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路上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特别喜欢这句话,喜欢奔跑的姿态,喜欢道阻且长的梦想与远方。
  爱上跑步,纯属意外。上学时,800米总在及格线挣扎,一是因为体重大,挪移不易。二是因为鼻炎,呼吸不畅。所以,跑步从来不是我想要征服的“大山”。儿子随我,也是一身五花膘,满脸婴儿肥。遥望几年后的中考,我忧心忡忡。减肥,刻不容缓!跑步成了最简单、最方便的选择。从学校到家约1公里,他跑步,我骑车,监工一般吆喝催赶。他跑跑停停,东张西望,虽不抗拒,但也不积极。跑了一个星期,胃口更好了,体重却没有丝毫改变。于是,我只好决定以身作则,陪跑。
  第一个1公里是咬着牙撑下来的,才跑一半就双腿如灌铅,咽部似火烧,各种自我暗示——消极的,积极的,轮番上场,心理活动丰富得可以写出一篇几千字的流水账。然而,当停下脚步,呼吸的急促和双腿的疲惫似乎一下子抽离了。哦,原来不过如此!于是,每天1公里,我开始陪着儿子坚持。虽然慢,虽然煎熬,却是越跑越有信心,竟渐渐生出挑战3公里的想法。
  3公里的路程真长,那种拉长的煎熬和煎熬后的兴奋,让我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那是我参加基本功比赛的感觉,校赛、镇赛、县赛、市赛、省赛,从4月初直到11月底,我都在长途跋涉的路上。備课、上课、演讲、朗读、讲故事、练字、才艺……每天都有计划,每天都把一颗心提到嗓子眼,咽不下也吐不出,食不甘其味,寝不分日夜。焦灼时,甚至会躲到无人处痛哭一场。然而,当我全力以赴走过这段漫长而艰辛的路程,再回首,我发现自己收获的不仅是增长的知识与能力,更是一股能承受磨练的韧劲,一份能经受风雨的坚持,一抹能笑对成败的淡然。想及此,3公里竟让我跑出了一点英雄的味道,对,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英雄,一个经历了万千磨难,满载荣耀归来的英雄!
  有了3公里的激励,一颗“奔跑的心”被彻底激活。4公里、 5公里、 8公里,我恣意享受着挥汗如雨的快意,为自己潜在的能量兴奋不已。终于,跑完8公里的第二天,我再次迈开脚步时,发现右脚后跟一阵刺痛,摸摸脚踝,发现脚踝突起处麻木没有知觉。热敷、冷敷、艾灸、针灸,前后20多天的治疗,才恢复正常。
  休跑期间,阅读了不少文章,才明白,想长久地跑步,是要循序渐进的,要能压得住一颗激进的心。这很好理解,跟我的本行——教育,是一模一样的。人生也是一场长途奔跑,如果老师或者家长急功近利,总想着起步再早点,学得再多点,速度再快点,势必会适得其反,说不定,没到终点,就泄气了,就跑残了。一场伤病,让我明白,跑步不仅需要勇气和韧劲,更需要遵循科学规律。
  再次起跑,便从3公里起步,跑前热身,跑后拉伸,毫不含糊。当我终于能坚持跑5公里的时候,我遇到了组织——海安爱跑一族。几百号人不问年龄,不问职业,不问性别,只跑步。你跑步打卡了,有人鼓励;你腿脚不舒服了,有人给出建议;你偷懒几天不跑了,大家奔跑的身影总能激励着你。一个人可以跑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跑得更远。在奔跑的路上,总能遇到一些阳光而友善的“他人”。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我们都不是孤单一人在路上,总有人在你疲惫的时候为你加油,在你困难的时候给你援助,在你迷茫的时候为你指路。
  跑步一年半,我累计奔跑3500公里,完成了5次半马赛事。这一年半,做什么都特别精神,同事说我一身蓬勃的“女子力”,仿佛活回了少女的模样。儿子也随我一起跑起来,跟我一起参加亲子3公里赛。我也常给学生讲述那些我咬牙坚持的奔跑,那些酣畅淋漓的感觉,那些“今天不想跑,所以跑了”的时刻……奔跑,激励和启发着我和我的孩子们。
  我会一直跑下去,以一颗勇敢的、坚韧的心,在追梦的路上。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市明道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课外阅读是打开语文、打开生活的最有效方式。姚佩琅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是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就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大方面而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阅读的始终。在课外阅读中,只有积极思维,才能使阅读真正发生。  那么如何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尝试从阅读策略、阅读课型、阅读共同体三方面展开阐
《猫》是一篇老课文,也是一篇好课文,文字非常经典,值得咀嚼。它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课文后面有四个练习,其中三个指向语文要素:“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读一读,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讀下面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明确告诉我们,《猫》这
