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人类有战争开始,将军们就在寻找一种以最少的兵力投入获得巨大胜利战果的方法,与之相应的出现了很多战术和武器,水雷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利器。即使是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也把其作为一种非局部性战略武器,并在关键时刻用于遏制对手战略武器的重要筹码。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3月24日报道,近来美军B-52H战略轰炸机频繁逼近俄边境开展作战训练,而其对俄军构成的最大威胁已不是过去携带的远程巡航导弹,而是威力大增的新型空投水雷。俄军专家担心,这种“传统水雷 GPS卫星增程制导组件”的新“致命组合”可令美军轰炸机快速封锁俄海军基地出海口,从而将俄军舰艇困于驻地内。这种由B-52H战略轰炸机配备的称为“快攻一增程精确制导空投水雷”的新型水雷实际上是以美海军20世纪70年代研发的Mk62/63“快攻”系列空投式沉底水雷的基础上与“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系列卫星制导组件整合而来的。
由于这种水雷配备有包括折叠滑翔翼模块和GPS卫星定位系统的组件,B-52H可以在近百千米以外的安全空域投放水雷后,而不必像以前那样需要进入敌人的防空区以后才能布雷。如果有必要,美军还可以选择使用B-2隐身轰炸机在夜间实施布雷。这种快速空投水雷已经成为美军封锁敌人海军基地的准战略级武器,在浅水海域投放,定深不超过100米。水雷的目标探测装置可以通过声学、磁场以及其它特征识别敌方特点舰艇,筛选掉非主力战舰,与老式水雷相比,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难被发现和清扫。经过计算机模拟推演,美军发現只需要动用相当于老式水雷数量的十分之一的新式“快速空投水雷”就可以对一座港口实施有效封锁。
扭转乾坤的潜伏杀手
水雷战一直是大规模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使用各种水面舰艇、潜艇、飞机在敌方海军活动海域和重要航道布设水雷,
目的是毁伤敌方舰船,阻碍敌方的海上军事行动,与之相对应,打击敌方布雷兵力和扫除敌方布设的水雷区也是水雷战的作战形式。作为水雷战的主角——水雷,不仅造价低廉,而且威力巨大和对敌方可以构成长时间的威胁,有的甚至达到了几十年之久,所以被称为“穷国的海战王牌”。由于水雷只能对航行至引信的作用范围内的舰船产生威胁,其作战方式一直是在一定海域内大量布设,以达到守株待兔的效果。看起来这种战法很被动,不过,在包括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1769年的俄土战争,以及在美国南北战争中都获得了不俗的战绩。
特别是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初期,由于日本没有消灭沙俄旅顺海军舰队的实力,而沙俄又没有足够的兵力防范日本可能的登陆作战,所以双方不约而同的祭出了水雷战,大约布设了大约2000枚水雷,摧毁了16艘舰船。俄太平洋分舰队司令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决定在辽东半岛沿岸海区布雷,防止日军在这些地区登陆攻击旅顺基地,而日军为了防止沙俄海军逃跑和限制其海军舰艇的活动,在主要航道也悄悄的布设了大量水雷。按照这种势态的发展,日俄双方很可能陷入僵持状态,但是,为了迎击日海军第三战队的袭击,解除日本海军对旅顺的压力,1904年4月12日,才能卓越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马卡罗夫率领舰队出击,结果在返回基地途中,因为座舰触雷,马卡罗夫不幸毙命。随后的新任司令威特赫夫特不再采取积极行动,日本至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而战争的天平也开始倒向了日本一边。
正是由于水雷的这种以小博大的特点,使其成为海军弱国对抗海军强国的不二之选,特别是狭小海域,其作战效果将更加显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发生过一场大规模海上战役。当时,英法联合舰队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计划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面对协约国方面的进攻,弱小的奥斯曼军队虽然有所防备,但能做的只是在海峡中布设了数十枚的水雷。不过,就是这些水雷,在1915年3月18日,16艘英法军舰企图强行闯入海峡时,重创或炸沉了4艘军舰,使英法舰队不得不慌忙撤退,为奥斯曼军队巩固防御争取了不少时间。
