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经常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每当读着那些满是学术概念堆砌或规章制度汇编的教育管理专著,总是觉得少了些许“人”的气息,如嚼无味之蜡。但最近我读了高峰校长的《幸福在心》一书,顿觉一阵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书中,高峰校长用他睿智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个个小故事,但就是在这简单、朴实的表述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嗅到了一个个灵动的生命,就像从石头缝里看到了风景,从沙子里发现了灵魂。
这本书讲述了高峰校长在“幸福教育”办学实践中发生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在五年的时间里,他如何让一个落魄的学校一步步成为当地名校的辉煌历程。但这又决不仅是一本办学历程的刻板记录,而是生命成长的生动再现。全书采用教育叙事的手法,引领我们走入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情境。正如书中所说:“只是力求把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提供给读者,在教育实践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又有哪些困难,从中自己有哪些感悟。”正是在这教育的“原生态”里,我们才能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孩子的蓬勃与意气风发,欣赏着作者指点江山般的激扬文字,并惊异于师生们因其主体性的唤醒而迸发出的巨大潜能;正是在这教育的“原生态”里,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学校和教师的真实生存状态。因此,我们得以揭开高峰校长从一名没有任何学校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机关工作人员逐渐成长为一位全国著名的“幸福教育”专家的神秘面纱。
沿着行者的足迹,“心会”行者之思,即是对教育本真的一路叩问与求索。
“作为一名校长,最可怕的是失去梦想,缺乏理想。没有前进的目标,失去工作的动力和激情,又何谈工作的创新与超越?因此,校长理应是一个理想家,要带给学校以梦想和必要的‘乌托邦’。”通读全书,处处充溢着高峰校长建设一所幸福的理想学校的梦想。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他从国外教育家马斯洛、尼尔、苏霍姆林斯基、乌申斯基、小林宗作那里寻梦,从朱小蔓、叶澜、李希贵等专家的著作里寻梦,到教育发达的上海去寻梦,更在自己的开拓中寻梦。终于,他看出了端倪,明晰了方向,找到了“幸福教育”的路径。他像一位播种人,在校园里播种幸福,在课堂上播种幸福,在黄河三角洲播种幸福,在北海播种幸福,在师生的心灵深处播种幸福。他在泥泞里行走,在旷野上跋涉,寻找“教育原生态”,探访“巴学园”,浇铸“幸福校魂”,启动“幸福列车”,重塑“课堂流程”,制造“幸福关键事件”,由最初的“孤独之旅”变成“团队之旅”,由“黄河之恋”变成了“北海之恋”。他既“做有个性的校长”,又能把握“雅量的边际”。他成功了,他和他的同伴们、孩子们开着“幸福列车”,走进了“巴学园”,找到了教育的“原生态”,体验到了“幸福度”。
幸福在学,幸福在教,幸福在脸,幸福在心。
“大道思远,教育需要梦想。”要把梦想变成现实,就需要思想、战略和行动。高峰是一位有思想的校长。2001年上任伊始,他就发现,现在的孩子们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课堂,在学校里生活得不快乐、不幸福。为了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他率先在全国开展“幸福教育”实验与研究。他精心经营学校生活,把传统游戏、街舞、女工、书法、经典诵读引进校园,让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和读书声;他大胆突破,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为主、校本课程为辅、差异课程为特色的幸福课程体系;他创造性地推出了“幸福课”的理念和实践模式,让课堂一步步走向高效、愉悦;他开发了丰富多彩的节日——面食节、花卉节、白雪节、经贸节……每月一节,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成为最具教育价值的人生课程。在“幸福教育”的道路上,高峰校长踏踏实实地走了8年。经过8年的精心经营,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薄弱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校”!
教育需要梦想,需要智慧,更需要坚守。在这娓娓道来的字里行间,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位志向高远、意志坚定、灵动睿智的开拓者艰难跋涉的历程。他像一位纤夫,赤脚裸背,用尽平生气力,拉动“幸福教育”这艘大船在九曲十弯的河道上乘风破浪,悠悠前行。其实,他和我们一样,“有幸福、有欢乐、有苦恼、有伤痛、有黯然”,但不一样的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最初的梦想和追求,始终没有放弃向前行走,始终满怀激情地工作,终于靠近了幸福的彼岸。一群幸福的人,终于走进了“巴学园”,眼前不再是梦幻,而是视线所及、触手可得的壮丽景观。高峰校长的办学经验启示我们,只要坚守教育信念、坚守育人目标、坚守发展原则、坚守淡然境界,顽强地坚守教育的本真,就一定能够创造教育的精彩!
校长,是学校成长的生命源,更是学校发展的守护神。回眸高峰校长的办学思想与实践,我们不难看到,他是一位始终怀揣梦想飞翔的人,是一位有理想,而又始终将理想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人。他以领导者的目光审视着教育,在现实问题的不断探索中思考着;他以管理者的专业悟性,在问题的解决中不断提升着现实问题的层次,在更高领域中探究并解决问题。他没有停止过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思考,更没有终止对自己的思考,他的“幸福教育”就是在这样一种思维品质中萌生、勃发、生长并再造着……
教育的追求本来就永无止境。我衷心祝愿高峰校长的“幸福教育”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精彩!