识字教学中有“加一加”的方法,这是符合汉字构形规律的识字方法,比如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合体记号字等都是“加一加”的产物。不过,假如师生们能够理解“加一加”而组成一个新字的道理,做到意义识记,就能更好地发挥这种识字方法的重要作用。“亻 不同部件”能组合成不同的字,现选析10例供读者体会其理解识记的效果。  一、“亻 目”组合为“艮”  甲骨文“■”(亻)在上部加“■”(目)组合成“■”,像人扭
上周五进行了一次班级现场作文比赛,题目是《最难忘的一ke》。  这“一ke”,可以是最难忘的“一课”,即指某一堂课;也可以是最难忘的“一刻”,记录最触动人心的某个片刻、某一瞬间。  简单交流后,学生开始习作,教室里立马进入刷刷刷的书写状态。一节课后,收上来的作文大部分是400~500字,有五六个学生写满了两张400格,也有三四个学生写不满一张——对五年级来说,总体不错。  浏览习作,有一篇文章特别
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写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可见,“涵泳”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学习之法,古已有之。在涵泳语文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涵泳”中主动得“趣”,将有利于学生保持语文学习的持久动力,令其受益终身。  一、读中识趣,体会吟诵之乐  古人提议“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涵泳之法贵在吟诵,或琅琅读之,或低声轻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
“群文议题”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非常难确立的。如果从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形成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来看,群文议题确立时应该更多考虑语用目标,这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  一、群文阅读与精读的语用性区别  单篇课文的精读,也要重点考虑语用性原则,这和群文阅读教学确立议题时的语用性原则有何不同呢?  笔者认为,单篇精读中,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或从弱到强的过程;而群文阅读中,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听很多人上过,自己也教过。再次研读时,作者“陈醉云”这个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并不了解这位作者,但总感觉这个名字很有味道。课本和教参上面没有任何介绍,于是我去网上搜索。我查到了三个“陈醉云”。  同名同姓不奇怪,奇怪的是,在这三个人的介绍中,都提到了他们写过一篇文章,叫《乡下人家》。  不管有多少个叫陈醉云的,《乡下人家》的作者只能是其中的一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经验,了解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人物的方法。  2.感受夸张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品味翻译外国文学“信、达、雅”的境界。  3.积累人生格言,走进《增广贤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人有多面、多面识人  1.导语:同学们,阅读名著,有一个最核心的任务,那就是——分析人物形象。回忆一下,在本单元或者在之前学习的名著中,你认识了哪些
摘要参考美国“Computing Curricula2005”教程,通过对计算学科内在规律的认识和比较,为我国计算机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提供可行性操作范式。  关键字 Computing Curricula2005教程;计算学科   中图分类号:G434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2-0077-03  Computing Curricula2005 and Comput
当下,“语文要素”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口中的高频词,网络的热搜词。今天,我也将对照语文要素来学习李文斌老师执教的《短诗三首》一课,看看李老师是如何在课堂中体现语文要素的。  一、語文知识的渗透润物无声  李老师的这堂课,不着痕迹地渗透了必要的语文知识。比如,理解“思潮”这个词语,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而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验。首先,李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文中的三个问句:“哪一颗星没有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