海军的建设发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海军弱国想靠建造靠常规舰艇在短时间内具备和海军一流强国对抗的能力基本上不可能。水雷则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的特殊海军武器,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布设了1000余枚水雷,击伤击沉了5艘美军舰船。所以各国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和制造各种水雷,仅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就投放了各型水雷31万枚,击沉水面舰艇148艘,潜艇54艘,商船586艘,总吨位达到122万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水雷的使用更是达到高峰,同盟国和轴心国双方部署了110万枚水雷,炸沉船艇3700余艘。 由于水雷特殊的作战方式,经过一定的科技改造之后的水雷还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作战效果,比如非触发引信水雷。德国在二战前夕研制成功的磁性水雷,就是一种非触发引信水雷。当它感应到一定距离内通过的舰船所产成的磁场就会爆炸,利用巨大的水压将舰船折断,从而达到击沉的效果。在1939年9月,德国在英国泰晤士河口到哈姆贝尔附近的海域布设大量磁性沉底水雷,尽管英军采取了对付触发性锚雷的扫雷具进行了扫雷,但是收效甚微。这些磁性沉底水雷在英国军舰进入这一海域时,先后炸沉了多达17艘大中型军舰。
水雷与海上超限战
在实际使用中,传统的水雷其实并不区分目标是否是军舰,也不区分敌我,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布设水雷还是有很多限制的,比如,不会在己方船只活动的海域布设水雷,也不会在商船航道上布设水雷。但是,战争升级到必须对敌国采取全面海上封锁的时候,就会对敌国周边海域采用无差别的水雷战,也就是所有出现在敌国周边海域的任何舰船都有可能被水雷炸沉。当投放的水雷数量足够多的时候,这种简单武器就可以有效遏制敌国海军的作战行动和切断其绝大多数海上物资运输活动,对敌国的杀伤威力比原子弹还要大。
这时候,水雷这种本来用于防守本国海岸线的防御性武器,就变成了进攻性武器。二战后期的1945年,虽然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但由于其依靠从中国占领区,以及东南亚地区运回日本本土的工业原材料,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本土工业产能,战争能力还是相当强大。因此,美军决定针对日本这个岛国四面环海的地理特点,对日本发动了代号为“饥饿”的海上封锁行动,就是以空投布设水雷的方式,封锁日本的海上交通线,断绝其从占领区获得物资补给,最终达到削弱日本战争能力的目的。
从1945年3月27日到1945年8月15日,美国空军出动了多达1528架次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空投了超过1.2万枚各型水雷。并且,为了防止日本海军实施扫雷行动,在部署的水雷中混入了包括音响水雷、磁性水雷、水压水雷等等非触发引信水雷。另外,美国海军使用舰载轰炸机部署的那部分水雷还没有被计入“饥饿”作战计划的统计数据。根据战后统计,这一万多枚水雷共击沉击伤日本670多艘舰船,其中包括一艘航母在内的65艘大中型军舰,其余则是日本远洋运输船只。被水雷击沉的日本舰船总吨位高达140万吨,相当于当时日本船舶总吨位的75%,使当时日本的铁壳船只几乎被击沉殆尽。
水雷封锁的直接后果就是日本全境爆发严重的饥荒,与此同时,由于从日本下关到朝鲜半岛釜山的航运完全中断,日本从东南亚掠夺来的250万吨大米被堆积在釜山港中无法运回本土,日本的战争机器也因为得不到铁矿石、煤炭、石油等工业原料,陷入完全瘫痪,区区数万枚水雷所取得的战果十分惊人。其实,水雷的可怕之处还不在于此,如果战时水雷布设数量太多,战后就很难被清除干净,会始终存在少量遗留下来的水雷。日本就在2010年时发现一枚当年美军布设的水雷,被打捞出水后,通过检测发现该水雷的引信依然完好,具备爆炸能力。一直到今天,日本依然笼罩在美国水雷的阴影之下。
不过,要想达到利用水雷完全封锁对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封锁一方的海军实力要达到相当水平,具有完全压制对手海上力量的能力,否则,对手会采用反水雷兵力清除雷障,突破水雷封锁。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海军在撤离舟山时就在长江口布设了一批水雷,企图利用水雷封锁长江口,对出入长江的船舶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从1950年6月19日起到8月21日为止,先后有包括“伏虎”号在内的5艘出入长江口的轮船触雷,其中4艘沉没。所以,华东军区海军决心组织扫雷,扫清航道。为了防止国民党海军干扰扫雷行动,华东海军首先清剿海匪,并控制了长江口的佘山岛,使国民党海军再也不能在长江口自由活动。
