我们初恋的日子,我们考试不及格的日子,我们高中、大学毕业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或多或少地改变了我们生命的道路,在我们的生命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让我们终生难忘。  但即使是这样的日子,也常常会变成“此情可
期刊
1  那年6月,大学毕业典礼。宽敞的环形礼堂中,挤满了人。那些年轻的面孔“长”在黑底绿纹的黑袍上,像一捧莹莹的玉石。我站在他们中间,等待院长将学位帽上的帽穗拨到左边,心脏激烈地跳动,一如礼花绽放,平地惊雷。  那时候,我是期待着什么的,关于过往,关于未来。那些细碎的、闪光的妄想自学士服向外蔓延,飘向高远的天空,最终酝酿成一场夏日的大雨,倾盆落下。在噼里啪啦的雨声中,年逾半百的校长发表讲话,祝愿我们
期刊
因工厂停工,在东莞务工17年的吴姓农民工决定返乡,他退了东莞图书馆的读者证,并写下留言:“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东莞图书馆做出回应:“感谢!我们一直在,等您再来!”  毛姆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个“避难所”不需要门票,只需要打开一本好书,就能使深陷生活泥泞
期刊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毛不易的聲音猝不及防地飘入耳郭。霎时,恍若经年,很多往事涌上心头。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应是在前年初冬,凯把他翻唱的这首歌分享给我,我只听一次,便被吸引住了,不单单因为凯天生的好嗓音,更因为这首歌的歌词唱进了我心里。那时候的我,踌躇满志,日夜奔波,终日劳劳碌碌,却依旧平庸得像人群里最不起眼的那只丑小鸭。无数次踏着漆黑如墨的
期刊
郭伋,东汉扶风茂陵人,年少而有志行,被大司空府征辟,先后担任过渔阳都尉、上谷大尹等职,建武十一年(35年),又奉命出任并州牧。  郭伋来到并州后,打算先了解一下属下各地的情况,便开始巡行各部。有一天,他巡行到一个叫西河美稷的地方,刚入地界,就见数百名儿童骑着竹马在路边迎接他。他很奇怪,就问:“你们为什么这么远赶来迎接我?”那群儿童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非常高兴,所以前来奉迎。”郭伋心中十分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