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百年来,因为肉类造假的高额利润,造假绵延不绝。
在公认有着最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欧盟,“害群之马”依旧能一马平川如入监管真空。此类欺诈我国也一直未消停过,鸭肉假冒羊肉,猪肉冒充牛肉,戳穿牛皮,假牛肉现形之类的新闻一搜即有,随搜随新。
近来传得沸沸扬扬的拼接牛肉,有些是被冤枉了,该平反昭雪;有些是被揭露了,该重典治乱。
有一种叫做谷氨酰胺转胺酶的酶,简称TG酶,有一个神奇的本领,能够像胶水一样,把一块块碎肉粘成一大块肉。那些弃之可惜,看之细碎的小肉们,在这“碎肉专用胶水”的帮助下,变成有型有款的牛排走上餐桌。
这是现代工业引以为傲的技術,世界通用,借此次波澜,中国消费者熟悉一下,也没什么不好。网购便宜的拼接牛排,可以偷着乐这以假乱真,但不可以生着吃。因为完整牛排受污染机率小,这细碎牛肉粘接整合过程中被污染机率大,熟透了才能吃得踏实。
这胶粘碎肉变整肉的技术,无疑是合法的,但有个不可逾越的底线:无论何种食品技术,把一种物料打扮成另一种模样来售卖,只要不明确说明,都是需要严加谴责的标识欺诈。
按照《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卡拉胶、黄原胶和TG酶都可以合法使用在预制肉制品中。只要是正规厂家出品、检验检疫合格,标签规范标明配料成分,在目前的法律中并不算违法,这是商家和消费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的事情。
国内现在重组牛排已可以全机械化生产,比如重组肉全自动成型机,只要把各种碎肉和粘合剂放进去,1个小时就能生产出整块的肉。
不过必须说说那没被冤枉的,企图打擦边球的。
产品标识为牛肉片,或者精选牛肉、鲜美牛排,字体咄咄逼人地醒目,而配料表中却用小字悄悄标注合有其他肉,这样的行为会让消费者产生混淆和误解,属于标签不规范,有诱导欺诈之嫌,也应该彻查整改。
当然那蓄谋的是罪不可恕。
不少商家隐瞒牛肉成分,用拼接牛肉冒充原切牛肉,这属于主观故意销售欺诈消费者,要相应承担行政责任和对消费者的民事责任。
除了胶粘拼接牛肉,注胶雪花牛肉也值得一提。随着日式料理店在中国的风生水起,以及中国餐饮业对高档牛肉需求量的增大,“注脂”技术就成了“化普通牛肉为高档雪花肉”获取高利润的造假手段了。雪花牛肉注射机,脂肪注射机,全自动变频注射机一条龙服务。眼见着一块暗红色的牛肉经传送带传至注脂机下,几百根约二十厘米长的针齐刷刷插到牛肉中,将液体脂肪、盐水、大豆蛋白、淀粉等均匀地注入牛肉中,仅只一两分钟,价格高昂的大理石花纹状的霜降牛肉就诞生了,生吃时,口感类似于冰激凌。不过,和拼接整形牛肉一样,注胶整形牛肉,一样是生吃有风险,入口必须十分熟。
拼接牛肉、注胶牛肉就算不标识清楚,毕竟底子都是牛肉,但还有一些造假牛肉,不仅仅是骗人钱财,骗人民群众嘴巴的问题,还有食品安全隐患。
比如说拿一些皮毛经济动物的肉直接充当牛肉,这些皮毛经济动物按照谋其皮的方式去喂养的,并没有考虑要吃其肉,为了皮毛光亮,是不顾及肉品食用安全的,目前食用部分还属于检验检疫的监管盲区。虽说也是肉,但吃下去是有风险的。
还有病死畜禽肉冒充牛肉,那是明目张胆地不把人当人看,甚至不把人当猪看,猪也是不允许用病死肉来喂的。牛排讲究半生不熟,这些来历不明的肉混杂着各类风险,寄生虫首当其冲,致病菌不敢小觑。
这些拙劣的假肉,不得不乔装打扮一番,在气味上、颜色上、形态上,努力向牛靠拢。当然,鸭子,猪和狐狸,还有猫,和牛的差距还是巨大的,这个努力是不容易的,牛肉精、牛肉膏就粉墨登场了。
为了让各路来源的肉看上去艳丽如肥牛,只好涂脂抹粉,色素就是大胭脂,涂抹不均,用力过猛,涂得假牛肉们一片片都像唱大戏的张着血盆大口。
就算添加的色素香精,都是无害的食品添加剂,但添加剂在使用时,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安全,二是工艺必要性。但假羊肉用的食品添加剂,因为剂量和来路都不明,不能保证不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危害,而且还可能在掩盖假肉腐败变质的事实,掩盖掺杂、掺假、伪造牛肉的目的,所以,尽管添加的色素和牛肉精、膏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这种添加依旧是违法的。
我去市场和电商那里逛了一圈,发现诚实的商家还是有的,明确地写着自己是压制肉,是碎肉压制做出来的。这就是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明确标识了,合法合规。
不标识的,就是为了挣大钱,猪肉多少钱一斤,牛肉多少钱一斤,老实承认自己是猪肉,甚至是老母猪肉,就卖不起价钱了。
负责任地说,十元钱一大块的黑椒牛排,还赠送刀叉盘子,那只能是拼接或者压制牛排。
负责任地说,一千元一份的雪花牛肉,是整容注脂牛肉的可能,一半对一半吧。
理直气壮说技术无罪,拼接合法,注脂有理,无害健康,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这只是应对这个拼接牛肉风波的一部分,不能仅止于此。
与此同时,更要理直气壮地表态和行动,该出手时就出手,拿起法律的武器,狠狠打击蓄意造假的,严正警告打擦边球诱导的。