1950年9月21日,由“中字111”号坦克登陆舰担任指挥舰,加装苏制MT-3型扫雷具的“陈集”号、“古田”号步兵登陆舰等多艘舰艇组成的扫雷编队进入长江口南航道中的主要雷区,其中四艘扫雷舰以梯次队形向左右展开,形成了一定的宽度。扫雷舰拖带的扫雷索上都带有数把锋利的割刀,当扫到水雷时,水雷就会滑向割刀,在扫雷舰向前航行的拉动下,就会将系雷索割断,水雷就浮出水面。在没有国民党海军干扰的情况下,四艘扫雷舰在航道上经过多次清扫后,确认已无潜伏水雷,可确保航行安全时,最终在当年十月底胜利完成整个扫雷任务,扫除了包括日本制造的“九三”式锚雷在内的多枚水雷。为了预防国民党海军再次实施布雷,华东军区海军每天保持3艘炮艇在长江口至嵊泗一线巡逻警戒,并且派扫雷舰每周检扫航道1次,从此,国民党的水雷封锁长江口计划彻底破产了。所以,决定用水雷封锁对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还是被封锁一方能否遏制封锁一方的海上作战能力。
海上战略威慑的新王牌
传统水雷一旦布设,布设方就会失去对水雷的有效控制,也就是水雷将一直处于作战状态,并保持很长时间,随时破坏进入攻击范围的任何船只,且无法迅速有效的使这些水雷失效。所以,当交战双方海军实力和技术水平相当的时候,水雷战就是一把双刃剑,也就是一旦对方开打水雷战,己方也可以开打水雷战,而且一旦打起来就无法控制,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并不能达到预期作战效果。这在两伊战争中得到充分证明,双方在袭船战中除了动用反舰导弹外,都采用了水雷,结果双方都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引来了欧美军事力量的干涉。
因此,作为一种极容易引起报复性反击的武器,如果不是爆发全面战争,一般不会轻易的和同级别对手打水雷战,实际上只有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水雷战才有打的必要。这也是为什么在美苏冷战时期,双方可以在海上激烈对抗,但是绝对不会用水雷破坏对方的正常航行,即使是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也没有出现用水雷封锁的情况。相比之下,对于弱小的对手就完全不同了,比如在同一时期的越南战争中,美军就在越南的沿海港口航道和湄公河水道中布设了多达30多万枚水雷。
不过,随着智能水雷的出现,水雷就有了战略武器的价值,它可以布设在海底长达10年以上,声呐无法探测其位置,因为难以识别,几乎不可能事先清除。由于具有可控性,智能水雷可以在和平时期布设,不会威胁正常的航运,一旦有战事发生,只要在千里之外,启动水雷的攻击指令,水雷会从下方垂直向上方攻击特定敌方目标,而不会造成误伤。智能水雷的攻击威力、隐蔽能力、识别目标能力,以及可控制性的特点使其具备了远超传统水雷的价值。
目前,美国海军也在发展新型的智能水雷,希望能对水雷进行控制,让它们能够只袭击确定的敌军舰船,以使水雷在现代战争中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美军认为新一代水雷必须拥有强大的智能,能够对其实施有效的远程控制,并且具备区分敌友的能力,而不是像传统水雷那样使用起来很麻烦。美国海军指挥官们想要的是一种只攻击特定敌方目标且操作灵活可靠的水下武器,而且一旦战争结束,就可以方便清除雷区,以免造成战争后遗症。结合美军强大海上部署能力,一旦智能水雷投入使用,必然会出现在诸如伊朗这样被美国敌视的国家周边海域,而这些国家在同美国的周旋中就不得不考虑发生冲突的后果了。
结语
传统水雷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因为海上军事强国的扫雷技术已经足以应付它们,比如美国的“超级种马”扫雷直升机就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扫雷武器平台。目前,智能化的概念已经成为水雷的发展方向,特别是现代智能水雷已经具备了自主投送、自主选择目标、自主攻击弹道规划、選择攻击部位的能力,不再是一种无差别攻击的低技术海上兵器。此外,未来还会出现自己组建水雷区的网络智能水雷,可以根据战场情况的需要建立最佳水雷封锁网、同时具有自动补位功能,也就是能够填补上已爆水雷的战位。
据称,俄罗斯海军很快就将装备类似的“自主学习”雷场系统,与之配套的智能水雷装有特殊传感器和感应控制设备,拥有特殊的自学算法,为增强敌我识别,在系统中保存敌我双方船只的声学特征,可以设置成只摧毁吨位更大的主力舰艇,而不会炸民用船只。另外,智能水雷既可单独作战,也能编队行动,组成水雷封锁线,能够做到让己方舰艇安全穿过雷区,只摧毁敌方船只。
很明显,诸如美俄这样的强国都在考虑水雷如何适应未来海战需要的问题,这也预示着新的水下军事竞赛正在悄然发生。而针对智能水雷的反水雷战将成为未来海战的重要模式,所以美军希望通过新式水雷限制俄罗斯海军核潜艇活动,以达到遏制“波塞冬”核动力鱼雷的发射也将会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编辑/行健]