【徐吉志,山东省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苗 培
这本书讲述了高峰校长在“幸福教育”办学实践中发生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在五年的时间里,他如何让一个落魄的学校一步步成为当地名校的辉煌历程。但这又决不仅是一本办学历程的刻板记录,而是生命成长的生动再现。全书采用教育叙事的手法,引领我们走入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情境。正如书中所说:“只是力求把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提供给读者,在教育实践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又有哪些困难,从中自己有哪些感悟。”正是在这教育的“原生态”里,我们才能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孩子的蓬勃与意气风发,欣赏着作者指点江山般的激扬文字,并惊异于师生们因其主体性的唤醒而迸发出的巨大潜能;正是在这教育的“原生态”里,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学校和教师的真实生存状态。因此,我们得以揭开高峰校长从一名没有任何学校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机关工作人员逐渐成长为一位全国著名的“幸福教育”专家的神秘面纱。
沿着行者的足迹,“心会”行者之思,即是对教育本真的一路叩问与求索。
“作为一名校长,最可怕的是失去梦想,缺乏理想。没有前进的目标,失去工作的动力和激情,又何谈工作的创新与超越?因此,校长理应是一个理想家,要带给学校以梦想和必要的‘乌托邦’。”通读全书,处处充溢着高峰校长建设一所幸福的理想学校的梦想。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他从国外教育家马斯洛、尼尔、苏霍姆林斯基、乌申斯基、小林宗作那里寻梦,从朱小蔓、叶澜、李希贵等专家的著作里寻梦,到教育发达的上海去寻梦,更在自己的开拓中寻梦。终于,他看出了端倪,明晰了方向,找到了“幸福教育”的路径。他像一位播种人,在校园里播种幸福,在课堂上播种幸福,在黄河三角洲播种幸福,在北海播种幸福,在师生的心灵深处播种幸福。他在泥泞里行走,在旷野上跋涉,寻找“教育原生态”,探访“巴学园”,浇铸“幸福校魂”,启动“幸福列车”,重塑“课堂流程”,制造“幸福关键事件”,由最初的“孤独之旅”变成“团队之旅”,由“黄河之恋”变成了“北海之恋”。他既“做有个性的校长”,又能把握“雅量的边际”。他成功了,他和他的同伴们、孩子们开着“幸福列车”,走进了“巴学园”,找到了教育的“原生态”,体验到了“幸福度”。
幸福在学,幸福在教,幸福在脸,幸福在心。
“大道思远,教育需要梦想。”要把梦想变成现实,就需要思想、战略和行动。高峰是一位有思想的校长。2001年上任伊始,他就发现,现在的孩子们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课堂,在学校里生活得不快乐、不幸福。为了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他率先在全国开展“幸福教育”实验与研究。他精心经营学校生活,把传统游戏、街舞、女工、书法、经典诵读引进校园,让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和读书声;他大胆突破,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为主、校本课程为辅、差异课程为特色的幸福课程体系;他创造性地推出了“幸福课”的理念和实践模式,让课堂一步步走向高效、愉悦;他开发了丰富多彩的节日——面食节、花卉节、白雪节、经贸节……每月一节,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成为最具教育价值的人生课程。在“幸福教育”的道路上,高峰校长踏踏实实地走了8年。经过8年的精心经营,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薄弱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校”!
教育需要梦想,需要智慧,更需要坚守。在这娓娓道来的字里行间,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位志向高远、意志坚定、灵动睿智的开拓者艰难跋涉的历程。他像一位纤夫,赤脚裸背,用尽平生气力,拉动“幸福教育”这艘大船在九曲十弯的河道上乘风破浪,悠悠前行。其实,他和我们一样,“有幸福、有欢乐、有苦恼、有伤痛、有黯然”,但不一样的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最初的梦想和追求,始终没有放弃向前行走,始终满怀激情地工作,终于靠近了幸福的彼岸。一群幸福的人,终于走进了“巴学园”,眼前不再是梦幻,而是视线所及、触手可得的壮丽景观。高峰校长的办学经验启示我们,只要坚守教育信念、坚守育人目标、坚守发展原则、坚守淡然境界,顽强地坚守教育的本真,就一定能够创造教育的精彩!
校长,是学校成长的生命源,更是学校发展的守护神。回眸高峰校长的办学思想与实践,我们不难看到,他是一位始终怀揣梦想飞翔的人,是一位有理想,而又始终将理想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人。他以领导者的目光审视着教育,在现实问题的不断探索中思考着;他以管理者的专业悟性,在问题的解决中不断提升着现实问题的层次,在更高领域中探究并解决问题。他没有停止过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思考,更没有终止对自己的思考,他的“幸福教育”就是在这样一种思维品质中萌生、勃发、生长并再造着……
教育的追求本来就永无止境。我衷心祝愿高峰校长的“幸福教育”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精彩!
【徐吉志,山东省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苗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