在公认有着最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欧盟,“害群之马”依旧能一马平川如入监管真空。此类欺诈我国也一直未消停过,鸭肉假冒羊肉,猪肉冒充牛肉,戳穿牛皮,假牛肉现形之类的新闻一搜即有,随搜随新。
近来传得沸沸扬扬的拼接牛肉,有些是被冤枉了,该平反昭雪;有些是被揭露了,该重典治乱。
有一种叫做谷氨酰胺转胺酶的酶,简称TG酶,有一个神奇的本领,能够像胶水一样,把一块块碎肉粘成一大块肉。那些弃之可惜,看之细碎的小肉们,在这“碎肉专用胶水”的帮助下,变成有型有款的牛排走上餐桌。
这是现代工业引以为傲的技術,世界通用,借此次波澜,中国消费者熟悉一下,也没什么不好。网购便宜的拼接牛排,可以偷着乐这以假乱真,但不可以生着吃。因为完整牛排受污染机率小,这细碎牛肉粘接整合过程中被污染机率大,熟透了才能吃得踏实。
这胶粘碎肉变整肉的技术,无疑是合法的,但有个不可逾越的底线:无论何种食品技术,把一种物料打扮成另一种模样来售卖,只要不明确说明,都是需要严加谴责的标识欺诈。
按照《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卡拉胶、黄原胶和TG酶都可以合法使用在预制肉制品中。只要是正规厂家出品、检验检疫合格,标签规范标明配料成分,在目前的法律中并不算违法,这是商家和消费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的事情。
国内现在重组牛排已可以全机械化生产,比如重组肉全自动成型机,只要把各种碎肉和粘合剂放进去,1个小时就能生产出整块的肉。
不过必须说说那没被冤枉的,企图打擦边球的。
产品标识为牛肉片,或者精选牛肉、鲜美牛排,字体咄咄逼人地醒目,而配料表中却用小字悄悄标注合有其他肉,这样的行为会让消费者产生混淆和误解,属于标签不规范,有诱导欺诈之嫌,也应该彻查整改。
当然那蓄谋的是罪不可恕。
不少商家隐瞒牛肉成分,用拼接牛肉冒充原切牛肉,这属于主观故意销售欺诈消费者,要相应承担行政责任和对消费者的民事责任。
除了胶粘拼接牛肉,注胶雪花牛肉也值得一提。随着日式料理店在中国的风生水起,以及中国餐饮业对高档牛肉需求量的增大,“注脂”技术就成了“化普通牛肉为高档雪花肉”获取高利润的造假手段了。雪花牛肉注射机,脂肪注射机,全自动变频注射机一条龙服务。眼见着一块暗红色的牛肉经传送带传至注脂机下,几百根约二十厘米长的针齐刷刷插到牛肉中,将液体脂肪、盐水、大豆蛋白、淀粉等均匀地注入牛肉中,仅只一两分钟,价格高昂的大理石花纹状的霜降牛肉就诞生了,生吃时,口感类似于冰激凌。不过,和拼接整形牛肉一样,注胶整形牛肉,一样是生吃有风险,入口必须十分熟。
拼接牛肉、注胶牛肉就算不标识清楚,毕竟底子都是牛肉,但还有一些造假牛肉,不仅仅是骗人钱财,骗人民群众嘴巴的问题,还有食品安全隐患。
比如说拿一些皮毛经济动物的肉直接充当牛肉,这些皮毛经济动物按照谋其皮的方式去喂养的,并没有考虑要吃其肉,为了皮毛光亮,是不顾及肉品食用安全的,目前食用部分还属于检验检疫的监管盲区。虽说也是肉,但吃下去是有风险的。
还有病死畜禽肉冒充牛肉,那是明目张胆地不把人当人看,甚至不把人当猪看,猪也是不允许用病死肉来喂的。牛排讲究半生不熟,这些来历不明的肉混杂着各类风险,寄生虫首当其冲,致病菌不敢小觑。
这些拙劣的假肉,不得不乔装打扮一番,在气味上、颜色上、形态上,努力向牛靠拢。当然,鸭子,猪和狐狸,还有猫,和牛的差距还是巨大的,这个努力是不容易的,牛肉精、牛肉膏就粉墨登场了。
为了让各路来源的肉看上去艳丽如肥牛,只好涂脂抹粉,色素就是大胭脂,涂抹不均,用力过猛,涂得假牛肉们一片片都像唱大戏的张着血盆大口。
就算添加的色素香精,都是无害的食品添加剂,但添加剂在使用时,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安全,二是工艺必要性。但假羊肉用的食品添加剂,因为剂量和来路都不明,不能保证不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危害,而且还可能在掩盖假肉腐败变质的事实,掩盖掺杂、掺假、伪造牛肉的目的,所以,尽管添加的色素和牛肉精、膏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这种添加依旧是违法的。
我去市场和电商那里逛了一圈,发现诚实的商家还是有的,明确地写着自己是压制肉,是碎肉压制做出来的。这就是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明确标识了,合法合规。
不标识的,就是为了挣大钱,猪肉多少钱一斤,牛肉多少钱一斤,老实承认自己是猪肉,甚至是老母猪肉,就卖不起价钱了。
负责任地说,十元钱一大块的黑椒牛排,还赠送刀叉盘子,那只能是拼接或者压制牛排。
负责任地说,一千元一份的雪花牛肉,是整容注脂牛肉的可能,一半对一半吧。
理直气壮说技术无罪,拼接合法,注脂有理,无害健康,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这只是应对这个拼接牛肉风波的一部分,不能仅止于此。
与此同时,更要理直气壮地表态和行动,该出手时就出手,拿起法律的武器,狠狠打击蓄意造假的,严正警告打擦边球诱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